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热点事件专题聚焦2024“两会”2023“两会”与畜牧业 → 文章内容

两会声音 | 沈建忠、印遇龙、张卫元、秦英林、刘永好、赵皖平对人兽共患病、饲料节粮、养殖污染、猪业发展等提出建议……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3/10 23:01:12 关注:1105 评论: 我要投稿

  每年两会,都会产生一些大家关注并热议的话题,今年畜牧行业的两会代表们,又能带来哪些话题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01
  沈建忠委员:关注人兽共患病,建议强化基层兽医队伍
  人兽共患病:动物源头防控至关重要
  从二十年前的“非典”,到近年来引发世界性关注的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以及近三年来的新冠肺炎,人类主要的病原体大约有1400多种,其中60%以上为人兽共患病原,而近年来170余种新发的传染病中有超过75%为人兽共患病。
  以狂犬病为例,狂犬病的源头来自于动物,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每年报告死于狂犬病者约55000人,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多由病犬传播而来。还有布鲁氏菌病,主要来源于牛羊等草食动物,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如饲养过程与皮毛肉类加工过程中的直接接触;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如食用污染的畜产品及奶制品等。
  “狂犬病、布病等是典型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苗头,这是值得警惕的。”沈建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禽畜养殖和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人兽共患病防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沈建忠介绍,我国每年出栏的猪有6亿-7亿头,家禽150多亿只,羊3亿-4亿只,肉牛4000万-5000万头,还有超过3600万吨牛奶……“这么大的饲养量,这么高的消费量,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以及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沈建忠说,“但不管工作量多大,动物源头的防控一定要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饲养宠物,一定要打疫苗
  在给人类带来健康隐患的动物中,宠物无疑是重要的群体之一,与野生动物相比,宠物与人类接触更多。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养宠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宠物数量超过1亿只,所以对宠物人兽共患病进行防控,对人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重视宠物疾病的防治。”沈建忠说,近年来,关于动物医学毕业生多从事宠物医生的话题屡屡引发关注。对此沈建忠认为,宠物医生的增多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我国居民当前对宠物健康的关注仍然不足,在这方面,应该强化宠物健康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这个观念。
  在人兽共患疾病中,宠物是人们最先想到的途径。以犬类为例,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宠物犬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普及性不够高,在人狂犬病例中,由病犬传播的占80%-90%。
  如何更好地预防宠物饲养中的健康风险?沈建忠建议,饲养宠物时,首先要了解宠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宠物的常见疾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只有对其有所了解,才能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不同的宠物可能带来不同的健康风险,如犬类宠物可能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宠物猫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包括弓形虫病、猫抓病等。猫抓病也被称为猫爪热,可通过被猫抓伤或密切接触感染人。宠物鸟类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包括鹦鹉热、结核病等,其中鹦鹉、鸽子、孔雀等都是易感群体。
  在了解宠物疾病知识之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保健,是防控人兽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方式。沈建忠提醒,养宠物一定要按要求打疫苗,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是阻断人兽共患病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把健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办法。“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放心养宠物了。”
  饲料减抗,也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
  由动物带来的健康隐患不止是人兽共患病,还有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在动物饲养集约化、规模化的过程中,畜禽患病的风险也在升高,一旦动物疫病暴发,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畜禽规模化饲养过程中,要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健康,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抗菌药物的超时、超量、超范围的使用,很容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而动物体内的耐药菌,有随着食物链和环境传播给人的风险,进而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
  一份来自《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204个国家的数据中,有127万人死亡直接归因于耐药性感染,495万人的死亡与微生物耐药性相关。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初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阻止微生物耐药性的蔓延,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到1000万人,相当于2020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
  “动物中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会造成药物残留,给人体带来危害,另一方面会产生耐药菌,并通过食品和环境传播给人,造成潜在风险。”沈建忠说,“比如一部分抗菌药物被允许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物,如果动物饲养中这些抗菌药物大量使用所产生的耐药菌传播给人,就会降低人类使用这些药物的疗效,从而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所以在防治动物疾病时主张使用动物专用药物。”
  作为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者,沈建忠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在2015年,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多黏菌素耐药性形成和传播的重要机制,这一成果的发现,为我国和多个国家对抗菌药物使用风险管理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部停用抗菌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和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进程。
  近年来,我国在畜禽养殖领域实施了多项禁抗减抗的措施,但禁抗减抗之后,如何来防治动物疾病,这也是沈建忠和他的团队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禁抗减抗,不能光禁、光减,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水平、疫病的诊疗水平,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另外,还要研发抗菌药物的替代技术和产品,比如挖掘天然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开发微生态制剂等,创制的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菌药物,用于动物疫病的防治。”
  食品安全,我国一直在进步
  病从口入,食物污染是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由动物引发的健康风险中,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危害因子(如食源性病原、兽药残留、霉菌毒素污染等)往往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动物源性食品市场庞大,供给和消费规模都非常大,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在众多的监管措施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一个小小的试剂盒就要数千元。这不仅制约着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沈建忠及团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突破了一系列核心试剂配方和关键生产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研发了80余种涵盖主要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的残留快速检测产品,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日常检测提供了手段。
  近二十年来,残留快速检测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已经彻底改观,“在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们国家自己研发和生产的快检产品越来越多,质量很好,检测效率和准确率都非常高,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一个试剂盒可能只需几百元甚至更低。”
  “这些年来,在国家和相关行业部门的重视下,我国食品安全的情况总体不断向好。2021年,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超过97%,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沈建忠说。
  三十年中,沈建忠经历了我国动物健康、食品安全状况的巨大变迁,也在不断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尤其是人兽共患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他认为,联合卫生健康、环境、食品、农业等多部门、多学科,开展全链条、一体化防控势在必行。同时在基础研究、防控产品研发等方面,要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相当一部分人兽共患病的动物源头还没弄清楚,如动物冠状病毒感染等,究竟是什么动物携带的,怎么传播的,都要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需研发更多更好的防控产品。当前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学科发展很快,相信这些技术在人兽共患病防控方面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02
  印遇龙院士:以科技助力生猪养殖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中国养猪业来说,猪场疾病、猪价波动等阻碍行业发展的诸多原因,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加以解决,所以今年我的提案主要围绕科技助力生猪养殖业发展,以及重点关注养猪小农户的风险保障和生猪养殖合作模式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科技,可以为猪群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条件。印遇龙表示,优化生产环境并制定相关标准,首先要善用基因科技、优化可编辑基因,为行业提供优质耐病毒种苗,也要利用生物技术,优化饲料营养配方,促进猪群肠道健康,同时还要利用传统生物堆肥和厌氧发酵技术,将猪场粪水发酵成有机肥,施肥于农田。
  从猪肉生产与消费规模上看,我国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但从养殖户角度来说,养殖科技水平有高有低,导致小农户收益不高问题较为突出。“成熟饲养技术普及推广受到‘最后一公里’制约,难以惠及广大中小养殖户,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也有很大差异。”印遇龙表示。
  通过调研,印遇龙发现目前养猪业市场信息供需不对称现象突出,整条产业链组织、整合能力不高,养猪大户、龙头企业和小农户联合不够,呈现低水平无序竞争状态。
  为破解生猪养殖业的体制机制弊端,帮助小农户规避风险、节省成本、增加收益,印遇龙认为,应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养猪合作社模式,将生产、科教、经营等产业功能聚集起来,为中小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购买销售、金融保险等各项经营业务,既能让小农户充分获取增值收益,又能搭建产销协同共促的发展平台。
  为落实合作平台建设,印遇龙具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对该合作模式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建议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基层农技协会、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基层经济社会组织融合发展。三是建议制定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方案内容聚焦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如何让“三位一体”养猪合作社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如何扎实发展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如何推动合作社与社区“社社对接”,打通生猪市场的产销壁垒。四是建议加强养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为示范推广“三位一体”养猪合作社模式培育人才队伍。
  03
  全国政协委员、回盛生物董事长张卫元:建议加大对兽药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张卫元建议加大对兽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国兽药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品质量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我国兽药产业起步晚,投入少,技术的积累及沉淀不足,研发力量较弱,影响兽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张卫元表示,科技创新是促进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从兽药大国迈向兽药强国的关键。为此,他建议:
  一是加大对兽药创新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强对兽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建立兽药创新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入,推进产业升级。
  二是适当延长新兽药监测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新兽药的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原创一类新兽药的研发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新药推向市场后,也需要有一定的培育期,监测期较短不利于激发研发积极性,建议适当延长。
  三是对改良型新兽药给与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改良型兽药是创新的重要领域,其创新难度及技术要求很高。对增加靶动物、增加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重大工艺创新等改良型新兽药,建议核发新兽药证书并设定相应的监测期。
  张卫元还建议,稳步放开委托生产,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产能,避免重复投资。张卫元说,目前,兽药产业存在企业产能利用率低,投资回报难等问题。全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在20%-30%之间徘徊。不断加入的新增企业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导致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迫切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从国际和我国人用药品的实践经验来看,委托加工生产是解决产能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
  张卫元表示,一是应适度放开兽药委托生产;参照人用药品委托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可在双方均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的情况下,适度放开兽药委托生产;二是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明确委托方、被委托方和监管部门相应的责任、义务和监管措施,保障产品质量。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是产品上市的通行证。当前,企业批文申报及换发过程耗时较长,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因此,我建议适当延长批准文号的有效期。将现有批文的有效期从5年延长至10年,降低批文换发频次;下放常规产品的批文审批权限,将常规兽药产品批文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主管部门。”张卫元说。
  04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用技术创新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猪粮安天下。稳定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球出栏量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
  秦英林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技术元点发力,实现业务底层突破,具体在加强科技驱动、坚持自主育种、加大猪病研究力度、坚持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
  “养猪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疫病,可以说在疫病和自然经济周期的共同作用下,它最终的结果是周期的峰值会更高,周期的震荡幅度会更强,提升了幅度,加剧了震荡。”秦英林介绍,2022年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低谷,叠加饲料原粮价格居高不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对标全球养猪技术先进国家丹麦等,我国养猪生产成绩还有差距,国内养猪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据此,秦英林建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养猪;坚持自主育种,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猪病研究力度,加快推进疫病净化;实施种养循环,打开绿色发展新路径等,持续推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秦英林表示,中国生猪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管理和技术底层突破,用技术创新大幅提升现有资源生产转化效率,提升肉蛋奶等的数量和质量。
  05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管理制度,金融机构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
  2023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完成了“支持饲料节粮及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的提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守好“三农”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高度重视。
  饲料是粮食消费的最大主力,2021年饲料用粮占比48%,达到口粮消费的1.5倍,且每年增速达7%,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饲料节粮工作。
  当前,饲料节粮还存在一些障碍问题。刘永好表示:“饲料粮转化链条上,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卡脖子’问题,比如育种基因编辑技术、饲料发酵合成生物学技术等;饲料科技联合攻关及创新能力不足,比如替代玉米豆粕的新配方技术及推广、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此外,民营饲料企业的进口原料配额政策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刘永好建议,支持企业牵头开展饲料节粮科技创新联合行动。
  其中包括,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政产学研金”,建立创新联合体,探索新型的饲料节粮创新模式。在节粮总目标牵引下,从育种卡脖子技术攻关、饲料配方及加工、精细化智能养殖管理等三方面入手,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系统性、全产业链通盘设计技术攻关项目或重点研发项目,加大对企业饲料节粮行动的扶持。特别针对在育种卡脖子技术、饲料配方替代、养殖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和节粮见成效的,加大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刘永好还建议:“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管理制度,从原料端保障饲料用粮安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进口粮食的政策通道,将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建议优化进口玉米、小麦配额管理制度,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进口饲料用原料,增加进口玉米、小麦配额规模,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建议加大融资服务,国家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原料贸易方面贷款优惠支持,降低企业资金流通压力。
  此外,在《关于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实施中发挥企业作用的提案》中,刘永好提到,针对农业产业周期性强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从企业面对产业周期的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创新金融工具对于企业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帮助农业企业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提高企业对农产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
  “比方说养猪,四年左右会有一次周期波动,往往在赚钱的时候,金融机构认为这个项目不错,给一些支持,亏损的时候觉得这个企业风险大,规避风险。这是普遍简单的看法。”刘永好表示,“根据我们的调研,生猪产业做得好的企业平均下来还是赚钱的,如果平均不赚钱,最后这个行业就消失了,就没人干了。所以站在周期的角度,希望金融机构设计一个4年或者5年这样长周期产品,在低谷猪价亏损时支持企业,在猪价高涨赚钱的时候当然也支持,这样整个周期下来,对金融机构来说,总体上收益是平衡的。所以说,金融机构针对养猪业,养禽业,大豆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等,设立一个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是产业特征决定。”
  06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消除畜禽养殖污染已成当务之急
  排放量大、种养脱节、资源化利用水平低、污染严重,给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严峻挑战,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已迫在眉睫。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支撑当前畜禽养殖业及关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变废为宝、消除畜禽养殖污染已成当务之急。
  赵皖平介绍,我国养殖业在源头减控提质、粪污处理过程综合控制、农业种养一体化生态利用等环节都遇到了瓶颈问题,处理质量、处理效率和运营成本相互制约,根源在于缺乏技术创新体系、技术体系和支撑体系。
  养殖废弃物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载体,粪便污水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直接使用会污染土地资源,若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蚊滋生、病菌泛滥及诱发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环境质量,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导致人畜患病。
  养殖业环保实战型专家、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董部根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畜禽粪污年产量约30.5亿吨,畜禽直接排泄的粪便约14.4亿吨,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水量约16.1亿吨。
  董部根举例说,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非常巨大,“一头猪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10个人的产生量”。有统计数据显示,包括散养户在内,我国总共有5000万个养猪场,而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只有26万家,占0.5%。养殖业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的总和,成为我国重要污染源之一。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数据也表明,我国农业源氨排放量在每年540万吨左右,占整个氨排放的90%以上,其中畜禽源占农业源排放量的50%左右。监测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的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占到农业面源污染的93.75%,占到全国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46.67%。
  董部根介绍,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污水达标率不到30%;70%以上中小型养殖场(养殖户)没有实现粪污达标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在南方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和种植业严重错位,养殖场废弃物无法有效消纳;南方地区,无足够土地消纳污水。北方地区虽然很多地方有大量土地消纳污水。但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厌氧(沼液)发酵在冬季很难启动,其中80%沼气工程无法在冬季运行。
  赵皖平建议,设立“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研究”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全国力量协同攻关,以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为主,开展饲料原料碳氮结构功能特征及源头减控、养殖过程有害气体排放与减控、畜禽粪污高效能源化利用等系统创新研究。
  同时,创新畜禽养殖场设计与节能环保设施、非常规饲料原料提质利用与新型饲料研发、畜禽饲用抗生素替代等。基于我国区域差异性,创建特定区域治理模式示范区,集成示范并推广种养一体化、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技术模式。
  赵皖平还建议,建立和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行政监督及畜牧业、种植业、生态环境等各部门联动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奖补。整合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等涉农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推进中小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由全国人大组织起草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促进法,并执行巡视制度,完善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近期生猪价格整体承压 未来生猪供应有望收紧2024/4/29 12:08:32
银河期货:生猪价格震荡回落,5月供应压力减弱,冻品库存维持低位2024/4/29 12:06:50
3-4月生猪集中压栏增重导致屠宰及分割量同比减少2024/4/29 12:06:08
能繁母猪存栏连降15个月,“缺猪”或成定局?2024/4/29 12:05:29
饲料成本连续下滑 生猪期价呈现上行承压的表现2024/4/29 12:03:21
价格止跌回升,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2024/4/29 12:02:1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