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2025年8月18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18 10:31:20 关注:50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最新行情:多原料价格震荡,玉米豆粕成关注焦点

  (一)全价饲料均价微涨,区域分化明显
  近期,饲料市场动态备受养殖户及行业从业者关注。根据惠农网数据,8 月 18 日全国全价饲料当日均价为 1.37 元 / 斤 ,较前日上涨 0.74%。过去七日,全价饲料价格在 1.36 - 1.40 元 / 斤区间波动。从区域分布来看,价格分化显著。河北部分区域出现低价情况,如石家庄井陉县全价饲料价格为 1.08 元 / 斤,正定县低至 1.05 元 / 斤,主要原因是当地玉米、麸皮等原料供应充足,降低了饲料生产成本。而南方地区因豆粕进口成本较高,全价饲料均价普遍在 1.45 - 1.55 元 / 斤,养殖成本相对增加。这种区域价格差异,反映出饲料市场受原料供应和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二)核心原料走势分化
  玉米:当前,全国玉米均价呈高位震荡态势。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处于 2350 - 2400 元 / 吨范围;华北黄淮地区价格在 2450 - 2520 元 / 吨之间。近期东北持续降雨,对玉米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正值灌浆期的玉米,可能因降雨导致单产受损,使得市场看涨情绪不断升温。部分企业为保障原料供应,提前备货,进一步推动价格波动。从长期看,玉米价格不仅受天气因素影响,还与国内种植面积、进口量以及下游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豆粕:沿海地区 43% 蛋白豆粕现货价格在 3550 - 3650 元 / 吨之间,期货主力合约围绕 3450 元 / 吨震荡。美豆目前进入定产关键期,市场高度关注 USDA 报告。叠加南美供应偏紧预期,豆粕价格短期虽有承压,但抗跌性明显增强。国内油厂开机率保持较高水平,豆粕供应整体较为宽松,不过港口库存也呈现回升趋势。下游养殖企业受猪价和养殖利润影响,多维持按需采购策略,对豆粕采购较为谨慎。
  麸皮 / 鱼粉:麸皮市场因面粉淡季,供应偏紧,主产区价格在 1850 - 1950 元 / 吨坚挺运行。随着开学季临近,部分面粉厂开机率有所提升,麸皮供应或将增加,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面粉企业麸皮储存难度加大,可能会加快出货节奏。鱼粉方面,秘鲁鱼粉现货维持高位,超级蒸汽级别价格在 13400 - 13700 元 / 吨。目前正值水产旺季,对鱼粉需求起到有力支撑。但需关注秘鲁新季配额政策,其通常在 8 月公布,一旦配额超预期增加,鱼粉价格可能会承压。
  二、三大驱动因素:天气、政策、国际市场交织博弈

  (一)天气成玉米价格 “胜负手”
  天气因素在玉米价格走势中至关重要,堪称当前玉米价格走向的 “胜负手”。目前,东北、华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核心产区,正处于玉米灌浆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然而近期黑龙江等地遭遇持续阴雨寡照天气,给玉米生长带来极大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局地内涝风险上升情况,使得玉米单产预期蒙上阴影。
  从市场反应来看,玉米市场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一旦市场担忧玉米单产受损,看涨情绪便迅速升温。例如,当市场传出黑龙江某地区因内涝导致部分玉米田受灾消息后,玉米期货价格当日明显上涨。若 8 月中旬之后,天气转晴,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光照和适宜温度,玉米价格预计将在高位区间震荡运行。这是因为当前玉米市场供应面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陈粮库存逐渐减少,新粮产量又受天气潜在影响,使得市场参与者操作较为谨慎,多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导致价格维持震荡。但倘若极端天气频发,如持续暴雨引发大面积内涝,或者出现长时间低温寡照,玉米单产将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市场对玉米供应短缺的担忧将加剧,玉米价格可能突破 2600 元 / 吨,创下近半年来新高。
  政策面方面,国储玉米拍卖虽呈温和放量态势,但未对市场价格形成明显打压。这主要是因为国储拍卖的节奏和数量控制较为合理,既满足了市场部分需求,又避免了过度供应冲击市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对 “减产预期” 更为敏感。一旦有减产相关信息,市场情绪便迅速被点燃,价格波动也随之加剧。
  (二)豆粕上演 “国内外双轨戏”
  豆粕市场在国内外不同因素交织影响下,呈现出 “国内外双轨戏” 局面。从国内市场来看,8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超过 900 万吨,使得国内豆粕供应较为宽松。充足的大豆供应为油厂提供了充足原料,油厂开机率保持较高水平,豆粕产量相应增加,市场上豆粕可供应量较为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对豆粕价格形成压制。
  但豆粕价格的成本端受美豆减产预期支撑。美国作为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其大豆产量变化对全球豆粕市场影响深远。目前,美国中西部地区干旱情况开始露头,引发市场对美豆减产的担忧。USDA 即将公布首份田间单产报告,这份报告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若报告中的单产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目前市场预期为 51 蒲式耳 / 英亩),外盘美豆价格可能大幅上涨,进而带动国内豆粕价格反弹。例如,在 2022 年,当 USDA 公布的美豆单产数据低于预期时,美豆期货价格一夜之间上涨 5%,国内豆粕价格也随之在接下来一周内上涨 300 - 400 元 / 吨。
  南美地区的物流扰动也不容忽视。阿根廷港口罢工等事件可能导致大豆运输受阻,加剧四季度全球豆粕供应紧张局面。这种供应紧张预期会使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豆粕价格走势产生分歧,形成 “近弱远强” 格局。短期内,由于国内供应充足,豆粕价格可能保持相对弱势;但从长远看,随着供应紧张预期增强,豆粕价格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走强。
  (三)政策与成本传导叠加影响
  国内调控:“减豆行动” 是我国饲料行业近年来一项重要政策举措。该行动旨在推动饲料配方优化,降低对豆粕的依赖,提高饲料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计划,豆粕添加比例目标降至 12%,这一政策实施使得菜粕、棉粕等替代品需求得到提升。许多饲料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新配方,增加菜粕、棉粕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但由于技术和原料供应等方面限制,短期内这些替代品的替代空间有限。菜粕的供应受油菜籽产量和进口情况影响,棉粕则受棉花种植面积和棉籽加工能力制约,这使得饲料企业在调整配方时面临一定困难。
  国际联动:国际市场上,黑海粮食协议的波动对全球粮食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该协议的不确定性使得乌克兰等粮食出口国的出口面临风险,从而影响全球粮食供应。巴拿马运河水位低导致运输延迟,使得粮食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延长。原油价格上涨也推高了物流成本,这些因素相互叠加,间接支撑了饲料原料价格。以玉米为例,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从美国进口到我国的玉米到岸价格每吨增加了 50 - 80 元,这使得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也受到一定支撑。
  三、未来两周走势预测:警惕 “天气市” 与 “资金市” 共振

  (一)玉米:易涨难跌,关注产区墒情
  未来两周,玉米市场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整体呈易涨难跌态势,产区墒情将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从 8 月 18 - 31 日期间来看,若东北降雨趋缓,天气状况逐渐好转,为玉米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玉米价格预计将在 2400 - 2550 元 / 吨区间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产量预期相对稳定,市场供应能够满足需求,多空双方在该价格区间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然而,若出现大范围低温寡照天气,玉米生长将受到严重影响,单产受损可能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玉米供应短缺的担忧将进一步加剧,玉米价格不排除突破 2600 元 / 吨,涨幅可能达到 3% - 5%。例如,在 2021 年,东北地区曾遭遇严重低温寡照天气,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上涨 500 元 / 吨,涨幅超过 15%。 深加工企业的刚需补库行为以及生猪存栏量的稳定,为玉米价格形成底部支撑。深加工企业作为玉米重要下游需求方,其生产活动需要持续的玉米供应,因此在玉米价格下跌时,会积极补库,以满足生产需求。生猪存栏量的稳定意味着饲用玉米需求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这也为玉米价格提供一定支撑,使得玉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二)豆粕:外盘决定方向,现货跟涨谨慎
  未来两周,豆粕市场走向很大程度取决于外盘表现,现货市场虽会跟随外盘涨跌,但跟涨态度较为谨慎。在 USDA 报告发布前,市场多空博弈已加剧,8 月 12 日报告发布后,市场延续这种博弈态势,期货市场可能出现剧烈波动。这是因为 USDA 报告中的数据,如美豆单产、种植面积、库存等,会对市场预期产生重大影响,不同解读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做出不同决策,从而引发多空双方激烈博弈。
  受此影响,豆粕现货价格将随外盘涨跌,但波动幅度会有所收窄,预计在 3400 - 3600 元 / 吨区间波动。若美豆单产超出市场预期,意味着美豆供应可能增加,市场压力增大,豆粕价格可能出现短暂回落。相反,若美豆单产低于预期,四季度供应收紧预期将进一步增强,豆粕价格存在反弹至 3700 元 / 吨以上的可能。例如,在 2020 年,当 USDA 报告显示美豆单产低于预期时,美豆期货价格在一周内上涨 10%,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随之上涨 500 元 / 吨,突破 3700 元 / 吨。
  (三)其他原料:麸皮坚挺,杂粕随动
  麸皮市场由于供应偏紧局面仍在持续,价格将维持在 1850 - 2000 元 / 吨区间。面粉淡季使得面粉企业开机率较低,麸皮产出量减少,而下游饲料企业对麸皮需求相对稳定,这使得麸皮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得以保持坚挺。随着开学季临近,部分面粉厂开机率有所提升,麸皮供应或将增加,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面粉企业麸皮储存难度加大,可能会加快出货节奏,这也会对麸皮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菜粕、棉粕等杂粕受豆粕价格联动影响较大,波动幅度相对略大。在豆粕价格上涨时,菜粕、棉粕的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其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比例可能提升至 15% - 20%。一些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会在豆粕价格较高时,增加菜粕、棉粕使用量。但需注意,菜粕、棉粕的供应也受自身原料供应影响,如国产菜籽上市尾声、棉籽供应等,这也会导致其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独立性。
  四、养殖户实战策略:三招应对价格波动
  (一)动态调整配方,挖掘替代空间
  玉米替代:在当前玉米价格高位震荡情况下,养殖户可考虑寻找合适的玉米替代方案,以降低饲料成本。小麦是较为理想的替代品,其代谢能与玉米相近 ,粗蛋白含量比玉米高约 3% - 5%。在使用小麦替代玉米时,为提高小麦消化利用率,可添加相应酶制剂,如木聚糖酶、β - 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制剂能够分解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一般来说,用小麦替代 30% - 50% 的玉米,配合酶制剂使用,可使饲料成本降低 5% - 8%。高粱也是不错选择,其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价格相对较低,在某些地区高粱价格比玉米每吨低 100 - 200 元。不过,高粱含有单宁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适口性和消化率,使用时需控制替代比例在 20% - 30%,并可通过适当加工处理,如粉碎、膨化等,提高其营养价值。酒糟(DDGS)作为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蛋白质含量在 26% 以上,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部分替代玉米和豆粕。但由于其纤维含量较高,在猪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不宜超过 10%,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适当提高至 15% - 20%。在使用这些替代品时,要特别注意营养平衡。不同替代原料,其营养成分与玉米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动物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调整饲料配方中其他成分,确保动物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蛋白替代:豆粕在饲料成本中占比较高,合理降低豆粕占比是控制成本关键。通过科学配方调整,可将豆粕占比降至 12% - 14%。在降低豆粕占比同时,增加菜粕和棉粕使用是可行方案。菜粕的粗蛋白含量在 36% - 38%,价格相对豆粕较低,可将其添加比例提升至 8% - 10%。棉粕的粗蛋白含量约为 40%,添加比例可控制在 5% - 7%。然而,菜粕和棉粕中含有硫葡萄糖苷、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会对动物生长性能和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为弥补这些不足,需要配合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以保证氨基酸平衡。通过精准氨基酸平衡调控,不仅可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二)灵活管理库存,巧用金融工具
  分批采购:对于中小散户养殖户,由于资金和仓储能力有限,采取 “逢跌补库、逢涨观望” 采购策略较为合适。在饲料原料价格下跌时,抓住时机适当增加采购量,单次采购量可控制在 15 - 30 天用量,既能保证生产需求,又能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在市场价格上涨时,保持谨慎态度,减少采购量,避免高价囤货。例如,在玉米价格连续下跌一周,累计跌幅达到 5% 时,可适量增加采购量,补充库存。规模场由于采购量大,对原料成本控制更为关键,可与饲料厂签订 “基差合同”。基差合同是一种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或减去一定基差来确定现货价格的合同。通过签订这种合同,规模场可以锁定 3 - 6 个月的原料成本。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情况下,基差合同能够帮助规模场稳定生产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
  期货套保:期货套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养殖户可以通过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豆粕期货,对 50% - 70% 的原料需求进行套期保值,以对冲价格上涨风险。假设某养殖户预计未来三个月需要采购 1000 吨玉米,当前玉米现货价格为 2400 元 / 吨,期货价格为 2450 元 / 吨。为锁定采购成本,该养殖户在期货市场买入 100 手(每手 10 吨)玉米期货合约。三个月后,若玉米现货价格上涨至 2600 元 / 吨,期货价格也上涨至 2650 元 / 吨。此时,虽然现货采购成本增加,但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的亏损,实际采购成本仍接近最初锁定价格。期货交易具有一定专业性和风险性,建议养殖户在进行期货套保前咨询专业机构,如期货公司的分析师或专业的套期保值顾问,了解期货交易规则、风险和操作技巧,制定合理的套保策略。
  (三)关注政策红利,提升养殖效率
  政策补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养殖户应积极关注并申报相关补贴,以降低原料采购压力。“粮改饲” 补贴是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对于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的养殖户,每亩可获得 60 - 120 元补贴。全株青贮玉米是优质饲料原料,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能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养殖户可充分利用这一补贴政策,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实现饲料原料自给自足,降低对外采购依赖。规模化猪场在进行环保改造时,也可申请相关环保改造资金。环保改造不仅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高养殖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申请环保改造资金,猪场可减轻改造资金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效率升级:在饲料成本上涨情况下,提升养殖效率是抵消成本上涨影响的重要途径。安装智能饲喂系统是一种有效方式,该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能够根据养殖动物生长阶段、体重、采食情况等,实现精准投喂。据实际应用数据显示,安装智能饲喂系统后,料肉比可降低 0.1 - 0.2。某猪场在安装智能饲喂系统后,料肉比从原来的 3.0 降至 2.8,每头猪饲料成本降低约 50 元。推行批次化生产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批次化生产通过对养殖动物进行合理分组和管理,实现集中配种、集中分娩、集中育肥等,提高栏舍利用率,减少空栏时间,降低养殖成本。例如,某蛋鸡养殖场推行批次化生产后,栏舍利用率提高 20%,养殖成本降低 15%。

  结语:于波动中探寻确定性
  8 月,饲料市场正处于 “天气因素引发的市场预期变动” 与 “供需双方市场博弈” 的激烈交织状态。对于养殖行业从业者而言,相较于过度关注短期内饲料价格的涨跌起伏,更应将核心关注点置于长期风险管控之上:通过科学优化饲料配方以降低对特定原料的依赖程度,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来有效分摊成本压力,借助技术升级手段来消化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需牢记,在饲料市场价格呈现 “过山车” 式波动的时代背景下,理性的决策思维与专业的行业知识,乃是维持稳定运营、把握市场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关于 8 月饲料价格是否会因天气因素而迎来新一轮上涨,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专业见解与判断依据。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8月18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8/18 9:20:07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937号】:饲料中风险物质的筛查与确认技术指南 液相色谱–串联2025/8/18 8:42:10
2025年8月15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8/15 11:17:54
2025年8月15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8/15 10:55:12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王宗礼会长为河南饲料添加剂行业把脉定向2025/8/15 8:47:31
2025年8月14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8/14 10:29:1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