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猪业 “反内卷” 第一枪:神农集团终止定增背后的产能调控信号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30 9:08:17 关注:221 评论: 我要投稿

  一、突发终止!神农集团 2.9 亿定增计划按下暂停键2025 年 7 月 28 日,神农集团(605296.SH)发布公告,宣布终止 2024 年度定增事项。原计划募集的 2.9 亿元资金,原拟用于仔猪扩繁基地建设、生物安全升级及数字化建设等项目,目前该资金需求暂时搁置。上交所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审核通过该定增方案,距今仅 3 个月时间。而神农集团在 2025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40.93%,一季度净利润暴增 65 倍,在这样亮眼的业绩背景下,此次定增终止显得极为异常。
  神农集团官方给出的解释为 “市场环境变化” 是导致定增终止的主要原因。但结合农业农村部近期密集出台的产能调控政策来看,此次看似突然的决策,实际上是猪企对行业 “反内卷” 信号的主动回应。在当前扩张热潮遭遇政策 “急刹车” 的形势下,曾经依靠资本快速扩张的养猪业,正被迫降低产能增速。
  二、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政策调控与资本寒冬共振(一)农业农村部 “控产能” 组合拳直击扩张冲动神农集团终止定增的 7 月,正值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明确提出 “合理淘汰能繁母猪、严控新增产能”,并要求牧原、温氏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头调减存栏量。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2 万头,虽处于绿色区间,但已逼近 105% 的调控上限,这充分表明政策对于 “去产能” 的紧迫性。
  作为 “公司 + 农户” 模式的典型代表,神农集团此前规划在 2027 年实现出栏 500 万头的目标。然而,在当前政策导向下,其 24 万头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已被暂停。这并非个例,牧原计划在年底前将能繁母猪数量减至 330 万头,温氏则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整个行业正从过去的 “跑马圈地” 式扩张,逐渐转向 “精准瘦身”。
  (二)资本市场融资窗口悄然收窄
  除政策压力外,资本市场对传统畜牧企业的估值逻辑也在发生重构。2024 年 10 月,上交所推出的再融资新规更倾向于 “轻资产、高研发” 类型的企业,神农集团重资产扩张的模式不再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期,巨星农牧延长定增有效期,新希望多次推迟融资计划,这些都反映出猪企融资环境日益趋紧。
  值得关注的是,神农集团 2025 年一季度货币资金达 14.7 亿元,从资金实力来看,其完全有能力自筹资金推进项目。因此,此次终止定增更像是一种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与取舍。在行业产能过剩预警的大环境下,与其逆势扩张,不如将资源集中于降本增效。
  三、从 “扩张增利” 到 “降本增利”:猪企发展逻辑剧变(一)成本管控取代规模竞赛成为核心竞争力
  神农集团终止定增的同一天,同步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的考核指标主要聚焦于营收、屠宰量及养殖成本(2027 年目标≤12.2 元 / 公斤),但未提及出栏规模。这与 2024 年以前 “唯规模论” 的激励机制形成了鲜明对比,标志着头部企业正式摒弃 “以量取胜” 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神农集团早已在成本管控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2025 年一季度,其完全成本为 12.3 元 / 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14 元 / 公斤。若其生物安全升级项目得以实施,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在当前猪价处于 14 - 16 元 / 公斤的微利区间下,这种 “成本护城河” 相较于产能扩张,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具价值。
  (二)产能调控倒逼行业 “优进劣退”
  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已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 4100 万头压减至 3900 万头,这意味着未来两年至少有 140 万头低效产能需要退出市场。神农集团主动放缓扩张步伐,本质上是为了规避 “政策高压区”。2024 年因产能过剩导致猪价暴跌的情况仍记忆犹新,此时选择停下扩张的脚步,正是为了避免陷入 “越扩越亏” 的恶性循环。
  当前,行业格局正在经历重塑。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通过淘汰低产母猪、降低出栏体重(目标 120 公斤)等方式优化产能结构,而中小散户则因环保和成本压力加速退出市场。神农集团的这一选择,预示着养猪业正从过去的 “内卷式扩张” 向 “高质量比拼” 转变。
  四、猪业 “反内卷” 时代: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重塑神农集团的定增终止,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宣告了中国养猪业 “规模为王” 时代的结束。在政策明确 “严控新增产能”,资本市场对重资产模式不再追捧的情况下,猪企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增长逻辑:
  短期:产能扩张暂时停滞,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生物安全、数字化建设等 “内功修炼” 领域。例如,神农集团的产业链智能化项目虽暂缓实施,但技术储备仍将是未来降本增效的关键因素。
  中期:“公司 + 农户” 模式面临转型,从单纯追求存栏量,转变为提升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降低料肉比等效率指标。
  长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扩张路径将从 “量的累加” 转变为 “质的优化”。如牧原的智能化养殖、温氏的区域生态布局等,都是对 “反内卷” 趋势的积极响应。
  结语:猪周期的 “刹车哲学”
  神农集团终止定增,从表面上看是一次融资计划的调整,但其深层次反映的是中国养猪业发展范式的转变。当政策与市场同时要求行业 “慢下来” 时,企业的智慧体现在懂得 “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放缓产能扩张,是为了在产能调控的 “绿色区间” 内,探寻更为可持续的盈利路径。
  这场猪业 “反内卷” 运动,或许会使 2025 年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那些曾经依赖资本和规模快速扩张的企业,终将认识到一个道理:在周期波动的行业发展长河中,穿越周期的能力远比扩张速度更为重要。而这种能力,源于对政策信号的敏锐捕捉,以及对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神农集团:2025年7月销售生猪17.47万头 环比下降20.23%2025/8/7 9:39:59
神农集团二次股权激励落地:从规模扩张到成本攻坚,能否穿越猪周期?2025/8/1 9:23:50
神农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盈3.41亿元—4.2亿元 同比增加175.12%到2025/7/15 14:09:41
神农集团:6月销售生猪21.9万头 环比下降5.93%2025/7/8 10:05:49
神农集团成立新公司 含食品进出口业务2025/6/25 13:51:28
神农集团:拟投资5.5亿元建设三个仔猪扩繁项目 新增产能87万头2025/6/24 16:31:5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