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一根火腿的时光密码 —— 从餐桌记忆到工业传奇
“但愿人长久,相伴得利斯”,这句广告语宛如一把具有特殊意义的钥匙,轻轻转动,即可开启无数人童年餐桌记忆之门。在儿时,每当家中餐桌上出现得利斯火腿,便如同迎来一场小型盛宴。其色泽诱人、肉质紧实,仅是看着,便令人垂涎欲滴。将其切成薄片夹于面包之中,或直接放入口中咀嚼,弹牙的口感与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中散开,那份满足感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
鲜有人能想到,这看似普通的小小火腿背后,隐藏着一个从山东诸城小作坊起步,逐步走向全球的工业发展传奇。1989 年,第一根低温火腿在得利斯诞生,这既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也是得利斯踏上漫长发展征程的第一步。在当时高温肉制品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得利斯大胆引入低温肉制品生产线,这一创新举措,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波澜。彼时,低温肉制品在国内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得利斯不仅要应对技术层面的难题,还要承受市场的质疑以及高成本的压力。然而,正是凭借这份敢于尝鲜、勇于突破的精神,得利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如今,得利斯的产品已覆盖全球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超市货架,还是非洲新兴市场的街头小店,都能见到得利斯的产品。一路走来,得利斯历经无数次技术革新、市场开拓与品牌升级。从传统手工制作到如今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从国内市场的精耕细作到全球市场的开疆拓土,得利斯用 41 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食品工业的奋进篇章 ,将 “中国味道” 酿成了飘香世界的传奇。
二、历史篇:从作坊到上市企业,一部中国食品工业进化史
(一)破土:从面粉厂到低温肉制品开创者(1984-2010)
1984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山东诸城的西老庄村,一家并不起眼的面粉厂 —— 西老庄面粉厂开业,这便是得利斯的前身。当时,鲜有人预料到这家小小的面粉厂,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成长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头企业。
创业初期,得利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粉厂的经营面临诸多挑战,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设备落后,但得利斯人并未退缩。1986 年,得利斯敏锐洞察到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潜力,毅然转向肉类加工领域,诸城县西老庄食品工业公司冷藏厂建成投产,由此开启了得利斯的肉类加工产业发展之路。1987 年,西老庄食品工业公司更名为诸城市第二食品公司,这一看似细微的改变,却标志着得利斯集团雏形初现,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88 年,得利斯迎来关键转折点。董事长郑和平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西式肉食研讨会,随后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食品机械包装展销会上,果断与德国外商签订引进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合同。这一决策在当时颇具冒险精神,因为低温肉制品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市场接受度未知,技术难度也较大。但郑和平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信低温肉制品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989 年 1 月,“得利斯” 商标成功注册,这一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品牌,承载着得利斯人对品质和美味的不懈追求;同年 9 月 30 日,第一批低温肉制品 —— 西式火腿与香肠问世,得利斯正式开创了中国低温肉赛道,成为行业的开拓者。
此后,得利斯一路快速发展。1990 年,公司投资 700 万元,从德国、荷兰、西班牙引进盐水火腿生产线,年产量达 2000 吨,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1992 年,得利斯第一个驻外生产基地北京得利斯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迈出了全国化布局的第一步;1993 年,经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 “山东得利斯集团总公司”,得利斯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5 年,中国得利斯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得利斯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 21 世纪,得利斯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2000 年,投资 2 亿元建设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全套引进欧洲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开创了中国冷却排酸肉加工的先河,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生猪屠宰加工方式,推动了中国肉类行业的进步;2004 年,投资 3 亿元建成符合欧盟标准的低温肉制品现代化生产车间,标志着得利斯低温肉制品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2006 年,得利斯产品正式直供人民大会堂,这是对得利斯品质的高度认可,也使其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2010 年,得利斯在深交所上市,正式跻身资本市场,开启了全国化布局的新篇章,成为山东省第 100 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市值突破 55 亿元,得利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二)破局:从区域品牌到行业标杆(2010-2025)
成功上市后的得利斯,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继续深耕产业链,寻求更大突破。依托 “生猪全产业链 + 牛肉进口加工” 双轮驱动战略,得利斯构建起从养殖、屠宰到深加工的闭环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8 年,得利斯投资三亿元建设的百万头肉牛加工及贸易物流项目正式开业,这是得利斯在牛肉领域的重要布局。项目投产后,得利斯推出了牛肉汤、红烧牛肉等牛肉类产品,丰富了产品品类,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得利斯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全球优质供应商合作,引进高品质的牛肉资源,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得利斯敏锐捕捉到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机遇。2023 年,得利斯华南预制食品产业园在江西信丰正式开工,标志着得利斯正式进军预制菜领域。产业园将依托得利斯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基地。目前,得利斯已形成低温肉制品、发酵肉制品、预制菜等 10 大类 1000 + 产品矩阵,涵盖了从家庭餐桌到餐饮酒店的多个应用场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品牌建设方面,得利斯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产品连续 20 年直供人民大会堂,成为 “国家味觉” 的代表,这是对得利斯品质的高度认可,也是其品牌实力的象征。得利斯还积极参与各类行业展会和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5 年,得利斯凭借 “全链精管质量模式” 入选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进一步彰显了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卓越水平。如今,得利斯的品牌价值已突破 85 亿元,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知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智造篇:当传统风味遇见工业 4.0,效率与品质的双重革命
(一)智能化生产线:重新定义 “中国速度”
在得利斯的山东生产基地,智能化车间仿若一座极具科技感的未来工厂,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生产线都在讲述着食品工业的全新发展传奇。
走进切片包装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1 条生产线犹如一位不知疲倦的高效 “工人”,每分钟能够精准处理 300 片培根,这一速度相较人工操作,产能直接提升了 2 倍 ,而整个过程仅需 2 人负责巡检,真正实现了 “机器换人”。更值得一提的是,生产线对切片厚度的控制极为精准,误差被严格控制在 0.1 毫米以内,每一片培根都如同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厚度均匀一致,确保了消费者在品尝时能获得始终如一的美妙口感。
在玉米加工基地,同样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8 条自动化生产线全力运转,它们以强大的 “实力” 替代了曾经需要千人才能完成的剥皮作业,每日可处理 30 万棒鲜玉米。从原料清洗到真空包装,全流程实现无人化操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在杂质检测环节,先进的技术使得准确率高达 99.8%,保证了每一颗玉米粒的纯净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利斯引入了全程可追溯系统。每一款产品都被赋予了专属的 “数字身份证”,通过区块链技术,从养殖源头到销售终端的 56 个关键节点信息都被详细记录下来。这意味着,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实现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技术创新:用科技守护 “妈妈的味道”
得利斯的智能化变革,并非仅仅追求冰冷的效率提升,更蕴含着对传统风味的执着坚守,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为了实现传统风味的标准化生产,得利斯建立了中国首个低温肉制品风味数据库。借助 GC-MS 气质联用仪这一强大的科技工具,对传统火腿中复杂的 386 种风味物质进行深入解析。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与手工风味 98% 的高度还原。如今,即使是大规模生产的低温肉制品,也能让消费者品尝到记忆中那份手工制作的独特风味,仿佛妈妈亲手烹饪的美味就在眼前。
在健康化升级方面,得利斯也投入了大量精力。针对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研发团队成功攻克 “减盐不减味” 技术难题。通过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调整,将火腿肠中的钠含量降低了 35%,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了消费者对钠摄入过量的担忧。同时,运用植物蛋白复配技术,使得肉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提升了 20%,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摄入更多的优质蛋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得利斯在节能降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化冷链系统的应用,就像为产品打造了一个智能、高效的 “保鲜卫士”,使产品损耗率从原来的 8% 大幅降至 2%,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万吨级冷库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了 40%,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凭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卓越表现,得利斯获评 “国家绿色工厂” 称号,成为行业内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 。
四、出海篇:从 “中国胃” 到 “世界味”,得利斯的全球化突围
(一)本土化创新叩开国际市场大门
2025 年,得利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全面加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大陆上,得利斯与南非皇佳食品携手合作,共同设立代表处,开启了拓展非洲市场的新篇章。得利斯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精心研发出 “蒜香烤肉肠” 和 “玉米味午餐肉” 等特色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首月订单量就突破了 500 吨,为得利斯在非洲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与南非皇佳食品的合作中,得利斯充分利用南非丰富的玉米资源,实现了原料的本地化供应。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还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本地化创新,得利斯成功地将中国的美食文化与非洲的本土特色相结合,为当地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味觉体验。
在东欧地区,得利斯与俄罗斯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开发符合东欧口味的发酵香肠。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市场方面的优势,还实现了产品的双向流通。得利斯将中国传统腊味引入俄罗斯市场,让俄罗斯消费者品尝到了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美食;同时,将俄罗斯风味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异域美食的好奇心。2025 年上半年,得利斯对俄出口额增长了 120%,成为其海外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东南亚市场,得利斯同样表现出色。针对当地高温气候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得利斯推出了 “冬阴功风味火腿” 和 “咖喱味肉饼” 等特色产品,并采用了适配当地气候的真空锁鲜包装技术,使产品保质期延长至 180 天。这些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品质,迅速进入泰国 7 - 11、马来西亚 AEON 等主流零售渠道,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得利斯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其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为其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供应链硬实力支撑全球化布局
得利斯的全球化布局,离不开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的有力支撑。依托与百胜中国同款的 35 个区域物流中心,得利斯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实现了 “全球订单 72 小时达” 的高效配送服务。这一物流优势,使得得利斯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确保产品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在海外仓布局方面,得利斯在迪拜、约翰内斯堡等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建立了保税仓库。这些海外仓的设立,不仅缩短了产品的配送时间,将本地配送时效压缩至 6 小时,还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海外仓的运作,得利斯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库存和配送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为了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得利斯积极开展合规认证工作,通过了 BRC、IFS 等 12 项国际认证。这些认证是对得利斯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高度认可,也使得得利斯成为麦当劳、沃尔玛等全球知名企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国肉类首选供应商。得利斯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品质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赢得了国际客户的信任和青睐,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在产能协同方面,得利斯在南非规划建设年屠宰 30 万头肉牛的工厂,与国内的玉米深加工业务形成了资源互补的良好格局。通过构建 “非洲原料 - 中国加工 - 全球销售” 的跨境产业链,得利斯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这种产能协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非洲丰富的畜牧资源和中国先进的加工技术,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得利斯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产业链篇: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潍坊味道如何链接全球?
作为潍坊食品加工产业链的 “链主” 企业,得利斯正引领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一)全链协同:611 家规上企业织就产业网络
在潍坊,食品加工产业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自发展,而是一场全产业链的协同共进。诸城,这座被誉为 “中国食品谷” 的城市,拥有全国 1/3 的生猪存栏量,为得利斯等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这里的生猪养殖采用科学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从饲料的严格筛选,到养殖环境的精心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确保生猪的优良品质。
在包装领域,美晨生态的可降解包装成为行业典范。这种包装不仅环保,契合当下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而且在性能上也不逊色于传统包装,能够很好地保护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美晨生态通过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出多种适用于不同食品的可降解包装材料,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迈赫机器人则为得利斯等企业供应智能产线,让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这些智能产线融合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原料的输送、加工,到产品的包装、检测,都能在智能产线的高效运作下精准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了得利斯,惠发食品等龙头企业也在这条产业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惠发食品专注于速冻调理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涵盖了火锅食材、预制菜等多个领域,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卓越的品质,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京东物流山东枢纽的存在,更是为潍坊食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强大的物流保障。这里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配送,确保食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无论是新鲜的肉类制品,还是冷冻的预制菜,都能在京东物流的精心运作下,保持最佳品质。
2024 年,潍坊食品加工产业营收突破 2800 亿元,成为继动力装备之后的第二大千亿级集群。这条完整的食品工业生态链,正不断释放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和资源汇聚潍坊,共同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链长制赋能:从 “制造” 到 “智造” 的跃迁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得利斯协同 60 余家配套企业组建 “潍坊食品工业创新联盟”。该联盟如同强劲动力源,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有效化解三大行业关键难题:
在技术共享领域,得利斯以开放姿态,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面向联盟内中小厂商开放,毫无保留地分享自身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输出 37 项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助力中小厂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平均成本降幅达 15%。例如,得利斯将自主研发的低温腌制技术共享给其他企业,使这些企业在低温肉制品生产过程中,能更精准把控产品品质与口感,同时减少生产损耗,提升生产效率。
人才共育亦是联盟的重要行动方向。得利斯与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共建 “预制菜产业学院”,依据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定向培养智能化生产、跨境电商等专业人才。学院采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在得利斯等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每年,学院可为行业输送超 2000 名技能型人才,为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市场拓展方面,联盟组建 “潍坊食品出海联盟”,整合各方资源,统一对接海外展会、商超资源。2025 年,联盟企业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 45%,成效显著。通过联盟运作,潍坊食品企业能够以更强实力、更优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例如,在参加国际食品展时,联盟企业联合展示潍坊食品特色与优势,吸引众多国际采购商关注,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在链长制赋能下,潍坊食品加工产业正加速从 “制造” 向 “智造” 转型升级,朝着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稳步迈进。
六、结语:当工业文明遇见人间烟火,得利斯的时代答卷
从一根火腿起步到走向全球餐桌,得利斯历经 41 年发展历程,这是中国食品工业从 “经验驱动” 迈向 “科技引领” 的生动体现。当智能化生产线传承传统风味,当非洲消费者对中国腊味予以认可,这家企业有力证明:工业并非冰冷机械的运转,而是以标准化守护生活气息的有效手段,是让家乡味道跨越地域限制的重要桥梁。如今,得利斯以 “链主” 角色引领潍坊食品加工产业开启万亿新征程。当 “潍坊味道” 沿着 “一带一路” 飘香世界,中国食品工业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凭借智能制造重新诠释 “中国匠心”—— 这,或许就是得利斯给出的时代答案。(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