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起点:22 万元奖金化作建厂基金,品质基因悄然扎根
1984 年 8 月 28 日,山东省诸城市西老庄村迎来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郑和平带领村民筹集 47 万元,建成西老庄村首个企业 —— 西老庄面粉厂。该面粉厂第一年实现盈利 28 万元,依据承包协议,郑和平可获得 22 万元,但他分文未取,称 “钱要用于干大事”。这一质朴的决策,为得利斯奠定了 “品质高于一切” 的发展理念。
创业初期,郑和平亲赴烟台蹲守 7 天,只为采购到最为精准的面粉加工设备,以确保面粉精度达到 98%。第一年,面粉厂产品合格率达到 100%,迅速在周边市场打开销路,收获了首批忠实客户。1986 年,郑和平敏锐洞察到肉类加工的商业契机,将面粉厂转型为肉联厂。面对资金短缺问题,他挨家挨户赊购生猪,并承诺 “高于市场价 5% 收购”。此举措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凭借诚信树立起品质口碑。每一头生猪都经过严格检疫,每一块肉都确保新鲜,肉联厂业务蒸蒸日上,为得利斯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行业破冰:低温肉制品革命,打破中国肉食工业 “高温时代”
1992 年,国内高温火腿肠盛行之际,郑和平做出重大决策 —— 斥资千万引进德国低温肉制品生产线。面对外界 “低温肉保质期短、成本高,销售前景不明” 的质疑,他坚持认为 “消费者需要更具营养的肉品”。
得利斯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开展研发工作,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支低温火腿。为确保产品品质,该产品历经 38 道质检工序,菌落总数控制在 500CFU/g 以下(国家标准为 1000CFU/g),开创了中国低温肉制品的先河。得利斯还建立了国内首个肉类研发中心,并选派 30 名技术骨干前往郑州粮院进修学习。1993 年推出的德式烤肠,首年销售额突破 640 万元,成为行业典范,引领中国肉类行业步入 “低温时代”。
三、全产业链 “质” 造:从猪舍到餐桌,每克肉的品质溯源
2000 年,得利斯投资 2 亿元引进欧盟屠宰设备,率先在国内实现 “冷却排酸肉” 的工业化生产。此后 20 年,得利斯构建起涵盖 “育种 - 养殖 - 加工 - 冷链” 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彰显着 “品质” 理念。
在育种环节,得利斯培育出 “欧得莱” 良种猪,其瘦肉率达 60%、肌内脂肪 4%,并通过 200 多项基因检测,确保肉质鲜嫩多汁。养殖过程中,采用标准化养殖模式,严格把控饲料、兽药使用,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加工环节,引入德国进口智能分拣线,每块肉称重误差<1g,低温车间温度控制在 4℃±0.5℃,最大程度减少营养流失。冷链运输全程监控温度、湿度,确保产品新鲜如初。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询每头猪的养殖天数、用药记录,真正实现从猪舍到餐桌的品质溯源。2023 年,得利斯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充分彰显了其品质管控实力。
四、乡村振兴:品质之外的 “共富密码”
得利斯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西老庄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1993 年,村里 690 户村民入住二层小楼,西老庄村成为当地首个 “楼房村”。郑和平常言:“企业的品质,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对乡亲的责任上。”
得利斯推行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建立 100 个生猪合作社、1000 处标准化养殖小区,以保护价收购生猪,带动周边 3 万农户年增收 8000 元。企业还投资 265 万元建设西老庄小学,投入 1800 万元升级得利斯小学,让 200 多名农村学生用上智能教室,接受优质教育。在沂水、莱芜等地,得利斯建立养殖基地,村民老张加入后年增收 3 万元,所在村 80% 的农户新建住房。得利斯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善了乡村面貌,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五、新时代传承:当 “质” 造遇上 “智” 造,郑思敏的品质升级战
2015 年,郑思敏凭借海外学习的管理经验回归,接手这家传统肉制品企业。她首先将 “品质高于一切” 写入公司章程,随后带领团队进军预制菜领域。
为开发出契合消费者口味的预制菜产品,郑思敏深入 10 省开展口味调研,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出 “诸城烧肉”“川味腊肠” 等地域特色产品。2023 年,山姆会员店定制的安格斯牛肉饼月销量超百吨。得利斯引入 AI 视觉质检系统,瑕疵肉识别率达 99.9%,5G 智能环控车间使能耗降低 20%。2024 年,预制菜产能达 18 万吨,在全国布局 5 大生产基地。郑思敏亲自参与直播带货,2023 年在东方甄选直播间,13 万根老火腿瞬间售罄,抖音单场销售额突破 200 万元,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 40%,使得利斯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六、荣誉背后的品质信仰:800 + 项大奖的 “质” 造逻辑
从 “中国名牌产品” 到 “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得利斯 40 年来荣获 800 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蕴含着三个 “质” 造逻辑。
标准先行,得利斯参与制定 12 项国家 / 行业标准,其低温肉制品标准被纳入教科书。2023 年,“西式发酵肉关键技术” 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极致品控,设立 “首席质量官” 岗位,每批次产品留样 2 年。2024 年,投入 1.2 亿元升级检测中心,新增兽药残留、重金属等 50 项检测指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长期主义,得利斯拒绝低价竞争,2025 年生猪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3%,确保养殖环节不偷工减料。20 年来未发生一次重大质量事故,以时间验证了对品质的坚守。
结语:当品质成为一种信仰
从面粉厂起步,发展到拥有五大生产基地,从低温肉开创者转变为预制菜领军者,得利斯的 40 年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营企业 “以质取胜” 的生动写照。郑和平用 22 万元奖金播下的品质种子,如今已成长为覆盖全国的产业体系。这里有严格的质检车间,也有温暖的乡村小学;有先进的 AI 生产线,也有质朴的助农承诺。在 “快消品” 盛行的时代,得利斯证明:真正的品质,是跨越市场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是融入企业基因的坚定信仰。当 “质” 造与 “责任” 协同共进,这样的企业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品质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