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支广告点燃的肉食革命:双汇的 “启蒙时刻”
1991 年,一则以洛阳肉联厂 “春都火腿肠” 为主角的 “会跳舞的火腿肠” 广告在央视高频次播出。当时,50 万元的广告投放费用堪称高昂,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密集投放,这款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迅速走红,成为国民级产品。这一营销案例不仅缔造了营销领域的传奇,更成为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彼时,距离洛阳 200 公里之外的漯河肉联厂厂长万隆敏锐洞察到其中的商机。1992 年,第一根 “双汇” 牌火腿肠诞生,自此开启了中国肉制品行业双雄竞争的格局。
在技术革新层面,1987 年春都率先引进西式灌肠设备,引领中国步入火腿肠时代;1992 年,双汇紧随其后,投入大量资金引入 10 条国际先进生产线,产能从 1 万吨大幅提升至 10 万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营销推广方面,1994 年双汇冠名央视体育节目,正式开启品牌传播进程;1998 年双汇在 A 股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扩充产能;2000 年,双汇产能突破 20 万吨,成功超越春都,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不仅体现了双汇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也是其奠定行业地位的关键所在。
二、新消费浪潮下的三大破局之战
当传统 “杀猪卖肉” 业务受到猪周期波动影响时,双汇迅速进行战略转型,以 “产业投资人 + 产品革新者” 的双重角色,在新消费领域的三大赛道积极寻求突破。
(一)宠物食品:绑定头部玩家,卡位千亿赛道
2025 年 9 月,双汇领投中誉宠食亿元级 B + 轮融资,从单纯的原料供应商转变为战略股东。在原料协同方面,依托双汇 “48 小时鲜肉锁鲜链”,中誉宠食实现 “全鲜肉、0 肉粉” 的产品差异化优势,2025 年鲜肉原料供应占比达到 70%,成功塑造高端宠物食品形象。在技术共享层面,双汇全球研发中心 300 人团队深度参与,联合开发老年犬低敏粮、幼猫离乳粮等特色产品,预计 2025 年高端宠物主粮在营收中的贡献将突破 15%,以满足不同宠物群体的营养需求。在渠道互补方面,借助中誉宠食出口 45 国的海外渠道,双汇鸡肉、鸭肉原料年出口量预计增加 2 万吨,成功开拓国际宠物食品供应链市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二)健康轻食:“简颂” 品牌撕开年轻化缺口
在许昌新品发布会上,双汇推出高端轻食品牌 “简颂”,精准定位健身、减脂人群的 “第三餐” 需求。在产品创新上,沙拉鸡胸肉采用低温静腌 + 柔蒸轻烤工艺,蛋白质含量高达 25%、脂肪<3%,并开发出黑胡椒、罗勒等 6 种特色风味;减盐鸡肉午餐肉钠含量降低 40%,打破传统午餐肉 “高盐高脂” 的固有印象,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在场景渗透方面,“简颂” 进驻盒马、山姆会员店等高端商超,推出 “7 天轻食套餐”(定价 99 元),同时在抖音发起 “简颂轻食食谱” 挑战赛,开播首月 GMV 突破 500 万元,迅速提升了市场知名度。从战略视角来看,轻食市场 2025 年规模预计达到 1500 亿元,双汇依托年产 3 亿只肉鸡的自有牧场,实现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链条成本控制,目标是 3 年内市场占有率突破 8%,展现出强烈的市场拓展意图。
(三)卤味熟食:逆周期扩张,抢占社区最后一公里
面对绝味、周黑鸭等品牌的门店收缩情况,双汇逆势启动 “百店计划”,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优势重塑佐餐卤味市场格局。在产品矩阵方面,双汇构建热卤(卤猪蹄、椒麻鸡)+ 冷熟食(凉拌牛肉、无骨鸡爪)+ 预制菜(梅菜扣肉、红烧排骨)的多元化组合,70% 产品当天现制,30% 由中央厨房配送,SKU 达 100+,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在地域深耕方面,以河南为核心区域,在漯河、郑州等地布局 200 余家门店,单店日均客流量超过 200 人,客单价 35 - 50 元,复购率 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0%),成功扎根区域市场。在模式创新方面,推出 “社区团购 + 到店自提” 复合模式,依托 30 个生产基地构建 “200 公里配送圈”,实现 “上午下单、下午到店”,物流成本较同行低 15%,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三、传统巨头的转型阵痛:当 “猪周期” 撞上 “新消费”
(一)主业承压:火腿肠神话难续
曾经在双汇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包装肉制品,目前正面临发展困境。从数据来看,2020 - 2024 年,火腿肠营收从 303 亿元下降至 247.9 亿元,市场占有率从 45% 降至 32%,下滑趋势明显。在消费需求方面,Z 世代消费者更倾向于现制卤味、预制菜等新兴品类,传统火腿肠在家庭餐桌的渗透率从 2015 年的 68% 降至 45%,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在成本方面,生猪价格波动导致火腿肠毛利率从 28% 降至 22%,为应对成本压力,双汇推出 68 元 / 盒的黑猪肉肠礼盒,试图通过高端化策略实现突破,但实际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新业务挑战:从 “跟随者” 到 “破局者” 的鸿沟
在宠物食品领域,乖宝、麦富迪等本土品牌已占据 60% 市场份额,国际巨头玛氏、雀巢通过收购不断拓展高端市场,双汇需要突破 “原料供应商” 的既有角色定位,建立独立的宠物食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轻食赛道竞争同样激烈,薄荷健康、田园主义等品牌已抢先建立用户认知,双汇 “简颂” 需在营销年轻化(如与《这!就是街舞》等热门综艺开展联名合作)、产品差异化(开发植物基轻食等新品类)方面加快步伐,实现市场突破。在卤味门店运营方面,绝味的 “万店规模”、周黑鸭的 “线上线下融合” 已形成强大竞争壁垒,双汇需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探索 “中央厨房 + 社区体验店” 模式,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万隆时代的 “变” 与 “不变”:双汇的下一个 30 年
(一)不变的底层逻辑:全产业链硬核实力
在全球资源整合方面,依托史密斯菲尔德的海外布局,双汇实现生猪采购 “国内外双循环”,2025 年进口猪肉占比达 35%,有效缓解国内猪周期的影响,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在研发投入方面,双汇每年投入超过 5 亿元,建立中美欧三大研发中心,2024 年推出的 “零淀粉火腿” 技术,使肉含量达到 92%,引领行业标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在渠道建设方面,双汇拥有 21415 家经销商、300 万终端网点,配合 30 个生产基地的 “半径 200 公里配送圈”,确保产品 24 小时内覆盖全国 90% 县域市场,构建起强大的销售网络。
(二)求变的战略抉择: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创造”
为实现品牌年轻化突破,双汇成立 “新消费事业部”,启用 90 后产品经理,在小红书、B 站开展 “双汇火腿肠的 100 种吃法” 创意大赛,视频播放量超过 2 亿次,成功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在国际化进程方面,借助 RCEP 机遇,双汇 2025 年东南亚市场营收目标为 20 亿元,在越南、泰国推出 “双汇风味烤肠”,适配当地饮食偏好,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在资本运作方面,通过双汇发展母基金,重点投资肉类替代(细胞培养肉)、智能装备(自动分拣系统)等前沿领域,已布局 3 个早期项目,为未来发展储备新动能。
结语:当 “火腿肠往事” 照进 “新消费未来”
从最初模仿春都到后来成功超越,从地方肉联厂发展成为全球肉类行业的重要企业,双汇的每一次战略转型都精准契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当前,宠物食品、健康轻食、社区卤味成为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这家源自中原地区的传统企业,正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定义 “新消费”。双汇并非依靠颠覆式创新,而是凭借在全产业链的深厚积累,在细分市场精耕细作。30 年前,一支广告让 “会跳舞的火腿肠” 家喻户晓;30 年后,双汇能否凭借创新能力让 “中国肉” 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答案或许就蕴含在漯河工厂的智能生产线、中誉宠食的研发实验室以及每个社区熟食店之中。毕竟,消费市场从来不缺乏发展机遇,真正稀缺的是能够穿越市场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