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收利润双增:穿越周期的成本护城河
(一)逆市上扬:规模与效率的双重胜利
在生猪市场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2025 年对于多数从业者而言,是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该年度生猪均价同比下降 23%,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行业内超 70% 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现实,市场整体呈现出焦虑与迷茫的氛围。然而,牧原股份却在这样黯淡的行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2025 年 10 月 30 日,牧原股份发布的三季报,在资本市场与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117.90 亿元,同比增长 15.52%;归母净利润达到 147.7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1.01%。这一成绩在行业背景下,具有极高的价值,牧原股份打破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成为行业逆周期发展的典型代表。
深入分析牧原股份成功的原因,“成本” 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养殖成本控制方面,牧原股份表现卓越,堪称行业的 “成本控制典范”。生猪养殖成本从年初的 13.1 元 / 公斤持续下降,至 9 月已降至 11.6 元 / 公斤,单公斤成本下降 1.5 元。这看似微小的成本降幅,换算到每头生猪上,相当于增加了 150 元的利润空间。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成本的降低成为牧原股份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每降低一分成本,就增强了一分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生产指标领跑行业,精细化管理显效
牧原股份的卓越表现,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上,其各项生产指标也全面领先于行业,成为衡量养殖水平的重要标杆。9 月断奶到上市成活率达 93%,全程成活率 87%,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 29 头,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牧原股份在养殖领域的深厚实力。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牧原股份的这些指标均超出 20% 以上,差距显著,令同行难以企及。
肥猪日增重 880g、育肥期料肉比 2.64,这两项优异指标的背后,是牧原股份在疫病防控和管理效率方面的深刻变革与创新。在疫病防控方面,牧原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后备猪进群标准,从源头保障猪群质量,为猪群健康奠定基础。同时,建立蓝耳病、PED 等核心疫病净化体系,通过精准防控与净化,大幅提升母猪健康度,药费成本下降 35%,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猪群健康的双赢。
在管理效率方面,牧原股份推行 “防大于治” 的策略,减少人猪接触频次,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实施标准化养殖流程,使养殖过程更加规范、高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员工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养殖质量的稳定性。这种标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劳动效率 20%,还将单头人工成本降至行业的 1/3,实现了管理成本的降低和养殖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负债压降超百亿:财务结构迎历史性优化
(一)降负债目标超额完成,资产负债率降至 55.5%
在财务领域,牧原股份取得了显著成果,其负债规模的下降和财务结构的优化,成为行业内的典范。截至 9 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较年初减少 97.96 亿元,若计入 10 月完成的 50.04 亿元应付股利分派,实际负债压降超过百亿元。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牧原股份强大的执行力和财务管控能力,在行业内树立了新的标杆。
资产负债率从年初的 58.68% 降至 55.50%,达到 202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资产负债率的下降,表明牧原股份的财务风险降低,偿债能力增强。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都是牧原股份在财务稳健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反映出公司在债务管理方面的卓越成效。短期借款环比压降 66.48 亿元,应付账款减少 16.93 亿元,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牧原股份负债结构从 “激进扩张” 向 “稳健运营” 的转变。短期借款的减少,降低了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使资金链更加稳定;应付账款的下降,则体现了公司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资金周转能力的提升。
(二)现金流创造能力爆发,资本开支进入收缩期
牧原股份在现金流创造方面表现出色,为降负债提供了有力支持。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285.8 亿元,同比增长 18%,这一数据为牧原股份的财务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充足的现金流意味着公司在面对债务偿还、日常运营等资金需求时,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国内大规模产能建设的完成,资本开支从 2023 年峰值的 300 亿元降至 2025 年预计的 150 亿元,这一转变标志着牧原股份从 “大规模扩张” 向 “精细化运营” 的战略调整。过去,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虽然带来了产能的快速增长,但也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如今,资本开支的收缩,使公司能够将更多资金用于债务偿还和运营优化,进一步提升财务安全性。这一转变体现了牧原股份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在战略调整上的果断决策,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技术出海加速:从 “中国猪王” 到 “全球玩家”
(一)港股 IPO + 国际合作,全球化战略破局
在稳固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后,牧原股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布局。2025 年是牧原股份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年,一系列重大举措彰显了其进军全球市场的决心和雄心。
5 月 27 日,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递交 H 股发行申请,这是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目前,该申请已进入证监会备案阶段,距离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仅一步之遥。牧原股份明确表示,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为全球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牧原股份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推进,与行业巨头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全球产业生态。8 月 28 日,牧原股份与正大集团在泰国曼谷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正大集团作为全球农牧业的领军企业,业务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饲料、零售、电讯及食品等领域具有深厚的业务基础。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与正大集团形成互补。双方将在饲料、生猪养殖、屠宰与食品深加工、人才、资本等领域展开全面协同,共同探索全球市场的发展机遇,推动全球农牧业的创新与发展。
9 月,牧原股份与 BAF 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约,投资 32 亿元在越南西宁省建设楼房养殖项目,这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落地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猪 160 万头,将成为牧原股份在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不仅是产能的海外扩张,更是技术与管理模式的输出,有望为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生猪养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
(二)复制中国经验:用技术输出打开增量空间
牧原股份的国际化战略,不仅仅是产能的转移,更是技术与标准的输出。在越南项目中,牧原股份将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应用于当地,为越南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主研发的环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自动调节通风、供暖、降温等设备的运行,确保猪舍环境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生猪生长的状态。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能耗降低 40%,为生猪提供了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同时,AI 疫病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生猪的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 98%。一旦发现疫病迹象,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为疫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猪群健康。
低豆日粮配方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地饲料成本高的问题。在保障生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该技术将豆粕用量减少 15%,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越南生猪养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牧原股份的技术输出模式,在国内已经得到充分验证。2024 年,通过轻资产赋能越南合作企业,使其成活率提升 25%,料肉比下降 10%。这些显著成效证明了牧原股份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为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牧原股份有望将这一成功模式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输出打开全球市场的增长空间,成为全球生猪养殖行业的引领者。
四、行业启示:当规模竞争升级为体系竞争
(一)成本优势构筑 “安全边际”
在生猪养殖这一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中,成本优势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牧原股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2025 年 9 月,牧原股份生猪养殖成本降至 11.6 元 / 公斤,与行业平均成本 12.8 元 / 公斤相比,低了 1.2 元 / 公斤。这一成本差距在实际经营中产生了显著影响。当猪价处于 12 元 / 公斤的盈亏平衡点时,牧原股份每头猪仍可实现约 40 元的盈利,而众多中小养殖企业则每头猪亏损超过 200 元,差距十分明显。
这种成本优势,为牧原股份在市场竞争中构筑了强大的 “安全边际”。在猪周期的下行阶段,当多数企业面临亏损困境时,牧原股份凭借其成本优势,不仅能够保持盈利,还能够实现逆势扩张。2025 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商品猪出栏量达到 5732 万头,同比增长 27%,市场份额提升至 18%。通过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牧原股份进一步降低了单位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与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二)财务稳健性成穿越周期关键
除了成本优势,财务稳健性也是企业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猪价下跌,许多企业由于前期过度扩张,背负高额债务,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而牧原股份通过实施 “降负债 + 稳现金流” 策略,成功抵御了市场风险,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牧原股份计划将资产负债率降至 50% 以下,这一目标体现了公司对财务稳健性的高度重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更强,财务风险更低。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财务弹性能够使企业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当猪价下跌、盈利减少时,牧原股份仍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生产运营,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为下一轮周期反转做好准备。这种 “反周期” 操作,是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重要区别。中小企业往往在市场繁荣时盲目扩张,忽视财务风险的积累,一旦市场形势逆转,便陷入困境;而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能够保持理性,注重财务稳健性,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实现行业周期中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从周期王者到全球布局者
牧原股份 2025 年三季报,不仅展示了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反映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 “从规模到效率、从本土到全球” 的转型趋势。在猪价波动成为常态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具备成本优势(11.6 元 /kg 养殖成本)、财务韧性(负债压降超百亿)与技术输出能力(越南项目落地)的企业,才能在 “后规模化时代” 保持领先地位。随着港股上市的推进和海外项目的逐步落地,牧原股份正从 “中国猪王” 向 “全球养殖体系输出者” 转变,这或许是其穿越周期、迈向世界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