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亿赛道崛起:预制菜迎来 “大单品” 黄金时代
在新一代厨房刚需表现为 “3 分钟出餐” 以及 “还原餐厅级口感” 的背景下,预制菜正以年均 20% 以上的增速重塑餐饮供应链格局。依据《中国餐饮食材发展报告 2024》,2026 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到 7691 亿元。行业发展从 “小而散” 的综合时代,逐步过渡至 “精而专” 的细分时代,正式迈入以 “大单品” 为主导的全新周期。
从政策与市场层面来看,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支持预制菜产业,广东、山东等农业大省也相继出台专项规划;美团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预制菜订单量同比增长 45%,一二线城市家庭周均购买次数达到 3.2 次 ,“一人食”“懒人经济” 为超级单品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二、国际经验启示:从 “产品思维” 到 “品类垄断” 的进化路径
(一)日本:极致单品征服 “快节奏社会”
在便利店密度居全球首位的日本,预制菜已然实现 “方便面化”。例如,日冷的 “正宗炒饭” 凭借独家的 “三步炒制法”,二十年来稳居冷冻炒饭销量冠军之位,年销售额突破 100 亿日元;7-11 的 “现炸咖喱面包” 创下年销 7698 万个的吉尼斯纪录,其成功秘诀在于 “门店现炸 + 标准化预处理”,实现了便捷性与口感的完美平衡。这表明聚焦高频刚需品类,通过技术突破还原度瓶颈,能够达成 “品类即品牌” 的效果。
(二)中国台湾:名店基因激活零售化想象
从台菜名店 “阿一鲍鱼” 的即食佛跳墙,到夜市爆款 “盐酥鸡” 的预包装化,中国台湾预制菜成功打通 “餐饮名品→零售爆品” 路径。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餐饮零售化催生了 “年菜礼盒”“伴手礼经济”,诸如王品集团的 “牛小排套餐”、鼎泰丰的速冻小笼包,成功将堂食体验转化为家庭消费场景。这种模式通过嫁接地域美食认知,利用品牌背书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三、四大黄金赛道:解码中国预制菜大单品基因当前市场已涌现出四大类具备潜力的单品,全面覆盖从 B 端餐饮到 C 端家庭的全场景需求:
(一)普适性国民菜:打破地域壁垒的 “万能选手”
代表产品: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梅菜扣肉。
突围关键:进行口味中性化改良(如调整为微辣以适配全国口味)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可用于炒饭配餐、盖饭主食等场景)。叮叮懒人菜酸菜鱼年销量破亿,其关键在于研发 “免浆黑鱼片 + 金汤料包”,可适用于火锅、炒菜、拌饭三种场景。
(二)菜系标杆产品:地域特色的工业化破圈
代表产品:粤式盐焗鸡、闽式姜母鸭、川式钵钵鸡。
突围关键:深度挖掘八大菜系的记忆点,运用标准化锁鲜技术还原 “家乡味”。安井食品的 “冻品先生” 盐焗鸡,采用 - 196℃超低温锁鲜技术,复热后皮脆肉嫩,2024 年销售额增长 68%。
(三)餐饮爆款平移:从堂食到家庭的场景复制
代表产品:太二酸菜鱼、西贝莜面鱼鱼、海底捞自热火锅。
突围关键:捕捉网红餐饮发展趋势,同步开发家庭简易版产品。趣店预制菜凭借 “一分钱酸菜鱼” 迅速走红,本质上是将餐厅爆款转化为 “10 分钟快手菜”,满足了年轻消费者 “复刻网红美食” 的社交需求。
(四)礼盒经济单品:节日场景的社交货币
代表产品:佛跳墙礼盒、年夜饭八大碗、端午粽子礼盒。
突围关键:瞄准送礼、宴席等场景,通过 “高端食材 + 精致包装” 营造仪式感。广州酒家的 “鲍参翅肚” 礼盒年销售额突破 5 亿,借助冷链锁鲜技术,使家庭餐桌能够呈现出星级宴席的品质。
四、企业破局之道:从 “跟风混战” 到 “精准狙击”
(一)聚焦单品:70% 资源砸向核心品类
叮叮懒人菜创始人指出:“我们将 70% 的精力集中于深耕酸菜鱼,目标是让‘叮叮 = 酸菜鱼’的认知深入人心。” 这种 “单品聚焦” 策略正逐步改变行业格局。例如,安井食品将小龙虾、预制菜肴、速冻面米列为 “三驾马车”,2024 年小龙虾单品营收增长 32%,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二)降本增效:自动化生产破解 “规模不经济”
日本某预制菜工厂仅 36 名员工,却实现年销售额破亿,其成功秘诀在于 “单品规模化 + 生产自动化”:长期专注生产一款炸鸡块,从原料切割到包装全流程实现机械化,人工成本占比低于 8%。国内企业千味央厨为麦当劳定制的 “安心小酥肉”,通过专用生产线将破损率控制在 0.3%,产能提升 40%。
(三)品牌营销:从 “产品认知” 到 “心智占领”
场景化绑定:三全 “自热火锅” 主打 “深夜追剧神器” 概念,在抖音打造 #宿舍火锅挑战# 话题,播放量超 10 亿次。
地域化标签:国联水产的 “湛江金鲳鱼” 强调 “深海捕捞 + 急冻锁鲜”,成为海鲜预制菜领域的第一联想品牌。
情感化沟通:珍味小梅园的 “妈妈牌红烧肉”,采用复古包装唤起家庭温情,复购率提升 25%。
五、未来已来:大单品时代的三大必争之地
技术高地:超低温锁鲜、风味物质保真等技术突破,将决定高端单品的发展上限(如现煎牛排预制化)。
细分场景:健身餐(低卡鸡胸肉)、银发餐(软烂红烧肉)、儿童餐(卡通造型面点)等垂类单品有待进一步开发。
全球化突围: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将四川火锅底料、广式早茶等中国特色单品推向海外市场,有望复制 “日冷炒饭” 的全球成功模式。
结语:单品致胜的本质是 “精准满足”
预制菜从 “什么都做” 转变为 “做精一款”,本质上是回归商业的核心本质,即通过打造极致产品解决消费者的真实痛点。无论是日本的 “炒饭哲学”,还是中国的 “菜系再造”,大单品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当前既是竞争激烈的时代(红海竞争加剧),也是充满机遇的时代(细分机会不断涌现)。只有聚焦 “高普适性、强场景力、深品牌度” 的单品,才能够在万亿预制菜市场中开拓出属于自身的增长曲线。毕竟,在 “懒人经济” 与 “品质追求” 并存的当下,消费者始终愿意为 “那一道无可替代的味道” 支付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