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8月生猪价格震荡下行,9月能否打破“跌跌不休”困局?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28 9:00:05 关注:21 评论: 我要投稿

  一、8 月生猪市场回顾:震荡下行成主基调
  (一)价格走势:旺季不旺,再创新低
  8 月本应是生猪市场逐步进入旺季的时期,但实际情况却给养殖户与从业者带来较大冲击。依据卓创资讯数据,8 月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 13.80 元 / 公斤 ,环比下降 5.15%,同比大幅下跌 32.16%,创下 2023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整个 8 月,生猪价格呈现出 “上旬大幅下跌、中旬窄幅震荡、下旬再度下探” 的波动走势。月初价格为 14.27 元 / 公斤 ,下旬已降至 13.59 元 / 公斤 ,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价差达 0.68 元 / 公斤 。这种显著的价格波动,反映出市场多空双方博弈的激烈程度,也使养殖户面临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
  (二)市场特征:供应过剩与消费低迷共振
  从供应端分析,8 月生猪出栏均重达到 123.23 公斤,大体重猪占比超过 30%。前期压栏的中大体重猪集中出栏,加上常规标猪的正常供应,形成 “大体重猪 + 常规标猪” 的双重供应格局,市场猪源供应充足,对价格形成较大下行压力。
  需求端形势更为严峻。屠宰企业开工率仅为 28.37%,冻品库存占比 17.52%,终端消费以鲜品为主。持续高温天气严重抑制居民消费热情,家庭采购量显著减少。相关调查显示,高温期间家庭猪肉采购量同比减少约 15%。餐饮行业也受到影响,客流量下降,猪肉采购需求降低。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虽在下旬有备货采购,但采购量较往年明显减少,且多为小批量、高频次采购,难以有效拉动需求端。
  二、8 月猪价下跌成因剖析:三重压力交织共振

  (一)供应端:产能集中释放与出栏节奏紊乱
  提前出栏与压栏猪集中上市
  早在 7 月下旬,养殖端基于对 8 月行情的预判,纷纷提前启动出栏计划。8 月上旬,生猪出栏量环比大幅增加 20%。同时,前期压栏的中大猪(130 公斤以上)进入出栏周期,市场猪源充裕度提升 30% 。面对较大的供应量,屠宰厂在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压低收购价格,养殖户不得不接受这一市场现实。
  疫病风险加剧短期抛售
  8 月下旬,部分地区猪病复发,引发养殖端恐慌。为规避风险,养殖户加快 110 - 120 公斤中小标猪的出栏速度,导致该规格猪出栏量激增。这些中小标猪成本低、出栏周期短,其集中出栏拉低市场均价。在华南、西南地区,低价猪占比超过 40%,进一步打压市场价格。
  (二)需求端:高温淡季与消费习惯转变
  传统消费淡季效应显著
  8 月全国多地处于高温天气,日均温超 30℃成为常态。在此环境下,猪肉消费进入年内低谷。农贸市场猪肉摊位交易量环比减少 25% 。消费者在食材选择上更倾向于鸡鸭、水产等替代蛋白,据调查,猪肉在家庭膳食中的占比降至 45%。
  集团消费采购策略调整
  学校、企业食堂作为猪肉消费的重要主体,8 月调整采购策略。受预算管控等因素影响,其猪肉采购量同比减少 10%。为降低库存成本和应对价格波动,采取 “小批量、高频次” 采购方式,这种方式虽灵活,但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屠宰厂白条肉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 18 天,库存压力增大,抑制对生猪的收购需求。
  (三)政策面:调运新规加剧区域分化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于 9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对生猪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跨省生猪调运受限成为关键因素。广东、福建等主销区对外省生猪依赖度较高,调运受限后供应偏紧,猪价获得短期支撑。而湖南、湖北等产区原本依靠外销消化生猪产能,如今外销受阻,本地消化能力不足,猪价承受较大压力,出现明显下跌。区域价差扩大至 1.2 元 / 公斤 ,生猪市场区域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9 月猪价影响因素:供需博弈与政策变量交织

  (一)供应端:产能释放期叠加出栏计划延迟
  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推算,9 月处于 2025 年 4 月能繁母猪补栏后的产能释放期。当时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较高,达到 4060 万头,这决定了 9 月理论生猪供应量环比将增加 8%。
  从 8 月出栏情况看,养殖端出栏计划完成率仅 70%。受市场行情不佳及部分地区疫病影响,约 200 万头生猪未能按时出栏,延迟至 9 月。此外,部分企业为规避四季度集中出栏风险,选择提前出栏。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将原本四季度的出栏计划提前 20%,进一步增大 9 月供应压力。
  (二)需求端:双节备货难改淡季本质
  尽管 9 月下旬中秋、国庆备货启动,预计带来 30 万吨短期需求增量,但整体需求改善程度有限。气温下降幅度不大,家庭及餐饮消费回暖力度不足。家庭消费方面,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家庭月均猪肉采购量仅增长 3%,且多集中在节假日。餐饮行业虽有一定复苏,但客流量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猪肉采购量提升有限。整体需求同比仅增 5% 。
  同时,冻品库存高企(超 170 万吨),对鲜品市场形成替代压力。部分终端消费者受价格因素影响,更倾向购买价格较低的冻品猪肉,挤压鲜品市场份额,削弱需求端对猪价的支撑力度。
  (三)政策与成本:收储预期与养殖成本博弈
  为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发改委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计划收购 50 万吨。这一举措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提振作用,养殖户挺价意愿增强。然而,饲料成本持续攀升,玉米价格达到 2.5 元 / 公斤,豆粕价格高达 3.3 元 / 公斤。自繁自养头均成本达到 14.5 元 / 公斤 ,养殖端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在此情况下,养殖端挺价心理与屠宰厂压价收购的博弈更加激烈。屠宰厂为保证利润,压低生猪收购价格,养殖户则希望挺价减少亏损,双方僵持不下,使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
  四、9 月猪价走势预判:供过于求下的区间震荡

  (一)趋势研判:下行风险犹存,反弹空间有限

  展望 9 月,生猪市场在供应端压力较大、需求端提振乏力的双重影响下,供过于求的格局较为明显。专业机构预测,9 月生猪均价大概率在 13.5 - 14.2 元 / 公斤区间震荡。这一价格区间相较于 8 月,环比可能微跌 1% - 2%,虽然跌幅不大,但对处于亏损边缘的养殖户影响较大。
  9 月中下旬,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推进,市场需求会有一定程度回暖,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短暂价格反弹。但由于整体供应过剩局面难以短期内根本扭转,猪价突破 14.5 元 / 公斤压力位难度较大。从历史数据看,供应过剩年份,即便在节日消费刺激下,猪价反弹幅度也有限。如 2021 年 9 月,同样供应过剩,双节期间猪价反弹幅度仅 5%,节后迅速回落。
  (二)区域分化:主销区抗跌,产区承压
  受政策调控及供需结构差异影响,9 月生猪市场区域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广东、浙江等主销区自身生猪产能有限,对外省生猪调入依赖度高。9 月 1 日起跨省生猪调运限制政策实施后,这些地区生猪供应偏紧局面更加突出。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屠宰企业提高收购价格,主销区猪价有望维持在 14.5 - 15 元 / 公斤相对高位 。
  反观河南、山东等生猪主产区,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地区生猪出栏量较大,调运受限后本地消化能力难以短期内提升,大量生猪积压,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区猪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均价可能在 13 - 13.8 元 / 公斤区间波动。东北、华北地区因前期压栏大猪集中出栏,市场供应短期内大幅增加,价格甚至可能下探至 13 元 / 公斤以下。主销区与产区价差将进一步扩大至 1.5 元 / 公斤以上,这种区域分化影响养殖户收益,也给生猪产业链平衡发展带来挑战。
  五、从业者应对策略:控节奏、降成本、防风险

  (一)养殖端:以 “降重出栏 + 错峰销售” 突围体重 110 - 120 公斤

  标猪逢高出栏,避免过度压栏导致成本增加:当前市场形势下,养殖端应密切关注猪价走势。当标猪体重达到 110 - 120 公斤且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时,应果断出栏。过度压栏不仅增加饲料成本,还可能因后期市场价格波动面临更大亏损风险。例如,山东某养殖户在 8 月下旬猪价短暂反弹时,将 110 公斤左右标猪及时出栏,虽每头猪利润不高,但避免后期价格下跌损失。相比之下,部分养殖户心存侥幸继续压栏,9 月初猪价再次下探,每头猪利润减少 100 - 150 元。
  淘汰 500 日龄以上低效母猪,降低产能过剩风险,将存栏量控制在盈亏平衡点以下:500 日龄以上母猪产仔性能下降,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及时淘汰这些低效母猪,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减少未来生猪供应量,缓解市场产能过剩压力。某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定期评估母猪生产性能,8 月集中淘汰一批 500 日龄以上母猪,使存栏量下降 10%。调整后,企业养殖成本降低 8%,减少后期市场价格下跌冲击。将存栏量控制在盈亏平衡点以下,有助于养殖端在市场低谷期生存,等待市场行情回暖。
  (二)屠宰与加工端:灵活调整采购策略
  利用产区低价机会,逢低储备大体重猪用于分割品加工:产区供应过剩时,猪价往往大幅下跌。屠宰与加工企业应密切关注产区市场动态,价格明显低谷时加大对大体重猪采购力度。这些大体重猪可用于分割品加工,如生产排骨、五花肉等产品。河南某屠宰企业在 8 月产区猪价下跌时加大采购量,储备 1000 头大体重猪。通过合理分割加工,这些猪肉产品获得较好销售价格,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开发即食香肠、酱卤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消化过剩产能,提升附加值:面对生猪产能过剩现状,屠宰与加工企业不能仅依赖传统白条肉销售,应积极拓展深加工业务。开发即食香肠、酱卤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既能消化过剩生猪产能,又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江苏某加工企业推出一系列酱卤制品,如酱猪蹄、卤猪头肉等。这些产品经精心包装和营销,受到消费者青睐。通过深加工,企业每吨猪肉产品附加值提高 1500 - 2000 元,有效缓解市场压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三)政策与市场联动:关注调运新规落地效果

  密切跟踪《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实施细则,针对跨省调运受限问题,建立区域内产销对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损耗,保障本地供需平衡。产区与销区相关企业应加强沟通合作,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直供渠道等方式,实现区域内供需平衡。某销区大型超市与产区养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养殖企业按超市需求定期供应生猪。这种方式减少中间环节运输成本和损耗,保障超市猪肉供应稳定,为养殖企业提供稳定销售渠道,实现互利共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区域内产销对接的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区域内生猪市场健康发展。
  结语:在周期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8 月猪价持续低迷是产能过剩周期的必然调整,9 月市场考验在于如何在供应压力与政策托底间找到平衡。对于从业者而言,唯有把握出栏节奏、强化成本管控、提升抗风险能力,才能在 “猪周期” 波动中稳健发展。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是行业升级的契机,理性应对才能穿越周期。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猪价连跌6周,养殖却持续盈利?探底行情下的破局密码2025/8/28 14:32:26
陕西省种猪企业“净蓝行动”暨全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集团净化工作正式启动2025/8/28 9:11:12
8月猪价深V反转!多空博弈下,9月能否迎来“金九”行情?2025/8/28 9:02:48
生猪市场周度观察:价格环比下跌,养殖盈利承压下的市场转机2025/8/28 8:38:32
11家上市猪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2025/8/27 22:06:14
2025年8月27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8/27 18:49:2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