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肉类加工肉类品控 → 文章内容

动物源性食品中细菌的检测——布鲁氏菌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1/7/5 10:01:33 关注:885 评论: 我要投稿

  布鲁氏菌又称布氏杆菌,早在1886—1887年英国医生David Bruce指出人的马耳他热(Malta fever)是由一种微小的细菌所致的疾病以后,1897年丹麦学者Bong和Stribolt从流产奶牛的子宫分泌物和胎膜中分离到牛种布鲁氏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在猪的流产材料中分离到相似的病原菌。1918年Evans在研究牛、羊流产病原菌的培养物的过程中发现两者在形态和培养特性上极为相似,同时又发现它们之间有抗原交叉反应性。之后经过Meyer等的研究,到1920年根据两菌的共同属性将其归为同一种属,为了纪念首次分离病原菌者的功绩,决定命名为布鲁氏菌。之后学者相继在绵羊、沙林鼠和犬等动物体内分离到布鲁氏菌。布鲁氏菌属细菌是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以生殖器官、胎膜发炎和关节炎,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不孕不育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肉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
  1 病原学特征
  1.1 形态和染色特性
  在光学显微镜下,布鲁氏菌属细菌呈球形、球杆形或短杆形,初次分离培养时多为小球杆状。菌体大小一般在(0.5~0.7)μm×(0.6~1.5)μm,多单个存在,很少成双、短链或小堆状。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偶尔有类似荚膜样的结构,无鞭毛,不运动。可被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色。
  在电镜下观察时,菌体表面呈脑回状,菌体可见三层细胞壁,外层为脂多糖成分,中层为硬质细菌壁,内层为软质胞浆膜。
  1.2 培养和生化特性
  该属细菌为专性需氧菌,能在弱酸或弱碱性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也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但不旺盛。而且许多菌株,尤其是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尚需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的pH为6.6~7.4,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硫胺素、烟酸和生物素、泛酸钙等,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基或改良厚氏培养基。该菌生长缓慢,培养48h后才出现透明的小菌落,鸡胚培养也能生长。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微浑浊生长,无菌膜。但培养日久可形成菌环,有时形成厚的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该菌有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菌落。S型菌落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透光呈淡黄色或侧光呈现轻微乳色或略带蓝灰色,菌落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0.5~1.0mm,小者0.05~0.1mm,大者3~4mm。R型菌落不太透明,呈多颗粒状,表面灰暗,颜色有无光泽白色、淡黄白色或浅黄色到褐色,易碎或不易从培养基表面刮净。有时在培养基中还可出现一些过渡类型的菌落。绵羊和犬的布鲁氏菌是天然的R型种别,其他种为S型,布鲁氏菌最常见的变异是S→R变异,此种变异很少发生回变。
  该菌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通常为阳性,不水解明胶或浓缩血清,不溶解红细胞,吲哚、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阴性,石蕊牛乳无变化,不利用柠檬酸盐。绵羊布鲁氏菌不水解或迟缓水解尿素,其余种均可水解尿素。除绵羊布鲁氏菌和一些犬种布鲁氏菌菌株外均可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沙林鼠布鲁氏菌在常规胨水培养基中可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产酸而不产气。
  1.3 抵抗力
  本菌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120d,污染的土壤和水中中可存活1~4个月,在鲜乳中可存活3~15d,乳和肉食品中约存活2个月。低温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
  该菌对理化因素比较敏感。在日光直射或干燥条件下抵抗力较弱,在腐败的尸体中很快死亡。一般在直射光作用下10~20min死亡。该菌对湿热很敏感,50~55℃60min内死亡;60℃30min内死亡;70℃10min内死亡;巴氏消毒法可以杀灭该菌,高压消毒可使该菌瞬间死亡。该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力受气温、湿度、pH影响较大,pH7.0及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该菌对消毒剂较敏感,2%来苏儿、石炭酸、氢氧化钠溶液可在1h之内杀死细菌;5%的新鲜石灰乳2h、1%~2%的甲醛3h即可将其杀死;0.5%双氯苯双胍己烷、度米芬、消毒净或新洁尔灭5min内即可杀死该菌。该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和土霉素,但对杆菌肽、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M、林可霉素有很强的抵抗力。
  1.4 生物型和抗原性
  1970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分为6个生物种、20个生物型,即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生物型1~3、流产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生物型1~9、猪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生物型1~5、绵羊布鲁氏菌(Brucella ovis)、沙林鼠布鲁氏菌(Brucela neotomae)和犬布鲁氏菌(Brucela canis)。布鲁氏菌抗原结构非常复杂,目前可分为属内抗原和属外抗原。
  属内抗原包括A、M及R等表面抗原。A抗原和M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位于细胞壁的脂多糖蛋白复合物上,为外露的多糖链部分。S型布鲁氏菌具有A和M两种表面抗原,两者的含量有差异,有的菌型以A抗原为主,有的菌型以M抗原为主,另有少数菌型两种抗原含量接近。R抗原为细胞壁低蛋白含量的脂多糖蛋白复合物,是大多数R型布鲁氏菌的共同抗原决定簇。S型菌株发生S→R变异后,丧失A和M抗原,暴露出R抗原,可与R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属外抗原为非特异性抗原,可与巴氏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弯曲杆菌、钩端螺旋体、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属的细菌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2 流行病学特征
  布鲁氏菌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能侵害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易感动物广泛。其中主要是牛、羊、猪,此外还有牦牛、水牛、羚羊、鹿、骆驼、野猪等。家畜的感染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一感染型和交叉感染型。前者指家畜只感染本种布鲁氏菌,后者指由于牛、羊群共同放牧,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造成羊群既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又感染牛种布鲁氏菌;或者牛群既感染牛种布鲁氏菌,又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等。山羊和绵羊对羊种布鲁氏菌最易感。牛对牛种布鲁氏菌易感,也可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和猪种布鲁氏菌。猪对猪种布鲁氏菌和羊种布鲁氏菌均易感。马和犬对羊、牛、猪三种布鲁氏菌都有易感性,鹿对牛种布鲁氏菌和羊种布鲁氏菌易感。犬种、沙林鼠布鲁氏菌只感染本种动物。
  人类也可以感染布鲁氏菌,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是牧区高于农区。牧区感染分布范围广,农区发病多集中,城市人口的布鲁氏菌病多发生于毛皮加工、挤奶、吃生乳者以及科研人员、饲养员等,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凡与病畜、污染畜产品接触多的人的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病畜、带菌动物和人,特别是流产母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菌存在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中。病畜乳汁、精液、粪便和尿液中也有病菌存在。从以上途径排出的细菌污染草场、水源、饲料而使病原扩散。
  该菌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三种途径传播。易感动物采食、接触病畜流产时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饲料、水源,即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创伤、眼结膜而感染,也可因人工授精感染。该病传播给人的主要途径是接产时的接触性感染。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通常为地方流行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氏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氏菌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3 危害
  布鲁氏菌在不同种别和生物型间,甚至是同型细菌的不同菌株之间,毒力可有相当差异。对豚鼠的致病性顺序是: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如子宫和睾丸,特别是妊娠子宫,致使胚胎绒毛发生坏死,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松动,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布鲁氏菌病最危险之点是患畜几乎不表现症状,但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乳、精子、阴道分泌物、粪、尿)不断向外排菌,特别是随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大量病原菌,成为最危害的传染源。排出的病原菌对外界环境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如在胎衣中能存活4个月,在水、土、粪、尿中能存活3个月,在皮毛上能存活1~4个月,在冻肉中能存活2~7周,在乳汁中存活10d至1年。因此生活和生产环境一旦被病原污染,不论人或畜,在几个月内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经济发展。布鲁氏菌有高度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它不仅可以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而且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入。牛、羊是主要传染源,人一旦感染该病,将长期受病痛折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牲畜患布鲁氏菌病极易传染给人或其他牲畜,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布鲁氏菌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在某些地区的流行相当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羊的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西北、东北及其他地区普遍流行。在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地区,人患布鲁氏菌病也较多。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牛、猪三种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布鲁氏菌病最为多见。布鲁氏菌病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4 检测方法
  4.1 染色检查
  疑似布鲁氏菌病的病料以绒毛叶渗出液、胎儿的胃内容物、肺脏、脾脏、阴道分泌物或脓肿中的脓汁以及培养物制成抹片。除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外,还可以应用鉴别染色法进行染色。
  4.1.1 改良Ziehl-Neelsen氏法
  适用于做胎膜和流产胎儿内容物染色。流产数日内取阴道拭子制作抹片,也可用此法染色。具体步骤是:
  (1)抹片晾干,在火焰上固定。
  (2)用ZiehlGNeelsen氏石炭酸复红原液的1∶10稀释液染10~15min(原液为碱性复红1g,溶于1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石炭酸溶液90mL)。
  (3)水洗后,用0.5%乙酸脱色15~30s。
  (4)充分水洗后,用1%美蓝复染20~60s。
  (5)水洗、干燥、镜检。
  镜检结果:布鲁氏菌被染成红色,背景为蓝色。
  4.1.2 改良Koster氏法
  (1)抹片自然干燥,用火焰固定。
  (2)用新配制的番红和氢氧化钾混合液(番红饱和水溶液2份与1mol/L氢氧化钾5份混合)染1min。
  (3)水洗后,用0.1%硫酸脱色10s(或在10~20s用0.1%硫酸处理两次)。
  (4)水洗后,用1%美蓝复染3s。
  镜检结果:布鲁氏菌呈橘红色,背景为蓝色。
  4.2 分离培养鉴定
  4.2.1 分离培养
  布鲁氏菌在体内分布广泛,几乎从病畜的所有组织器官、血液、乳汁及流产病料(胎儿的胃内容物、肝、肺、脾、羊膜液、胎盘及阴道排出物)中均能分离到细菌。采集无杂菌感染的病料样品各两份,分别接种胰蛋白胨培养基培养;或者如果是有杂菌污染的病料样品,可用加有杆菌肽、放线菌酮、乙种多黏菌素的选择性培养基。一份在37℃温箱中需氧培养;另一份在37℃含5%~10%二氧化碳烛缸中培养,分别在第2、3、4、5天进行观察,以后每隔3~4d观察一次,共3周。若在37℃温箱中需氧连续培养未有细菌生长,在二氧化碳烛缸中培养长出淡蓝色、圆形、稍隆起、透明、细小、表面光滑、均质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用鉴别染色法进行染色,细菌被染为红色且菌形为球杆或短杆状,则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
  4.2.2 生化鉴定
  (1)石蕊牛乳试验 将培养纯化后的细菌接种于石蕊牛乳培养基中,培养观察1周,石蕊牛乳培养基变成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色者为阴性反应。
  (2)甲基红试验 接种纯化的细菌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3d后,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呈红色者为甲基红试验阳性反应,呈黄色者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反应。
  (3)VP试验 将细菌接种于该培养液中,37℃培养3d后,依次加入6%α萘酚酒精溶液0.6mL和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充分振荡,观察结果。在数分钟内出现红色者为维培二氏试验阳性,颜色不变为维培二氏试验阴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在枸橼酸盐细菌鉴定管中接种细菌,24~48h后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和菌落生长情况。如果有菌落生长,培养基从绿色转变为蓝色,则为阳性;阴性则不见有细菌生长,培养基仍为绿色。
  (5)尿素酶试验 在尿素细菌鉴定管中接种细菌,12~24h后观察颜色变化。尿素培养基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培养基颜色不变者为阴性反应。
  (6)氧化酶试验 在白色洁净的滤纸上蘸取菌落少许,滴加1%四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呈现玫瑰红色或深紫色为阳性反应,未出现颜色变化的为阴性反应。
  (7)触酶试验 在灭菌的平皿上加数滴3%过氧化氢,挑取细菌并涂布在过氧化氢中,观察变化。有大量气泡产生为阳性反应,不产生气泡为阴性反应。
  (8)吲哚试验 UIM培养管中先加1mL乙醚,充分振荡再沿管壁缓慢加入对位二甲氨基苯甲醛5~10滴,观察颜色变化。在培养物与试剂交接面上,呈红色者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无变化者为吲哚试验阴性反应。
  (9)硝酸盐还原试验 接种细菌后在37℃培养4d,沿管壁加入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α-萘胺乙醇溶液各2滴,出现红色为阳性反应,颜色不变为阴性反应。
  (10)明胶液化试验 以接种针挑取培养纯化后的细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在22℃下培养2~3d,每天观察结果。如室温在20℃以上时,培养2~3d后,可把培养物放入冰箱,然后取出观察,凡液化明胶者为阳性,不液化明胶者为阴性。
  石蕊牛乳不变色,不产酸产气,不产生吲哚,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利用枸橼酸盐,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产生尿素酶,不使凝胶液化者初鉴定为布鲁氏菌,再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清学鉴定。
  4.3 免疫学诊断
  4.3.1 试管凝集试验(SAT)
  SAT是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的法定正式试验,因SAT检测IgM敏感性较高,故可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用于人、畜布鲁氏菌菌苗免疫后机体最早出现血清学抗体的检测。根据?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其操作步骤如下:
  (1)受检血清的稀释 在96孔U形聚苯乙烯反应板的第1孔加184μL稀释液,第2孔至第4孔各加入100μL稀释液;用微量移液器取受检羊血清16μL加入第1孔,并充分混匀;从第1孔吸取100μL混合液加入第2孔充分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孔,从第4孔弃去混合液100μL,稀释完毕后,从第1孔至第4孔的羊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和1∶100。牛血清稀释法与上述基本一致,差异是第1孔加192μL稀释液和8μL受检牛血清,其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和1∶200。
  (2)取商品化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按说明书要求稀释,分别取该抗原100μL加入上述各孔稀释好的血清中,并振荡混匀,羊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25、1∶50、1∶100和1∶200,牛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和1∶400。
  (3)将加完样的聚苯乙烯反应板各孔用塑料薄膜严密封盖后,放湿盒内置温箱(37℃±1℃)孵育18~24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
  (4)每次试验均应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抗原对照,即:
  ①阴性血清对照:冻干阴性血清按说明书稀释到规定容量后,对照试验中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相同。
  ②阳性血清对照:冻干阳性血清按说明书稀释到规定容量后,对照试验中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相同。
  ③抗原对照:抗原按说明书稀释到规定容量,取100μL,再加100μL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
  (5)凝集反应程度凝集反应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记为“++++”“+++”“++”“+”
  和“-”,按以下说明判定:
  ①++++:菌体完全凝集,1~4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
  ②+++:菌体几乎完全凝集:1~3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第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③++:菌体凝集显著,1~2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3~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④+:凝集物有沉淀,第1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2~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⑤-:无凝集,1~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6)结果判定 当阳性血清出现完全凝集(++++),而阴性血清无凝集(-)、抗原对照无自凝(-)现象时,试验成立,按以下对试验结果进行判定:
  ①受检血清出现“++”及以上凝集现象时,判定为阳性。
  ②受检血清出现“+”凝集现象时,判定为可疑。
  ③受检血清出现“-”时,判定为阴性。
  4.3.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根据《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其方法是取被检血清、布鲁氏菌标准阴/阳性血清和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各25μL,滴加于玻璃板4cm2方格内,用灭菌牙签或混匀棒快速混匀血清和抗原,混匀后4min,在自然光下观察。在标准阴性血清不出现凝集、标准阳性血清出现凝集时,试验成立,方可对受检血清进行判定。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定为阳性(+),无凝集现象且反应混合液呈均匀粉红色者判定为阴性(-)。该试验反应敏感、稳定,特异性优于试管凝集反应,这种试验已在许多国家推广使用,常作为常规诊断方法之一。
  4.3.3 全乳环状试验
  全乳环状试验用于奶牛及奶山羊布鲁氏菌病检疫,以监视无病畜群有无该病感染,也可用于个体动物的辅助诊断。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和《布氏杆菌检疫技术规范》(SN/T1088—2010)进行。操作步骤如下:
  (1)取新鲜全乳样品1mL加入灭菌玻璃试管中,取布鲁氏菌全乳环状试验抗原50μL加入乳样中,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2)置37~38℃水浴中孵育60min,小心取出试管,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结果判定:判定时不论哪种抗原,均按乳脂的颜色和乳柱的颜色进行判定。
  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的乳脂形成明显红色或蓝色的环带,乳柱呈白色,分界清楚。
  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虽呈红色或蓝色,但不如“+++”显著,乳柱微带红色或蓝色。
  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
  疑似反应(±):乳脂层环带不明显,并与乳柱分界模糊不清,乳柱带有红色或蓝色。
  阴性反应(-):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呈均匀浑浊的红色或蓝色。
  4.3.4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检测布鲁氏菌病的国际贸易指定试验,操作步骤如下:
  (1)用特异性抗原包被96孔酶标板,于4℃温孵18h,可直接使用,也可于-20℃冻存,用前于37℃30~45min解冻。
  (2)用0.01mol/L的pH72磷酸盐缓冲体系(PBST)洗涤微量板4次以去除未吸附的抗原。
  (3)第一列双孔加入1∶20稀释的强阳性、弱阳性、阴性对照血清和1×样品稀释液100μL作为平行对照,从第二列起单孔加入同等稀释度的被检血清100μL。室温(18~28℃)下孵育30min。
  (4)用PBST洗涤微量板4次以除去其他未结合的血清,在干净的吸水纸巾上拍打除去残留的洗涤液;然后每孔加入100μL的用PBST稀释的酶标抗体,室温(18~28℃)下孵育30min。
  (5)洗涤4次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在干净的吸水纸巾上拍打除去残留的洗涤液;然后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好的底物和显色剂,室温(18~28℃)下孵育2min(前30s需轻轻地振动96孔微量板)。
  (6)再加入100μL的终止液阻止酶继续反应,轻轻振动96孔微量板30s,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下读取OD值。
  阳性百分值(P)=被检样品OD值/强阳性对照平均OD值P大于20%即认为被检样品为阳性。
  4.3.5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成反比。操作步骤如下:
  (1)用特异性抗原包被96孔酶标板,于4℃温孵18h,可直接使用,也可于-20℃冻存,用前于37℃30~45min解冻。
  (2)用PBST洗涤微量板4次以去除未吸附的抗原。
  (3)第一列双孔首先加稀释的单克隆抗体50μL,之后立即再加入1∶10稀释的强阳性、弱阳性、阴性对照血清和1×样品稀释液50μL作为平行对照,从第二列起每孔加稀释的单克隆抗体(M84)50μL,立即再加上1∶10稀释的被检血清50μL。室温(18~28℃)下孵育30min。
  (4)用PBST洗涤微量板4次以除去其他未结合的血清,在干净的吸水纸巾上拍打除去残留的洗涤液;然后每孔加入l00μL的PBST稀释酶标抗体,室温(18~28℃)下孵育30min。
  (5)洗涤4次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在干净的吸水纸巾上拍打除去残留的洗涤液;然后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好的底物或显色剂,室温(18~28℃)下孵育2min(前30s需轻轻地振动96孔微量板)。
  (6)再加入100μL的终止液阻止酶继续反应,轻轻振动96孔微量板30s,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下读取OD值。
  抑制百分率(I)=100-被检样品OD值/强阳性对照平均OD值I大于40%即认为被检样品为阳性。
  4.4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4.4.1 荧光探针分析法
  荧光探针分析法是可以在实验室外快速准确地进行布鲁氏菌诊断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溶液中分子的随机旋转有关,分子的大小与旋转速度成相反关系。对于大多数荧光探针分析法来说,用荧光标记分子量低于50ku的抗原(布鲁氏菌的抗原大约在22ku),然后加进血清或其他的液体中,以检测抗体。如果存在抗体,抗体和标记的抗原结合,导致其旋转速率减慢并可以测量减慢的速率。
  4.4.2 PCR检测技术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不同类型布鲁氏菌基因序列中的保守片段,应用Premier5.0软件设计和合成特异性引物。对待检样品进行处理,抽提DNA,制备DNA模板;按照常规PCR进行扩增,得到扩增序列后测序,与公布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
文章作者:曲志娜 赵思俊等 中国兽医发布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806种食品涨价!日本再现涨价潮,背后有哪些原因?2024/4/30 14:20:31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推动企业改进包装 让食品生产日期找得到、看得清2024/4/30 12:42:19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的公告2024/4/30 12:00:11
《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2024)》解读2024/4/30 11:55:33
餐饮食品企业集中公布2023年报2024/4/30 10:56:08
《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解读2024/4/30 6:21:2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