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从50只鸡起家到年入18亿,韩伟养鸡41年,就靠这4个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4/20 18:15:37 关注:229 评论: 我要投稿

  他和鸡打了半辈子交道,身上处处可见鸡的身影。
  例如,他的微信名是“养鸡老场长”,签名是:“鸡不可失”。外界的报道中,他还有着“中国鸡王”“首席鸡司令”等称号。
  1982年,靠着借来的3000块钱和50只鸡起家,随后的41年里,他把一个家庭养鸡场打造成了年营收18亿元、年饲养蛋鸡800万只、年产鲜蛋1亿多公斤的中国蛋业头部企业。
  他本人也囊括了2个“第一”:东北第一个贷款的农民和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创办人。
  他就是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
  前不久,我们与韩伟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他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经营秘诀总结为4个字:诚信、专注。
  而在这4个字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为此付出的艰辛和难以想象的磨难:
  童年丧父、辍学,常常食不果腹;二十几岁辞去公职开始创业,真正的白手起家;现金流几次濒临断裂,靠借债发工资……以下是韩伟的故事,他所代表的,也是无数第一代创业者们那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
 口 述:韩伟 韩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01 家训传承
  韩伟的童年,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差不多。
  他经历过中国一穷二白的年代,过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生活。不同的是,他曾经有过一个显赫的家世。
  1956年,韩伟出生在大连旅顺三涧堡镇,家里兄弟姐妹10个,他排行老九。
  新中国成立前,韩伟的父亲在沈阳最繁华的地段经营着一家五金行,是当地有名的大五金商,家境殷实。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教师的工资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于是,在1958年,母亲便带着一群孩子从沈阳回到了大连旅顺老家,“农村有土地,就能保证基本的生存需要。”4年后父亲也回到旅顺与家人团聚,一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受到了冲击,很快就去世了。
  那一年,韩伟10岁。
  韩伟童年的家境,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穷。
  但幸运的是,在韩伟的记忆里,家里时常会收到亲戚邻居的接济,“这家送点米,那家送点面,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饱饭。有些来送粮食的人,我母亲甚至都不认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助着一家的孤儿寡母?
  这与母亲在沈阳生活的那些年种下的因有关。
  韩伟的母亲在家里排行老三,人称“三姐”。
  家境殷实时,旅顺老家的亲戚邻居中流行一个说法:
  “没饭吃,找三姐”。
  当时,居住在沈阳的韩家门口经常会有从大连旅顺跑到沈阳来讨饭的人,母亲看到了,就会给他们请到家里吃上一顿饱饭,有时还给他们换上一身新衣服,备好盘缠,雇一辆马车把他们送回去。
  “三姐善良,三姐人好。”就这样三姐的好名声在老家传开了,来找三姐的老家人也越来越多。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
  当三姐一家遇到困难时,那些曾经接受过帮助的人,也主动省吃俭用,给三姐和孩子送点吃的。
  韩伟说,母亲的为人和精神品质,影响了他的一生。
  “写在我母亲的生命里,只有四个字,一是善良,二是诚信。这四个字,我一生不敢违背。”
  韩伟说,母亲在重病期间,把我们兄弟姐妹叫上,叮嘱我们说,“如果妈妈哪一天走了,你们要记住还上我们欠的债,如果你们还不了,妈妈下辈子做牛做马还得还。”
  母亲说的债,就是那些亲戚邻居在他们生活最困难时送来的粮食和钱。
  直到今天,善良和诚信,已经成为韩家的家训,传承给下一代韩家人。韩伟会跟孩子说:
  “我们今天取得了一点点成就,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而是我们坚守的道德,这也是我们的祖上积的德。
  你们一生都要坚守善良、诚信,有了这个准则,你就会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不会想着走捷径、赚快钱,遇到诱惑时,就不会迷路。”
  02 梦想孵化
  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是骨子里天生具有的进取精神,父亲去世后,长到了十五六岁的韩伟便开始了自主谋生的生涯。
  “现在年轻人打工可以送外卖、开直播,我那时候能干的事情很少,都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我掏过粪,学过木工,修过水库,都是为了讨生活。”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扛着木工用的工具,挨家挨户问人家:“打家具吗?”“刚学,给人打家具也不收费,供一顿饭就行。”就这样,这家做个柜子,那家做个沙发,韩伟的吃饭问题就有了着落。
  渐渐的,韩伟觉得去给人做家具这个营生,像讨饭,“脸皮薄,不好意思再去问。”
  他真正的人生转机是从建猪场开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股改革开放之风刮到了辽南这片土地上,韩伟所在的三涧堡公社要兴建一批养猪场。一向积极进取的韩伟哪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凭着做木工的手艺,他参与了养猪场的建设,还想办法帮助公社解决了一些建猪场物资不足的难题。
  “这小伙子行,有能力,有头脑,能吃苦,调到公社来干吧。”
  不需要走考公的手续,韩伟就成了一个“公家人”,他被调到公社做畜牧助理,负责号召全公社成员养猪、养鸡。此后几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40个生产队里推广养猪、养鸡技术。
  工作中,韩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村民们养的鸡,每只鸡的年产蛋量是6-8公斤,但美欧等发达国家,他们每只鸡的年产蛋量能达到18-20公斤,差了3倍。
  鸡蛋在当年是紧俏货,大连当年每个市民每个月只能供应4枚鸡蛋。中国的鸡产蛋量低是中国人不能满足鸡蛋自由的主要原因。
  直觉告诉他,这就是市场需求,这就是发展空间、就是利润空间。
  韩伟研究后发现,发达国家的鸡是圈养,在恒温条件下,鸡在一年四季里都下蛋;我们是散养,冬夏两季里,鸡会“歇冬”“歇伏”,不下蛋,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发现了这个差距后,韩伟的心就像被一个钩子勾住了——建一个现代化养鸡场,提高中国蛋鸡的蛋产量。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当天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韩伟和妻子许淑芬彻夜未眠,建一个现代化养鸡场的梦想在这对夫妻的头脑中,开始孵化了。
  03 专注主业
  坊间流传甚广的“3000块钱50只鸡孵化出一个首富”的故事说的就是韩伟。
  1982年,新婚不久的韩伟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办起了家庭养鸡专业户,以妻子的名字命名为“许淑芬养鸡专业户”,“韩伟集团真正的前身其实是许淑芬养鸡专业户,第一批只养了50只鸡。”
  后来,蛋鸡的规模不断扩大,从50只到1000只,到8000只,妻子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两年后,韩伟辞掉了公社的“铁饭碗”,把副业变主业,专心投入到养鸡事业中,鸡场的名字改成了“韩伟养鸡场”。
  用自己的名字做企业的名称,韩伟是把自己的个人声誉都压上了。“我是在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背书,意味着买蛋的人知道出了问题可以找谁。”
  “可能与一些企业相比,我们的名字显得太普通了,但我觉得普通点挺好,韩伟养鸡场的蛋尽管放心去吃,出了问题你就来找我,就这么简单。”
  虽然中国的农民看起来家家都会养鸡,但是在一个养鸡场看来,养鸡是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的。
  创业初期,韩伟最头疼的事是鸡生病,韩伟回忆说,“当时死亡率非常高,痛心啊!”
  当时很难请到好的技术人员,妻子许淑芬便决定自己去大学里听课,她到北京的一所大学专门学习蛋鸡的疫病防治。学成后,许淑芬成了养鸡场的技术员,夫妻俩摸清了鸡的生活习性,掌握了鸡的疫病防治办法,成了名副其实的“鸡专家”。
  每天晚上,他们到鸡舍里,只要听到鸡的叫声,闻到鸡的气味,就知道这一晚能不能放心睡觉了。
  “你到一个养鸡场的鸡舍里,如果听到的是‘咕咕嗒嗒、咕咕嗒嗒’的叫声,这鸡可能是生病了。如果听到的是‘咕咕咕咕’的声音,这就是健康的鸡。”
  韩伟养鸡场真正开始上规模是在1984年,那一年,他决定贷款15万元来扩建养鸡场。
  “胆子太大了,真是疯了!”在那个月工资仅几十元的年代,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地成为一大新闻事件。这是东北第一个贷款的农民。
  当时倡导的社会风气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借债是被人看不起的,别人说他是“用别人的被子来盖自己脚”。很多人等着看这个贷款万元户怎么还银行的钱。
  压力是巨大的,韩伟能做的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到1992年,韩伟养鸡场已经具备了100万只蛋鸡饲养规模,成为大连市最大的专业化养鸡企业,也成了全国创业的典型代表。
  也是在这一年,他身上又多了一个“第一”的标签。
  1992年8月19日,韩伟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在北京成立。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破例接待了民营企业的新闻发布会活动。
  开完大会,一位领导把他到一旁,还沉浸在成立仪式的喜悦中的韩伟以为是领导要专门祝贺他,但听完后,他觉得这番话太意味深长了。
  “这位领导和我讲,如果只用一个手摁一个跳蚤,就会把它摁死;如果这个手同时摁10个,可能一个都摁不死。我真担心你开了这么多公司,把握不好轻重缓急。”
  韩伟顿时领悟这话背后的意味。一年半后,他关闭了集团旗下的广告、贸易和房地产等公司,在那一年,他的认知有了一个质的改变:我只做我自己懂的行业,这个他懂的行业,就是农业。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誓:
  “如果说这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我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把鸡养好。”
  1982年创业至今,韩伟曾担任过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坦言,有很多机会去干一些能赚快钱行业,但是他都没有去做。
  他谨记一位工商联领导的箴言:
  “民营企业家要想发展壮大,一定要坚守两点,一是远见,要有利可图;二是底线,不能唯利是图。”
  但每当遇到诱惑时,他会以清末实业家张謇的话自勉: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韩伟相信这个社会是有分工的,把菜做到极致就能成为米其林,把药做到极致就能成为同仁堂,同样,他把一颗颗鸡蛋做到极致,也能成为养鸡行业中的“状元”。
  如其所言:
  “世上最难的莫过于坚持二字,为何坚持那么难?根本原因在于不够专注。定下目标,专注于目标,沿路风景再好,也不关我的事。长此以往,成功便是时间和实践的问题。”
  41年来,无论面临多少诱惑,韩伟从未迷失过,从未偏离主业。
  04 诚信为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行业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
  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的规模化养鸡场出现倒闭潮,尤其是国营养鸡场,90%以上都在这轮倒闭潮中破产了。
  在1997年的第二次蛋品市场滑坡中,韩伟集团也首次跌破盈亏平衡点,每销售一斤鸡蛋都要亏上几分钱。
  韩伟说,当年最穷的时候都没有退缩过,那时,真的感到了无助无力。
  “当时行业不景气,银行贷款又收紧,我们的现金流非常非常紧张。
  可鸡还要吃饲料,客户还等着我还款,工人们还等着我发工资,睁眼闭眼都是钱,但你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处于崩溃的边缘,韩伟想了很多。坚持下去,举步维艰。后退一步,也可能会轻松很多。活着,还是死去?韩伟想到了母亲。
  “母亲一生清白,不允许自己欠别人一分一毫。善良、诚信,这是韩家的家训。如果我今天就此放弃这个养鸡厂,则意味着我将永远也无法还清债务,也就背离了‘诚信’为上的家训。所以,我不能放弃。”
  信念一旦坚定,办法总会找到的。
  他决定跳出这个“养鸡即赔钱”的窠臼中,打开另一扇窗看世界:注册商标,走品牌化之路。
  此前,中国的农产品很少见到注册商标的。鸡蛋就是鸡蛋嘛,鸡蛋没有名字的。1999年,中国鸡蛋行业里诞生了一个品牌名称“咯咯哒”。
  现在看来,是这个举动挽救了困境中的韩伟。
  带着品牌标志的鸡蛋一经上市,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品牌是有溢价能力的,但是长期以来,消费者并不会为鸡蛋的品牌溢价买单。韩伟集团的努力方向,不仅是要养好鸡,下好蛋,还要传播好这个品牌。
  那几年,韩伟出席各种会议都不忘宣传自己的鸡蛋品牌。
  “品牌是需要培育的,培育品牌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尤其是品牌传播,是需要砸钱的。但是我们当时资金链那么紧张,怎么可能拿出钱来去传播品牌?”韩伟是不得已找一切机会、想一切办法为品牌讲故事,以个人的魅力,带着品牌飞出了一个新高度。
  2004年,咯咯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中国鸡蛋市场上第一个驰名商标。
  彼时的韩伟,已经摆脱了几年前的困境,咯咯哒品牌鸡蛋凭借无腥味、自然香、口感好等优势,并在安全性和不饱和脂肪酸、叶黄素等微量元素方面创造出显著的差异化,受到终端市场的认可。
  日本一家知名株式会社曾经派出专门的采购团队连续三年跟踪韩伟集团的鸡蛋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对空气、水、土壤地跟踪,最终,咯咯哒鸡蛋通过了日本食品肯定列表的600多项苛刻检验,成功进入日本市场。
  在国内,“咯咯哒”鸡蛋顺利进入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中城市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没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没有经历过市场周期,没有经历过涅槃重生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时间里,很多企业经历了生死考验。在韩伟看来,经历周期,就像一个人要经历青春期一样平常。
  “你可以这么理解,农业企业赚的就是周期的钱。当鸡蛋行情不好时,很多同行焦虑,蛋料比倒挂,只能杀鸡止损。而我能看的更远一些,我能看到这个周期过后,市场会重新上行企稳,因为原来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了,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机会。”
  因此,他总能赚到周期过后的钱,这就是认知范围以内的钱。
  今天的“咯咯哒”鸡蛋已经出口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企业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时在贵州六盘水和辽宁朝阳建造的两个大型现代化养鸡公司的投产,产蛋规模扩大了两到三倍,蛋制品生产规模一度位列亚洲第一。
  05 “鸡生蛋,蛋生鸡,蛋生一切”
  韩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相信因果。在养鸡这条路上,他也完成自我的修行。
  在蛋鸡养殖业里,鸡被当成蛋白转化的机器,给鸡吃什么样的营养,在鸡蛋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营养,鸡有多健康,鸡蛋就会多安全。因此,韩伟在鸡蛋里做法,给鸡吃高标准的保健品。
  他相信,鸡蛋里面有生命,鸡蛋里面有乾坤。
  一个创业41年的企业家,他的公司总部一直在最早创业的旅顺三涧堡镇东尼河村,通向集团总部的小路其实是一条村级公路。
  这条路上,有多位中央、省、市级的领导人走过,多位专家学者走过,多位知名企业家走过,多位外宾走过。当然,东尼河村的人也走过。
  每当韩伟在路上遇到村里的大叔大妈,他会停下来与他们聊天。村里年纪大一些的人对韩伟的印象极好。他们看着韩伟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到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从一个小的养鸡专业户,做成了全国知名的蛋鸡生产基地。
  韩伟也愿意跟他们聊天,有一天,一个老人说:你们看韩伟成功了,这都是有原因的,不说别的,就他出的那些力,那份勤奋,谁都比不了。
  直到现在,韩伟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工作节奏,有时一天要飞好几个城市,晚上加班加点地工作,给个年轻人都不换。
  村里的老人佩服他的勤奋,佩服他的聪明,更佩服他的平易近人,无论企业发展多大,他跟老人的关系都如当年一样。
  这些年里,每年春节韩伟都会给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年纪越高,发的红包越大。
  不少老人见到韩伟都会跟他开玩笑:
  “韩伟,你就是我儿子。”
  “你每年都给我钱,记着我,你比我儿子强。”
  韩伟说,鸡蛋不是我一个人生产的,钱不是我一个人赚的,是我的团队,我的员工,也包括村民的支持,才有这样的规模和结果。鸡场办好了,所有人都应该从中受益。
  他从一枚小小的鸡蛋里,完成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完成对宇宙真相的认知。
  正如他的那句名言:
  “鸡生蛋,蛋生鸡,蛋生一切。”
文章来源:决策视点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韩伟食品生物技术(泰安)有限公司蛋制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2024/3/25 12:00:05
华裕农业董事长王连增到大连韩伟集团交流学习2023/8/23 9:53:15
朝阳韩伟蛋业第一枚鸡蛋诞生啦!2022/10/22 15:54:35
沈阳农大动物医学专家领导到韩伟集团考察2022/8/14 10:51:08
韩伟300万蛋鸡项目首批60万投产2022/6/22 9:19:34
韩伟助力抗疫,再次向长春和沈阳捐赠115000枚鸡蛋2022/4/22 10:22:2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