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饲料与营养 → 文章内容

影响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1/1/19 22:49:27 关注:605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干物质采食量(DMI)是反刍动物饲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科学配制反刍动物饲粮的前提,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正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大量的养分随粪排出,造成浪费。

  1 干物质采食量的概念

  干物质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根据采食活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随意干物质采食量、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和规定干物质采食量。这三种干物质采食量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随意干物质采食量是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是动物的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实际干物质采食量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它可能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相同,也可能不同,主要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在自由采食时,实际干物质采食量一般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相近,但在采用特殊饲喂技术(如强饲)时,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则大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生产中,人们基于各种原因而控制动物自由接触饲料,因而,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往往低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实际干物质采食量也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规定干物质采食量是根据动物应用原理和大量动物试验的结果而确定的动物不同生产阶段的采食量,是动物某一阶段的平均采食量。规定干物质采食量随动物生长阶段呈阶梯式增加。规定干物质采食量一般低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但也可能高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如哺乳早期母畜)。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和规定干物质采食量的确定必须具有科学性,既要符合动物的生理要求,又具有人为的控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调控采食量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2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的调节和预测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能量浓度低(如采食粗料)时,干物质采食量随能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此时物理调节机制作用最大。能量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约66%,代谢能约9.2MJ/kg)时,干物质采食量随能量浓度增加而降低,此时,物理调节停止,化学调节作用最大。

  目前,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于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和Tolkamp,1996)等理论。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除了物理、代谢和化学稳恒因素的错综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影响DMI外,动物的心理和感觉因素也起作用(Baumont,1996)。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准确预测反刍动物的DMI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原因主要是调节DMI的刺激因素较复杂,并且了解较少。

  计算期望的DMI可参考下面的公式:

  泌乳中/后期:DMI(kg)=[产奶量(kg)×0.29]+[体重(kg)×0.02]

  泌乳早期:DMI(kg)=[产奶量(kg)×0.29]+[体重(kg)×0.02]×0.95

  3 影响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高估反刍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但实际的干物质采食量低于期望或预估量是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反刍动物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动物因素(年龄、体重、生产性能、泌乳阶段、体况)、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包括饲喂方法、饲喂频率以及奶牛与饲料的接触时间)、饲料品质和日粮组成(包括含水量、精粗比、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等),现将其逐个进行叙述。

  3.1 动物因素

  3.1.1动物体重

  动物采食量与体重或代谢体重呈正相关,生产上可用占体重的百分率来表示采食量。但同一动物随体重的增加,采食量占体重的百分率下降。反刍动物干物质的采食量一般占体重的2%~4%。对同一品种内并且性别相同的牛来说,采食量主要决定于体重,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代谢体重。牛的体重是决定采食量的主要因素,牛在达到350 kg体重前的日采食量迅速增加,之后增加缓慢。在年龄和体重不相同的情况下,大型品种相对小型品种要吃得多一些,公牛比母牛要吃得多一些。一般来说,公牛的日采食量比阉牛多10%,高的可达15%;阉牛的日采食量比母牛多10%~30%。

  3.1.2 生理阶段

  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母畜发情时,一般采食量下降,甚至停止采食;母羊在妊娠后期,一方面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雌激素,另一方面因妊娠内容物压迫胃肠道,导致采食量降低;产羔后,能力需要增加,且胃肠道紧张度减轻,采食量显著增加,产羔后一个月采食量达到高峰。对乳牛的研究也表明:当母牛分娩后,泌乳前期的产乳量快速增加,通常在产后8~10周达到产奶高峰,但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DMI)的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因此,奶牛在泌乳初期往往处于营养负平衡,体重减轻。故而分娩后3周内干物质的进食量可能要比估算值低一些,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在饲养实践中,多采用浓度较高的饲料来弥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我们应经常注意提高奶牛摄入干物质的能力,以满足因日产不断提高而摄入更多干物质的需要,特别能减少分娩后采食量不足所带来的营养负平衡。要特别指出的是,奶牛产后的保健与福利是奶牛产后采食量多少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3.1.3 生产水平

  一般而言,生产水平越高,动物食欲就越强,采食量就越高。但对泌乳家畜,采食量不完全与生产水平同步增加。泌乳奶牛在产奶高峰期,采食量不能满足泌乳需要,导致体组织的大量动员。

  3.1.4 健康状况

  患病动物也常表现出食欲缺乏。奶牛的乳房炎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如妊娠毒血症、血酮症、D-乳酸症均使动物采食量下降。

  3.2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3.2.1 环境条件

  各种造成动物应激的环境因素如拥挤、运输和环境温度等,均会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因为应激使动物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糖原和脂肪分解加速,血糖浓度提高,从而降低采食量。

  当温度低于或超出反刍动物热中温区范围时,其采食量和代谢活动会发生改变。Young(1983)指出,反刍动物可以通过提高隔热、提高基础代谢强度和增加干物质采食量以适应慢性冷应激环境。但在极低温度下,DMI并不随代谢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动物处于能量负平衡,能量利用由生产为目的转向产热。

  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温区时,动物产奶量下降,其原因与DMI降低有关。Holter等(1997)发现,当遭受热应激时,妊娠并处于泌乳中到后期的荷斯坦经产奶牛和处于相同泌乳阶段初产奶牛均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其中前者降低的幅度(降低22%)高于后者(降低9%)。据报道,在奶牛遭受热应激时,与热中温区情况相比奶牛DMI下降高达55%,而维持需要提高7%~25%(NRC,1981)。

  3.2.2 饲喂频率和与饲料的接触时间

  有人认为,增加奶牛饲喂频率能够提高产奶量和减少健康问题。观察牛的采食行为就会看到不论白天或夜间,只要饲槽里有饲料,牛总是反复地进行采食、反刍、休息。如牛需要采食时,而饲槽里无饲料,就容易造成采食量减少、干物质摄入不足,因而饲喂次数可影响到日采食量。Gibson(1984)在对35个关于泌乳牛饲喂频率方面试验结果进行综述后认为,与每日饲喂1或2次相比,每日饲喂4次或4次以上可平均提高乳脂率7.3%,平均提高产奶量2.7%。Sniffen和Robinson(1994)也曾报道过增加饲喂频率可提高乳脂率。增加饲喂频率的益处可能与瘤胃发酵变得更加稳定和一致有关。Klusmeyer等(1990)报道,每日饲喂次数由2次增加到4次时,瘤胃发酵模式和产奶量及乳成分都未见改善效果。与之相同的是,奶牛每日饲喂精料2~6次,产奶量、各种乳成分产量、DMI和瘤胃发酵参数都没有受到影响(Macleod等,1994)。在看到每日饲喂次数多于2次之前,还必须考虑瘤胃代谢产物昼夜模式的波动也可能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奶牛获得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有赖于充足的采食时间。Dado和Allen(1994)的研究表明,对于处在产奶初期阶段(产后63日龄)且日产奶量23~44kg的奶牛来说,每日自由采食全混合日粮的采食时间平均为5h。奶牛每日采食9~13次(平均值为11次),每次平均约29min。平均每次干物质采食量占每日干物质总采食量(15~27kg/d)的10%。在上述试验中,奶牛为舍内栓系饲养方式,日接触饲料时间为22~24h。该研究证实,处于非竞争采食环境和每日实际采食时间超过5h的奶牛之间,在采食行为上有明显差异。Martinsson(1992)和Martinsson与Burstedt(1990)发现,与自由接触饲料条件下饲养的奶牛相比,将每日接触饲料时间限制在8h以内,奶牛产奶量平均下降25kg/d,下降幅度相当于5%~7%。

  3.2.3 饲喂方法和饲喂次序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目前所采用的饲喂方法主要有全混合日粮与饲料成分分开饲喂两种,这两种方式都能有效地为动物提供养分。前者是允许各种饲料原料根据配方设计的成分比例要求充分混合,此法可让动物无法挑食,瘤胃发酵更加平稳,养分的利用率更高;后者则采用粗料自由采食,因而其数量往往不确定,或者说奶牛个体的粗饲料给量常常是根据某一群体的平均采食量计算而得。Maltz等(1992)报道,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喂料机械给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或精料,动物在前20周泌乳阶段的产奶量(32.7kg/d)与分开饲喂(32.7kg/d)相比没有差异,但DMI有很大差异(19.7kg/d和20.4kg/d)。

  饲喂顺序有先喂精料后喂粗料和先喂粗料后喂精料两种方式。有试验表明,这两种方式所导致的只是干物质采食量数量上的增加,在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

  3.2.4 饲料加工

  饲喂切短或粉碎的粗饲料,则采食时间缩短,采食速度加快,采食量就增加。粉碎的粗饲料可不经过咀嚼就通过瘤胃,使采食量大幅度提高(50%~100%)。粗饲料质量越差,这种提高幅度就越大。虽然粉碎加工能增加采食量,但过度加工就会缩短饲料在瘤胃内的停留时问,常引起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此外,粉碎加工将加速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增加丙酸的含量,减少反刍次数,引起瘤胃PH值下降。所以粉碎粗饲料应作为颗粒成型处理或化学处理的前处理。劣质秸秆饲料经粉碎后浸泡或添加尿素则消化率提高,采食量增加。

  3.3 饲料品质和日粮组成

  3.3.1 日粮粗料与精料比例

  

  已查明,在干物质消化率为52%~68%之间时,其采食量随着消化率的提高而增加。日粮精粗比不同则其消化率不同,食糜通过瘤胃和消化道的速率改变,从而影响干物质进食量(Allen,1996)。在精粗比为0:100到10:90的日粮中,随着谷物精料的加入,粗饲料干物质进食量将会增加。但谷物精料的比例从10%进一步增加到70%,粗料干物质进食量反而随着精料的增加下降。Llamas-Lamas和Combs(1991)用三种粗料(苜蓿青贮)和精料比例(86:14、71:29、56:44)日粮饲喂奶牛,精料比例最高日粮组的DMI最高,而另外两组日粮DMI相同。在吴秋珏(2005)试验中,处理Ⅰ日粮(NDF 45.3%,NFC 30.2%,精粗比36.3:63.7)DMI极显著高于处理Ⅱ(NDF 48.9%,NFC 26.9%;精粗比28.6:71.4)和处理Ⅲ(NDF 51.2%,NFC 24.3%,精粗比21.3:78.7)(p<0.01),处理Ⅱ也极显著高于处理Ⅲ(p<0.01);结果表明,DMI是随着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比例和精粗比例的提高及NDF含量的下降而增加;此试验三种饲粮的ADFI(分别为345.17 g/d、343.27 g/d、340.90 g/d)和NDFI(相应为231.27 g/d、235.24 g/d、232.24g/d)非常接近(p>0.05),也表明NDF等纤维性物质是限制DMI、OMI的重要因素。

  饲料中NFC的含量也影响干物质采食量,Batajoo K. K.等(1994)报道,当日粮中NFC的含量等于或小于30%时,DMI就显著降低。Sievert S. J.等(1993)报道,在饲喂奶牛时,含35% NFC日粮的DMI(24.1kg/d)低于含42% NFC的日粮。

  3.3.2 中性洗涤纤维

  日粮中NDF组分的消化速率较慢,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干物质采食量的主要因子,且NDF的来源对其也有很大影响。Mertens(1994)认为,日粮NDF含量可被用来确定DMI的上限和下限。在饲喂高NDF含量的日粮时,瘤胃充满程度直接限制DMI;但在饲喂低NDF含量的日粮时,能量采食量的反馈抑制作用会限制DMI。Dado和Allen(1995)证实了泌乳早期奶牛日粮NDF含量与瘤胃充满程度的关系:NDF含量为35%的日粮会限制DMI,这与饲料容积较大和瘤胃充满程度较高有关;但当日粮NDF含量为25%时,不论瘤胃中是否存在难于消化的大容积饲料,DMI都不受瘤胃充满程度的限制。Allen(2000)总结了15项研究结果后指出,当日粮NDF含量高于25%时,随NDF水平的提高,DMI总体上趋于下降。

   日粮中NDF的来源也影响DMI。Sarwar等(1992)提出,当母牛日粮(由玉米和小麦组成)中含有16% FNDF时,有最低的DMI。吴秋珏(2005)试验中三种日粮来源于粗料的NDF(FNDF)分别占36.1%、41.8%、47%,DMI随着FNDF含量的升高而有明显下降的趋势。Harmison B.等(2005)报道,以21% FNDF和43% NFC、35% NFC和16%或11% FNDF组成的日粮(用玉米或玉米和小麦作为淀粉来源)饲喂奶牛,其干物质采食量随着FNDF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FNDF从16%降到11%时,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

  3.3.3 日粮中水分的含量

  NRC(1989)指出,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与日粮水分含量的提高呈负相关关系。当发酵饲料的水分含量超过50%时,日粮水分含量每提高1%,会导致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体重的0.02%。Kellems等(1991)用苜蓿青贮建立不同干物质含量的日粮,发现随着日粮水分含量的增加,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也有报道认为,日粮中水分的含量并不影响反刍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Robinson等(1990)报道,将谷物饲料混入水中浸泡处理使其DM含量分别达到35%、45%和60%时,饲喂奶牛后的DMI并未受到饲料含水量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3.4 能量的含量

  日粮的能量对采食量的影响较大。高能量日粮比低能量日粮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11%。肥育期提高能量水平,可提高采食量。当饲喂以精饲料为主的日粮时,如日粮的精饲料比例超过50%时,肉牛的采食量也象猪、禽那样决定于动物本身(年龄、体重、性别和品种等)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也就是说决定于日粮的能量浓度。在一定的日粮浓度范围内,动物可通过调节采食量来保证其所需的能量。当饲喂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时,采食量决定于反刍动物瘤胃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饲料体积,即瘤胃的有效容积则成为主要限制因素。

  4 小结

  干物质进食量是动物健康、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量化的基础,也是科学配制反刍动物日粮的前提。合理科学地预测反刍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对其的饲养有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影响其干物质进食量的因素很多,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祝贺,永达食品第11次为中国航天员提供“外卖”2024/4/27 11:18:52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吴国昌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正邦科技大塘猪场复产难题2024/4/27 11:17:36
PF客户考察菏泽华英公司寻求合作2024/4/27 11:16:43
江西省宜春市:3月禽蛋类零售均价小幅下跌2024/4/27 8:11:41
江西省宜春市:3月肉类零售均价跌幅明显2024/4/27 8:11:30
江西省吉安市:3月肉类零售价格小幅下跌2024/4/27 8:11:2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