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细菌疾病 → 文章内容

保育猪葡萄球菌病发生、诊断和防治方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25 8:11:23 关注:765 评论: 我要投稿

  保育猪葡萄球菌病发生、诊断和防治方法
  周?瑶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69)猪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渗出性皮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疾病,多发于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保育猪也可感染葡萄球菌,相对于仔猪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破损和增厚现象,并同时分泌油脂状黄色渗出物,故又称为油皮病。该病发病较快且传染性较强,可通过皮肤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而快速进行传播,病猪极易继发性感染链球菌、坏死杆菌等条件性致病细菌,引发继发性感染,导致临床症状加重,死亡率升高。葡萄球菌可产生热敏性的表皮脱落毒素,其感染发病与猪的体表健康情况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创伤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临床因素对其影响极大,且该病的传播途径具有多样化,因此,针对保育猪葡萄球菌的防控,应加强保育猪群的针对性管理,减少临床发病因素,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实施有效防治措施。
  2022年3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猪场的一批保育猪发生猪葡萄球菌病,本案例对发病猪群进行了临床诊断与防治,降低了该病造成的养殖经济损失。现对该案例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保育猪葡萄球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案。
  1
  发病情况
  该场采用自繁自养生产模式,且日常养殖过程中严格制定免疫程序并按照此程序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常发流行疾病的疫苗接种,该批发病保育猪于24日龄断奶,断奶后一周转入保育舍,教槽料饲喂一周后开始逐步按比例添加保育期前期料,一周后完成饲料更换。该批保育猪共458头,发病猪共计46头,病死猪共计9头,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可分为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
  2
  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较差、体表出现创伤、饲料营养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等诸多临床因素有关,经现场调查发现该场保育猪猪舍饲养环境存在一些问题,猪舍通风保暖工作欠缺,该猪场采用煤、油加热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猪舍进行集中供暖,保持猪舍温度,其自动温控效果较差,且增加消毒频次的同时导致猪舍湿度较大,无法及时合理调控猪舍温度和湿度,从而导致猪舍饲养环境条件不佳,进而容易滋生病原菌。
  3
  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前期精神低沉,体温短暂性升高,采食量逐渐下降,耳部皮肤泛红,眼睛周围和头部面颊逐渐出现红褐色斑点和丘疹,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斑点发展成红斑,丘疹逐渐破溃,并流出淡黄色分泌物,呈炎性渗出,此为轻症病猪表现。重症病猪则表现为全身出现水泡破溃并流出黏性分泌液,皮肤充血、温度较高且湿润油腻,呈现大面积湿润僵硬性皮炎,持续一段时间后形成龟背样结痂,结痂下部会出现棕褐色片状的渗出物,呈腥臭气味,干燥后痂皮坚硬,导致病猪体表皮肤增厚,严重脱水。死亡病猪皮肤同时流出血样渗出液和脓性分泌物,机体因脱水严重而极度消瘦。
  4
  剖检变化
  对轻症病猪进行扑杀剖检,其内脏器官未见明显病变。对重症病猪和死亡病猪进行剖检,肉眼可见其眼部和面颊发生水肿,结膜苍白,痂皮脱落后皮肤呈现出暗红色创面,创面湿润油腻;体表淋巴结出现炎性变化,发生肿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症状较为严重,切开后流出大量汁液;浑身肌肉组织脱水,颜色发绀;输尿管肿大,积存大量含有细胞碎片的尿液,呈黄浊状态;胃肠道内含有少量内容物;多数剖检病猪内脏器官未表现出相关的病理变化,个别病猪胃肠黏膜发生出血和糜烂,肝脏、肾脏发生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出血现象。
  5
  诊断
  5.1 鉴别诊断
  该病与猪湿疹病、猪锌缺乏症及猪疥螨病具有较多相似的临床特征,因此应进行鉴别诊断。猪湿疹病主要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且不具有传染性,而该场疾病发生的时间处于寒冷早春时节且具有传染性;猪锌缺乏症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猪因饲料中缺乏锌元素,长期摄入不足而引发,该场发病保育猪饲喂饲料时间较短,且日粮营养结构完善;猪疥螨病为一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可通过镜检进行检测,刮取该场发病猪的病变皮肤组织,置于10%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煮沸10 min,然后室温静置20 min,弃去上清,吸取沉渣置于载玻片上进行显微镜观察,镜检未发现任何虫卵、幼虫等。因此,该场保育猪发病类型可排除上述三种疾病。
  5.2 实验室诊断
  5.2.1 涂片、染色及镜检
  无菌刮取病猪痂皮下炎性渗出物进行涂片固定,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检结果为呈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且以单个或者成对的球状菌体排列,呈葡萄串状。
  5.2.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环境下刮取病猪病变皮肤部位的渗出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可观察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隆起、湿润、边缘整齐的乳白色圆形菌落,而麦康凯培养基上未任何菌落生长。
  5.2.3 生化试验
  将分离菌株接种于生化常规微量鉴定管中,37℃恒温箱中培养24~48 h,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见表1),其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透明质酸酶及碱性磷酸酶试验结果为阳性,乳糖、甘露醇、氧化酶、V-P及尿素试验结果为阴性。

  5.3 药敏试验
  选择14种常用药物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将分离菌株的培养菌液均匀涂抹于普通琼脂平板,将药敏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置于37℃培养24 h,测定对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场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喹肟、头孢氨苄、头孢噻呋钠较为敏感,对土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对其余4种药物具有耐药性(见表2)。

  6
  治疗方法
  6.1 西药方案
  将病猪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隔离,然后分别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选择使用苯扎溴铵、3%氢氧化钠等高效杀毒剂进行全面消毒。
  针对症状较轻的病猪,使用碘伏、酒精、或者温热新洁尔灭溶液进行局部消毒,再涂上土霉素、红霉素等涂抹药物,每天1次,连续使用3~5 d。
  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猪,首先使用0.2%高锰酸钾溶液对病变皮肤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涂抹红霉素或磺胺软膏,每天1次,连续使用3~7 d,并选择注射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分别按照5 mg/kg、0.1 mL/kg、15 mg/kg的使用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 d,同时使用葡萄糖20 g、黄芪多糖5 g、电解多维4.5 g、氯化钠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溶于1 L水中配制成口服补液盐,给予病猪饮用,2次/d,连续使用3 d,可调节酸碱平衡,加快机体恢复。
  针对全群猪群,选择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复合维生素B可溶性粉、单硫酸卡那霉素可溶性粉进行拌料饲喂,每t饲料各添加500 g、500 g、1 000 g,连续饲喂7 d。
  6.2 中药方案
  症状较轻的病猪在涂抹药物的同时也可选用板蓝根、生地各30 g,黄芩、车前子、苦参、白鲜皮、黄檗、滑石各24 g进行煎熬灌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5 d。
  7
  预防措施
  7.1 优化保育猪饲养环境
  该病例因饲养环境条件不佳而引发,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注重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减少该病的诱发因素。仔猪葡萄球菌病的发生与其饲养环境卫生、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着密切关系。第一,新生仔猪、断奶仔猪及保育猪的生长环境必须干净卫生,猪舍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无害化清理猪舍粪便,防止其污染猪舍环境及饲养用具。第二,当外界环境气候温度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做好猪舍的通风干燥或防寒保暖工作,炎热时增加水帘、风扇等通风降温设备,寒冷时增加地暖、暖灯等供暖设备,此外,需保证猪舍基础调节温度和湿度设备便于控制操作,可及时平衡适宜温度和湿度,防止舍内热空气发生水凝现象,保持猪舍的正常通风,维持适宜保育猪生长发育的温度和湿度,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7.2 加强猪场环境消毒
  该病为皮肤性传染疾病,消毒措施可有效实现综合预防,猪场应严格制定并执行定期消毒计划,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周围环境、猪舍和机械设备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可选择0.05%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或20%漂白粉溶液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选择1%火碱溶液或10%石灰乳进行猪舍地面墙角消毒;选择0.1%新吉尔灭溶液进行带猪喷洒消毒;使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手术器械和剪牙断尾工具的消毒,消毒频率至少每周1~2次,消毒剂需交替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
  7.3 减少猪群皮肤创伤
  仔猪在进行断脐、断牙、去势、断尾等工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施,此过程容易发生皮肤损伤,饲养过程中保证仔猪饲养环境内无刺异物,保证其生长安全性,同时避免猪群之间相互撕咬,若发现其皮肤带有伤口,应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此外猪场应重视驱虫工作,制定定期驱虫计划,严格实施,降低寄生虫叮咬猪群皮肤进而继发葡萄球菌感染。
  7.4 加强仔猪饲养工作
  仔猪在出生后应及时吮吸母乳,可通过人工固定乳头帮助仔猪吮乳,尽量保证每头仔猪吮吸足够母乳,把握好仔猪断奶时间,其断奶前应提前逐渐进行补充优质教槽料,且断奶后给予其适应时间,然后再逐步更换饲料,减少应激反应可以有效降低仔猪葡萄球菌病的发生率。
  7.5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猪葡萄球菌病可通过病猪接触进行快速感染和传播,若仔猪饲养密度过大,猪群容易发生相互打架撕咬,保育猪更易发生此现象,进而出现皮肤创伤,诱发猪葡萄球菌病,随之猪群相互拥挤摩擦,增加该病的发生率。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根据猪群的日龄和体型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8
  小结
  猪场猪葡萄球菌病的的发生率较高,多因打斗、转群、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营养欠缺等诸多应激因素而诱发,结合分析该病病原菌的特性以及发病因素,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重视饲养管理及减少应激反应发生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方案。

文章来源:猪业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生猪市场:“五一”前看涨与看跌观点交织,5月或现“前低后高”态势2024/4/27 5:58:51
从交割回归理论看生猪5月合约走势2024/4/27 5:57:26
“保险+期货”助力贵州省习水县生猪养殖业稳健发展2024/4/27 5:55:34
生猪期价震荡回落:五一前标肥价差收窄,供应增加需求减弱2024/4/27 5:54:16
国元期货乡村振兴再助力 安徽凤台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2024/4/27 5:50:29
二季度生猪养殖将扭亏为盈?2024/4/27 5:50:0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