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餐饮业“报复性涨价”风波的背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4/15 19:25:49 关注:362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近日,海底捞门店菜品价格上涨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4月10日,海底捞火锅官方微博公开致歉,并表示定价恢复至停业前的标准。其实,不只是海底捞,西贝、肯德基、喜茶、奈雪等诸多餐饮品牌均被曝悄悄涨价。“报复性涨价”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个结果,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次风波,反映出了哪些问题,又应当如何应对?
  “报复性涨价”的多重推动因素
  通常情况下,涨价不是无缘无故的,此次涨价风波中,疫情影响显然是最大的原因。具体来看,疫情的影响主要通过三方面进行传递:
  其一,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之下,餐饮业对外宣布涨价时几乎都用了这一个理由。比如,喜茶在回应涨价一事时明确表示,由于部分原材料成本上升,自2月起五款产品价格有所上调。并称,从长远来看,如果原材料成本没有改变,未来产品价格应该也不会变。
  其二,物流运输方面的压力。比如,奈雪除了提到原材料成本变化,还透露了来自物流方面的压力。由于优质原料价格变化和物流成本波动,为保证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企业对部分区域的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其三,用工成本增加。餐饮企业恢复营业后,用工成本的增加也成为企业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餐饮业服务人员以低线城市或农村地区的外来打工人员为主,行业本就普遍存在春节后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导致整个行业的劳动力无法恢复到以往的供应状态,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即工资随之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简而言之,疫情导致产业流通环节变得艰难,最终使整个供应链体系发生变化,流动节点的不确定性,使得生产原材料、生产要素的价格部分上涨,造成产品生产成品提升,带来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也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涨价企业在供应链环节上的不足。
  舆论争议的两大焦点问题
  网民对此评价不一,支持者认为,企业经营成本上涨,涨价行为可以理解;而反对者认为,消费者工资收入没有提升,消费成本不应被无故增加。分析网民观点发现,此次涨价风波中争议的焦点问题有两个:
  第一,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造成消费者收入不涨,消费成本却上涨的矛盾。疫情期间,餐饮、交通运输、旅游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不少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尽快收回损失是当务之急。但一个不可忽略的客观事实是,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是整体的,消费者作为劳动力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也是受影响的一个群体。疫情在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作为生产要素的消费者的收入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锐减。有消费者直言:“当前,大家的工资都降了,餐饮企业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通过涨价让消费者埋单。”显然,通过涨价让消费者为企业损失埋单,并不现实。
  第二,涨价具有针对性,价格歧视行为引部分质疑。根据海底捞的说法,虽然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但各地的涨幅不一样,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涨价幅度较高,而其他城市相对较低,甚至不涨价。这属于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价格弹性实施差异化定价—— 北京收入水平较高,其居民对于海底捞消费而言具有较小的价格弹性,即消费受价格水平影响较小,采取高价格销售;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则对价格相对敏感,为了确保消费量,价格变动幅度较小,进行低价格销售。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地区的消费者都已经对价格变得更为敏感,这种差异化定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部分消费者的不满,舆论对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也会产生质疑。
  涨价对企业及餐饮行业的影响
  涨价虽然是一剂猛药,但不一定长久。疫情期间或之后一段时间内,商家贸然涨价的行为都会对自身及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涨价对商家来说是自我救济的手段,但也是一柄双刃剑,操作不当就会起到反效果。好的一面在于通过涨价消化成本,迅速补血,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秩序;不好的一面在于,受疫情的影响,市民消费实力下降,消费市场也并未完全恢复常态,处于复苏期。此时采取涨价行为,极有可能降低民众消费热情,市民更加捂紧钱袋,导致“淡季更淡”的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消费者对品牌的用户忠诚度也将受到影响,造成忠实客户群体资源的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此次涨价风波在行业内形成了“逆势涨价惹争议,顺势促销获好评”的分化局面,同时也将加快餐饮业洗牌。在海底捞宣布涨价之际,麦当劳推出一项会员日半价桶活动吸引消费者蜂拥而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两级分化的局面并不能说明降价优于涨价,降价的优惠活动固然能带来更大的销售量,但对一些餐饮企业来说,此种迂回的“回血方式”也可能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后疫情时代”,无论是涨价回本还是降价促销都是正常现象,对众多餐饮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市场加速细化、分层化的机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后我国餐饮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中小型企业接下来可能会借助于促销活动等吸引客流量以“求生”。
  其实,疫情使得许多人收入减少,面对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消费者的心理更倾向于“非强需求不消费”的保守消费模式,商家一方面应不断提高自身品牌实力和抗打击能力,另一方面也应选取符合消费者心态的经营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诚意,才是商家及行业长久发展之道。
  理性看待涨价现象,多措并举共克时艰
  商家涨价,容易打击消费热情,没有顾客或将面临停业;不涨价则亏本经营,难以持久,最终也将关门。因此,相较于论证对错、追究问责,更重要的是防止企业陷入这种“涨价死,不涨价也死”的恶性循环。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避免产生消费者与商家“双输”的局面。
  加强宣传引导,避免企业跟风涨价。一些餐饮企业涨价后,业内人士预计会有更多企业参与涨价。为了避免大范围涨价潮来临,稳定餐饮业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媒体对企业进行引导,强调市场的力量。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影响下,消费者“用脚投票”。而且,“任性”涨价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的权力。通常情况下,只有行业的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才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定价权。这类企业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即便涨价有粉丝愿意为之埋单,但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盲目跟风涨价可能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涨价行为将给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提醒餐饮行业应慎重考虑涨价。目前,虽然各地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大力促进居民消费,但钱袋子在消费者自己手里,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观念或有所改变。据报道,网上曾有一项调查,收集90后对这场疫情有哪些体会,其中反响最热烈的是“终于知道了存钱的重要性”。因此,大范围的涨价很可能会严重打击消费热情,对整个餐饮行业而言是有害无益的。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市场变化。一方面,企业可以考虑优化管理以节约成本。疫情期间业务量锐减是挑战,但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优化管理。比如,企业可以投入更多精力改善食品采购、溯源、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管理;也可以系统地梳理运营状况进行架构调整,对运营负利润或者长期运营仍存在风险的店面,及时调整甚至关闭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疫情期间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力度,做好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此外,对于大量的堂食业务为主的企业,可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平稳切入外卖市场,也可以探索开拓一些半成品、自加热食品、熟食制品等饮食产品,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餐饮零售化。
  加大政府监管与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餐饮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涨价问题是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生活的民生问题,极易引发舆情风险,相关部门也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监管,不纵容个别餐饮企业、门店随意涨价的行为;另一方面,政策倾斜,比如,政府出台减租降税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企业的涨价行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朱美娟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对话 6 位餐饮“大佬”:存量竞争下如何发现新增量?2024/4/25 16:52:23
从贴牌到预制菜:中国餐饮的产业升级还差一口气2024/4/22 17:24:22
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 餐饮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4/19 20:05:24
今年一季度餐饮收入超1.3万亿,同比增长10.8%2024/4/17 11:40:40
一季度餐饮收入13445亿元,同比增长10.8%2024/4/16 16:52:13
从贴牌到预制菜:中国餐饮的产业升级还差一口气2024/4/11 8:14:0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