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观点评论 → 文章内容

王中┃我对当下畜牧业的几点看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2/3/1 10:59:35 关注:337 评论: 我要投稿

  一、    收储没多大的意义
  收储的本质是政策调控,通过一些手段来影响市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是从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调控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角度,所以,低吸高抛;第二,保护养猪人生产积极性的角度。当然,这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
  收储政策的出台,从有关部门的初衷上来讲是好的,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干预市场的做法,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反而干扰了市场。因为,除了“有关部门”这只有形的手,还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影响市场,“扰乱”和“对冲”了政策调控的预期。
  举个例子。2019-2020那么缺猪肉,“市场”这只手反而在压库、待价而沽,等着春节大赚一把。有消息显示,双汇在2021年,至少有8万吨从美国(“自愿”)高价买来的猪肉存放在库里,造成实际上的巨大损失。这批猪肉高价的时候没卖,想赚钱,但在低价的时候又不得不卖,等于在市场最需要收储的时候放出去了。假定“有关部门”一次收储两万吨,这八万吨足以对冲掉四次这样的收储。所以,收储并没有发挥什么实际意义,最多只是证明“有关部门”做事了,效果怎么样?大家都看着呢。我记得第一次收储是2009年,至今近13年了,13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证明吗?
  现在猪价低,原因是产能过剩。只要不是有效的去产能,猪价就没个好。但现在又传出要收储了,这只能让想去产能的猪场继续观望,拉长周期的底部,还有什么好处?所以,发布真实的数据,及时有效的预警,远比收储更有意义。
  二、    猪周期的逻辑变了
  有人统计,21世纪以来,我国共出现了五次猪周期。因为出现了五次,大家就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当作预判未来的依据之一。这就是经验使然,当然,在过去的五次猪周期中,经验让一些人成功利用了周期,多赚到了钱。
  我想说的是,每一次所谓的周期,其实都是后来“总结”出来的,而非“预判”出来的。形成猪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实是“赚钱效应”和“亏本效应”。简单的说,赚钱了,就使劲扩大产能,然后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亏本-去产能-涨价-赚钱-再扩产-产能又过剩,周而复始。
  这一次为何产能扩张速度史上第一?因为2019年以来的赚钱效应史上第一。那按照以往的逻辑,现在亏损效应也是史上第一(指大型养猪企业),是不是去产能的速度也应当是史上第一?只要去产能的速度也是史上第一,那么,迅速反弹就该来了。
  这就是经验主义。可惜的是,虽然亏钱的额度是史上第一,但掌握了相当产能的大企业去产能的速度并不快。大部分的头部企业(除了正邦以外)并不打算去产能,至少是要保持2021年的出栏量。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养猪头部企业在2022年的出栏量肯定要超过2021年。如果去产能的速度上不来,而打不死的“小强”们又打算跟集团企业死磕,那谁去产能呢?能去多少产能?至少从现在来看,去产能的速度不理想,除非“非瘟”的强病毒再次泛滥成灾,造成大量猪只死亡,而非便宜一点卖掉。
  按照以往的经验,旧逻辑没问题,但现在形势变了,所以,这一轮的猪周期还充满着巨大的变数。但从已经过去的情形来看,盈利期就比过去长了一年,不知道亏损期会不会也这样?
  我个人的看法,从2018年非瘟爆发后,前五轮猪周期总结出来的逻辑不好用了。因为前五轮的养猪主体是散小养殖户,而现在是规模企业;前五轮的产能是“非永久产能”,是简陋的设施为主;而现在,新增的产能大部分是“永久产能”,上千座高大上的楼房,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头出栏量的“聚落”、“综合体”。基本条件变了,逻辑必然变化,老经验必然也不好用了。

  三、    要重新理解“产能”
  产能指生产能力。也就是指在计划期内,行业(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产能是理论值,产量是实际值。我认为,这个解释,并不完全适合今天的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很多人认为产能就是“能繁母猪”的数量,这本身也是误解,至少是不全面。
  构成产能的要素至少有如下四点:
  1、可用于生产的圈舍;
  2、可用于繁殖的母猪;
  3、相对应的生产者;
  4、可用于投入生产的资金和资源。
  如果仅仅以能繁母猪的数量来判断产能的误差会非常大。因为能繁母猪的质量,养殖水平,疫情,压栏等因素都会对实际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能繁母猪只是产能中的生物资产部分,还有更多影响产量的产能没有计算在内。
  笔者认为,产能要包括三个最主要的部分。
  1、固定资产;
  2、生物产能;
  3、流动资金。
  在固定资产中,也分为三个部分:
  1、长期固定资产;
  2、中期固定资产;
  3、短期固定资产。
  新投入的那些高、大、上的大型猪场是长期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一般不会被拆除,即使所有者亏损到资不抵债,也会被收购或租赁、合作,继续用于生产。
  一些投入相对大的,至少在5-10年内可以用于生产,一般不会被拆除的固定资产,可以算作中期固定资产。它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硬件基础。
  而一些临时搭建的、简陋的、投入不大废弃也不可惜的、容易因为政策因素被拆除的固定(半固定)资产,可以理解为短期固定资产。这种产能最容易消失。
  自2019年后,长期固定资产增加迅速,而短期固定资产则有被政策清理掉的风险。这个因素,是和过去散户时代完全不同的。这些投资巨大的固定资产一般不会被闲置。这是要重视的。

  生物产能分为四个部分:
  1、长期生物产能;
  2、中期生物产能;
  3、短期生物产能;
  4、动态生物产能。
  长期生物产能指的是后备母猪;中期生物产能指的是能繁母猪;短期生物产能指的是仔猪;动态生物产能指的是肉猪(育肥猪)。
  2021年,很多企业陷入巨亏,有成本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亏损期产能巨大带来的亏损,越养越亏。在这一部分中,很多企业亏就亏在养大肥猪,甚至是牛猪。从标猪到牛猪这之间的距离,就是动态生物产能。去年外购仔猪育肥,跌价后压栏养大肥赌后市的,相对亏得更多。很多大企业尤甚。
  从理论上来看,假定能繁母猪的数量减少一半,能否满足消费需求?答案是可以。因为能繁母猪数量如果减少一半,虽然短期内会导致母猪、仔猪价格暴涨,引发猪价暴涨,但当肥猪如果都养到400多斤甚至更大,实际提供的猪肉就能满足消费需求。这是2021年亏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仅仅通过能繁母猪数量变化就推定未来的价格,是不现实的,有失偏颇。
  流动资金
  2021年9月,很多企业开始去产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猪价低亏损严重,早卖少亏;第二个原因就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我们看到,今年去产能最快的某企业,正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而资金链没有问题的企业,均表示今年的出栏量还会超过去年。所以,流动资金的宽紧程度对产能的影响巨大。即使是那些养牛猪的散小养殖户,能够养牛猪,至少是能赊到饲料才行。
  很多同行认为猪周期会延长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去几年赚到了大钱,能坚持的更久,其实就是讲流动资金的因素,所以,产能还应当包括可用于生产的流动资金。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产能扩张的基础是有钱,而濒临倒闭的原因也是因为钱(资金链)。
  综上所述,以散户时代的逻辑来推断今天的产能注定会失误。因为过去的那个时代,亏了就不养,赊不来就不养,而当下以规模猪场为主的时代,影响产能的因素变多,而决策的也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一个新的时代,需要建立起新的逻辑思维。

文章来源:谋易智造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吉林前郭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牛”起来2024/4/28 16:39:41
2021年一季度辽宁畜牧业数据统计2024/4/28 16:26:31
孙吴县召开畜牧产业发展对接会2024/4/28 16:18:55
新疆阿克苏市:科学养殖 细化管理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4/4/28 16:18: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赴巴州尉犁县调研2024/4/28 16:13:09
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科技水平 4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长沙启动2024/4/28 16:12:4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