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科普广角畜产品科普消费常识 → 文章内容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预防食源性疾病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5/8/21 11:56:30 关注:493 评论: 我要投稿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陈莉 实习生 王明月) 吃货们舌尖上的幸福生活多姿多彩,当然食源性疾病也不知不觉随之产生了。

    生熟不分烹饪不当易导致食源性疾病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有害物质包括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等。

    目前,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有关报告称,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收到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为176起,患病2065人,其中死亡11人。

    其中,果蔬类食品和肉类食品是主要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果蔬类食品中,如有毒植物菜豆,因烹饪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肉类食品中,酱卤肉需引起注意,因为生熟不分、存储不当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以及超量、违规使用亚硝酸盐,极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做好预防远离食源性疾病

    当然,食源性疾病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专家提醒,食源性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生熟分开。这里的“熟”是指切完了直接吃的东西,比如拌黄瓜、酱牛肉;“生”是指切完了还要经过加热处理的。生熟分开就是要避免“生”食上可能携带的细菌染到“熟”食上,引发食源性疾病。这里的分开不仅仅是指它们不要接触,也表示它们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也应当分开。

    二、烧熟煮透。中国人吃饭很讲究口感,很多菜要求爆炒,以求嫩滑的口感,但是这也给致病菌存活的机会,尤其是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特别容易受到致病菌污染。还有人喜欢生食,尤其是有些地方有生食水产的习惯,特别容易感染寄生虫。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钟,如果是大块肉,时间还需要更长一点。

    三、保持安全温度。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高于70℃或者低于5℃,它们就难以存活。对于一般家庭,主要还是低温存放。室温下细菌繁殖很快,因此要尽快让食物冷却并放入冰箱冷藏。

    四、好的水和食材。想要食物安全,首先要原料安全。比如要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购买的食材要新鲜。不要一次买太多食品,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最好不吃,已经部分变质的食材别舍不得扔。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2024年度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及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米、面2024/5/7 18:51:15
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2024年度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及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米、面2024/5/7 18:50:09
杭州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关于长兴县商务局2024年度冻猪肉动态储备政府采购项2024/5/7 18:48:56
天津市:4月第四周猪肉价格继续保持稳定2024/5/7 18:47:25
天津市:4月第四鸡蛋价格稳中伴跌2024/5/7 18:47:15
内蒙古:肉类价格环比上涨(4月20日-4月26日)2024/5/7 18:46:5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