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豆价过山车:CBOT先抑后扬,中国大豆市场演绎“冰火两重天”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23 11:17:01 关注:152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导语:国际豆市剧烈震荡,多空博弈下的价格重构近期,国际大豆市场波动剧烈,呈现出多空博弈的复杂态势,价格体系面临重构。
  近一个月来,国际大豆市场走势犹如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 “过山车”。起初,受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影响,美国 CBOT 大豆价格承压下行。然而,8 月 12 日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供需报告成为关键转折点。该报告中的利多信息远超市场预期,致使 CBOT 大豆价格强势反弹。与此同时,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背景下,南美大豆 CNF 升贴水逆势坚挺。我国榨油豆产业链商品走势分化,但价格重心整体上移。
  当前,正值美国 2025/2026 年度新季大豆生长关键期,种植面积增减、作物单产高低等因素对国际大豆价格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也在悄然变化,中国、北美、南美大豆价格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二、CBOT 大豆:供需紧平衡叠加政策利好,价格重心稳步上移

  (一)USDA 报告 “大幅调减”,新季美豆供需格局生变

  8 月 12 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 8 月供需平衡报告对市场产生重大冲击,打破了此前市场对美豆供需的预期。其中,对 2025/2026 年度美豆收获面积的大幅调减成为关注焦点。
  数据显示,新季美豆收获面积下调至 8010 万英亩,较 7 月预估减少 240 万英亩。这一调减幅度在近 20 年历史数据中较为罕见,仅次于 2019 年同期 340 万英亩的调整记录。通常情况下,USDA 一般在 7 月报告中调整面积数据,并在 8 - 10 月根据当年天气和种植实际情况进行小幅微调。但今年 8 月如此大幅度的调整超出市场预期。
  单产方面,新季美豆单产上调至 53.6 蒲式耳 / 英亩,高于 7 月份预估的 52.5 蒲式耳 / 英亩 ,也高于报告前市场预期的 52.9 蒲式耳 / 英亩。然而,由于收获面积骤降,整体产量仍出现下调,进而导致期末库存收紧,从之前的预期大幅下降至 2.9 亿蒲式耳。
  这一系列数据变化使 2025/2026 年度新季美国大豆市场供需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市场对美豆供应紧张的担忧情绪升温。受此影响,CBOT 大豆主力合约在报告公布后的一周内涨幅达到 2.8%,价格走势由下行压力转变为上行趋势,开启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
  (二)生物柴油政策 “强力驱动”,点燃美豆需求新增长极

  除 USDA 报告的直接影响外,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一系列调整成为推动 CBOT 大豆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今年 5 月中上旬,美国众议院委员会决定将原本于 2027 年底到期的 45Z 税收抵免条款延长 4 年至 2031 年底。该政策调整对美豆市场影响显著,消息公布后,美豆盘面涨幅超过 3%。
  紧接着,6 月中上旬,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提议将 2026 年和 2027 年生物质柴油 BBD 掺混义务分别上调至 56.1 亿加仑和 58.6 亿加仑 ,远超此前市场预期的 46.5 亿加仑和 52.5 亿加仑。若该提议实施,预计美豆将新增压榨消费近 1000 万吨,为美豆需求端开拓全新增长空间。
  政策提议公布前后,CBOT 豆油价格半月内暴涨 15%。豆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大豆期货联动上涨,凸显美豆从传统 “食用” 属性向 “能源” 属性的价值重估。这一转变反映出美国生物柴油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
  回顾 2018 年美国推进可再生燃料标准(RFS)对豆价产生的强大驱动作用 ,如今生物柴油政策再次发力,不仅延续之前政策导向,力度更胜一筹。从市场反馈来看,美豆期货价格上涨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响应,表明生物柴油政策已成为美豆市场的重要支撑因素,市场对美豆未来需求增长充满期待。
  三、中国大豆进口:弃美入南成必然,南美借机 “挺价” 成常态

  (一)中美贸易摩擦 “持续影响”,美豆进口陷入 “零买船” 困境

  在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中,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深刻影响。8 月上旬,特朗普关于希望中国将大豆进口订单增加 3 倍的言论,曾引发市场对后期谈判的乐观预期。
  然而,后续中美贸易谈判在大豆关税层面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将原计划追加的关税延期 90 天。目前,我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仍维持在 23%,导致美湾和美西大豆进口压榨利润深度亏损。
  以美湾大豆为例,按当前关税计算,其进口完税成本大幅提高,与南美大豆相比失去价格优势。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我国企业缺乏进口美国大豆的动力,四季度暂无美国大豆买船消息。自 2017 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供应结构相对稳定,美国大豆凭借稳定产量和优质品质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但如今,受关税影响,2025 年 1 - 7 月美豆进口占比已从 2024 年同期的 28% 暴跌至 12%,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地位急剧下降,彻底退出中国大豆进口 “第一梯队”。这种单季度无采购的情况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也深刻改变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二)南美大豆 “顺势崛起”,升贴水突破 300 美分 / 蒲式耳大关

  随着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势,南美大豆迎来发展契机,填补中国大豆供应缺口。为弥补大豆供应不足,我国加大对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的进口力度,南美大豆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出口商顺势挺价。巴西 10 - 11 月到岸升贴水价格一路飙升,已上涨至 303 美分 / 蒲式耳以上 ,较 2024 年同期上涨 45%,大幅增加我国大豆进口成本。
  贸易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出口协会数据表明,7 月巴西对华出口大豆 1039 万吨 ,占当月中国进口总量的 89%,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成绩亮眼,得益于其丰富资源、稳定产量以及物流和贸易方面的优势 。阿根廷大豆也凭借 “干旱减产 + 物流优势”,在 1 - 7 月对华出口激增 104.7%。尽管阿根廷大豆因干旱产量下降,但通过优化物流配送提高出口效率,成功吸引中国市场关注,形成南美 “双子星” 垄断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格局 。
  值得关注的是,巴西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影响大豆出口价格。目前,巴西本国大豆压榨利润尚可,达到 120 美元 / 吨 。在此情况下,巴西出口商更倾向于先在国内进行压榨再出口豆油,导致大豆离岸升贴水进一步提高,增加我国进口大豆成本 。
  四、中国榨油豆市场:“弱现实” 与 “强预期” 博弈,价格走势分化加剧

  (一)近期待供应过剩,库存累库压制现货表现

  5 - 8 月期间,我国大豆市场供应充裕,月均到港量高达 980 万吨,主要原因是南美大豆大丰收及集中出口上市。大量南美大豆涌入中国市场,使我国大豆供应短期内得到极大满足 。
  随着大豆供应量增加,豆粕和豆油库存连续 12 周攀升。截至 8 月中旬,沿海港口大豆库存达到 850 万吨 ,豆粕库存达到 150 万吨 。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这两个库存数据均处于近三年同期高位,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
  在高供应压力下,现货市场呈现 “弱现实” 特点。豆粕现货价格较期货主力合约贴水 50 元 / 吨 ,反映出现货价格缺乏支撑,市场参与者对豆粕现货未来走势不乐观 。豆油基差持续走弱,表明豆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差距缩小,市场对豆油现货需求不旺盛 。贸易商对短期行情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加大库存,担心市场价格下跌带来损失 。
  (二)远期待供应缺口,资金提前布局 “强预期”
  从季节性规律看,南美大豆出口旺季在 4 - 9 月,之后将步入尾声。而我国对 2025/2026 年度美豆采购出现 “零采购” 局面,这意味着四季度至 2026 年一季度期间,我国大豆市场将面临 300 - 500 万吨的供应真空期 。
  期货市场率先对潜在供应缺口做出反应。豆粕 2601 合约价格较现货升水 150 元 / 吨 ,表明市场对未来豆粕供应紧张预期强烈,投资者愿意以更高价格在期货市场买入豆粕合约。豆油 2601 合约月间价差不断扩大,达到 300 元 / 吨 ,反映出市场对后期豆油供应紧张的担忧,资金提前布局应对未来可能的供应短缺 。
  卓创资讯指出,如果 10 月前我国仍未启动美豆采购,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可能再上涨 5% - 8% 。这将进一步推高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企业可能面临两难选择:提高产品价格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自行消化成本则压缩利润空间,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挑战 。
  五、未来展望:三大变量决定豆价走向,产业需构建 “反脆弱” 体系

  (一)变量一:美豆生长季天气成 “关键因素”
  当前正值美豆生长关键时期,天气因素成为决定美豆产量和价格走势的关键。卫星云图显示,美国中西部产区云量增多,降水频繁。近期中西部产区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 20%,过多降水虽缓解干旱威胁,但也带来新问题。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处于过饱和状态。USDA 最新气象报告显示,艾奥瓦州等主产区土壤湿度高达 65% ,较五年均值高出 12% 。在潮湿环境下,大豆易滋生各种病虫害,锈病风险大幅增加。一旦锈病爆发,将迅速蔓延,导致大豆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降低单产 。
  市场对天气变化反应敏感。若 8 月底美豆单产预期因天气原因回落至 52 蒲式耳 / 英亩 ,将打破市场原有的供需平衡预期,引发市场连锁反应。投资者将调整投资策略,加大对大豆期货的买入力度,推动 CBOT 大豆价格攀升,有望突破 1300 美分 / 蒲式耳 ,创下 2024 年以来新高 。
  (二)变量二:南美升贴水能否 “见顶回落”
  目前,巴西大豆升贴水价格高企,给我国进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但市场变化存在不确定性。阿根廷新季大豆播种即将启动,备受关注。若 10 月阿根廷降水正常,新季大豆产量有望增加。业内人士预测,2026 年南美大豆供应能力可能再增加 500 万吨 ,这将改变全球大豆供应格局,给市场带来变数 。
  从市场预期角度看,目前南美升贴水已反映市场对南美大豆供应的极端乐观预期 。一旦中国四季度启动美豆采购谈判,将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南美出口商担心市场份额被美国大豆抢占,可能选择 “恐慌性降价” ,导致南美大豆升贴水出现短期回调压力,价格下降 。
  (三)变量三:中国生猪产能调控 “影响深远”
  在中国,生猪产业在豆粕消费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豆粕最大的消费领域 。生猪产能变化直接影响豆粕远期需求,进而对整个大豆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农业农村部已明确提出生猪产能调控目标。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计划调减 100 万头 ,按照生猪生长周期和饲料消耗比例计算,2026 年饲料用豆量将减少 200 万吨 。这将减少市场对大豆的需求,缓解供应紧张预期 。
  反之,若生猪产能出现反弹,在 “供应缺口 + 需求旺盛” 双重作用下,豆粕价格可能突破 4500 元 / 吨 。这不仅会增加养殖企业成本压力,还会影响整个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
  结语: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产业升级正当时
  国际大豆市场的剧烈震荡,本质是 “供需错配 + 政策博弈” 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短期应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如买入豆粕看涨期权锁定成本);中长期应加速构建 “南美直采 + 北美备选 + 国产补充” 的多元化供应体系,同时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如酶解蛋白替代豆粕 15%),降低对国际市场的单一依赖。在豆价波动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唯有具备全球视野、政策敏感度与技术储备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毕竟,在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中,只有精心谋划,才能确保稳定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中国大豆进口创纪录:巴西独大、美国遇冷,背后藏着哪些战略密码?2025/8/23 11:13:00
国际大豆市场多空博弈加剧:美豆政策利好 VS 中国采购转向,国内豆市 “近弱远强2025/8/21 14:12:45
美豆多空博弈升温,国内豆粕能否借势突围?——从特朗普喊话看全球大豆市场变局2025/8/19 11:02:33
特朗普希望中国能将大豆订单增加四倍2025/8/13 9:28:00
7 月大豆市场复盘:关税博弈下的价格过山车,豆粕后市怎么走?2025/8/1 14:46:09
全球大豆市场:在增产与博弈中寻找平衡2025/7/30 10:33:5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