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全球大豆与豆粕贸易风云:中国新局与国际博弈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14 5:46:23 关注:18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中国大豆进口:量创新高,需求强劲
  海关总署数据在大豆市场引发显著波动。中国 8 月大豆进口量达 1227.9 万吨,环比 7 月增长 5.3%,同比增长 1.11%,创年内新高;1 - 8 月大豆进口总量达 7331.2 万吨,同比增长 4.0%。这一增长态势充分体现中国大豆市场需求的强劲。
  从国内需求端分析,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大豆进口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大豆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原料,在畜禽养殖中不可或缺,其需求量随之显著增加。这如同家庭汽车保有量增加导致汽油需求持续攀升,养殖业发展与大豆需求存在紧密依存关系。同时,食品加工业对大豆需求也不容忽视,豆制品、食用油等产品生产均以大豆为基础原料。
  从国际市场视角,供应格局变化深刻影响中国大豆进口。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作为大豆主产国,其产量和出口政策变动会直接传导至中国市场。当这些国家大豆丰收、供应充足时,中国进口商选择增多,进口量相应增加。此外,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对进口量也有重要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价格优势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相对较低,进口商通常会加大采购力度以降低成本。
  阿根廷豆粕首入中国:意义与挑战
  历史性突破
  阿根廷豆粕首次成功出口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引发强烈反响。美国邦吉(Bunge)近期完成首批 3 万吨阿根廷豆粕装船并出口至中国,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中阿农产品贸易合作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标志两国在农业领域合作迈向新高度。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豆粕消费国,豆粕供应主要依赖国内压榨进口大豆,而非直接采购国外豆粕。此次阿根廷豆粕成功进入,打破以往贸易模式,为中国豆粕市场注入新活力,也为阿根廷农产品出口开辟全新市场空间。对阿根廷而言,作为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国,在传统买家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开放为其豆粕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有助于阿根廷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豆粕市场地位,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贸易潜力与挑战
  从贸易潜力考量,阿根廷有较大可能成为中国豆粕重要供应来源。中国庞大市场需求是吸引阿根廷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内养殖业持续扩张,对豆粕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为阿根廷豆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而且,阿根廷在豆粕生产方面具有显著成本优势和成熟加工技术,其优质豆粕产品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对高品质饲料原料的需求。若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相互协调,降低贸易壁垒,未来阿根廷豆粕对华出口有望实现规模化增长,成为中国豆粕供应的重要力量。
  然而,贸易稳定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7 月邦吉尝试向中国发运豆粕却因 “商业原因” 改向越南的案例,警示市场价格波动与商业考量对出口去向有重要影响。国际豆粕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一旦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双方贸易决策。贸易政策调整、质量标准差异以及运输成本变化等均为潜在不稳定因素。例如,贸易政策方面,两国关税调整、贸易配额限制等可能直接影响贸易规模;质量标准上,若双方不能达成统一标准,产品检验检疫环节易出现问题,阻碍贸易顺利进行;运输成本受国际油价、运输路线等多种因素影响,成本增加可能削弱阿根廷豆粕价格竞争力。未来,阿根廷能否成为中国豆粕供应的重要来源,需双方在这些方面深入沟通合作,不断磨合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美国大豆市场:冰火两重天
  加工量创新高,出口结构调整
  在全球大豆市场格局中,美国大豆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尽管在主要市场中国限制进口大豆的背景下,美国大豆加工行业仍展现出强大韧性,持续刷新油籽加工量纪录。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已下降 51%,显示出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但自 2024/25 年度开始以来,美国大豆加工量已达 6115 万吨,而 2023/24 年度 9 月至 7 月为 5764 万吨,加工量增长反映美国国内大豆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也表明美国在努力消化国内大豆库存,挖掘加工领域更多价值。
  过去三个月,美国大豆出口商积极调整策略,通过增加对其他目的地的油籽供应量,成功弥补中国市场损失,出口量达到三年来最高水平。6 月至 8 月,美国大豆出口量达 520 万吨,对墨西哥、埃及、越南和欧盟国家的出口大幅增加。这表明美国大豆出口商在失去中国市场份额后,迅速开拓新出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中国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冲击。墨西哥、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因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对大豆需求较为旺盛,美国大豆满足了这些市场需求,实现出口结构优化调整。
  中美贸易关系影响
  然而,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对美国大豆市场影响深远。作为全球最大大豆消费国,中国至今尚未预订任何一船新季美豆,这种采购延迟的异常情况引发交易商担忧,他们担心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再次对农产品流动产生重大影响。在国际贸易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至关重要,中美贸易关系波动增加了双方贸易的不确定性。一旦贸易关系紧张,关税调整、贸易政策变化等可能直接影响大豆进出口成本和市场价格,进而影响贸易决策。
  回顾历史,中美贸易关系变化对美国大豆出口影响显著。在过去贸易摩擦中,美国大豆曾遭受重创,价格下跌、库存积压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今,中国采购新季美豆的延迟再次凸显贸易关系的敏感性。若这种情况持续,美国大豆产业可能面临更大挑战,不仅出口量减少,还可能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下跌,影响豆农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对于全球农产品流动而言,中美作为大豆贸易重要参与者,双方贸易关系变化会打破原有市场平衡,引发连锁反应,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重新调整大豆贸易策略,寻找新贸易伙伴和市场机会,改变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
  全球贸易格局下的变量与展望
  短期风险与应对
  从短期看,基于国内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对大豆的强劲需求,中国大豆进口仍将维持高位。然而,巴西减产风险不容忽视。巴西作为全球重要大豆生产国,其大豆产量受天气影响显著。一旦遭遇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大豆产量可能大幅下降,影响全球大豆供应格局。例如,若巴西出现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将导致大豆生长受阻,单产降低,出口量减少。这对高度依赖进口大豆的中国而言是巨大挑战,可能引发大豆价格上涨,增加国内相关企业生产成本。
  为应对这一风险,中国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在贸易策略上,进一步拓展大豆进口渠道至关重要。除巴西和阿根廷外,积极与其他大豆生产国如乌拉圭、巴拉圭等建立紧密贸易合作关系,增加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程度。加强与现有贸易伙伴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期稳定贸易合作机制,确保供应波动时仍能保障一定进口量。
  在国内,提升大豆储备能力是关键举措之一。建立完善大豆储备体系,增加战略储备量,当国际市场供应短缺、价格大幅波动时,可通过投放储备大豆稳定国内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推动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同样刻不容缓,加大对大豆种植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增强国内大豆市场稳定性。
  长期格局变化
  长期而言,若阿根廷豆粕形成稳定供应,将对全球豆粕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作为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国,一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实现规模化出口,将打破原有贸易平衡。一方面,中国市场对阿根廷豆粕的接纳将使其在全球豆粕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增强其在国际豆粕贸易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于其他豆粕出口国如美国、巴西等,将面临来自阿根廷的激烈竞争,可能促使它们调整出口策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维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这将引发全球豆粕贸易格局的重新调整,各国在市场份额、价格竞争、贸易政策等方面展开新一轮博弈。
  美国农业政策也可能因当前市场形势做出调整。中国作为美国大豆重要传统市场,采购延迟对美国大豆产业冲击巨大。为稳定国内大豆产业,保障豆农利益,美国可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贸易政策方面,美国或许会积极寻求与中国改善贸易关系,降低贸易壁垒,通过谈判等方式争取恢复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加大对国内大豆产业的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植大豆,提高国内大豆产量,以应对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出口市场拓展上,美国会进一步加大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寻找新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确保大豆产业稳定发展。
  结语: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大豆和豆粕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在这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诸多挑战。阿根廷豆粕的进入为中国饲料供应多元化提供新契机,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增强供应链稳定性;而美国大豆市场的变化促使中国重新审视贸易策略,寻找更多元化的供应渠道。
  在这充满变数的市场中,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敏锐洞察力和果断决策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贸易政策调整、天气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还是市场价格波动,都可能改变贸易格局。作为市场参与者,企业和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制定科学合理策略,在风险中寻找机遇,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共同推动全球大豆和豆粕贸易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美豆丰收季遇冷:中国 “零订单” 背后的供需博弈与豆粕市场走向2025/9/12 8:48:37
山东:玉米豆粕企稳(9月1日-9月7日)2025/9/11 8:35:39
USDA9 月供需报告前瞻:美豆单产关键修正,国内豆粕能否突破 “旺季不旺” 格2025/9/4 14:06:45
山东:玉米弱势回落,豆粕小幅向上(8月25日-8月31日)2025/9/4 8:52:17
9月豆粕市场:多空博弈下的震荡上行预期2025/9/3 11:51:26
豆粕价格涨势退烧,饲料企业却集体“追涨”?这场成本传导战背后藏着多少玄机2025/8/28 10:42:2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