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牧原 “产业互联” 破局:从技术突围到共富答卷,改写生猪产业未来之探究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5 9:58:41 关注:299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政策东风下的产业变革:从 “散养时代” 到 “科技养殖” 的跃迁

  在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 “农民增收” 这一关键议题之际,中国生猪养殖业正处于一场由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进程之中。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牧原股份以 “联农带农” 为着力点,将其 33 年积累的育种、智能养殖、环保处理等核心技术,转化为助力农业发展的动能,运用 “产业互联” 模式回应了 “如何使千万农户共享产业升级红利” 这一时代命题。从传统的 “看天吃饭” 模式迈向 “数据养宠” 的智能化养殖新阶段,在牧原的智能化猪舍中,空气过滤系统能够拦截 99.3% 的病毒细菌,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猪群体温与步态,环控系统可依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温湿度。这些曾经仅存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借助牧原的技术落地,成为千万农户规避养殖风险、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
  二、技术突围:以 “硬科技” 筑牢产业根基
  (一)种源自主:60 亿元投入攻克 “中国芯”
  在种猪育种这一曾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面临 “卡脖子” 困境的关键领域,牧原历经 20 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构建起自主育种体系。2025 年,牧原再度投入 60 亿元,用于建设 “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 。通过运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种猪基因表达准确率提升至 90%,仔猪成活率提高 15%,料肉比降至 2.4:1。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一头牧原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可节省 30 公斤饲料,直接为农户降低养殖成本 120 元 / 头。河南驻马店养殖户吴建设曾因疫病导致猪场清场并背负百万债务,2020 年尝试采购牧原仔猪后,仔猪成活率稳定在 95% 以上,2024 年养殖场规模扩大至 3000 头,年收入突破 200 万元。他表示:“以往购买仔猪如同碰运气,如今牧原仔猪仿佛自带‘健康保险’,让人能够放心扩大养殖规模。”
  (二)智能防控:为猪舍植入 “超级大脑”
  步入牧原的智能化猪舍,空气过滤系统可拦截 99.3% 的病毒细菌,使舍内空气洁净度接近 ICU 标准;智能巡检机器人 24 小时监测猪群体温、步态,异常识别准确率高达 98%;智能环控系统根据猪只生长阶段自动调节温湿度,促使生猪生长速度提升 10%。这些先进技术使合作农户彻底摆脱了 “靠天养猪” 的传统模式。河南养殖户吴建设坦言:“以前猪场清场一次就亏损百万,现在牧原仔猪成活率稳定在 95%,让人有信心扩大养殖规模。”
  三、联农带农:从 “卖仔猪” 到 “造生态” 的价值重构

  (一)仔猪带农:10 亿元让利背后的风险共担机制

  2025 年 1 - 7 月,牧原向农户销售仔猪 900 万头,每头让利 120 元,累计让利超过 10 亿元。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为价格上的优惠,更蕴含着风险共担的合作理念。牧原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锁定仔猪价格波动幅度,当市场行情下跌时,主动退还差价。安徽养殖户段海鸥经过详细核算后表示:“2025 年外购仔猪价格波动幅度达 40%,但牧原的订单价格保持稳定,单批次育肥利润比散户高出 30%。” 这种 “企业承担主要风险、农户享受发展红利” 的模式,使中小养殖户得以从风险较高的母猪繁育环节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育肥环节。2024 年,牧原带动 6334 个养殖场(户)实现总收益近 20 亿元,户均增收 31.5 万元。
  (二)种养循环:实现猪粪资源化利用,提升农田综合效益

  在河南西平,牧原将猪粪尿转化为水肥,并免费供应给农户用于农田灌溉。康明丽经营的 600 亩小麦田在使用牧原提供的水肥后,化肥用量减少 40%,亩产提高 15%,年增收 50 万元。2024 年,牧原的水肥服务覆盖农田 472 万亩,减少化肥使用 15.46 万吨,帮助农民实现减投增收 13.53 亿元,同时改良盐碱地 31.82 万亩,成功将 “养猪污染” 转化为 “绿色动能” 。这种 “猪养田、田养猪” 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还使农户实现了 “降本 + 增产” 的双重收益。数据显示,使用牧原水肥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2.15%,小麦、玉米等作物单产平均提高 12%,真正达成了 “变废为宝、生态共富” 的目标。
  (三)新农人培育:为乡村发展注入 “科技血液”
  牧原组建了一支由 300 余名农艺师构成的专业团队,足迹遍布全国,为农户提供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宋有金扎根农村,通过运用智能水肥系统,使河南杞县小麦亩产提升 20%;90 后养殖技工张海涛在牧原学会智能设备操作后,年收入超过 20 万元,成为当地 “技术型养殖户” 的典型代表。这些 “新农人” 的涌现,不仅显著提升了农户的科学养殖水平,还重塑了 “养猪人” 的职业形象。牧原内部已形成共识:在每年的劳模评选中,重点表彰投身环保、农业领域的大学生。正如秦英林所言:“年轻人将青春奉献给农村大地,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好这群‘兴农人’。”
  四、未来展望:当龙头企业成为 “共富引擎”
  从最初的 “22 头猪起家” 发展到如今 “年出栏 7000 万头” 的规模,牧原的发展历程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发展逻辑的深度重构。当技术红利通过产业互联的方式渗透到千万农户,当养殖废弃物成功转化为农田的 “营养液” ,当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便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正如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所说:“企业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参与产业发展的主体都能分享到发展成果。”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牧原的实践探索不仅为生猪产业开辟了一条 “技术赋能、联农带农” 的全新发展路径,更彰显了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当产业升级的步伐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同频共振,便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出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时代篇章。在此,思考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具有重要意义,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独到见解。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联农带农新范式:牧原如何引领千万养殖户迈向高效养殖新征程2025/8/5 9:46:01
从22头猪到世界养猪大王:牧原秦英林获国家级荣誉背后的产业突围2025/8/5 9:43:05
牧原“豆粕革命”:当养猪巨头改写全球饲料供应链2025/7/31 9:49:21
黄沙变绿洲:看牧原如何用科技与坚守改写内蒙古沙地命运2025/7/31 9:36:59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2025/7/30 22:05:58
从 22 头猪到全球第一:牧原的产业报国之路 —— 解码秦英林的共富密码与行业担2025/7/30 10:49:0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