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与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双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双汇”)凭借卓越的战略布局与运营能力,持续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双汇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万隆与万宏伟两代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从万隆奠定全产业链布局基础,到万宏伟推动渠道创新与行业趋势应对,双汇在产业链协同、新渠道拓展、行业趋势把握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以强大的综合实力稳居肉类加工行业榜首,其核心产品如双汇火腿肠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成为国民餐桌的常见食品。
一、全产业链协同:万隆时代构建 “从牧场到餐桌” 产业闭环双汇创始人万隆极具前瞻性战略眼光,早在 21 世纪初,便着手布局全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双汇已构建起涵盖饲料业、养殖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包装业、商业等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了 “从牧场到餐桌” 的全过程质量管控,这一布局为双汇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养殖端:自建基地与合作模式并行保障原料供应稳定
万隆深刻认识到稳定原料供应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大力推动养殖板块发展。双汇形成了 “自有基地 + 合同养殖” 的供应体系。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双汇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12%,达到 320 万头;肉鸡出栏量增长 18%,达 2800 万羽。河南漯河、河北唐山等自有养殖场,饲料自给率达到 80%,通过自主生产饲料,有效降低了成本,玉米、豆粕等原料成本较市场价低 15%。以阜新禽业基地为例,该基地自建 30 万吨饲料厂,利用东北优质玉米定制专属配方,肉鸡成活率高达 98%,饲料转化率降至 1.6:1 ,为下游屠宰厂提供的优质禽肉,每公斤价格低于市场价 0.8 元,显著增强了双汇在原料采购上的成本优势与品质把控能力。
(二)屠宰端:规模化加工打造 “24 小时鲜肉供应链”
双汇在全国布局了 30 个现代化屠宰基地,年单班屠宰生猪能力达 2500 万头,规模优势显著。2025 年上半年,屠宰业收入 137.69 亿元,同比增长 3.33%;生鲜猪产品销量 68.86 万吨,同比增长 11.17%。双汇创新推出 “屠宰 - 分割 - 加工” 无缝对接模式,从生猪屠宰到火腿肠生产线,时间严格控制在 24 小时内,肉源新鲜度较行业均值提升 30%。仅山东临沂屠宰厂,每年就能减少原料损耗超 500 吨,不仅保证了产品品质,还降低了损耗成本,使双汇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三)加工端:全品类覆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依托上游优质肉源,双汇在加工端实现了全品类覆盖与资源的高效利用。2025 年上半年,双汇肉制品毛利率达 36.10%,同比提升 0.61%。经典产品双汇火腿肠,原料采用自有屠宰场冷鲜肉,严格控制淀粉含量在 8% 以下,蛋白质含量超 14%,品质卓越,2025 年上半年销量增长 5%。高毛利新品表现同样出色,简颂午餐肉采用 3:7 黄金肥瘦比,不添加防腐剂,品质上乘,商超渠道售价较普通款高 25%,上半年销售额破 3 亿元。此外,双汇注重副产品开发,猪骨熬制高汤、猪皮提取胶原蛋白,2025 年上半年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 98%,创造额外营收 2.3 亿元,实现了对原料的 “吃干榨净”,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二、新渠道裂变:万宏伟推动多元渠道布局,实现全场景覆盖
在万宏伟的积极推动下,双汇大力拓展新渠道,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全场景覆盖的多元化渠道体系,使双汇产品能够精准触达各类消费者,进一步巩固了双汇的市场地位。
(一)线下渠道:庞大经销商网络实现深度市场渗透
截至 2025 年 6 月,双汇经销商数量已达 21415 家,较年初新增 551 家,终端网点突破 100 万个,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庞大销售网络。在区域深耕方面,长江以北作为双汇的传统优势市场,经销商数量达 14121 家,较年初增长 3.15%,网点密度进一步提升,双汇王中王在县域市场覆盖率达 95%。在场景定制上,双汇针对不同终端场景推出特色产品组合。在社区便利店,推出 “早餐组合”(火腿肠 + 面包 + 牛奶),适配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单店日均销售额提升 15%;在农贸市场,设置冷鲜肉标准化陈列柜,并采用 “凌晨屠宰 + 上午配送” 模式,实现热鲜肉 24 小时达店,损耗率仅 1.2%,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新鲜度与销售效率。
(二)线上渠道:全平台差异化运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线上渠道已成为双汇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兴趣电商平台抖音、快手,双汇开展 “10 秒创意吃法” 直播,达人现场展示轻咔能靓鸡胸肉肠(低脂高蛋白)的多样吃法,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2025 年一季度新品销量同比增 62%,单场直播 GMV 破 200 万元。在传统电商平台京东、天猫,双汇推出 “家庭烹饪套餐”(冷鲜肉 + 酱料 + 火腿肠),满足家庭一站式采购需求,2025 年上半年线上生鲜销售额达 12 亿元,客单价较线下高 18%。在即时零售平台美团、饿了么,双汇的 “30 分钟达” 服务已覆盖全国 50 城,2025 年二季度 O2O 渠道销量增 38%,火腿肠成为外卖套餐的 “黄金配角”,搭配率超 40% ,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消费场景与市场份额。
(三)B 端破局:与头部餐饮品牌合作构建定制化供应链
双汇积极开拓 B 端市场,与达美乐、海底捞、蜜雪冰城等头部餐饮品牌建立深度合作。为达美乐定制直径 5cm 的火腿片,精准匹配披萨馅料需求,2025 年上半年餐饮渠道营收增长 22%。为蜜雪冰城开发鸡肉堡专用调理鸡胸肉,从屠宰到加工实现 “无抗认证”,供货价较竞品低 10%,成功进入其全国 5000 + 门店供应链,通过为 B 端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双汇不仅拓展了业务领域,还提升了品牌在餐饮行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趋势突围:精准把握行业 “三化” 趋势,引领行业发展
面对国内肉类行业规模化、规范化、深加工率提升的发展趋势,双汇在万隆奠定的战略基础上,由万宏伟积极推动各项应对策略落地,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一)深加工率提升:拓展产品品类,提升产品附加值
针对国内肉类深加工率仅 30%(欧美为 60%)的现状,双汇加速布局深加工领域。在低温肉制品方面,推出巴黎火腿、伊比利亚发酵火腿等高端产品,采用 - 18℃冷链运输,严格保证产品品质,2025 年上半年低温产品销量增长 15%,毛利率达 42%。在预制菜赛道,双汇依托屠宰端优势,开发梅菜扣肉、粉蒸肉等快手菜,2025 年新增 10 条生产线,产能不断扩大,预计 2026 年预制菜营收破 10 亿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美味的餐桌选择。
(二)规模化与规范化: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行业集中度
双汇在河南、四川等生猪主产区积极扩建智能化屠宰厂,单厂日均屠宰量超 5000 头,凭借规模化生产与先进的管理模式,人工成本较中小厂低 35%。2025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市场占比突破 50%,行业整合加速,双汇凭借 2500 万头年屠宰产能的巨大优势,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推动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全产业链效率
双汇引入飞书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在养殖端,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测猪只健康状况,AI 算法将母猪 PSY(年产仔猪数)提升至 28 头,较行业均值高 15%,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与质量。在加工端,区块链溯源技术覆盖 80% 产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火腿肠从生猪养殖到加工的全流程数据,产品透明度大幅提升,商超退货率下降 60%。在管理端,飞书多维表格替代 50 + 纸质报表,管理层决策响应速度提升 40%,2025 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从 62 天缩短至 51 天,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高,为企业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战略传承与升级:万隆奠基,万宏伟破局
双汇万隆奠定的全产业链基因,为双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万宏伟时代,双汇完成了 “从规模到价值” 的跃迁,实现了战略的传承与升级。
在成本控制上,双汇通过饲料配方动态调整、养殖加工协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2025 年上半年养殖成本同比降 8%,肉制品单位成本降 4.5%,成本优势进一步深化,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建设方面,双汇积极推进品牌年轻化战略,签约年轻偶像代言,推出 “双汇潮玩肠” 盲盒包装,成功吸引 Z 世代消费者关注,Z 世代消费者占比提升至 35%,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化布局上,依托 RCEP 政策,2025 年上半年双汇对东南亚出口冷鲜肉 12 万吨,同比增长 25%,未来计划在越南、泰国建设深加工基地,目标 2028 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 15% ,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结语:双汇的 “反周期” 密码 —— 全链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肉类加工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市场波动中,双汇凭借 30 年精心构建的全产业链网络,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从养殖端抵御原料价格波动,到加工端创造产品溢价,再到渠道端捕获多元消费需求,以及数字化赋能全链效率提升,双汇构建起了坚固的竞争壁垒。从万隆的 “产业奠基” 到万宏伟的 “创新破局”,双汇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在消费升级与竞争加剧的双重考验下,唯有打通 “牧场到餐桌” 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才能在市场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健发展。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双汇的成功路径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一场关于 “全链价值重构” 的深度实践。当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独立的竞争力,渠道能够触达每一个消费场景,数据能够驱动每一个决策时,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成为 “肉品王国” 的长期领导者。这,正是双汇持续领跑肉类加工行业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