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一场聚焦企业责任与关联关系的 “灵魂拷问”
9 月 30 日,新希望(000876)于投资者关系平台就近期舆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从上海绿捷食品安全事件,到河北千喜鹤涉嫌串通投标事宜,再到养猪成本承压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投资者的密集提问与公司的回复,充分反映出公众对于这家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关联、食品安全管控以及周期应对能力等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将结合公开信息以及企业回应内容,对三大核心争议点展开深入剖析。
二、绿捷食品安全事件:“无关联” 回应下的舆论追问
(一)高频提问背后的信任危机
投资者针对新希望与上海绿捷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多次追问,其中核心矛盾在于:绿捷作为上海 500 余所学校的供餐单位,因 “发臭虾仁炒蛋” 事件被立案调查。经股权穿透显示,新希望创始人家族通过 KGF 间接控制绿捷,且前新希望高管陶煦曾担任绿捷董事长。对此,新希望董秘反复强调 “上市公司与绿捷不存在股权、管理及业务联系”,然而投资者对 “关联关系是否通过家族信托或非公开渠道存在” 表示质疑。
(二)社会责任与品牌反噬风险
尽管新希望试图撇清与绿捷的直接关联,但舆论指出,绿捷为超 50 万学生提供校园餐,其食品安全问题已对新希望品牌造成了连带负面影响。家长所关注的 “反馈渠道缺失”“信息披露不及时” 等问题,暴露出校园团餐领域存在的监管漏洞。而新希望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是否应当推动建立更为严格的供应链监督机制,成为公众关注与质疑的核心要点。
三、千喜鹤争议:“同名不同业” 能否切割责任?
(一)涉事主体的股权迷雾
针对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串通投标被暂停全军采购资格一事,新希望特别作出澄清:该公司从事团餐业务,控股股东为石家庄国坤世纪,与新希望旗下从事生猪屠宰的 “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 并无股权关联。企查查数据显示,在河北千喜鹤饮食的股权结构中,国坤世纪持股 78.1%,李国库为法定代表人,与新希望公开披露的子公司体系的确不存在直接关联。
(二)行业监管与企业声誉传导
此事件背后反映出团餐行业存在的投标乱象。尽管新希望成功切割了股权关系,但其作为千喜鹤品牌关联方,仍面临 “为何同名企业屡陷法律纠纷” 的质疑。河北千喜鹤饮食的司法案件超过 120 条,涉及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显示出其内控管理存在问题。市场担忧此类事件可能对新希望在政府及军队采购领域的信誉产生不利影响。
四、养猪成本与盈利:周期低谷中的 “双线作战”
(一)成本压力下的盈利密码
面对 “猪价跌破成本线仍称盈利” 的质疑,新希望董秘解释称:“公司业务并非仅局限于养猪业务,饲料业务在今年盈利状况良好。”2025 年半年报数据显示,饲料业务营收达到 354.79 亿元(占比 68.7%),毛利率为 5.38%,成为核心现金流支柱。而养猪业务通过降本增效举措,完全成本已从 2024 年的 13.6 元 / 公斤降至 13 元以下,部分优秀场线成本更是达到 12.1 元 / 公斤,已接近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二)产能调控与行业责任
针对 “国家要求降产能是否落实” 的提问,新希望表示将 “坚决贯彻政策”。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50 万头,虽高于正常保有量,但公司通过淘汰低效产能、盘活闲置场地(如转租给农家乐)等方式,已将生猪出栏均重控制在 115 公斤,有效避免了过度压栏导致供应过剩的情况。
五、投资者其他关切:从土猪培育到跨界收购
土猪培育:新希望透露 “每年饲养小几十万头黑猪,占比不大”,表明其在高端猪肉市场的初步试探性布局。
收购动向:明确否认收购唐人神计划,强调将业务重点聚焦于饲料与生猪养殖主业。
现金流管理:面对 “利息支出超净利润” 的压力,公司称 “积极推进闲置资产处置”,2025 年上半年处置收益达到 1.2 亿元。
六、结语:争议背后的企业治理考验
新希望此次对投资者关切的密集回应,既是对舆论关注问题的正面回应,同时也暴露出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所面临的治理挑战。当家族信托、关联企业、历史品牌形成复杂网络时,“无股权关联” 的官方表述难以消除公众对于 “实质关联” 的疑虑。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警惕品牌连带风险,同时关注公司在饲料主业稳健性与养猪成本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校园团餐监管日益严格以及生猪周期筑底,新希望能否在 “撇清关系” 与 “承担责任” 之间找到平衡,将对其长期价值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风险提示:食品安全事件发酵;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关联企业声誉传导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