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梅雨季与高温交织,蛋价上演 “V 型” 反转
7 月鸡蛋市场在供需错配中走出 “先抑后扬” 的震荡行情。受梅雨季影响,上旬各环节备货谨慎,叠加学校放假导致需求清淡,主产区鸡蛋均价一度跌至 2.57 元 / 斤,较 6 月下旬下跌 18%。但随着中下旬出梅后高温天气抑制产蛋率(当前产蛋率 90.6%,历年同期低位),叠加终端消费回暖,蛋价触底反弹,截至 7 月 29 日涨至 3.38 元 / 斤并逐步企稳。期货市场同步呈现区间震荡,主力 2509 合约在 3478-3750 元 / 500 千克区间波动,反映市场对 “供应宽松 + 旺季预期” 的分歧。卓创资讯指出,当前蛋价反弹主要受短期供需边际改善驱动,但供应过剩的核心矛盾未改,期货向上空间受限。
二、基本面深度解析:供应高企压制弹性,需求边际温和修复
(一)供应端:存栏量创近年新高,产能去化进度缓慢
存栏量持续攀升:6 月在产蛋鸡存栏 13.4 亿只,同比增 6.7%,创 2018 年以来同期新高。预计 7-10 月存栏量将达 13.49-13.53 亿只,供应压力贯穿三季度。
产蛋率季节性回落:高温导致 6 月产蛋率降至 90.6%(历年同期低位),预计 7 月后继续回落至 88%-90%,但新增开产蛋鸡(6 月补栏量 4075 万羽,同比增 1.9%)抵消部分减产效应。
淘鸡节奏分化:前期蛋价低迷时淘汰积极性提升,7 月前两周淘汰鸡出栏量环比降 15%,淘汰日龄 506 天(历年中低位),显示养殖户对旺季存预期,延淘情绪升温,进一步压制短期供应收缩空间。
(二)需求端:旺季特征初显,结构分化显著
短期消费回暖:梅雨季结束后,截至 7 月 24 日全国销区鸡蛋销量 8032 吨(历年中位),商超家庭消费环比增 12%,餐饮端受暑期旅游带动,小龙虾、烧烤配套的蛋制品需求提升。
库存低位震荡:生产环节库存 0.91 天(历年低位),流通环节 1.04 天(历年中高位),显示贸易商对高价接受度有限,以刚需采购为主。
替代品影响弱化:7 月蔬菜价格微涨(寿光蔬菜指数 108.93),但猪肉价格低位震荡(15.63 元 / 公斤),对鸡蛋替代效应有限,蛋白消费格局稳定。
(三)成本与利润:饲料成本筑底,养殖端盈亏平衡线附近挣扎
成本支撑强劲:玉米 2407 元 / 吨、豆粕 2964 元 / 吨,单斤鸡蛋饲料成本 2.83 元 / 斤,养殖综合成本约 3.0 元 / 斤。截至 7 月 24 日,每斤鸡蛋盈利 - 0.03 元,环比收窄但仍处亏损区间,行业现金流承压。
利润修复动力:随着蛋价反弹至 3.38 元 / 斤,养殖预期利润回升至 13.97 元 / 羽,前期亏损严重的中小散户补栏谨慎,6 月蛋鸡苗价格 3.47 元 / 羽(环比跌 10.8%),预示远期供应或见顶。
三、后市展望:供需博弈加剧,旺季行情 “稳” 字当头
(一)供应端:存栏高位下难现 “超淘”,产蛋率成关键变量
尽管 8 月高温或导致产蛋率进一步下降,但当前 13.5 亿只的在产存栏量已形成强供给基础。若淘汰鸡出栏量维持 1500 万只 / 周以下(当前 1338 万只 / 周),供应宽松格局难改,预计旺季现货价格高点或在 3.5-3.8 元 / 斤,低于 2024 年同期 4.1 元 / 斤的水平。
(二)需求端:节日备货提振有限,结构机会在细分场景
8 月下旬起,中秋食品厂备货(月饼、糕点用蛋)及学校开学将拉动阶段性需求,预计销区销量增至 8500-9000 吨 / 周。但对比往年,2025 年终端消费力分化,高端礼盒蛋(如无抗蛋、富硒蛋)需求增 20%,而低价冻品蛋需求降 15%,凸显消费升级对品类结构的影响。
(三)期货策略:区间操作为主,关注产能去化信号
短期期货 2509 合约可在 3500-3700 元 / 500 千克区间高抛低吸,逢回调布局多单博弈旺季预期,但需警惕存栏数据超预期增长带来的压制。中长期来看,若 9 月存栏量回落至 13.4 亿只以下,且淘汰鸡周度出栏量突破 2000 万只,可左侧布局 2601 合约看涨期权。
四、产业启示:从规模竞争到价值突围
养殖户:逢高淘汰 500 日龄以上老鸡,优化存栏结构;利用期货套保锁定 3.0-3.2 元 / 斤的成本线,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贸易商:控制库存周期在 1-2 天,聚焦高周转的商超鲜蛋与餐饮定制化产品(如溏心蛋、卤蛋原料),提升溢价空间。
投资者:关注存栏去化进度及饲料成本变化,逢低配置现金流稳健的龙头企业(如圣农发展、益生股份),博弈周期反转。
结语:在 “强供给弱弹性” 中寻找确定性
7 月鸡蛋市场的震荡,本质是产能过剩周期与季节性需求的必然博弈。尽管短期蛋价在高温减产与消费回暖中获得支撑,但 13.5 亿只的历史高位存栏,决定了 2025 年的旺季行情难现 “爆发行情”。对于产业端,唯有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蛋品附加值;对于投资者,需摒弃 “周期反转” 幻想,聚焦成本管控能力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标的 —— 这或许就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破局之道。(数据支持:卓创资讯、国家统计局、光大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