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省山地特色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协会结合企业反馈的市场价格监测情况,对全省行情进行分析研判。6月份,贵州省生猪市场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全月价格走势先稳后降、触底反弹,中旬受供需关系及政策预期影响出现小幅震荡,下旬在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协同作用下逐步企稳回升。从区域对比看,本省价格走势与周边省份存在分化,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供应端产能基础稳固,养殖户根据行情灵活调整出栏节奏;需求端则受传统消费淡季、气温升高及院校假期等因素叠加影响,持续表现疲软,制约价格上行空间。政策干预成为关键变量,中央收储举措有效稳定市场信心。预计后市生猪价格将在供需动态平衡中延续区间波动格局,下半年市场或经历温和上涨与阶段性回调,但整体波动幅度趋于收敛。现将近期生猪市场行情概况汇报如下。
一、价格走势
(一)月初平稳,价格区间稳定。6月初,贵州省生猪价格总体平稳。6月2日,生猪价格稳定在每斤7.1元至7.3元区间。上旬价格波动幅度较小,10日价格持平于每斤6.7元至6.9元区间。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基本稳定,未出现明显利好或利空因素影响市场走势。
(二)中旬先抑后扬,受供需及政策影响。6月中旬,贵州生猪市场价格触底反弹,稳中微升,上涨0.1元;全国生猪价格受市场环境影响,出现震荡下跌局面。养殖企业减重意愿增强,出栏积极性高涨,市场猪源供应充足;但终端消费需求不振,消化能力不足,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三)下旬持续上涨,涨幅有限。6月下旬,在中央储备肉收储等政策措施引导及市场供需结构优化作用下,价格逐步止跌回稳并呈现回升态势。6月23日全国生猪均价降至6.96元/斤,部分区域生猪价格稳定在6.8-7.0元/斤区间;24日贵州省价格区间为6.8-7.0元/斤并显露上涨趋势,此后行情持续改善;26日,生猪价格已回升至6.95-7.16元/斤。27日价格为6.8-7.0元/斤呈上涨态势,28日价格在6.8-7.0元/斤区间继续上涨,30日内三元生猪价格为13.07元/公斤。但由于处于消费淡季,且各院校陆续放假,终端需求减少,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贵州生猪价格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广东以7.80-8.20元/斤的高价位居全国之首,新疆则以6.70-6.90元/斤处于价格低位。
(四)生猪价格波动与周边省份差异。6月期间,贵州省生猪价格在西南地区及全国市场体系中显现特定态势,与邻近省份相较,既有共性表现,又具区域异质性。6月21日市场价格监测结果显示,本省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3.78元,月环比下降0.41元。同期周边省份行情如下:四川省每公斤13.81元,月环比降0.48元;云南省每公斤14.25元,月环比降0.31元;重庆市每公斤13.65元,月环比降0.46元。截至6月24日,本省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3.81元,月环比跌幅收窄至0.31元,四川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13.81元。6月26日数据显示,本省生猪价格区间为每公斤13.92至14.32元。周边市场表现为:重庆市价格区间折合每公斤13.8至14.0元(单价每斤下降0.1元),四川省价格区间折合每公斤13.6至13.8元(单价每斤下降0.1元),云南省价格区间折合每公斤14.2至14.4元(单价保持稳定)。综合研判表明,本省价格与重庆市基本相当,略高于四川省,低于云南省。价格走势上,川渝地区呈现下滑趋势,本省市场保持平稳,区域分化特征突出。
(五)白条价格与周边省份的差异。6月份,贵州猪白条价格与周边省份相比,处于中等水平。6月26日,贵州省遵义市白条肉价格为17.9元/公斤。6月29日-30日,贵州散户120-130公斤白条猪主流收购价为13.9-14.3元/公斤。重庆白条猪价格为13.8-14.0元/公斤,处于下跌状态。6月25日,四川成都白条猪一级价格为17.6元/公斤,二级17.4元/公斤,三级17.2元/公斤,猪四级17元/公斤,整体价格相对较低。云南白条猪肉批发均价为18.00元/公斤,较上月有所下跌,但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总体来看,贵州6月猪白条价格高于重庆和四川,低于云南。6月29日,广东以15.70-15.85元/公斤的高价位居全国之首,新疆则以13.30-13.50元/公斤处于价格低位,贵州省生猪价格稳定于13.80-14.10元/公斤区间,维持中位水平。这是本地区域市场特性与全国市场宏观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
受供需关系、养殖成本、运输成本、消费习惯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比如,云南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地的养殖规模、市场需求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关,云南的生猪可能在满足本地需求外,还会有部分出口或运往其他地区,从而影响价格。而四川作为生猪养殖大省,供应相对充足,对价格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在全国市场中,贵州生猪价格维持中游水平。

二、供需情况
(一)供应端:行业企业调度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贵州省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37.76万头。母猪存栏量保持稳定,为后期生猪供应提供了基础保障。上半年,受生猪价格波动及市场预期影响,养殖户对出栏节奏进行了调整。前期因猪价持续低迷,部分养殖户存在惜售压栏行为;伴随6月下旬猪价回升,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强,市场生猪供应量逐步提升。当前生猪整体供应仍处于相对充裕状态,未出现供应短缺或过剩现象。
(二)需求端:6月份处于传统猪肉消费淡季,居民猪肉消费意愿不高。叠加夏季气温上升影响,居民饮食结构呈现季节性调整,肉类消费需求相应减弱。同时,大中院校进入假期,学校食堂等集中采购量显著减少,进一步抑制终端消费需求。尽管价格因素对消费产生一定拉动作用,但需求端总体仍显疲弱,对生猪价格上行形成制约。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6月11日,中央启动了2025年首轮万吨猪肉收储计划。政策有效提升了市场信心,短期内成功遏制了猪价的下跌势头,为猪价的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市场供需因素:在供应端,前期养殖企业的出栏节奏优化与后期养殖户基于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出栏策略,共同影响生猪市场供应格局。在需求端,受季节性消费低谷及暑假假期等客观因素制约,终端消费需求呈现阶段性低迷状态。市场供需双方的动态博弈,决定了生猪价格的整体运行趋势。
(三)成本因素:6月份企业养殖成本总体稳定,但基于对中长期市场走势的研判,饲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关键要素仍对养殖户收益水平及出栏计划形成持续压力,对生猪市场价格稳定带来潜在影响需予以关注。
四、未来趋势预测
预计短期内,贵州生猪价格将继续在当前价格区间内波动。在供应端,养殖户将根据市场价格和预期灵活调整出栏节奏。若价格持续上涨,出栏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而在需求端,若无重大节假日或消费刺激政策,需求难以显著提升。长期来看,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度调整,贵州生猪市场有望逐渐趋于平稳,价格将在合理区间内波动。然而,仍需密切关注养殖成本变化、疫病防控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对消费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未来生猪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市场分析及相关数据,预计7-12月全省生猪价格整体将呈现先涨后降再微涨的“区间波动”趋势。
7-9月:价格预计呈上涨趋势,整体在14.5-15.5元/公斤之间波动。在供应端,养殖户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短期内不会结束,生猪出栏量难以快速恢复,且政策引导养殖端减重,生猪交易均重或先降,供应相对减少。同时,二次育肥有一定提振作用,加上中央冻猪肉收储等政策托底,对价格形成支撑。在需求端,虽处于夏季高温消费淡季,但节日备货需求仍在,夏季餐饮消费也能维持一定水平,随着时间推移,需求会逐渐增加。
10-12月:价格预计先降后微涨,整体在14.0-15.0元/公斤之间,其中11-12月可能探至年度低点。前期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长,将带动此阶段商品猪出栏量稳步增加,同时养殖户可能担心腌腊高峰期后猪肉价格下降而提前出售,市场供应充足。虽有中秋、国庆、元旦节日消费及南方11-12月腌腊需求拉动,但出栏量高峰叠加冻品库存高企,市场可能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不过,随着节日消费高峰的到来,需求端的支撑作用会增强,价格有望止跌微涨。
总体而言,下半年生猪市场将在政策强干预与需求弱复苏中寻求平衡,价格波动预计收窄至14-16元/公斤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