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生猪市场半年考:期现博弈加剧,政策托底下的产能磨底之路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6 11:43:00 关注:127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期现市场双轨运行:现货窄幅震荡,期货重心上移

  (一)现货市场:供需胶着下的 “上下两难”
  2025 年生猪现货市场呈现出供需双方势均力敌的态势,如同拔河比赛般僵持不下,难以形成明确的价格走势方向。全国出栏均价被限定在 13.5 - 16.5 元 / 公斤的狭窄区间内波动,市场价格波动受到较强约束。
  春节前,市场采购需求旺盛,价格触及阶段性高点。然而春节过后,随着气温升高,消费市场逐渐疲软,特别是端午节后,需求明显下滑,价格降至 13.2 元 / 公斤的低价区间。
  根据我的农产品网数据,截至 8 月初,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 14.1 元 / 公斤,低价区与高价区价差缩小至 1 元 / 公斤以内。这一数据变化表明,当前养殖端与屠宰端之间的博弈已进入关键阶段。养殖端通过调控出栏节奏来稳定价格,例如 6 月生猪宰后均重 90.3 公斤,环比下降 0.58%,体现了养殖端在供应策略上的调整,试图通过控制出栏体重影响市场供应进而稳定价格。
  屠宰端在终端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采取压价策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消费者对白条肉购买意愿下降,白条肉走货缓慢,屠宰企业为减少库存积压,向养殖端施压降价,导致市场出现 “供应宽松但下跌乏力” 的僵持局面,双方均在等待市场供需结构出现调整契机以打破僵局。
  (二)期货市场:从 “弱预期” 到 “政策市” 的逻辑切换

  今年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波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市场波动逐渐趋于平稳。上半年,市场受对后市供应压力的担忧情绪影响,投资者普遍对猪价持悲观预期,主力合约价格最低跌至 12600 元 / 吨(1 月),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随着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幅度逐渐收窄,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出现向上修复的补涨行情,这是期现回归机制在发挥作用,促使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靠拢。在此阶段,正向套利策略表现良好,吸引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
  4 月上旬,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市场避险情绪,推动生猪期货价格反弹,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重新评估改变了市场预期。7 月,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释放出 “反内卷” 政策信号,使投资者对市场供需结构改善产生预期,市场情绪回暖,期货价格进入震荡反弹阶段,重心逐步上行,7 月 23 日主力合约最高涨至 15150 元 / 吨。
  当前市场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现货价格大幅低于期货价格,导致主力合约价格冲高后迅速回落,7 月底呈现震荡回调走势。截至 7 月末,主力合约基差收窄至 - 500 元 / 吨,反映出市场对远期供需改善的分歧加剧,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向判断存在差异,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二、产能高位运行:存栏结构优化下的供应惯性释放

  (一)能繁母猪:总量偏高与效率提升的双重矛盾

  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质量对生猪未来供应至关重要,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基础要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 4043 万头,虽处于《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 年修订)》规定的绿色区间(正常保有量 3900 万头的 103.7%),但较 2024 年同期仍有 0.1% 的增长,对市场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养殖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进步,母猪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平均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从 24 头提升至 26 头以上,部分领先企业接近 29 头。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实际生猪供给能力较单纯依据存栏数据计算的结果高出 10%-15%,意味着即使能繁母猪存栏量无大幅增长,生猪供应量也会因生产效率提升而增加。
  从新生仔猪数据来看,6 月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 1.2%,且环比持续上升,预示未来 6 个月生猪出栏量将快速增长。若在此期间市场消费需求无明显提振,现货价格上行空间将受到产能惯性的严重制约。
  (二)生猪存栏:规模化进程中的结构分化
  全国生猪总存栏量是市场关注重点。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全国生猪总存栏量达 42447 万头,环比增长 1.7%,显示市场供应充足。在存栏结构方面,规模化进程带来显著变化,规模场存栏占比达 72%,成为市场供应主体,而中小散户存栏量同比下降 5%,呈持续萎缩态势。
  “散户退出、规模扩容” 的格局对产能去化节奏产生深远影响。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在成本控制上成效显著,如牧原股份完全成本降至 13 元 / 公斤以下。在此情况下,头部企业更倾向于产能优化,通过淘汰低产母猪、引进优良品种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而非主动淘汰产能。
  6 月能繁母猪淘汰量仅 9.96 万头,虽环比增长 2.88%,但远低于市场预期,据统计,低效产能出清速度较预期慢 15%,强化了市场 “供应宽松期延长” 的预期,市场供需关系调整周期延长,价格上涨面临较大压力。
  三、政策调控加码:从 “反内卷” 到 “稳预期” 的组合拳

  (一)行政引导下的产能结构调整
  面对生猪市场产能阶段性偏高、价格波动风险较大的复杂形势,农业农村部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以 “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 为核心,致力于调整产能结构,稳定市场预期。
  5 月底,相关部门针对市场潜在风险,召集多家头部猪企进行 “窗口指导”,要求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计划,并严格控制出栏体重在 120 公斤左右,有效遏制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无序增长。牧原股份积极响应,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出售商品猪,减少市场投机和供应不稳定因素。
  6 月,调控进一步深入。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生产调度会,制定了更为精细的调控目标:计划调减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 100 万头至 3950 万头,并引导行业降低出栏体重,国储收储体重要求降至 115 公斤。实际数据显示,6 月生猪宰后均重 90.3 公斤,环比下降 0.58%,同比下降 2.11%,按行业估算,相当于减少阶段性供给 5%-8%,有效缓解了短期内市场供应过剩压力。
  7 月 23 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邀请行业重点企业参会,明确提出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存栏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这些举措构建了全方位的产能结构调整政策框架,旨在实现产能平稳调整,避免市场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机制与政策工具协同发力
  在行政引导产能结构调整的同时,政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政策工具,共同稳定生猪市场。国储收储作为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再次发挥关键作用。7 月,尽管市场处于淡季,国储积极与屠宰企业合作,加大冻品收储力度,当月冻品库容率微增 0.08 个百分点,精准调节市场供需,缓解现货价格下跌压力。
  各地政府出台补贴政策,推动生猪产业向高效化、标准化转型升级。例如沂水县发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448 万元,用于支持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与升级,减少养殖污染,提升养殖效率;同时,针对良种引进给予补助,鼓励企业引进优质种猪,提升生猪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
  然而,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存在一定时滞。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超出正常保有量 3.7%,化解这一核心矛盾预计还需 3 - 6 个月的去化周期。虽然政策在短期内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期货价格反弹,但市场长期稳定仍取决于产能去化的实际进展和效果,需持续关注政策执行的持续性和市场供需动态变化。
  四、后市展望:供需博弈下的价格重心上移
  (一)短期:淡季承压与政策支撑的拉锯战
  8 - 9 月,生猪市场面临淡季需求疲软和政策支撑的双重影响,处于供需博弈的关键阶段。从需求端看,此阶段为传统消费淡季,受炎热天气影响,消费者对肉类需求减少,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 25% - 27% 的较低水平,冻品库存因需求不足而被动累积,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养殖端通过缩量出栏策略应对市场压力,据统计,集团场 8 月出栏计划环比下降 5%,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随着中秋佳节临近,市场备货预期增强,提振市场信心,预计现货价格将在 13.8 - 14.5 元 / 公斤区间震荡调整,保持相对稳定。
  期货市场情况更为复杂,远月合约受 “去产能预期” 影响,对未来供需关系改善充满期待,2509 合约升水现货 300 - 500 元 / 吨,吸引投资者逢低做多。但中秋后可能出现集中出栏情况,引发价格回调风险,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操作。
  (二)中期:产能去化与消费复苏的时间赛跑
  从中期来看,生猪市场走势取决于产能去化和消费复苏的进程。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政策导向降至 3950 万头(当前为 4043 万头),根据行业生产规律,将对应 2026 年上半年生猪供给减少约 200 万吨,有效缓解市场供应压力,为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四季度通常为消费旺季,春节备货和南方腌腊等传统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猪价有望突破 15 元 / 公斤。但这一前景的实现受到多个关键因素影响:政策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中小散户淘汰速度和产能去化效果;饲料成本走势,如豆粕价格若回落至 3400 元 / 吨以下,将改善养殖利润,可能延缓产能去化进程;消费提振幅度,餐饮复苏进度将决定价格上涨空间。
  机构普遍预期,2025 年生猪价格重心较 2024 年上移 1 - 1.5 元 / 公斤,行业将从 “深度亏损” 进入 “微利磨底” 阶段。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产能去化和消费复苏动态,把握市场变化,以获取更好收益。
  结语:在周期磨底中寻找确定性
  2025 年生猪市场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阶段。产能高位运行带来供应过剩压力,政策持续托底维持市场稳定,消费市场蛰伏限制市场发展空间。
  短期来看,期现市场博弈激烈,本质是 “供应惯性” 与 “政策预期” 的较量,供应惯性使市场供应持续,政策预期则通过政策手段调整供需关系、稳定价格。
  中长期来看,市场走势取决于产能去化的深度和效率。PSY 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存栏调减效果,增加产能去化难度;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周期波动,但也给产能去化带来新挑战,头部企业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大。
  当前生猪产业正从 “价格过山车” 模式向 “价值稳态” 模式转变。从业者需控制成本、紧跟政策节奏;投资者可关注期货市场期现套利机会,现货企业逆周期扩张也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发展核心逻辑。2025 年生猪市场虽充满不确定性,但也蕴含新机遇,市场参与者需保持敏锐洞察力,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前7月猪企出栏数据大揭秘:牧原温氏狂飙,新希望傲农遇冷,行业分化加剧2025/8/8 22:15:54
2025年8月8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8/8 14:35:08
2025年8月8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8/8 14:34:39
猪场毒气与化粪池事故频发:高温季养殖安全敲响警钟2025/8/8 14:17:08
数字赋能 精准防控——杭州市扎实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洗消中心建设2025/8/8 14:10:46
三大猪企7月销售数据透视:量增价跌下的行业分化与突围路径2025/8/8 14:06:5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