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目前对猪场严重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1/4/8 22:38:40 关注:403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关于猪伪狂犬病

  1.1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四大症状:

  1.1.1.妊娠母猪表现为咳嗽,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便秘等。

  在怀孕30天内感染时,部分胎儿被吸收,产仔数少;超过40天感染时,发生流产。60--80天感染时,

  发生早产。

  在怀孕后期感染时,则产死胎或弱仔,有的晚产,产下的弱仔不久出现震颤等神经症状而死亡。

  母猪流产前后多无明显症状,产后约有20%的母猪不能受胎,表现为返情率高,屡配不孕。

  当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情况时,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公猪则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1.1.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

  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很好,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的高峰。

  发病仔猪初期发热体温可达40度以上、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继而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作前进、后退或转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划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呜叫,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

  1.1.3.断奶仔猪

  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一40%左右,病死率为10%一20%左右,病

  程长 (4—8天),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便秘、拉稀、呕吐等。部分出现神经症状而耐过的猪,常有后遗症如:眼盲、偏瘫和发育受阻等。

  1.1.4一育肥猪

  3月龄以上育肥猪感染率虽高,但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低。病初体温升高,咳嗽,便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有时呕吐。多经3--4天后康复。如体温继续升高,多从第5天起出现神经症状: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特别是后肢明显,头向上抬,背拱起,倒地后四肢强直痉挛,间歇性发作。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

  1.2诊断:

  1.2.1.动物接种

  可采取病猪的扁桃体、嗅球、脑桥和肺脏,对隐性感染猪也可采取鼻咽部拭洗液,用生理盐水

  或 PBS液制成10%悬液,经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于家兔皮下或小鼠脑内,家兔经2—5天或小鼠经

  2---10天发病死亡。死前大多数家兔及小鼠的注射部位发生奇痒和四肢麻痹。

  1.2.2.血清学试验:采血后送检,很快即可确诊。

  1.3防制措施

  1.3.1.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时,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

  1.3.2.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一次。

  1.3.3.在猪场里进行严厉的灭鼠活动,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它畜禽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

  1.3.4.免疫

  母猪:运用冻干苗或灭活苗在第一次注苗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产前、产后一个月各免疫一次。

  

  公猪:一年两次。

  对留种用仔猪,运用冻干苗或灭活苗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

  种猪免疫程序进行。

  如果猪场曾经发生过猪伪狂犬病,则须对7—8周龄仔猪使用冻干苗免疫一次。

  1.3.5.治疗方法

  紧急接种:当发生伪狂犬病时,在严格消毒和封闭良好的情况下,可运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

  种,一般 7天即可控制,但不能保证母猪以后不产死胎。

  血清疗法:运用康复猪血清可有效控制感染

  的发生。

  二、关于兰耳病

  兰耳病感染后,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

  由于继发感染常常较为严重而复杂,因此确切描述PRRS临床症状很困难。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病期的症状不尽相同。

  在西班牙、德国和英国常常可见眼周水肿、结膜炎、眼睑水肿;在英国还有顽固性下泻的报道;

  欧洲和加拿大的猪群还常见皮肤退色、发绀。

  兰耳病在种猪群中的表现是没有区别的。

  不同的毒株和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生产损失。

  1.流行形式:

  兰耳病在我省的流行形式大至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亚临床型。

  1.1.急性型

  在我省虽然在不同的猪群和生产方式之间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急性PRRS(兰耳病)病例仍有些相同表现。可将急性型兰耳病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高峰期和末期。

  1.1.1.初期阶段

  一般持续 1—3周,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嗜睡、精神不振、发热。猪群配种、怀孕、哺乳、保育及育肥阶段均可发病。

  患猪首先发热和厌食,母猪的肛温很多超过 40℃,个别会高达41℃。生长猪的肛温41℃之间,这种发热在母猪及育肥猪中是短暂的,病猪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厌食,母猪出现这种表现的最多能达60%,常持续l一7天,据报道这种现象与生殖机能障碍并无内在联系。

  嗜睡和沉郁是初期阶段的另一个特征,并延续在各个阶段,其特点是正常运动减少或停止,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时常采取侧卧姿势。

  部分公猪会出现性欲下降。

  在初期阶段,少部分发病猪出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青紫、发绀。但这种发绀常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不经治疗便可消失。一些猪场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兰耳病的严重性,没有提高警惕性以致于放任自流,使疫情进一恶化。

  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急促,多发生在幼猪,成年猪偶尔也出现为快速的腹式呼吸或过度呼吸。

  不常发生流产 (1—3%),致死率也低(3%)。

  偶尔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瘫痪,平衡功能障碍或躁动、呕吐等。

  1.1.2.高峰期

  初期之后进入高峰期,这一阶段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母猪的年产仔数降低 5—20%。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弱胎多,断奶前死亡率增高。此高峰期约 3周,死产的数量达到高峰。在整个繁殖过程中,死胎率可达35%以上,死亡率可从0到100%,也可见到大型的木乃伊胎儿和发育完好的胎儿,一般体长都在17era以上,在兰耳病爆发的高峰期每窝的平均产仔数减少4头左右,数目与每窝仔猪的死产和木乃伊胎数大致相等。

  在兰耳病发病高峰期出生并存活下来的仔猪非常虚弱,尤其是早产猪,加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使死亡率大大增加,若补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造成全窝死亡。

  1.1.3.末期

  急性兰耳病末期的特点是:繁殖参数恢复,逐渐达到或接近病前水平。

  在仔猪和生长猪中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果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末期即是完全恢复的前奏。相反,急性兰耳病末期可能是慢性兰耳病的开始。

  从我省发病猪场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已转为慢性兰耳病。

  1.2.慢性型:

  与急性型兰耳病相比,慢性兰耳病的临床表现没有那么严重,大多数慢性病例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统计结果表明,初次感染6周后猪群的繁殖参数恢复到兰耳病感染前的水平。

  但是,活仔猪参数会下降;同时产胎率也会下降 (10.--15%)。 尽管有过一次繁殖失败的母猪也可能生产正常的仔猪,但这些仔猪由于随日龄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的下降,仔猪会受到兰耳病病毒的感染而成为带毒猪,并会在短时间内变弱,特别是哺乳后期和保育阶段的的变化较为明显。这种感染表明在保育栏和育肥出栏群中兰耳病病毒传播活跃。

  据报道,在首次繁殖失败后 2年也能在保育栏猪群中分离到兰耳病病毒;爆发兰耳病后1—2.5年,待出栏猪血液中还存在兰耳病病毒抗体。所以从我省的养猪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扑灭兰耳病是较为困难的。

  在哺乳后期、保育和育肥出栏的生产阶段,慢性兰耳病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继发感染,这种继发感染与猪场的发病史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部分猪场弱仔进行细菌分离和猪瘟的 IFA试验,结果分离出了链球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致病菌,少部分猪场出现猪瘟IFA阳性,发生了散发性猪瘟。由于继发感染的不断增加,使慢性兰耳病猪群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异致生长减缓和饲料报酬下降,提高了断奶后的死亡率(最高可达50%);同时也导致了屠宰时不符合重量的猪增加。

  如果此期没有很好地加强管理,会造成平均患病率和死亡率似乎月月循环,每月一个高峰。

  2.引起兰耳病在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一般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引起兰耳病在规模化猪场感染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发病过程分为三种类型:

  2.1.新猪场在引种时不慎引进带毒猪

  一般而言,新建猪场没有特定致病原,若新猪场在引种时把关不严,或没经调查摸清种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而盲目引种,引进带毒种猪。最终导致兰耳病在猪场内发生。

  这种情况在我省表现有十几家,由于兰耳病对断奶以后的猪的致病性不强,但猪群长期带毒,种猪被引进后,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一旦配种后,兰耳病所引起的繁殖障碍就表现出来,其流产的比例一般不超过 30%,其原因是猪体内的兰耳病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抗体水平很低时,兰耳病病毒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繁殖障碍的发生,当然各个猪场的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其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尽管新猪场在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在疫病控制上作了大量工作,结果仍出现严重的疫病。

  2:2.猪场引进带毒后备种猪引起兰耳病的爆发

  如果不存在兰耳病的猪场在引种时引进带毒后备种猪特别是种公猪,可造成兰耳病在场内大面积发生。

  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繁殖,一般为 2—5个月开始出现疫情。

  其最初表现仅在育肥猪群,症状类似于流感,若控制及时、措施得力。一般在两周内疫情稳定,随后母猪群,特别是怀孕母猪表现明显。其所导致的流产一般在 30---40%。

  2.3.猪场由于自然感染或因管理原因引起兰耳病的发生

  由于猪只流动和空气也是兰耳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猪场受到兰耳病的感染无法避免。这种感染过程的临床表现便是兰耳病的典型表现。

  3.诊断技术

  3.1.目前对兰耳病的研究结果表明: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各种品种猪均易感,而以怀孕母猪和 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

  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本病随风传播,在流行期间,即使严格封闭式管理的猪群也同样发病,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3.2.本病发生时,临床症状明显与否,与猪群机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猪场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另外由于继发感染的病例的症状常常较为严重、复杂。

  急性型表现为母猪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有的出现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呼吸紧迫,或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产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

  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明显消瘦,死亡率高,可达 80%以上。

  

  慢性型则表现为母猪的繁殖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数减少,同时受胎率下降

  10一15%。

  育肥猪临床上仅出现轻度的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感染后体温一般不升高,但精液质量下降。大多数被感染的育成猪呈现亚临床型,这类病猪不表现症状但排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3.3.对感染后的母猪所产弱仔或流产胎儿剖检可见胸腔内积有多量清亮液体,偶见有肺实变,对母猪、公猪和育肥猪病例剖检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显微镜检查可见间质性肺炎,但继发感染的病例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且十分严重。

  3.4.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免疫荧光染色法、酶联免疫吸咐实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方法之一进行确诊。

  4.兰耳病的防制措施

  兰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根据我省目前情况,结合国内外防制兰耳病较为成功的经验,提出以下方法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兰耳病。

  4.1.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同时用抗生素治疗母猪,防止继发感染。

  4.2.在猪群的采食量下降时应饲喂高能量饲料。

  4.3.在发病的急性期经产母猪应推迟配种,但要配种更多的后备猪,以减少生产率的下降。当公猪发病精液质量下降时,要加强人工授精。

  4.4.确保弱生仔猪及时摄人初乳,并应推迟补铁、断尾;给新生仔猪预防性的抗生素以防止腹泻;禁止寄养以避免交叉污染。

  4.5.加强猪群的胸膜肺炎、伪狂犬、链球菌、喘气病等病的防疫,增加猪只的抗病力。

  4.6.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生长猪继发感染,并补充适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

  4.7.保持好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强环境消毒,及时清扫产床。

  4.8.保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及时空圈并进行熏蒸消毒以中断病毒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并进行早期隔离断奶,以防止混合饲养而传染。

  4.9.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对新引进后备猪应推迟配种以便形成自然性适应。

  4.10.使用兰耳病疫苗:

  对于兰耳病阳性猪场,可用兰耳病冻干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 21天二免。因兰耳病而产死胎的母猪在半年内可不用注苗。经产母猪可在产后2l天接种1头份、对仔猪(7—21日龄)可接种半头份。公猪不接种疫苗(对于污染严重的猪场,可对母猪在妊娠中后期接种兰耳病灭活苗一次)。

  对于兰耳病阴性猪场,可用兰耳病灭活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 21天二免,经产母猪在空怀期接种,公猪,仔猪可不进行接种。

   三、关于细小病毒病

  PPV感染的主要也是唯一的症状是母猪繁殖障碍,母猪自身并不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胎儿死亡,胚胎被母体迅速吸收,母猪有可能再度发情。在怀孕 30---50天感染,主要是产木乃伊胎。在怀孕50----60天感染,主要是产死胎。在怀孕70天感染,主要发生流产。怀孕50--70天感染时,母猪可能会出现胎儿死亡,胎儿被重吸收,母猪的腹围减小。在怀孕70天以后感染,母猪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带毒。

  防制:

  疫苗接种应在怀孕前的几周内进行,以便在怀孕的整个敏感期产生免疫力,但接种必须在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因为母源抗体会干扰主动免疫的形成:后备母猪在 7月龄时连续接种两次(间隔两周)、二胎母猪于配种前2周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以后可不再免疫,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本病流行地区,将配种时间推迟到 9月龄后,以待主动免疫的建立。

  将后备母猪与阳性血清的母猪群接触,使后备母猪感染以获得免疫力。

  发病时进行大消毒,所产仔猪不能作种用。

  四、关于乙型脑炎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季至秋初蚊子孽生季节。

  发病率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公猪睾丸炎,并且是人畜共患病。

  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而传播。

  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持续几天,口渴增加,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附有灰白色粘液,尿液呈深黄色,个别出现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或早产,多为死胎,大小不等,母猪一旦流产,很快恢复正常。

  公猪体温升高后常发生睾丸肿胀,肿胀常呈一侧性,有时也有两侧性肿胀。

  防制:

  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 3周及1周两次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

  每年于蚊子出现前 (4月中旬1时对生产公母猪进行连续两次免疫接种。

  作好灭逐蚊及消毒工作。

  五关于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是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广大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并具有多形性,菌体表面被覆荚膜,根据荚膜多糖分类,迄今己发现有 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以7型为主,2、4、5、10型也存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的毒力有差异:血清8型与3、6型,血清1型与9型有血清学交叉反应。

  该病具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 4—5月和9—11月。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气候的突变及长途运输等诱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液中,从鼻腔排出后形成飞沫,在拥挤和通风不良时直接经呼吸道传播该病,从而引起各种年龄的猪感染,通常以6周至6月龄的猪较为易感。

  

  细菌经呼吸道进入肺脏并在肺脏内定居,同时产生毒素,毒素可使猪肺泡巨噬细胞中毒,从而导致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

  单纯的胸膜肺炎的最初的临床症状为同舍或不同舍的一个或几个猪突然发病,开始就体温升高 (41.5℃以上),病猪精神沉郁、不食,甚致出现短暂的轻度的腹泻和呕吐,但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而后出现呼吸高度困难、剧烈的湿性咳嗽,重病猪常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泡沫样淡红色的分泌物,心跳加快,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在24—26小内死亡。

  如果同时或继发感染猪伪狂犬病、猪喘气病、猪肺疫等其它呼吸道系统疾病时,病程明显缩短,症状加剧并且表现更为严重。有些病猪没有明显的外观症状就可能出现急性死亡;有些则一开始就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剧烈的湿性咳嗽,并伴随着呕吐,在很短的时间内因窒息而死亡。

  临床上表现最多的是同时感染猪喘气病时,猪群出现大面积的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拒食,继而不自觉的咳嗽或间歇性咳嗽,后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耳端发绀,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病猪陆续死亡,能够耐过的猪只则表现为生长迟缓、皮毛粗乱,一旦出现应激因素则猪群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减食等症状。

  由于目前大多数猪场存在兰耳病的感染,使猪只肺脏免疫功能大大下降,导致胸膜肺炎的感染日趋严重而广泛,特别在卫生条件差的猪场表现尤为明显,使仔猪的死亡率大大提高,经治疗而耐过的仔猪则生长迟缓,大多数表现为严重的肺炎。这一问题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对发生胸膜肺炎的病猪尸体进行剖检时,可见急性死亡猪的病变与内毒素病变相似,表现为肺泡与间质水肿、肺充血、出血,病变集中在肺的前下部,在肺的后上部则仅出现边

  界清晰的出血性突变区或坏死区;对慢性病例则可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有些病例的肺脏与胸膜、膈膜粘连,肺组织出现大的干酪性病灶,切开肺组织可见含有脓性分泌物的空洞,挤压肺组织时则可流出血色胶冻样液体。

  除肺脏变化外,我们还可以见到肝脏的坏死性出血,肾实质出现坏死斑,淋巴结充血肿大,这种变化则为内毒素血症所致。

  对猪胸膜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有很多成功的方法,一个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尽管猪群外表健康,但病原菌很难被除掉,良好的卫生和气候及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防止临床症状的出

  现,然而猪场的实际状况并不能达到这一点。因此对该病预防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已有猪胸膜肺炎灭活苗可供试用:后备猪配种前间隔 3周连防两次,妊娠母猪在产前1个月免疫一次;仔猪可在7日龄、23日龄连续接种两次,公猪一年两次接种即可。

  对污染十分严重的猪场,抗菌素治疗能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平均日增重。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通过药敏试验而确定首选药物:如土霉素 (800--1000克/吨,连用5—7天)、金霉素(400克/吨,连用5天)、磺胺五甲氧嘧啶(600—800克/吨,连用7天)、卡那霉素(250—400克/吨,连用3—5天)等药物,也可以根据药物性质进行联合用药而增加疗效。由于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产生十分快,所以抗菌素疗法必须坚持投药早、投药量大、定期更换药物的原则。另外,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加强消毒也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有何作用?如何补偿?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聚焦生态保护补偿条例2024/5/18 8:30:02
《河北省〈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方案》政策解读2024/5/18 8:21:22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5/18 8:21:03
2024年第20周福建省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2024/5/18 8:17:08
2024年5月第3周广西20个监测县生猪平均价格2024/5/18 8:16:17
2024年5月15日河南省畜产品集市价格2024/5/18 8:15:3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