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的生存与坚守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1 7:26:08 关注:48 评论: 我要投稿
|
|
全球疫情,拉响警报
近期,全球养猪业再度笼罩于非洲猪瘟的阴霾之下,多个国家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令人忧虑。根据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权威疫情数据,4 月 22 日,爱沙尼亚派尔努县首例野猪感染非洲猪瘟死亡病例出现,这一孤立事件犹如危险信号,拉开了本轮疫情爆发的序幕。
次日,即 4 月 23 日,德国黑森州突发 91 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91 头野猪全部感染死亡。同日,匈牙利科马罗姆州等 4 地亦未能幸免,发生 24 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29 头野猪死亡。这些数字背后,是大量鲜活生命的消逝,也使整个养猪业陷入恐慌。
4 月 24 日,疫情进一步扩散。波兰瓦尔米亚马祖尔省等 7 地报告 40 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91 头野猪感染死亡;日本千叶县等 2 地发生 2 起猪瘟疫情,35 头家猪感染,22 头死亡。为防止疫情蔓延,当地不得不扑杀 1.3 万头家猪,损失巨大。
4 月 26 日和 5 月 2 日,波兰奥波莱省等 6 地发生 120 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121 头野猪感染死亡;4 月 26 日,希腊伊庇鲁斯与西马其顿大区出现 1 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1 头野猪感染死亡。
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猪瘟疫情在多国多点爆发,感染的野猪和家猪数量持续攀升,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些触目惊心的疫情数据,对每一位养猪从业者而言,都是沉重的警示。非洲猪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一旦传入猪场,养殖户多年心血极有可能付诸东流,遭受惨重经济损失。这并非危言耸听,过往疫情中,已有众多养殖户深受其害,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任何环节都关乎猪场存亡,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
筑牢防线,生物安全先行
面对非洲猪瘟的严峻态势,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是构建猪场安全防线的关键所在。其中,猪场分区管理、人员出入管控、物资入场处理和外部车辆限制等措施,犹如防线的坚固基石,缺一不可,共同为猪场安全提供保障。
猪场分区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础布局。明确划分净区和污区,在猪场内部构建起无形的安全屏障。将生产区设为净区,作为猪群健康生长的核心区域,需严格保持清洁卫生;将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出猪等区域归为污区,这些区域易滋生细菌和病毒,集中安置于生产区下风向,可有效避免污染物和病原体随空气流动进入生产区,确保生产管理由净区向污区单向流动,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生产区内,育肥猪舍置于产房和保育舍下风向,日常管理遵循从产房、保育舍到育肥舍的顺序,依据猪群生长阶段和易感性合理安排,进一步保障猪群健康。若需从污区进入净区,严格执行消毒程序至关重要,如同为进入净区的人员和物品穿上 “防护服”,有效阻挡病毒入侵。
人员出入管控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关卡。实行场区封闭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尤其是生猪贩运、承运人员、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进入养殖场,因其活动范围广、接触环境复杂,极易携带病毒进入猪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前 3 天,不得前往其他养殖场、农贸市场、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厂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场所,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进入生产区时,进行洗澡、换衣、换鞋,条件允许时采用三段式洗浴,并做好鞋消毒,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实则是切断病毒通过人员传播的有效手段。只有严格把控人员出入,才能将病毒拒之门外。
物资入场规范处理同样不容忽视。在猪场门口或生活区内设立物资消毒静置间,对入场物资进行消毒液浸泡或静置处理,有条件的猪场配备烘干设备,这是对入场物资的全面 “体检” 和 “消毒”。非洲猪瘟病毒可附着于各种物资进入猪场,通过规范消毒处理,能够有效杀灭病毒,防止其随物资进入猪场。同时,根据养殖量储备足够的饲料、兽药(含疫苗)、易耗品等必要物资,减少物资进场频次,降低病毒传入风险。严禁采购和食用非本场的猪肉及相关熟食、火腿、风干肉、水饺、方便面等猪肉产品,从源头上杜绝病毒通过食物传播的可能性。
限制外部车辆进场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运猪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猪收集车、粪污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来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接触各种病毒污染源,一旦进入猪场,极易将病毒带入。养殖场配备内部专用的小型车辆用于拉猪、拉料、运输粪污和病死猪,并在车辆作业结束后,及时对车辆及所经道路进行清洗消毒,不仅可减少外来车辆与猪场的直接接触,还能对内部车辆进行有效管控和消毒,确保车辆不会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
消毒灭源,让病毒无处遁形
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严格消毒灭源是消灭病毒生存空间的关键环节,犹如与病毒展开近身搏斗,容不得丝毫马虎。多种消毒方式有机结合,以及针对不同场景的精准消毒方法,共同构建起严密的消毒防护网。
圈舍、地面、墙面等猪群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区域,是消毒工作的重点对象。喷洒、喷雾消毒是常用方式,可大面积覆盖消毒区域,将消毒剂均匀分布于表面,有效杀灭病毒。若圈舍内无易燃物,地面和墙面还可采用火焰消毒,高温火焰能瞬间消灭病毒,消毒效果显著。室内空气消毒常用喷雾消毒,将消毒剂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其在空气中均匀散布,为猪群创造清新、安全的呼吸环境。
器具、衣物等物品在日常养殖中频繁使用,易成为病毒藏身之处。对于此类物品,适宜采用浸泡消毒方式,将其完全浸泡在消毒剂中,确保各个角落都能接触到消毒剂,彻底杀灭病毒。耐高温的物品、金属围栏,火焰消毒效果良好,高温可穿透物品表面,将潜藏病毒彻底清除。耐高温、高湿的器具、纺织品,煮沸消毒简单有效,通过高温煮沸让病毒无处遁形。对于密闭环境,如仓库、运输车辆车厢等,熏蒸消毒优势明显,消毒剂气体可弥漫至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消毒。
但在消毒前,彻底清除墙壁、地面、器具等表面的污物至关重要。这些污物不仅会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还可能为病毒提供保护,使其免受消毒剂杀灭。只有先清理干净表面的污垢、粪便、饲料残渣等,消毒剂才能直接接触病毒,发挥最大消毒效力。消毒顺序也有讲究,应从里到外,先对猪舍内进行消毒,这里是猪群生活的核心区域,必须优先保障安全;接着是猪舍外和生活区,这些区域与外界接触较多,易受病毒污染;最后到场区外,防止消毒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将病毒从内部传播到外部环境。
针对不同场景,需精准选择消毒方法。环境消毒时,场区道路可用 2% 烧碱、1:400 复合酚、1:200 浓戊二醛等消毒剂喷洒消毒,这些消毒剂杀菌能力强,能有效杀灭道路上的病毒。脚踏盆和消毒池可使用 2% 烧碱、1:400 复合酚、1:400 浓戊二醛等消毒,烧碱和复合酚类 2 - 3 天更换 1 次,浓戊二醛 1 - 2 天更换 1 次,确保消毒池和脚踏盆中的消毒剂始终保持有效浓度。猪舍消毒中,猪舍走道、出猪台等可用 2% 烧碱、1:400 复合酚、1:200 浓戊二醛等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栏消毒可用 2% 烧碱等,能彻底杀灭残留病毒;带猪消毒可用 1:200 过硫酸氢钾溶液,该消毒剂刺激性小,不会对猪群健康造成影响。猪舍熏蒸可按说明书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通过熏蒸对猪舍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全面消毒。
车辆消毒同样不容忽视,空车可用 1:200 浓戊二醛、1:400 复合酚等冲洗,高风险时期用 20% 二氯异氰尿酸钠 1:500 稀释溶液冲洗,能有效清除车辆表面病毒。车辆内部可用臭氧熏蒸消毒,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快速杀灭病毒,为车辆内部营造安全环境。饮水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按说明书添加浓度,作用 1 小时;或每吨水添加 5g 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 1 小时,确保猪群饮用水安全无病毒。物资消毒方面,烘干消毒需在 60 - 70℃保持 30 分钟,物品之间要留空隙,避免堆叠,确保热空气流通,使每一件物资都能得到充分消毒;浸泡消毒可用 1:500 过硫酸氢钾溶液,在 15℃条件下浸泡 1 小时以上;物品表面擦拭可用 1:200 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疫苗等有储存温度要求的兽药,拆掉外层纸质包装,用消毒剂擦拭后放入冰箱储存,防止疫苗受到病毒污染。衣服、拖鞋等清洗干净后,可用沸水蒸煮 10 分钟以上,或用 1:500 过硫酸氢钾浸泡 1 小时以上,确保个人物品安全。对于病死猪排泄物处理,往病死猪及分泌物污染区域撒漂白粉,作用 2 小时,能有效杀灭其中病毒,防止病毒扩散。
精细管理,提升猪群健康
在非洲猪瘟防控体系中,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提升猪群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犹如为猪群构筑起一道内在的健康防线。谨慎引种与出猪管理、保障猪只营养均衡、预防冷热应激以及营造良好环境卫生等要点,是这道防线的关键支撑,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谨慎引种与出猪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小养殖户,自繁自养是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可最大程度减少外来猪只引入病毒的风险。但实际养殖中有时确需引种,此时务必慎之又慎。选择可靠猪场集中引进猪只,是确保引种安全的首要步骤。可靠猪场通常具备完善的防疫体系和良好的猪群健康状况,能为引种提供一定保障。非全进全出的养殖场户,生猪进场后需饲养 21 天,确认健康后再混群饲养,这 21 天的隔离饲养期如同 “观察哨”,能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防止病猪混入猪群引发疫情。隔离饲养期间,严格防止人员、工具、物品在健康舍和隔离舍之间交叉,避免因人为因素传播病毒,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猪群安全。
出猪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出猪台及附近区域、赶猪通道应进行硬化处理,便于冲洗、消毒,这是防止病毒残留和传播的基础措施。出猪台安装挡鼠板,坡底部设置排水沟等,可有效防止老鼠、雨水等携带病毒进入猪场。出猪后,立即对出猪通道和出猪台地面进行消毒,及时消灭可能存在的病毒,阻断病毒传播路径。
保障猪只营养均衡是维持猪群健康的物质基础。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猪只有充足饲料自由采食,不饲喂霉变饲料,这是保障猪只营养的基本要求。霉变饲料含有大量霉菌毒素,不仅降低饲料营养价值,还会损害猪只肝脏、肾脏等器官,降低猪只免疫力,使其更易感染疾病。每天定时清理料槽,避免饲料残留,防止饲料在料槽中发霉变质,为猪只提供新鲜、干净的饲料。
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高温高湿、环境变化等猪只易应激时期,可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抗菌肽等,增强猪群抵抗力。这些添加剂能调节猪只生理机能,提高猪只免疫力,帮助猪只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定期清洗储水桶、消毒饮水设备,消毒时卸下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进行充分清洗后浸泡消毒,确保猪只饮用水安全卫生,避免因饮水问题引发疾病。
预防冷热应激是为猪群创造舒适生长环境的关键。维持猪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是减少猪只应激反应的核心。进入猪舍时,通过感受舍内氨气味判断通风状况,这一简单实用的方法能及时发现通风问题,保障猪舍内空气清新。自然通风猪舍,开窗时注意防止贼风、穿堂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猪只身上,引发猪只感冒、腹泻等疾病。机械通风猪舍,采用排风扇定时抽风,抽风时段对温度的影响应控制在 2℃以内,确保通风时不会对猪舍内温度造成过大波动,让猪只始终处于舒适环境。定期维护保养供电和保暖等设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寒冷冬季为猪只提供温暖,在炎热夏季为猪只降温,让猪只免受冷热之苦。
营造良好环境卫生是防控疾病的重要保障。每日清扫猪粪,防止粪便堆积,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若不及时清理,会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污染猪舍环境,传播疾病。定期清扫猪舍,清除猪栏、围墙、水管和料槽等积存的尘土,减少灰尘中的细菌和病毒对猪只的危害。采取驱蚊蝇措施,可定期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或在舍内悬挂捕蝇灯和粘蝇贴,有效减少蚊蝇数量,避免蚊蝇传播疾病。及时清除场内积水,防止蚊蝇幼虫孳生,从源头上控制蚊蝇繁殖。在实体围墙安装挡鼠板,场内定期投放鼠药,防止鼠害,老鼠不仅偷吃饲料,还传播疾病,对猪场危害极大,通过有效防鼠措施,可降低老鼠对猪群健康的威胁。
预警监测,把握防控先机
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监测预警是抢占防控先机的关键,如同在黑暗中点亮明灯,为防控工作指引方向。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是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内外非洲猪瘟疫情发展态势瞬息万变,每一个新的疫情信息都关乎猪场安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官方渠道,如农业农村部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发布的疫情通报,获取最准确、最权威的疫情资讯。这些官方渠道如同疫情防控的 “瞭望塔”,能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同时,关注行业媒体和专业论坛的相关报道,可从多个角度了解疫情发展情况,获取更多防控经验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自身防控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化猪场监测排查是发现疫情的 “前哨站”。养殖场户应将对猪群的日常监测作为重要工作,每天仔细观察猪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和粪便等情况,这些细微变化往往是猪只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定期对猪群进行采样检测,尤其是在引种、转群、季节变换等关键时期,更要加大检测力度和频率。有条件的猪场可配备先进检测设备进行自检,及时发现猪群中的潜在问题;不具备条件的可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发热、皮肤发红、出血等疑似非洲猪瘟症状,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病猪与健康猪群隔离开,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并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指导和支持,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参与区域联防联控是构建防控大网的重要举措。非洲猪瘟传播没有地域界限,一个猪场的疫情可能波及周边养殖场,因此,积极参与当地组织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至关重要。与周边养殖场户加强沟通协作,共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如同在猪场之间建立起坚固的 “防火墙”,能有效阻止疫情扩散。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疫情排查、消毒灭源、调运监管等工作,共同维护区域内养猪业安全,是每一位养殖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疫情高发期,联合周边猪场加强对猪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和消毒,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为区域内养猪业创造安全环境。
共克时艰,守护养猪未来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每一位养猪从业者的智慧和毅力。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丝毫马虎和懈怠。必须清醒认识到,非洲猪瘟不仅威胁猪群健康和生命,更关系到养猪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广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一旦疫情爆发,猪群大量死亡,养殖户多年辛勤付出将付诸东流,血本无归。而且,疫情还会对整个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民生。因此,防控非洲猪瘟是每一个养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一位养猪从业者都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从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到严格消毒灭源;从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到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每一个步骤都要落实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防控战役中取得胜利,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定信心,共克时艰。面对非洲猪瘟这一共同敌人,我们要团结一心,相互支持,共同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形成强大的防控合力。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非洲猪瘟,守护好养猪业的未来,保障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坚实保障。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养猪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