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大跳水,背后真相与未来走势全解析!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2 8:00:24 关注:17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价格骤降,市场格局生变
近期,农产品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玉米价格的大幅波动备受关注。自上周起,国内玉米价格呈现持续下行趋势,现货市场高价成交难度加大,买卖双方陷入僵持态势;期货市场价格亦受影响,不断走低。截至 5 月 20 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主力合约 c2507 收盘价为 2312 元 / 吨,较之前下跌 20 元 / 吨,跌幅达 0.86%,此数据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了警示效应。
此次玉米价格的突然下跌,使市场参与者面临挑战。农民预期收益降低,贸易商囤货风险增加,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虽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市场不确定性使其保持谨慎态度。玉米价格下跌原因及后续走势成为市场焦点,亟待深入分析。
多因素交织,价格下行成因剖析
玉米价格下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对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推动价格下行。
新麦登场,替代效应显现
在农产品市场中,不同品类存在替代关系。当前,新小麦上市对玉米市场产生冲击。湖北、河南等地新小麦陆续上市,5 月湖北新小麦开秤价 1.20 元 / 斤,质量表现突出,河南作为小麦种植大省紧随其后。6 月新小麦迎来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大幅增加。
饲料企业基于成本效益考虑,积极调整采购策略,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新小麦。西南地区饲料企业率先增加新小麦采购,随着利益驱动,更多企业跟进。数据显示,目前超半数大型饲料企业在饲料配方中提高小麦比例,部分企业小麦使用比例达 30% 以上。新小麦凭借自身优势在饲料市场逐步抢占玉米份额,玉米需求受到抑制,价格随之下降。
储备投放,供应显著增加
为稳定市场、保障粮食供应,国家持续投放储备玉米。通过系统政策和行动,每周定量投放储备玉米,覆盖华北、东北等多地,近几个月投放量达数百万吨。
市场玉米供应量大幅增长,各粮食交易市场库存积压严重,贸易商存货增多。为促进销售,贸易商纷纷降低价格,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现象频发,进一步拉低玉米市场价格。
需求转弱,企业库存高企
需求端变化在玉米价格下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作为主要需求方,均面临需求转弱困境。
饲料企业库存持续增加,截至 5 月 15 日,全国饲料企业平均库存达 35.20 天,较上周增加 0.06 天,环比上涨 17%,同比上涨 16.67%。库存增加使饲料企业采购玉米时更加谨慎,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更优采购时机,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深加工企业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局部地区原料玉米供应不足影响生产,玉米淀粉持续深度亏损迫使企业减产,增加检修企业数量,行业开机率下滑。近期玉米淀粉检修企业数量较上月增加 20%,开机率从 70% 降至 60% 以下,对玉米加工需求大幅减少,采购量相应降低。
短期震荡偏弱,新麦成关键变量
展望短期玉米市场,mysteel 预测显示,5 月下旬至 6 月期间,玉米价格大概率呈现震荡偏弱走势。新麦的替代效应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华北、黄淮地区作为重要粮食产区,即将迎来新麦大规模上市。新麦价格实惠、质量上乘、营养成分满足饲料生产要求,将进一步激发饲料企业采购热情。市场调研机构预测,随着新麦上市量增加,华北、黄淮地区饲料企业可能将小麦替代比例提高到 40% 以上,对玉米需求产生较大抑制作用,玉米在饲料市场份额将继续被蚕食。
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前期集中收购储存和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出货缓慢。销区接货意愿不强,企业担忧采购后价格下跌受损,选择观望,玉米销售困难。在库存高企和接货意愿低的双重压力下,玉米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上涨,将在低位徘徊。
中长期供应偏紧,供需格局转变
从中长期视角分析,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正发生变化。华北地区玉米供需结构出现深刻调整,对未来市场影响深远。
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月用量分别稳定在 280 万吨和 388 万吨左右。贸易商和农户手中玉米库存按当前用量计算,约可使用 2.2 个月,基本支撑至 7 月中旬。但农户余粮出售量有限,对价格敏感度高;贸易商粮源虽有结转,但难以满足长期需求,且策略更加谨慎。预计 6 月底或 7 月初,华北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供需紧张情况将逐渐显现,山东作为玉米需求大省,供需缺口明显,需及时补充粮源。
华北地区对东北粮源补充需求迫切,东北作为重要玉米产区,能提供支援,但运输调配面临运输成本增加、物流效率低下和市场价格波动等挑战。
从宏观角度看,中长期玉米供应偏紧趋势逐渐明确。全球气候变化、种植成本上升和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影响玉米生产供应;需求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玉米在饲料、食品加工、生物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需求持续增加,供需不平衡将推动价格中长期上涨。
投资需谨慎,关注关键因素
投资者在玉米市场进行投资时,需密切关注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政策调控对玉米价格影响重大。收储政策在市场供应过剩时收储玉米,减少流通量,支撑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供应紧张时投放储备玉米,平抑价格,保障供应。进口政策调整同样影响市场,关税变化直接关系进口成本和进口量,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天气变化对玉米产量和供应影响显著。玉米生长对气候条件敏感,不同生长阶段需适宜气候。生长初期干旱或过多降雨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生长后期光照不足影响灌浆和成熟。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给玉米生产带来不确定性,主要产区遭遇自然灾害将导致产量下降、供应减少,推动价格上涨。
进口政策调整对玉米市场影响深远,进口量变化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平衡。进口量增加使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受压制;进口量减少则使供应紧张,价格受支撑。进口政策调整还影响市场参与者预期,进而影响市场价格走势。
结语:把握市场脉搏,理性看待价格波动
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在新麦替代、北方港口高库存和销区接货意愿低迷等因素作用下,价格预计维持震荡偏弱,上涨空间有限。中长期来看,随着华北地区玉米库存消耗,供需紧张局面显现,加之东北粮源补充需求和全球市场变化,供应偏紧格局将逐步凸显,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市场参与者应充分认识玉米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性看待价格波动。投资决策时保持冷静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行事。密切关注政策调控动态、天气变化和进口政策调整,全面深入分析市场动态,做出合理决策,以在市场中稳健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