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标准频道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地方政策 → 文章内容

山东省饲草料“十三五”发展规划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7/1/5 14:32:49 关注:549 评论: 我要投稿

山东省饲草料“十三五”发展规划


  我省饲料、饲草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饲草种植、饲料原料、饲料加工、检验检测、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养殖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三五”是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饲草料发展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适应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推动饲草料加快升级,根据《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饲料、饲草业抓住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开源节流优化原料供应,健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强化科技、人才与资本支撑,提升企业素质,饲料产量稳定增长,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饲草规模化种植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饲料饲草产量稳定增长。2015年,全省饲料总产量达2288万吨,比2010年增长25.7%,位居全国第二。其中,配合饲料增长25.6%,浓缩饲料增长2.4%,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增长72.2%。从畜种上看,猪料增长了66.3%,蛋禽料增长了41.9%,肉禽料增长了12.0%,水产料增长了3.4%,反刍料增长了70.9%。全省1000亩以上连片苜蓿地15块,总面积达5.4万亩;专用青贮玉米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地块102块,面积达40万亩。全株青贮量从2011年的334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650万吨。生产商品草37.4万吨,年出口草颗粒1.5万吨。

  (二)原料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加快开发发酵豆粕、发酵棉籽蛋白等新型优质蛋白原料,鱼粉替代取得明显进步。能量饲料原料多元化,玉米皮、小麦麸等农副资源广泛使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稳步推进。2015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2500万吨,占可饲用秸秆总量的42%。饲料添加剂总产值119亿元,占全国的19.3%。其中,氯化胆碱产量37.6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59%;维生素C产量3.6万吨,位于全国第一;氨基酸产量26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其中赖氨酸产量2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酶制剂、微生物等新型饲料添加剂产量均具全国前列。低聚异麦芽糖、纽甜、胆汁酸等多个新饲料添加剂获批生产。

  (三)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向好。全省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连续5年检出率为零。铜、锌等饲料添加剂超量使用情况受到严格管控。2013年以来,完成了374批次草种、524批次饲草的质量监督与风险预警监测工作。

  (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末,单厂年产量超10万吨的企业76家,其饲料产量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42%。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6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1%。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省共创建部级示范企业8家(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末,单厂年产量超10万吨的企业76家,其饲料产量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42%。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6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1%。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省共创建部级示范企业8家。饲料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省外投资建设饲料厂上百个。发展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能力48万吨。

  (五)加工装备水平明显增强。饲料专业化和精细化加工快速发展,对饲料原料进行膨化、膨胀等预处理以及微粉碎、超微粉碎、高效调质、后熟化、液体后喷涂等先进工艺应用日趋广泛。码垛机器人在大中型饲料企业快速推广,散装饲料在现代化养殖企业普遍应用。全株玉米收割机、饲草收割压扁捡拾打捆一体机等机械化设备快速推广。

  (六)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在国家项目的扶持下,共建设2个市级草原防火物资库和2个县级草原防火站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火物资装备水平,并建立了防火期24小时值班和草场火灾月报告制度。督促饲料生产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配置消防、除尘、防爆、防护等安全生产设备设施,饲料生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继续实施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积极推动加大对饲料饲草加工机械设备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支持饲料、饲草持续发展。2014年山东省被列入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中央扶持资金1080万元用于苜蓿生产补助;2015年省财政安排扶持资金4000万元在菏泽曹县等8个县用于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粮改饲”和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更新了山东省饲料行业信息网,搭建了专业开展草业信息宣传的平台——“山东草业网”,成为我省饲料、饲草信息宣传的重要平台。山东省饲料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初步实现了饲料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执法监督、检验检测等信息数字化集中管理、适时更新和公开查询。

  (八)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大幅加强,7个市级饲料质量检测机构能过双认证,并能承担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多家第三方实验室取得饲料质量检测资质,初步形成了市级为主、第三方为辅、省级仲裁的检验检测体系;山东省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挂牌成立,全面开展草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监管队伍业务素质显著提升,工作重心由重许可向许可监管并重转变;理念由事后监管、事件应对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变;方式由运动式监管向常态化监管转变,监管频次大幅提升,监管内容逐渐丰富;省级监管系统的建立运行,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预警分析效果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大数据,饲草料监管工作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信息化。

  过去的5年,我省饲料、饲草发展虽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产业加快升级。从生产体系看,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加工装备、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优质饲草供给不足,机械化程度低。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从经营体系看,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不够紧密,种养结合不够,产品销售环节多、费用高;饲草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从监管体系看,技术支撑机构人才装备建设滞后,基层监督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风险管控和日常监管没有全面落实到位。天然草原执法监督工作滞后。从政策体系看,饲料业是微利行业,但在应对大宗原料价格波动、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优质饲草种植加工扶持政策不足,在建厂用地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抗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养殖业进入生产减速、结构优化、质量升级、布局调整、产业整合的新阶段,饲料、饲草发展面临着市场空间拓展更难、质量安全要求更严、资源环境约束更紧等诸多挑战,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动能转换。

  (一)饲料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我省是禽料生产大省,其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0%,肉禽饲养基本实现规模化,工业饲料已基本普及,规模化发展拉动饲料增产的潜力很小。《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对中小企业的人员要求更加严格,部分中小企业面临选择退出行业或选择走合并、重组的道路。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融入养殖大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国内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等省份成为未来重点发展区;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饲料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走出去”对我省饲料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日趋重要。

  (二)优质饲草供应严重不足。2015年,全省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饲料2800万吨(鲜重), 其中,全株青贮玉米只有650万吨,仅占青贮总量的17%。规模化苜蓿种植面积不足5万亩。专业化饲草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省奶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苜蓿草的比例只有30%,肉牛和肉羊不足10%,全省优质饲草缺口较大。

  (三)质量安全要求更加严格。随着成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功能和特色为特征的动物产品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新时期加强饲草料质量安全监管,不仅要聚焦保障动物产品安全这个核心目标,还要兼顾消费升级、环境安全等新要求。当前,“瘦肉精”等老问题尚未彻底根治,抗生素乱用提到议事日程,饲草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也时有暴露,过度追求料肉比致使畜产品品质与公众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传统饲料添加剂、高油脂饲料长期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畜禽粪污治理任务艰巨,要求饲草料产品绿色化发展,统筹兼顾减量排放、达标排放等环保要求。

  (四)创新技术竞争压力更大。互联网、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既是推动饲料业升级的新动能,也是饲料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必须突破的瓶颈。“互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资源要素、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生物饲料技术蓬勃发展,饲用微生物、酶制剂等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拓展,在促进饲用抗生素减量使用、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粪污减量排放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饲草料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种植收割机械化、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既可大幅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员需求,还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加工成本,是饲草料加工升级的必然选择。

  (五)草原保护利用任务艰巨。我省天然草原2400万亩,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储氮、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省草原地类不明、权属不清,在保护建设、利用方式、承载力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兄弟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受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和人类活动增多的影响,草原灾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逐年增多,严重威胁到草原生态安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养殖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提升现代饲料、饲草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饲料和饲草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基本建成饲料强省,为养殖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产管结合,保障安全。以全面贯彻实施饲料、饲草法规为主线,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好属地管理职责,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饲料、饲草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从产和管两方面入手,健全饲草料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2.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以提高饲草料转化率、节约生产销售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传统技术与互联网、智能装备等新技术融合。以安全高效环保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饲草料产品升级。

  3.市场主导,激发活力。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导向,依法规范行政管理,落实简政放权要求。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导向,稳定现有扶持政策,研究创设新政策。

  4.立足省内,开拓省外。充分挖掘省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潜力,优化调整供求关系,稳定大宗饲料原料供应。在稳定和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饲草料相关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饲草料产量稳中有增,质量稳定向好,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种养结合更加紧密,优质饲草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安全高效环保产品快速推广,饲草料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5年努力,饲料业基本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为养殖业提质增效促环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产量增长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省饲料总产量预计突破2800万吨。优质苜蓿种植面积100万亩,实现饲草销售50万吨,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500万亩,全株玉米青贮达1500万吨(鲜重)。

  2.质量提升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省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草种子合格率达90%以上,等外级饲草比例不高于30%,非法添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基本杜绝。

  3.企业发展目标

  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15个,其饲料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饲草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饲草加工企业20家,加工能力80万吨,全混合日粮商品化率20%,工业饲料在一体化企业内部自用的比例达到30%,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到30%。

  4利用效率目标

  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2.7:1,商品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达到1.6:1,蛋鸡产蛋阶段饲料转化率达2.0:1,淡水鱼饵料系数达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鱼饵料系数达到1.2:1。

  5.生态环保目标

  每饲用1吨饲料对应的氮磷排放量减少5%,每吨颗粒饲料加工平均能耗降低10%。草原(场)植被盖度78%以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50%以上,有效减少秸秆焚烧。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饲草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粮改饲”实施范围。将粮改饲范围扩大到全省各市县,按照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粮改饲面积、品种,引导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饲用谷子、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重点在沿黄牛羊产业带、沿高速公路两侧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在鲁西、鲁北大力发展饲用谷子生产,推广冬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粮、经、草”三元结构协调发展。

  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在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苜蓿生产区和滨州东营为中心黄河三角洲苜蓿生产区,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促进草畜配套,为奶牛提供优质苜蓿产品,从根本上提高我省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意见,推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用体系,支持牛羊养殖场户改善贮存利用设施,购置处理机械,增加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气爆、压块等处理技术,发展以秸秆为基础原料的全混合日粮。支持专业化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发展。

  促进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按照能用尽用、高效利用的原则,充分挖掘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支持对果蔬、果渣、糟渣、基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进行脱水干燥等加工,转化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使用的饲料原料;对棉籽加工副产物进行生物发酵、物理脱毒等加工,降低抗营养物质含量,提升蛋白品质。

  加快建立优质饲草生产体系。加快草品种培育和引进,建设种质资源中期库(圃),提升保种能力,建设牧草育种创新基地和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提升供种能力;新建牧草制种基地提升育种能力。推行节水节肥高效人工种草,持续加强饲草生产产业化,提升饲草生产水平,加强优质饲草加工调制技术装备研发和营养价值评价,推广草料结合的全混合日粮和商品饲料产品。通过财政资金奖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草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瓶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打造一批效益好、技术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饲草生产经营主体。

  (二)提高监管保障能力

  健全监管制度。加强省级行政许可专家审核队伍建设,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条件、草种生产经营许可条件;落实简政放权、规范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出台草原征占用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及管理使用办法,依法开展草原征占用审批。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开展部级和省级示范创建,实现生产许可换证与规范验收同步审核;鼓励饲草料生产企业建立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饲草料生产经营使用全程追溯管理。进一步完善草产品饲用价值快速测定及草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监测技术。逐步开展对草产品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的检测,健全饲草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完善年度监测计划,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强化检打联动和检防联动,促进饲草料产品质量水平提升。

  健全监管机制。健全针对饲草料企业的定期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监管档案记录。以饲料中违法添加“瘦肉精”、假劣草种和非法占用草原等突出问题治理为重点,健全跨市案件通报协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重大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探索建立安全风险快速预警机制。加强饲草料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抽查等信用信息公开,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提高监管能力。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将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作为系统干部培训的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市、县基层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帮助其提高监管实际能力和水平。

  (三)发展安全环保产品

  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稳定提高营养改良型酶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研发具有抗氧化、抗应激、分解霉菌毒素等特殊功能的新型酶制剂。开发具有耐酸、耐热等不同特点的微生物制剂,以及满足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差异化需求的微生物制剂。加强药食同源类植物功能挖掘,鼓励提取工艺稳定、功能成分清楚、应用效果明确的产品申报新饲料添加剂。开发饲用多糖和寡糖产品。

  推广安全环保饲料产品。集成氨基酸平衡配方、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技术,发展改善动物整体健康水平的新型饲料产品,促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产品,促进畜禽粪污减量排放。按照《饲料卫生标准》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总砷含量,禁止添加有机胂制剂。按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要求严格控制饲料中的铜、锌用量,防止超量添加。推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全发酵配合饲料产品。开发与地方特色动物产品、功能性动物产品生产配套的饲料产品。加快发展宠物饲料产品。积极推广全混合日粮。

  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以主导畜禽品种为对象,完善动物营养需要、饲料原料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动态预测模型。以近红外光谱等技术为基础,完善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饲料企业日常积累的实测数据建立收集、汇总和挖掘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支持、技术机构协调组织、饲料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精准配方技术示范。

  (四)提升加工装备水平

  提高加工装备能力。以专业化、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低耗、绿色环保、安全卫生为导向,推动饲料加工装备升级。提高原料接收、粉碎、调质、膨化、膨胀、冷却、干燥、筛分、包装、码垛等关键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寿命、智能化和自清洁水平。在饲料企业推广码垛装备等智能机械装备。提高饲料加工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水平,降低使用和维修费用。

  推广精细加工工艺。将饲料加工工艺学与动物营养学有机结合,按照细分品种、细分阶段、精细饲养的要求,构建适宜加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推动饲料产品细分加工。适应饲料生产节能降耗的需要,改进粉碎、热加工等关键工艺。完善液态饲料、软颗粒、膏状等新形态饲料加工工艺。针对水分、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等关键指标,发展饲料加工质量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

  推动牧草生产机械化。推动牧草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实施牧草机械化提升工程,重点开展干草收获和青贮加工,实施机械化刈割压扁、搂草摊晒、打捆集垛的低损高效生产,以及开展多种青贮工艺条件下的机械设备配套及相关设施建设。

  (五)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督促饲料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培训。鼓励饲料企业采用先进除尘工艺与设备,配备饲料生产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在生产许可现场审核、《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现场验收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条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检查。

  推进天然草原保护建设。积极推进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草原权属地类,为依法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工作奠定基础。落实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胶东半岛丘陵地区和鲁中沂蒙山区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在黄河三角洲退化草原区实施补播改良工程,提高草原植被盖度,恢复草原生态,加快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

  改善草原防灾减灾设施。在全省重点草原灾害易发频发高发区实施草原火灾、草原生物灾害等草原灾害监控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及应急处置系统工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增强监测预警、信息调度、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逐步实现草原灾害防控装备现代化、扑救指挥科学化、应急反应高效化,切实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推动信息化发展。鼓励饲料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产品销售、服务客户等方面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挖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潜力,促进资源节约、需求聚集、效率提升、渠道拓展、服务转型。支持饲料企业积极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挥资本、人才和管理优势,打造养殖业服务平台,推动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一站式到位。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鼓励饲草料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向饲草种植、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领域延伸发展,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养殖场户、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促进养殖产业链整合、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支持饲草料企业为养殖场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和融资担保支持,在养殖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综合考虑养殖业发展趋势、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顺应养殖业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草牧业战略发展新要求,促进不同区域饲料加工业与种养业协调发展。在潍坊、临沂等饲料企业密集区,引导企业整合融合,培育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大力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饲料企业和全产业链企业,加快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配合饲料。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及沿黄肉牛肉羊产业带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基础好、草业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饲草种植加工业,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和全混合日粮商品化。在技术和人才密度高、国际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济南、青岛等地区,重点发展技术研发、投融资平台、企业总部等支撑体系,以及宠物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业,提升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工业综合实力。在威海等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多的地区,加快引导动物源性饲料企业整合融合,吸引大型饲料企业集团进驻设厂,带动提升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的整体水平。在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多的莱芜、济宁等地区,加快发展与家兔、水产、地方特色畜禽养殖配套的饲料产品。在饲料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多,缺少龙头企业的菏泽、济宁等地区,加快提升区域内饲料生产企业的整体水平。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支持饲草料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与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饲料企业申报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鼓励饲草企业与科研院所、牧草创新团队合作,加快草品种培育和引进,加强优质饲草加工调制技术装备研发和营养价值评价技术集成与攻关。支持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整合融合,通过租赁、委托加工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大力发展“厂场对接”的直接销售模式,加快推广散装运输、料仓储存、自动饲喂的饲料投送方式。

  推动全球化发展。支持饲草料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在法规制度、质量标准、贸易规则等方面与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交流,为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机械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实施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和苜蓿补助政策,扩大粮改饲补助政策,推动出台鼓励新型饲料添加剂发展应用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粮改饲和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加大饲料饲草加工机械设备、养殖场散装料自动饲喂设备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

  推动改善饲草料科技创新条件,形成一批基础性、工程性研究平台和试验基地。通过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加大对饲草料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在饲料基础数据完善、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饲草品种选育、饲草种植加工、饲草料加工装备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培育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产业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省牧草创新团队专家的作用,推动饲草料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三)推进行业自律

  创新各级饲草料行业协会运行机制,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提升咨询、信息、指导等服务能力。以各级饲草料行业协会为主体,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饲草料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塑造饲草料行业良好社会形象。鼓励各地按照依法依规、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建各种形式的饲草料行业商会、质量联盟,在促进行业自律、技术培训、资源共享、促进整合融合、促进统一技术标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是加快建设饲料业强国的关键时期,把发展好饲料业作为现代养殖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严格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的工作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切实履行好法定监管职责,加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探讨建立绩效考核和工作评估机制,确保饲料、饲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到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切实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青海首个饲草产业重大专项方案印发实施2024/3/14 9:38:40
牛羊吃上了“预制菜”!兴安盟全力打造“饲草中央厨房”2024/1/31 15:57:29
农业农村部答复王舰、李青、韩文林委员“关于加大对青海省饲草产业支持的提案”2023/9/5 18:59:27
四川省发布2023年上半年饲草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23/8/2 18:28:10
青海省年产饲草鲜草475万吨2023/5/30 11:13:04
“优质饲草质量评价联合共建实验室”揭牌2023/1/19 18:39:2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