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标准频道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政策动态 → 文章内容

农业农村部答复马晖玲代表“关于加大对草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7/30 16:46:10 关注:622 评论: 我要投稿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585号建议的答复

农办议〔2018〕26号

马晖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草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科技部、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草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以粮食作物、饲草作物、天然草原、草食家畜等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动植物产品和生态产品为主要产出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强调“草”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草业科技水平、发展草业不仅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的关键切入点,还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根本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升草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建立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实施了一批行业科研专项,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也为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关于建立草种育种创新和种子生产体系及繁育示范基地草种是促进草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草食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的根本。近年来,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草业与草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聚焦我国牧草良种选育草地生态畜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发掘出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并进行示范推广,形成了牧区生产生态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新型模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草种育繁推体系建设,在种子资源收集保存、育种创新能力建设、品种区域试验和良种繁育等方面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2017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海南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备份库、甘肃牧草种质资源圃等3个建设项目,安排专门经费组织收集草种质资源2125份。目前,我国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到6万份,居世界前列。二是加强草种育种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豆科牧草育种、禾本科牧草育种、青藏高原牧草育种和热带牧草育种等岗位,每年安排经费对育种相关工作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在2018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中专门安排牧草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此外,农业农村部2016年设立了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展牧草遗传资源收集、鉴定、保存与挖掘利用,牧草种质的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牧草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三是加强草品种区域试验。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组织全国53个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点)累计开展900个试验品种、3600个小区的区域试验。截至2017年,经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草品种累计达到512个,一些苜蓿、燕麦等新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修订草种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章,提升草种发展能力。加强草种质资源收集,完善种质资源数据库,挖掘库存资源价值,开展异地安全备份,推进种质资源共享,加快优良种质资源产业化进程。做好草品种区域试验,推进草品种的新品种测试(DUS测试)技术创新和对比评价筛选对照,启动区域试验数据对口审核。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环节,做好草品种审定工作。积极扶持草种企业发展,培育优势草种繁育推广基地,加快草种“保育扩繁推”一体化,提升良种覆盖率。
  二、关于开展优质安全饲草研发,让百姓吃得安全饲草是畜禽的主要食物来源,饲草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近年来,科技部通过实施“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 “优质饲草供给及草畜种养循环关键技术研发” “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项目,对天然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饲草生产关键技术、引草入田、引草入林,强化农田(林地)与草地结合、饲草生产与畜禽养殖结合等进行了重点研发。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文件精神,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根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部署,拟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设置草牧业相关技术研发任务,重点培育优质、高产、多抗高抗且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饲用草新品种,促进良种繁育、收获、加工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升草种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工程和“粮改饲”等项目,不断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据统计,全国种草保留面积连续5年维持在3亿亩以上。同时,草业科研工作者依托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等项目,大力开展牧草营养与饲喂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牧草生产利用技术体系。此外,各级质检机构不断加大抽检力度,确保饲草质量。2017年,全国47家草业质检机构共检测草产品500多份。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紧紧抓住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优质草业,通过在中低产田、坡耕地种草,草田轮作等方式,培肥地力,藏粮于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关于鼓励支持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发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效益好、对土壤环境扰动小、治理效果永久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草类植物在矿山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等方面已有较多成功案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力度,探索构建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体系。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发布鼓励发展的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同时,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指导各地推进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17年9月25日,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会同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受污染耕地管理的一般要求,对于需要采取治理与修复工程措施的安全利用类或者严格管控类耕地,应当优先采取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生物修复措施,或辅助采取物理、化学治理与修复措施。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试点。实践表明,该技术的难点是修复植物的安全处置和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以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编制为重点,强化技术结合、集成与应用示范,探索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有力支撑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在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方面,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重点治理区域东北黑土区、南方耕地污染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南石漠化区和草原生态治理区均提出了通过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广以及《规划》的落实,充分发挥草类植物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于重视抗旱、节水乡土园林地被植物筛选及配套节水技术研发,推动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方面,科技部部署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重点专项,重点解决抗旱节水、高效灌溉、水肥耦合等综合性、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抗旱作物新品种升级换代,开发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聚焦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工作,在华北、华东、西北等区域选取北京房山、山东威海、宁夏中卫、浙江金华4个典型城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通过试点组织模式创新,探索公益性领域科研与管理、政策、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一批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形成适宜不同缺水类型的区域综合节水试点的技术方案。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畜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予以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 (010)59191653

    农业农村部
  2018年7月5日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答复曹晓风等6名委员“关于突破关键技术利用边际土地发展草业建议的提案“2023/9/5 19:00:2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