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人物聚焦 → 文章内容

许尚忠:我国肉牛逐步占据肉类主导 完成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型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6/4 17:50:47 关注:557 评论: 我要投稿

 许尚忠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


  许尚忠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以及牛产业化技术方面的工作。30多年来带领课题组成员为实现在西门塔尔牛群体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育成乳肉兼用中国西门塔尔牛新品种的总目标,分别在新疆、四川、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的7个国家级种畜场和5个育种基地、首次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ONBS)多血缘系的核心群选育,为我国牛品种改良作出了重要贡献。而现在正在进行中国黄牛品种国际化的育种创新体系的建立,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超声波活体测定和分子遗传标记新技术选育中国黄牛肉用新品系。现任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韩国、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巴西、肯尼亚等国家学习考察,同国际一些肉牛品种协会建立联系,为我国养牛业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我国养牛业经历从役用、役肉兼用到肉用三个阶段的转变,养牛的地位也经历从家庭副业、独立业、支业向主导产业的变化,养牛业实现从生资料向生资料的转变。目前,我国肉牛存栏、牛肉产量均居于全球第三,成为全球肉牛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也面临?“少”?“小”的挑战,需要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未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应该建立母牛分户饲养、规模育肥、集中屠宰、品牌销售的模式。
  我国牛总存栏1.4亿头,其中黄牛1亿头、水牛2000万头、牦牛2000万头,1亿头黄牛中包括肉牛7000万头、奶牛1300万头、其余近2000万头仍属于本地役用黄牛系列。经过近四十年的遗传改良,我国已经实现从役牛向肉牛转变。
  2000年开始  我国实现从役牛向肉牛转变  肉牛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变的几个标志:菜牛——肉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吃法以酱??为主——现在加??锅、?排等,季节性吃??——?年四季均可吃,消费群体以穆斯林民族为主——全民吃??。
 役牛转变为肉牛的标志  生长速度、屠宰率及净肉率提升
  随着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养牛业重视程度提?,我国肉牛养殖基本实现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型。四十年前,牛为役用耕牛,我国有禁杀耕牛之说。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从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引进?型肉牛品种,而后又陆续从加拿?、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乌拉圭等国家引进多个肉牛品种。随着四?多年的遗传改良,我国牛品种实现从役用型到肉用型的转变。
  从肉牛遗传基因以及种群结构角度看  2000年是从役牛向肉牛的转折点

    转变标志是肉牛生长速度提?(育肥全程平均?增重达到800-900g,?者可达1200-1400g)、屠宰率及净肉率提?(从役用牛屠宰率45%、净?率35%提?到55%、45%),当然发达国家平均屠宰率及净肉率为60%、50%,?者可达65%、55%。而肉牛利用年限也从役牛12-13年缩短为6-7年。
 肉牛品种目标转变的同时  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变化

    过去人们吃的牛肉就是菜牛肉(即由于生产资料耗尽,不能繁育小牛、耕田拉车,最终也需要屠宰,屠宰后的牛肉就是所谓的经役用淘汰后的菜牛肉,这也是我国传统以红烧牛肉、酱牛肉、牛干巴等为主的牛肉饮食习惯的原因),现在牛肉也加入火锅、牛排等消费行列;过去牛肉消费有时间性,只有冬天可以吃到牛肉,现在是一年四季都可吃牛肉;过去牛肉消费以穆斯林民族为主,现在牛肉56个民族都在消费。
  遗传改良同时未配套营养及饲养管理工艺 

    目前我国肉牛产业面临一“少”一“小”难题遗传品种改良同时未配套科学饲养及营养手段因为我国肉牛营养及饲养工艺改变较良种改良滞后,仍在?定程度上按照过去养役牛办法来养肉牛,所以我国畜禽良种改良未能?出“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怪圈。肉牛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就是由于营养及饲养管理工艺的缺乏所致。肉牛养殖主要依靠放牧,冬季没有及时补料,不能保证青绿饲料的供应,导致肉牛死亡率提?。即使肉牛的母牛勉强存活也不能及时发情。牛从役牛转变为肉牛时,便失去对土地的耕作及拉车等运输工具的价值。母牛如果不发情就不能产出小牛,那么就没有产出,不能核算它的消费及饲养成本,导致母牛养殖效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一“少”、一“小”的挑战
  一“少”是繁殖母牛成活率低导致小牛存栏少、牛源不足,肉牛发达国家繁殖母牛成活率则达90%,而我国繁殖母牛成活率仅不足65%,繁殖率低导致我国繁殖成本高出肉牛发达国家国际30%,再加上我国牧草、土地以及人工成本都较贵,这导致我国牛肉生产成本居于高位。如果把现有母牛的繁殖成活率由65%提高到85%~95%,就可提高肉牛养殖效率。
  一“小”是我国肉牛出栏体重小,我国肉牛生产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出栏肉牛平均胴体重仅147kg,较世界平均肉牛出栏胴体重205kg相差50kg,美国311kg,如果按照我国年出栏肉牛3000~4000万头计,出栏体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头牛增加50kg,就可多产出175万吨牛肉。
  牛肉产业发展需借鉴国外经验应对挑战  进一步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  核心场以人工授精为主  商品场可以采用自然交配提高繁殖成活率我国奶业从50年代开始起步,2000年后快速发展。我国肉牛产业应该学习奶业发展的经验。目前我国3000~4000万头母牛结构?致性及均?度差,仅依靠遗传改良不能快速改变现有的繁殖率低及出栏胴体重小的问题,需要进口种牛(可繁母牛)以及学习国际先进的饲养管理经验来改善现状。
  繁殖成活率提高需要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  同时实施核心群人工授精、其他牛群自然交配为主

    目前我国肉牛的营养及饲养水平差,未来一方面需要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能够常年发情,提高发情率及配种率;同时科学饲养管理保证犊牛存活。肉牛也可采取分栏饲养犊牛的饲养方式。
  另外美国肉牛以自然交配为主占90%,十分重视公牛选育。而我国肉牛本身饲养水平低就不能全年发情,如果人工授精因为配种人员不负责任就会错过情期,进一步降低繁殖率。其实这需要概念和观念的转变,因地制宜,在保证种牛质量同时提高繁殖成活率就可以。奶牛人工授精率高在于有计步器测量发情,呼吁肉牛人工授精用于核心育种场,需要详细进行谱系及性能测定记载、并做好线性评定。商品生产场、繁育场不一定非要人工授精,可以采用自然交配。但自然交配公牛来自于核心群。核心群应该提供出场证明,扩大利用优秀种公牛的遗传基因。
  未来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同时需要坚持选育本土黄牛品种

    目前我国肉牛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四个进口品种以及鲁西黄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黄牛五个本土品种,这9个品种涵盖7000万头肉牛的70%。由于西门塔尔母牛母性较好,便于产犊后生产管理,因此其很快占据市场。
  未来我国推广品种时,引进品种和本土肉牛品种应各占50%。坚持引进大型肉牛品种来进行牛群遗传改良的同时,也需要坚持提高本土黄牛品种的选育。因为国际上几个大型肉牛品种也是由役用牛经过系统选育培育成功的专门化肉用品种。
  目前,本土黄牛品种生长速度慢,虽然肉品质好但是终端市场牛肉差价拉不开,饲养成本仍然是限制因素,这需要持久地培育市场,逐步提高对黄牛市场的认可度。目前我国还是要以推广生长速度快的品种为主,但未来参与国际竞争,不是哪个主推的商品品种,而是谁掌握了基因资源、遗传资源,谁就能更好的体现市场灵活度。现在牛肉消费是数量型和质量型并重的阶段,未来还是要依赖质量型,中国黄牛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最后建议我国肉牛生产采取母牛分户饲养、规模育肥、集中屠宰、品牌销售的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安格斯杂志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原料奶、肉牛售价双双下滑,澳亚集团成了明治的拖累2024/4/16 19:46:13
袁宝:突破重重瓶颈 优化肉牛“芯片”2024/3/20 17:24:21
孟庆翔:仅靠节本增效解决不了中国肉牛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2024/3/14 8:52:36
丛连彪委员:依托肉牛领军企业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3/6 15:40:48
聂磊委员:支持打造肉牛产业2024/3/6 15:38:40
丛连彪委员:依托肉牛领军企业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3/6 13:40:4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