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围绕建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肉牛产业发展上,秉持“优品种、扩增量、抓品质、强品牌”的理念,实施肉牛良种繁育、扩群增量、饲草饲料供给保障、屠宰加工流通、品质品牌提升等“五大工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及平台建设等体制机制,借助科技力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毕节市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肉牛存出栏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王明进及团队检查牛槽饲料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群科技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其中,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站长、原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明进,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论文写在牛羊成群的牧场里,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中。
1985年,王明进从遵义余庆来到贵州农学院牧草及饲料加工专业学习,毕业后来到毕节地区饲草饲料站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了一段与农业、畜牧业紧密相连的科研旅程。
谈及为何选择学习牧草及饲料加工专业,王明进坦言:“从小对草原生活很向往,并且还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传统草地畜牧业的落后和脆弱,让草原绿起来、牛羊饱起来、农户日子好起来。”
38年的从业生涯,王明进调任过很多岗位,但始终都在与饲草打交道。通过在工作上的不断学习和磨炼,王明进系统掌握了畜牧养殖和饲草饲料生产技术,并在人工种草、草料加工、肉牛养殖、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业领域有深厚的造诣。
团队成员检查指导项目建设
2015年,毕节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成立毕节市乌蒙肉牛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王明进成为该团队的领衔人,正式和牛结缘。
谈起研究领域,王明进的言语间充满了对肉牛研究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自进入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工作后,他便将研究方向锁定在山地肉牛养殖的关键技术攻关上,努力找出并解决毕节肉牛产业发展痛点。
“毕节山高坡陡、气候湿润,传统养殖模式效率低、疫病多,必须找到适合山地的科学路径。”王明进回忆道,2022年,他担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织金县科技特派团团长时,带领团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其中,针对织金县高湿度环境下干草易发霉的难题,他提出离地晾晒青干草技术和在饲料中添加0.5%—1%的活性炭及脱霉剂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干草发霉的问题,还提高了安格斯牛的饲养质量,对当地的肉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队领衔人与养殖农户开院坝会,了解和指导肉牛养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王明进作为毕节市牛羊专班的负责人之一,多次会同体系专家,向上级提交推进毕节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调研报告,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王明进团队在肉牛产业领域实现了两项标志性突破——“威宁黄牛遗传资源保种场”的建成与优质肉牛高效育肥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毕节肉牛品种以纯种安格斯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威宁黄牛为主,其中,威宁黄牛是国家遗传资源名录里登记的地方黄牛品种,具有耐粗饲、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的优点,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个体小、生长慢的缺点,随着杂交改良的推进,纯种威宁黄牛越来越少,保种繁育势在必行。
2022年,在王明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毕节站)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威宁SPV公司达成协议,在威宁自治县新发乡建设“威宁黄牛遗传资源保种场”,规划保种群规模达150头母牛和12头公牛(分6个家系),并建立规范系谱档案管理体系。目前,已建成160头母牛和12头公牛(分7个家系)的保种群。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毕节地方牛种系统性保护的空白,还为后续杂交改良和产业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指导家庭牧场建设
保种场建设完成后,如何让普通肉牛“身价倍增”又成为困扰王明进团队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到织金县金龙乡对安格斯阉割公牛和威宁黄牛淘汰母牛育成雪花牛肉进行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2023年,王明进团队在黔西、七星关、大方、纳雍等地企业,以安格斯牛、威宁黄牛为主,开展优质肉牛育肥试验,通过优化饲草料配比和精细化育肥管理,成功培育出大理石纹分布均匀的高端雪花牛肉。育肥的安格斯牛经国内知名专家鉴定,牛肉肌肉组织色泽鲜红,细密、紧实,牛肉外观形态整体达到《GB/T 29392-2022畜禽肉质量分级牛肉》规定,适于作为高档中、西餐烹饪原料,具有推进毕节肉牛特色化发展的潜力。
38载春秋,王明进在毕节硕果累累:先后获省科技兴农人才奖、毕节地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毕节地区“地管专家”称号,全国农业丰收计划三等奖1项、省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2010年以来,申报国家专利8项,参与制定贵州省地方标准2项并发布实施,主编和参与编制规划6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7篇、SCI论文3篇。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王明进砥砺前行的付出和努力。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心系养殖户,经常深入养殖户的牧场实地调研,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组织专家到各县(自治县、市、区)开展技术培训,围绕圈舍改建、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料加工配制等内容,为养殖户和农技人员“充电赋能”。
王明进在威宁指导保种繁育工作
此外,王明进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指导团队成员提升技术水平,携手推进毕节肉牛产业发展。“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对牛的测量、抽血化验、申请专利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只要向他请教,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团队成员曾继晶说。
潜心求索,笃行致远。尽管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王明进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并不断拼搏进取,以求探索和领略科研路上更加美丽的风景。他说:“干了几十年,还是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只要还干得动,便会一直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