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热点事件专题家禽市场热点2013年每周禽业热点 → 文章内容

2013年第4周禽业资讯周报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3/1/26 23:03:06 关注:3137 评论: 我要投稿

河南整顿兽药市场的四项措施

  1月1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郑州兽药市场的问题后,平顶山市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兽药市场整顿工作,并采取四项措施,整顿兽药市场。

  一是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市、县两级畜牧兽医执法机构定岗定责,分片包干,对所辖区域内兽药生产、经营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监督。

  二是拉网检查,突出重点。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人员分组包片,对所辖区域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养殖企业(场、户)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三个环节:在兽药生产环节,重点检查兽药生产企业执行兽药GMP情况和兽用抗菌药生产情况,严厉查处擅自改变组方、非法添加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成分、中兽药添加化学药物、生产禁用兽药等违法行为。在兽药经营环节,重点检查兽药经营企业执行GSP规范情况,检查进货、销售记录和销售档案。严肃查处把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以及把原料药非法销售给养殖、饲料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行为。在兽药使用环节,重点检查养殖企业(场户)养殖档案、兽药使用记录等,监督其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检查养殖企业(场)是否有将原料药、人用药品或激素类药品等直接添加饲喂动物的行为等。加大兽药违法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是加强监测抽检。加强兽药监督抽检和畜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发现假劣兽药和违禁药物的,及时依法查处。加大对养殖环节中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测频率,发现残留超标的畜产品,及时进行追溯、封存和处理,严禁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四是严格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平顶山市畜牧兽医综合信息网络,对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养殖企业(场户)实行电子和纸质“双备案”制度,严格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对全市每个相关企业的每批次兽药生产、销售、购进和使用情况、产品质量监测情况等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并通过与执法人员网络监督日志等资源的共享,做到了兽药监督层次清楚、管理有序。

  截止1月14日,全市已出动监督执法人员451人,深入到全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养殖场逐个进行排查,在排查中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的企业或商户,将进行严厉查处。


  “价低量多”模式致肉鸡泛滥

  近日,“药鸡门”、“病鸡门”事件屡见报端,市场上也引发了对肉鸡信任危机,包括肯德基、麦当劳等多家快餐巨头也遭遇了不小冲击。《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走访销售终端、餐饮企业、超市卖场等了解到,在“麦肯”两巨头之外,肉鸡使用存在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

  鱼龙混杂

  肉鸡行业所谓的以次充好,主要表现在部分餐企采购劣质鸡肉充当好的鸡肉,或者用价格低廉的白羽鸡充当草鸡、三黄鸡等价高的品种。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表示,一般来说,由于鲜度、口味不同,中餐里面一些菜品诸如白斩鸡很难用白羽鸡替代,但市场上一些以肉鸡的鸡腿、鸡爪、鸡翅等为烹饪原料的产品则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产品或油炸或红烧,消费者很难分辨。

  另有相关人士指出,一些餐企会加入多种添加剂,掩盖口味增加分辨难度。

  更有一些商家采用违规肉鸡。一位多年从事肉鸡行业的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不少问题鸡肉会流入大卖场、餐饮等渠道。

  在可能存在问题肉鸡产品的现状面前,零售商们的答案基本一致:难以管控,只能看供应商的诚信度。

  记者在采访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欧尚、乐购、百联等众多连锁卖场、超市类企业后获悉,尽管各个超市都会对肉类商品进入卖场时再度检验,但不可能对所有货物都检查,一般都是选择几个批次进行抽检,虽然家乐福等企业这几年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监测中心,但大部分零售业者都缺乏完善严密的检验能力,假如送检第三方机构,成本耗费又非常大,通常一件商品的监测费用可高达数千元甚至过万元,而一件商品的利润或许才几元钱。

  “零售商并非没有检验制度,比如首先我们要验厂,这是几乎所有零售卖场都会做的事情,即在选择肉类供应商时,我们要先到他们的养殖场去审核,通过我们的审核后,这家供应商才能与我们合作。等货源进入卖场后,我们也会抽检。”在一家大型国有零售集团工作数年的沈先生告诉记者。

  “等商品进入卖场后,我们零售商更看重的是证件,比如检验检疫相关证明、合格证等,只要证照齐全,则一般都会予以销售。但说实话,有时候有证照并不能代表其所有货物都没有问题,关键还是要看供应商的诚信度。在海外市场,由于法律严格,罚款巨额,所以几乎没有供应商敢供应假货、劣质货,但中国市场相关处罚力度不大,假冒伪劣商品太多,光靠我们超市零售端监管根本不可能。”沈先生坦言。

  整体管控落后

  虽然国家在肉鸡产业链上下游监管上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包括农业部、卫生部、工商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都参与到肉鸡监管行列中,但问题依旧存在。监管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起到了一定效用,相关专家指出,以肯德基等洋快餐为例,通过批次抽检和索要检测报告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问题肉鸡流入餐桌。


  在监管上,肉鸡研究专家张胜军建议,第一,终端零售环节要拿出药残标准,并且不定期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要严格淘汰。第二,国家要出台相关立法和管理条例,对龙头企业进行管控。同时,鸡肉行业要出台一些行业禁令,对内部做好行业净化。可以作为工商管理条例出台,只要国家管,养殖户就可以投诉。第三,规范上游兽药厂的药品标准,可以参考人用药的标准;因为,兽药最终还是要被人吃的。

  “但这样治标不治本。”张胜军表示,“肉鸡产业根本问题在于产业模式存在问题。”

  以肉鸡养殖中滥用抗生素为例,由于肉鸡产业整体管理比较落后,效益低,产品没有品牌附加值,食品环节缺少利润点,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以价格为主导的恶性竞争。由于肉鸡企业营销人员少、素质差,渠道都是大流通、大贸易,缺乏经营运作、缺乏精耕细作,企业肉鸡产品只能走低价、多量、随行就市的销售模式。最终,食品环节挣不到钱,只能走歪门邪路了。通过卖药、卖饲料、用病鸡等各种形式获取利益、降低成本。


  速成鸡行业之痛:农户自行管理 源头质量现隐忧

  1月12日清晨,厚重的雾霾将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层层笼罩,能见度不足10米。一个月前,另一场“雾霾”突然造访这里。

  2012年12月18日,在央视“白羽速生鸡”报道中,隶属于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的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润食品)便牵涉其中,在603省道一侧、崔家集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坐落着田润食品。该企业停业整顿后于今年1月2日复产。但是,生产线也是停停开开,处于间歇性复工。

  如今,“药鸡门”刚好满月,祸因大多指向养殖户。那么,曾经支撑新希望六和快速扩张的“公司+农户”模式,其质量控制体系如何?公司与农户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这与“药鸡门”的出现又有着什么关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青岛、潍坊、临沂、济宁等地调查后发现,依托在一纸合同之下的“公司+农户”模式,更像是一份购销合同,而公司对源头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新希望六和屠宰量骤降 “药鸡”引行业阵痛

  “自从央视报道后,养鸡场对于外地口音的人,就像打了预防针一样,要是再遇到记者暗访,对他们来说,可要命了。”提及“药鸡门”事件,胶东人的形容不乏幽默,但又很直白。

  事实上,“白羽速生鸡”的报道虽已过去一个月,但事件对“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各环节的影响,才开始凸显。

  屠宰量下降、养殖户暂停养鸡,该事件所涉及的新希望六和旗下相关产业不得不面对这一尴尬处境。

  大幅下滑的屠宰量

  “8万、6万、4万……”肉鸡屠宰量何时触底,崔勇(化名)心里也没谱,他今年25岁,在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已有接近6年的工龄。

  自1月2日复工以来,与之前日最高屠宰量曾达10万只、1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的运转率相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了该厂目前的写照。

  此前,有媒体曾将平度称为六和集团起家的地方,而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也不过是当地人的通俗叫法,“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才是这里正式的称呼。

  1月12日上午,在田润食品厂区西北角的水泥路面上,一只被车轮碾压过的白羽鸡尸体,残留的鸡爪、白色羽毛,似乎在诉说这曾是众多白羽鸡生命终结的必经之路。

  从出生到屠宰,40几天的短暂生命周期,对于年屠宰量过亿的新希望六和而言,这些白羽鸡也只不过是其生产中的匆匆过客。

  在去年12月18日,央视第13套“朝闻天下”节目播出题为《40天长5斤,白羽鸡如此速生》的报道,一夜之间,肉鸡行业引起关注。

  据悉,报道中涉及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宰前检验不严格,以及六和签约养殖的平度市袁家村养殖场违规用药等问题。随后,六和平度屠宰场开始整顿。

  对崔勇而言,紧接着该报道而来的是长达数日的放假。据他介绍,12月18日下班前接到休班通知,休一天,第二天晚上,接着休班,紧接着就是先放假,“说是出了问题,进行整顿。”

  平度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资料称:畜牧部门于央视报道当天上午即对明乐养鸡场进行查封,对田润食品公司予以停产,会同质监部门将田润食品公司库存的210余吨产品和2369箱调理食品全部就地封存,并在山东省和青岛市畜牧局指导下,取样进行检测。

  平度市外宣办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组织对六和平度屠宰场的检验完成后,相关监测均达到标准,该厂已于1月2日复产。

  然而,复产后的田润食品,却没有了往昔的繁忙。

  1月12日上午10时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应聘为由再次来到田润食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上一天(班),歇两天,还是过段时间再来吧。”

  这一天,崔勇已经连续休息了四天,而在此前,他每月的休息时间只不过4天。假期来得有些突然,令他颇有些担心工资会受到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收不到鸡、屠宰量明显下降,已经成为横亘在该屠宰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除了田润食品,这在新希望六和平邑分公司(以下简称平邑六和)同样有所显现。

  一位平邑当地人士透露,自去年12月18日以后,平邑六和不再收购“市场鸡”,该厂的屠宰量明显下降,甚至有“药残”化验不合格的白羽鸡砸在了养殖户手里。

  1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平邑六和厂区门口看到,下午刚过两点半,员工便陆续从厂区大门走出。而在该厂区后门处,数辆用来运送活鸡、活鸭的空车停在了入口,司机和工作人员则在门口处闲谈。

  由于无鸡可杀,工人们也只能继续放假等活儿。

  对于六和集团当前的屠宰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向上市公司董秘办求证,工作人员表示会告知相关负责人与记者联系,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收到回复。

  “屠宰量下降会影响业绩,不知道下降程度是多少。”一位长期跟踪新希望六和的陈姓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具体数据可能会在上市公司一季度或者半年度财报中有所显现。

  “我们工资计算与杀鸡多少息息相关,2012年工资相对较高,平均下来能接近4000块/月,今年不行了,3000块/月撑死。”为了增加收入,歇班的崔勇,已经做起了出租车的营生。

  养殖户积极性大降

  “没听说鸡都有喂药吗?”1月12日晚7点,周六,一对即将进入高密汽车站旁肯德基门店的情侣,停住了脚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尽管正值晚餐高峰期,这里甚至无需排队。

  据此前的公开资料显示,六和集团曾为肯德基、麦当劳等多家洋快餐品牌的供货商。

  不过与洋快餐相比,国人对鸡肉的喜爱则情有独钟。

  “基本还是原来那个情况。”平度崔家集镇一家六和肉食专卖店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说。在她看来,“药鸡门”事件后,当地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肉鸡消费量。

  高密市肉类批发商荆先生则表示,“10多年前就有那种肉鸡,这么多年了没发现问题,老百姓从此忌食鸡肉不现实。”

  老百姓对鸡肉的购买力未明显下降,肉鸡养殖户的积极性却因此大受打击。有所佐证的是,目前山东部分地区肉鸡价格骤降,鸡苗价格也急剧下降。

  上述陈姓券商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六和屠宰量下降,这样就造成养殖户没地方卖鸡了,而且这个事件一出,当地鸡肉价格会比较差。

  据畜牧部门监测,就在央视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全国肉鸡和肉鸡苗价格大幅下挫。山东博兴、乐陵等地肉鸡价格从每斤4.9元跌至3.8元以下。

  “刚出事那一阵,包括下游产品、毛鸡价格,掉价都挺厉害,像毛鸡,出事前是5元/斤左右,一两天的时间掉到了3.6元/斤,跌幅超过了20%。”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新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崔家集镇某种鸡厂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2月能卖到3.5元/只的鸡苗,当前已降到了5角钱,即便如此,销售状况已大不如前。

  “我看到的是鸡苗已经卖不出去,最低也就卖个2、3角钱的样子,5角钱都算高的。”上述陈姓券商人士表示。

  事实上,1月11日、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平度、高密调查发现,不少六和集团的签约养鸡户已开始暂停养殖计划。

  在央视报道中出现过的平度市袁家村、高密市小迟家村的养鸡场,如今已大门紧闭。而在去年12月份,药鸡门事件后,两家养殖场的负责人曾被当地政府部门控制。

  平度食安办表示:“经对崔家集袁家村明乐养鸡场深入调查,畜牧部门对其养殖档案不够规范问题做出了罚款98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目前,袁家村仍在养鸡的只有一家,但并不是为六和供货,该养鸡场负责人说:“每只鸡也就是赚2、3块钱。”

  对此,已有15年养鸡经验的老黄说:“老百姓养鸡,有几个赚了钱的?能赚多少钱?”

  老黄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5年间,他都是与平邑六和签合同,而去年12月28日他养的上一批鸡出栏时,结算后只能保本。

  “平邑六和一天宰8万只鸡很正常,一个月下来能在200万只以上。现在肯定少了,都是这个事 (速成鸡)弄的。”老黄说,这事以后鸡卖3.8元/斤,有的养殖户赔了好几万元。

  “(养鸡)全是贷款,一棚鸡(成本)就得十多万元,二三十万元,个人哪有这么多钱的。”老黄表示,除了很小的事故,其他都要养殖户自己处理。

  老黄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有养殖户养上三五千只(鸡)的,还不如外面打工的,养鸡一般就两个人,两个人打工每个月差不多能赚七八千元,养一棚鸡,也就七八千元,一年最多养5批,才三、四万块钱,如果有一批不成功的,就得全砸进去。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认为:“虽然在此次肉鸡事件中,养殖户和企业均应担负一定的责任,而就‘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来说,企业或许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空间恐遇天花板

  在老黄看来,白羽鸡的生长周期短,正好能够迎合市场对鸡肉的需求,这主要是品种的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鸡肉产量和需求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早在2010年,鸡肉需求量便超过1260万吨,人均消费达到9.4公斤,鸡肉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1979年,经营饲料的泰国正大集团率先在深圳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白羽肉鸡养殖合资企业,随后,大量外企携资金及经营经验进入中国肉鸡养殖市场。

  “市场需要,以及生长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白羽肉鸡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逯言表示,白羽肉鸡是最节粮的畜禽产品,“1.8斤左右的饲料,就能转化为1斤鸡肉。”

  由于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且适合工业化养殖模式,白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按照中国畜牧业协会的说法,去年,我国出栏“白羽肉鸡”约50亿只,包括农户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万人。

  而据美国食品及农业政策研究所预计,到2015年我国仅肉鸡消费量将突破人均10公斤。

  尽管未来看起来很美好,但作为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山东六和集团却有着自己的发展桎梏。

  齐鲁证券研究所关于新希望六和2012年半年报的相关研报显示,养殖景气下滑拖累上半年公司业绩,公司畜禽养殖和肉制品业务受上下游两头挤压,毛利率分别下降20.65个和3.25个百分点,此一项就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将近5亿~6亿元负面影响。

  2011年9月,新希望完成重组,鲸吞山东六和集团。根据公司公告,重组成功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将增加至55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农牧企业。

  新希望副总裁、董秘向川曾于去年7月份表示,公司所在的行业没有“天花板”,这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

  同白羽鸡飞速生长相比,新希望六和这几年的发展步伐也颇为神速。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公司以投资新设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国内外拥有376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及17家联营企业。

  而对于这艘农牧业巨型航母的把控,也在不断考验掌舵者的智慧。

  1月4日,就“速生鸡”事件,新希望公告称,要求相关企业以此事件为教训,进行反思和整改,加强管理,搞好自检。公告同时指出,公司将督促下属企业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化稳健经营、合规运作、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对于公司的具体应对举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向新希望六和董秘办询问,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记者还就此向新希望六和行政部门人士打听,对方表示此事均以董秘办为统一口径,自己不便评述。

  屠宰量下滑、养殖户心生退意、企业形象下滑,可以预见的是,这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在 “速成鸡”事件后,很可能既定目标要打一些折扣。

  管理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之惑:农户自行管理 源头质量隐忧难除

  继去年12月18日被央视曝出“速生鸡”新闻后,山东六和集团提出了“投入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养殖户全面提升饲养水平,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的整改措施。这样的措施是否有效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山东调查发现,在以新希望(000876,SZ)旗下山东六和集团为代表的,为农户提供土地、公司保证收入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下,源头产品质量隐忧难除。

  对于新希望六和这艘农牧旗舰而言,“公司+农户”的模式保证了其产业链的平衡,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这艘巨舰又将何去何从?

  可有可无的合同?

  在我国,肉食鸡产业的生产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全产业一体化模式,另一种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

  有报道称: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其存在无疑更适合当下国情,较少的投资成本以及极大吸纳农村人口劳动力的特征使该模式受到各地肉鸡供应商的追捧。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通过农牧产业的整体上市,注入了优质的农牧产业,实现了向鸡、鸭、生猪的全方面规模化养殖。此外,在原材料供应风险部分,该年报还提到“生猪、鸡苗、鸭苗占公司畜禽养殖生产成本的90%以上”。

  “六和也有自养厂。”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咨询养鸡为由,在与平邑六和泗水养鸡场负责人徐建伟交流时,他如是称。对此,在记者向新希望六和发送的采访邮件中,亦涉及其自养厂规模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新希望六和方面的回复。

  长期跟踪新希望六和的陈姓券商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我问过新希望,他们说绝大多数是代养的,这个比例很高,可能在80%、90%的样子。”

  养殖户老黄告诉记者,目前肉鸡养殖密度大约为8~9只/平方米,鸡舍的养殖频率大多在4批次/年。

  新希望六和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六和集团鸡料销量478万吨,鸡苗销售1.3亿只,鸡屠宰3亿只。假设六和集团屠宰的3亿只鸡都为自养,据上述数据计算,仅是鸡舍所涉及的土地就需要12500亩~14062亩。

  “农户代养有个好处,集团不用很多投入,尤其是土地,很快就会把量搞上去。”上述陈姓券商认为,“可以在人力、土地资源上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这部分挺大的。”

  “按照村里的规定,建个大棚搞养殖,每年租金也就400多块,最关键还能盖房子养老。”曾为平邑六和代养鸭子的泗水县养殖户老王说。在上述券商人士看来,代养模式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拿地困难,而养殖户手中正好有其急缺的土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老王养殖场所在的327国道北侧一片区域看到,数十家养殖户将鸡舍、鸭棚搬到了曾是农田的区域,旁边即是他们平时的居所。

  老王说,2003年之前这里仍是大片农田,因为是基本农田,村民并不能在上面建房,但后来在询问村委会后得知,在农田搞养殖不算改变土地用途,这也直接提升了村民们的养殖热情。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认为,“公司+农户”模式中,企业通过农户间接使用土地发展养殖,而农户则获得合同保证的最低收购价格,双方也是各取所需。

  “一传十,十传百。”养殖户老黄如是形容六和签约农户的扩展速度。“老百姓不再出去,都开始养鸡,这是10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开始兴养合同鸡。”

  事实上,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尽管有合同约束,但不少养殖户却认为合同不过就是一张纸。在养殖户看来,合同中的保底价格才是吸引养殖户的关键点,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六和签的合同,如果市场价是1块钱一斤,他们也会按保底价收。”在老黄看来,这是平邑县多数养殖户选择为六和代养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模式,老黄认为:“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下,农民也不怎么懂法,就知道看看价格就行,实际上那个合同(也可有可无),他(六和)如果真不要你的(鸡),你能怎么治他?”

  养殖喂“药”是惯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日调查采访发现,在“公司+农户”这一发展模式下,养殖户在多个环节均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刚进入老黄的鸡舍,一股鸡屎发酵后浓郁的氨气味道便扑鼻而来,刺激得让人睁不开眼。去年12月28日,将近6000只白羽鸡被卖到平邑六和后,除了两只瘦小的白羽鸡外,这个鸡棚已经空空如也。

  老黄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因为太轻,两只没怎么长肉的鸡就放在了大棚里,也没有再喂食。

  按照该老黄的说法,两只存活的白羽鸡,12月28日至1月14日已有超过半月时间没有喂食,现在还能存活,已经养了15年鸡的老黄,对此也颇为惊讶。

  在去年12月21日,上海食安办发布 《关于百胜集团自检情况的调查通报》,确认了肯德基2年瞒报8批鸡类产品抗生素超标的事实。

  在媒体的曝光镜头里,一只白羽鸡40天吃下了18种抗生素,然后又走上了我们的餐桌。人们对此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非饲养周期短,而是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

  公开数据显示,在1984年,肉鸡长到2.0千克体重需要49天,而到2010年却只需要34天。

  对此,老黄坚定的认为,“(鸡)长得快、肥,依我说,不是加的激素,与品种有直接关系,即使吃一斤药也长不出肉来。”

  “就好比好端端的人,谁愿意吃药,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老黄说,吃药多,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吃药只能损害鸡的肾功能,损害机体,不会长胖。

  老黄还同时表示,“相比于刚开始养鸡,每只鸡有三毛钱的药就行,现在每只鸡得七、八毛钱。”

  “一只鸭子必然得吃3毛钱的药,这个药得强制性地卖给你,喂他们(六和)的鸭子就得吃他们提供的药。”曾是平邑六和签约养殖户的老王说,这些药的价格也比市场上略贵。

  考虑到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也会从市场上购买兽药,“我们对于一分一厘都会计算在内。”重庆市长寿区曾同国内某养殖基地签约养殖的黄某透露,至于市场购买兽药的药量、喂药时间等方面的管控,则多半由养殖户自己决定。

  检疫合格证议价可买

  “一般32天就停了,公司要求是32天,42、43天卖鸡,休药期一般超过7~10天左右。”老黄说,在屠宰前两三天,平邑六和还是要做药残检验的。

  平邑六和徐建伟表示:“鸡和鸭的养殖,整体差不多,得经过公司验收,绝对得提前化验,我们公司现在只杀无药残的鸡。”

  老王以养鸭子为例称:“停药一般在25天、26天之后,鸭子一般喂40多天,但此时也不是完全停药,到后期看鸭子长势,如果有发病迹象,还得继续喂药。”

  事实上,根据农业部《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养鸡场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和购买单位等。

  但之前曝光的肉鸡加工企业中,有的没有进行宰前检验就宰杀了,相关企业检验人员甚至直接为养殖户填写饲料日志、用药记录。

  对于饲养记录,老王的回答更为干脆:“有,后来都得要,但谁给他们填啊?最后都是糊弄地写上,闭上眼画上几个数就行了。”

  上述陈姓券商人士直言:“六和集团对养殖场的控制是比较严的,但对于养殖户具体监管,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对于出售前必需的检疫,老王称:“检疫费用,一只的话1毛钱,看你的合同,但这里面也能讲价,像我们也就养1500只~1600只鸭子,最后讲讲,100块钱也就挡着过去了。”

  “这种情况要是说没有,是假的,但是这种情况都是个别的。”山东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洪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问题的一般就是养五六百只,要不再多点的,这些小养殖户,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养的,养鸡不去申报。”张洪杰称。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系副主任常维山表示,“‘企业+农户’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药残,但它下面养殖户多了,你不能百分之百控制,这是肯定的。”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华向媒体表示,美国前五大养鸡企业都是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去年这五家所占的美国市场份额高达67%,而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风险也自然凸显。

  “自检”规定形同虚设

  “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统一的鸡苗、饲料、用药、技术等,最后进行统一的收购,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自建养殖场生产的风险,但不利于企业进行全程的监控,难以保障其质量。”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也认为,山东六和集团便是“公司+农户”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风险不好把控。

  1月11日下午4时许,在多方打听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距田润食品以北约10公里的一家六和签约养鸡场。

  该养鸡场位于平度市白埠镇杨龙村以北约两公里,即使在该养鸡场鸡舍东侧的生活区域,大门亦是“铁将军”把关。

  记者以考察市场为名,试图到鸡场探寻。该养鸡场负责人说:“还是到田润问吧,那里比我们这清楚。”

  “养鸡场的位置都比较偏,像他们这种情况,即使想监管,也不可能那么及时。”在一位新希望六和员工看来,进都不让进,里面的养殖情况,只有养殖户自己最清楚,即使有违规的地方,也很难发现。

  平邑县卞桥镇一位六和签约养殖户透露,近日,养殖户接到了六和方面的口头通知,凡有陌生人打听有关养鸡的细节,一律不能作答,如出问题,由养殖户自己负责。

  对此,记者曾尝试向六和集团肉食事业部经理赵景全求证,但电话始终未能接通。

  在平度市食安办向记者提供的材料中显示,(六和集团田润食品公司)业务员每周要对养殖户巡查,检查养殖户用药等情况,并要求所有肉鸡宰前3~5天必须采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予宰杀。

  “这类养殖模式的弊病很明显,就是风险不可控。你可能去检测一家两家,但是几十万的农户养鸡,而且各家的方式、添加的药物各不同,你总不能每家去挨个检测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剑华向媒体表示。他介绍说,发达国家的白羽肉鸡养殖也多采用“企业+农户”模式,但由于他们管理和要求更为严格,养殖户素质较高,也更规范。

  记者调查还发现,这一规定形同虚设。“他们(六和方面)来了,我们养殖户根本不让他们进棚。”老王说,“他们的技术都不如养殖户自己懂得全,有些片区经理即使到了养殖场地,要到棚里看看养殖情况,人家都不让他们进去,他们走的鸡棚鸭舍太多,就怕把病毒带进去。”


  “速成鸡”引发产业链震荡 一味用药遭诟病

  “速成鸡”问题的爆发,不仅将公众视线再次引向食品安全问题,更引起了整条产业链的剧烈震荡。

  一方面,中国肉鸡产品消费量逐年提高,对企业而言市场前景诱人。但另一方面,这个产业正面临着技术落后于国外、本土品种研发缺位、国内市场培育不足、市场易受影响波动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中国规模化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行业也会越来越集中。但其实中国本土市场差不多从2001年后才开始培育起来,这样整个行业目前的发展与监管都还不完善,对企业来说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某肉鸡养殖上市公司高层告诉记者。

  本土市场加速

  目前,围绕白羽鸡和黄羽鸡,在我国形成了南北相对的产业格局。资料显示,我国白羽鸡的主要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北方。比如东三省、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河北。代表性的企业有正大集团、双汇集团、福建圣农、安徽益和、河北兴达等。而黄羽鸡的主要生产企业乃至消费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广西、江苏等地。代表性的企业有广东温氏集团、广西参皇集团等。土鸡和走地鸡,多是家庭散养,还未形成规模。

  事实上,中国发展自己的肉鸡养殖产业,还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比欧美国家晚起步了20~30年,并且前期基本靠国外企业与市场带动。

  1979年,经营饲料的泰国正大集团率先在深圳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白羽肉鸡养殖合资企业,此后大量外企携资金及经营经验进入中国肉鸡养殖市场。1989年,正大在青岛建立起种禽、饲料、饲养,到屠宰、加工、熟食生产的一条龙农牧产业,创造了“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肉鸡养殖行业一直复制美国模式,发展之初主要靠欧美、日本等高增长市场带动,白羽鸡产品以出口为主。不过,“我国出口价格低,从最早3000美元/吨的价格降至现在1700~1800美元/吨的出口价,对国外市场形成了冲击,欧美国家开始注重保护本国畜牧业,我国的出口也受到限制,再加上肯德基等快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本土市场。”该人士说。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肉鸡消费已在肉类消费中比重占第二位,占比达到20%以上,且增长速度超过猪肉和牛肉,如果这种势头持续,到了本世纪30年代,肉鸡消费有望成为肉禽消费量第一。

  不过,另一个现实是,我国人均肉鸡消费量仍然不高。据了解,2010年中国人均肉鸡消费量为10.3千克,低于国际上11.3千克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21%、巴西的23%,日本的59%。

  “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肉鸡消费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而且相比其他肉类,鸡的饲料转化率最高,一般来说,3.6~4斤饲料才能变成一斤猪肉,但对白羽鸡来说1.8~2斤饲料就能换一斤鸡肉,有助于节约粮食。”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问题重重

  在肉鸡市场前景被看好、整个产业不断向前的同时,问题也开始暴露。像其他许多产业一样,肉鸡养殖也面临产业升级的阵痛。

  肉鸡养殖行业容易受到疫病、原料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影响。

  历史上,从2002年10月到2006年,受行情低迷及禽流感影响,一大批养殖场关停并转。2005年至2006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企业成本控制又造成很大影响。去年底,由于“药鸡”事件给消费者造成恐慌,导致不少肉鸡生产企业盈利预期受到影响。

  国内肉鸡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最大的肉鸡苗生产企业民和股份近期就发布了2012年业绩预报,预期将亏损6800万元~7200万元,主要原因就是受“药鸡”事件影响,鸡苗价格在2012年第四季度从高位迅速回落,给该公司盈利带来不小影响。

  事实上,由于国内肉鸡养殖行业起步晚,发展还不成熟,监管也不完善,自身应对疫病与市场波动的能力还需提高。然而,目前中国还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新希望六和也在2011年年报中表示,原料价格上涨促使产品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成为公司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近几年,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与城市化建设等因素导致全球农业用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不断降低,全球农牧行业的原材料呈短缺状态,粮食作物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并且豆粕类原料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原料价格持续的上涨及豆粕类原料价格大幅的波动给公司的生产成本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最大的祖代种鸡养殖企业益生股份就在2011年年报中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原种鸡种源控制于欧美少数几家育种公司手中,中国所用的祖代种鸡均需从国外进口。一旦供应商由于疫病或其他原因减少或停止输出种鸡雏鸡,公司将不能进口足量的祖代种鸡。如果在短期内没有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渠道或未能与其他育种公司建立合作,将会影响公司引进祖代种鸡的进度,并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公司因而面临依赖国外供应商的风险。

  此外,在品牌建设上,目前肉鸡行业似乎还未出现如猪肉行业中双汇、雨润等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结合行业特点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

  首先,国内目前最主流的肉鸡品种白羽鸡本身从国外进口,并不适合中国厨房传统的炖、煮等烹饪方式,所以消费者很少直接接触。这种鸡最早进入中国,以出口为主,之后又用于分割深加工,消费者知道肯德基、麦当劳,知道某一鸡爪、鸡脖子的品牌,就很难知道上游的肉鸡品牌。其次,也与中国消费市场有关。中国国民膳食中动物蛋白最主要的来源还是猪肉,鸡肉价格本身较猪肉高,没有猪肉普及,尤其在农村市场。

  “一些养殖企业在行业内出名,但对消费终端则比较陌生了。”上述人士表示。

  肉鸡行业未来怎么办?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祖代肉种鸡养殖企业已经整合到13家,其中前五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1.7%。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我国的肉鸡行业,一方面要继续规范行业秩序,确保行业发展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要继续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降低行业因分散带来的风险。

  “其实,对企业来说,‘防’重于‘治’。鸡一旦得病很难治好,所以在前期就应通过各种程序减少鸡得病的几率,而不是一味地用药,这里面有一个系统的过程。”某上市肉鸡养殖企业人员告诉记者。

  例如,前期从鸡刚出生开始,就应有整个饲养周期的免疫程序,如饮水、喷雾免疫,再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如通风等。“鸡舍小环境变好了,鸡的发病率也会下降。这些程序和相应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是必需的。”该人士说。


  “速成鸡”后 鸡苗价波动

  去年12月,“速成鸡”事件导致鸡肉需求下降,肉鸡价格上涨行情戛然而止,上游鸡苗市场也急剧降温。国内最大的肉鸡苗生产企业民和股份深受“速成鸡”事件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苗价格已由2012年底的0.2元/羽攀升至目前的1元/羽左右。圣农发展董秘陈剑华表示,“速成鸡”事件短期负面影响巨大,但这将促使肉鸡养殖过程更加规范,长期有利于行业发展。

  山东鸡苗价格回升

  作为鸡苗的主产区,山东市场的收购价格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受“速成鸡”事件冲击,山东鸡苗价格直接由去年12月17日的2.5~3.75元/羽,断崖式下跌至31日的0.2~0.35元/羽,期间降幅高达90%。

  如今距 “速成鸡”事件已隔1月,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平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1月22日全国各主产区鸡苗收购均价多在1元/羽以上。其中,山东青岛地区是鸡苗收购价格最低的地区,当地收购均价为0.7元/羽;烟台肉鸡苗出厂价则达到了1.45元/羽,平均收购价格在1元/羽上方。

  实际上,“速成鸡”事件只是鸡苗价格骤降的成因之一,并非全部。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农历年末到来,进苗出栏时间临近春节,大量屠宰场放假,养殖户补栏意愿降低。鸡苗价格常常会在每年四季度经历一轮周期性的回落,“速生鸡”事件只是加快了节前补栏期的结束。

  记者注意到,在鸡苗市场的“黄金时期”(2011年)也有类似情况。2011年,鸡苗价格犹如过山车一般,前三季度大幅向上攀升,由年初的3元/羽迅速上涨超过5元/羽。当年12月初,鸡苗价格仍维持4元/羽的高位,不过到12月14日,鸡苗收购均价暴跌至1元/羽,半个月跌幅超过70%。

  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受冲击

  “不可否认,‘速成鸡’事件对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在A股市场,益生股份、民和股份、圣农发展等上市公司短期业绩都将受到影响。”圣农发展董事会秘书陈剑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表示。

  1月15日,民和股份调整2012年业绩预期,将全年业绩由预亏1500万~2000万元下调至亏损6800万~7200万元。对于业绩超预期下滑,民和股份证代高小涛表示,去年四季度鸡苗价格原本处于回升态势。但是“速成鸡”事件发生后,鸡苗价格在高位迅速下跌,使得四季度鸡苗整体价格低于预期水平。

  高小涛强调,白羽鸡本身并没有问题,欧美国家居民一样在食用,真正的问题在养殖过程中。但遗憾的是,白羽鸡被市场舆论曲解,以至于延伸成肉鸡品种问题。

  同时,陈剑华认为,虽然“速成鸡”事件短期内会对鸡肉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去年业绩也将会受到影响,但尚在预期波动范围之内。从长远来看,该事件的曝光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有助于对整个行业养殖过程进行规范。

  前述分析师表示,鸡苗价大幅波动是常态,就算没有“速成鸡”事件,去年鸡苗企业也是亏损,不能因为一个事件和暂时的困境就否定整条产业链。“速成鸡”对养殖场补栏积极性打击较大,养殖户补栏减少,春节前补栏提前结束。预期2013年2月份出栏的肉鸡也会逐渐减少,肉毛鸡价格继续坚挺。肉鸡价格走强随后将带动苗鸡价格止跌回升。

  相关阅读:

  白羽鸡苗价格如坐过山车 近日回涨或报复性反弹

  从一只3元跌落到0.5元,又涨回0.9元,自“嗑药鸡”被媒体曝光后,白羽鸡价格坐了一趟过山车。近一周来,大跌8成的白羽鸡苗价格开始回涨,白羽肉鸡价格也逐步小幅回调。

  不过,“嗑药鸡”对产业链的不利影响并没淡化。业内人士预测,这次风波,或有大批中小养殖户“扛不过去”,未来白羽鸡供应或出现阶段性短缺,价格或迎来报复性反弹。

  小幅回涨但仍回不了本

  近一周来,因年末需求拉动,湖北地区的白羽鸡苗开始回涨。“已经涨到0.8—0.9元一只了,但还没有恢复到‘嗑药鸡’事件前的水平”恩施州新旺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华明说。

  虽价格有所回升,但养殖户却高兴不起来,“鸡苗到现在都没涨到一元钱,连本都赚不回来”。经营雏鸡销售的丹江口市凤源农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钱伟无奈地说。

  “嗑药鸡事件,对行业是个利好”

  “嗑药鸡”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了上下游养殖户的热情。李华明说,当地白羽鸡养殖户,纷纷表示明年准备换个品种。白羽鸡本来就不好养,当地白羽鸡所占市场份额不到十分之一,明年肯定更少了。

  “嗑药鸡”阴霾会持续多长时间?长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童波表示,现在还不好预测会持续多久。在监管加强后,不合格的鸡被淘汰,很可能导致后期禽肉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白羽鸡价格或迎来报复性反弹。

  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崇阳分公司总经理杨军认为,“嗑药鸡”是个案,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个利好,“这一事件将肃清行业,淘汰大量不合格的小企业,促进行业升级。”


  争议白羽鸡 躺着又中枪

  媒体爆出消息后,“大用”很快作出反应,当地政府也立即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对于事件的处理态度是应该肯定的。

  白羽鸡为何会接连“中枪”?人们自然会把焦点集中在“速生”问题上,生长速度之快一直是白羽鸡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白羽鸡的速生是基因筛选的结果,并不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是由品种决定的。其实,所谓“速生鸡”在国外早已有之,引进国内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速生本不是什么重大问题,但很多隐性问题终把白羽鸡推向“危险食品”的行列,另外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也让白羽鸡成为众矢之的。

  之前报道提及“骨粉” 是否真用死鸡制作?

  打开大用集团的官方网站,迎面便是4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有来自央视的,也有来自新华网的,主旨只有一个,便是“暂未发现病死鸡进入食品环节”。所有报道均依据鹤壁市政府公布的一份事件调查报告。

  报告称,大用每批次鸡肉均有产地检疫证明,屠宰规范。在日常监管和此轮调查中,未发现屠宰加工病死鸡问题。大用集团养殖场的病死鸡统一回收后,由该公司集中建设的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处理,也未发现病死鸡进入食品环节。

  记者从河南省畜牧局了解到,省畜牧局执法大队只负责督导鹤壁当地的检查。“具体的情况需要去问鹤壁,我们并没有派人到鹤壁去进行检查。”河南省畜牧局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刚告诉记者。记者提出想要与省畜牧局执法大队负责人当面交流,张志刚拨通了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后,对方表示不愿接受采访。

  针对报告中指出,“大用”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大用郑州总部总裁办王姓工作人员对记者的解释是:“这个不规范操作是指,比如运输死鸡的车应该完全密封,但我们的车有的没有做到完全密封。在进行处理时,死鸡、鸡内脏等应该分类处理,但我们是放在一起处理了。” 之前的报道称,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曾提到,“大用”把死鸡集中回收,然后拉去做“骨粉”。这“骨粉”到底是什么?是否是工作人员对某些工序的错误表述?政府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及。“我们的死鸡都是去做肥料了,羽毛去做了羽粉,"骨粉"是怎么回事我不了解。”王姓工作人员解释说。

  那么“骨粉”究竟是什么?资深业内人士刘先生做出了解答。“其实"骨粉"是添加在饲料当中的,主要用于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前多用鱼粉,但是现在鱼粉涨了好几倍的价格,用"骨粉"更节约成本。我有耳闻,一些饲料商用病死鸡做"骨粉"。另外,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会有人专门收购死鸡,收购很便宜,一块钱左右一只,买去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刘先生说。

  那么,如果用病死鸡做“骨粉”添加到饲料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长期从事饲料研究的业内人士李先生表示,其中蕴含的风险是不可预测的。“比如用因大肠杆菌死亡的鸡做饲料再去喂鸡,相当于污染了食物源,这叫同源蛋白污染。鸡吃一顿可能没有问题,但是病菌在体内不断累积,很难预测最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出来。”李先生说。

  洋快餐表态 将关注事态进展

  之前的六和集团被爆出问题后,有洋快餐终止了与六和集团的合作,多家进货商纷纷在网上发表声明,表达了维护品牌形象与食品安全的决心。

  而对于这一次大用集团被曝可能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后,部分洋快餐品牌也纷纷作出了表态。一家洋快餐品牌表示,公司采用的鸡肉为专属工厂生产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质量要求,选用检疫合格的活鸡,全程由公司派驻专职驻厂稽核人员管控生产出货质量。另一家洋快餐品牌则发布声明称,集团高度重视媒体报道的大用集团的相关内容,并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如发现大用集团有任何违规行为,一定从严处理。

  至于此次事件会否影响与大用集团的长期合作的问题,记者联系了一家洋快餐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对方并没有明确表态。对于此次事件会否对市场销售情况有影响,对方也表示不便回答。

  晚餐用餐高峰时间,记者来到郑州市二七广场和商城路一带的洋快餐店,尽管地处郑州市的繁华地段,但快餐店的客流量并不算大,店里空置着大量座位。

  在郑州二七广场旁的一家涉事品牌快餐店里,市民孙女士正带着孩子在这里吃炸鸡和汉堡。当记者询问孙女士是否知道最近有关鸡的一系列新闻时,孙女士表示:“我有耳闻,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孩子非常喜欢吃这些东西,今天也是他吵着要来的,以后我会尽量少带他来。”孙女士说。

  白羽鸡接连中枪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近期洋快餐供货商连续中枪,目标皆直指白羽鸡,这个引进中国二十多年的品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清晰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坊间对白羽鸡还曾有过因基因变异而长着“三头六臂”的妖魔化传闻,现在人们对白羽鸡最主要的认识在于它的生长速度,长得快是这种通身雪白的鸡最大的优势,四五十天可以长到五六斤,这种生长速度相对普通鸡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加之媒体曝光白羽鸡的饲料中添加了多种抗生素和激素,因而白羽鸡与“不安全食品”就扯上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事实上,当下的白羽鸡养殖确实存在种种乱象,但问题并不出在“长得快”上。“白羽鸡长得快是基因决定的,因为它就是这个品种。作为一种大型鸡,成年的白羽鸡其实能长到20多斤,正常情况下,四五十天就可以长到五六斤。我们拿五六斤的白羽鸡和柴鸡作比较,白羽鸡显得很大,但就它的生理周期来说,它还是只幼鸡。”李先生说。

  对于白羽鸡近日频繁被爆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业内人士们表示,他们并不感到吃惊。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品种已经引进国内了二十多年,所有的养殖设备和技术都还和二十年前一样,养殖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我见过的所有的养殖场都是高密度养殖,鸡挨着鸡,没什么活动空间,室内保持封闭高温,24小时灯光照射扰乱生物钟促进其进食。可以说除了半年以上出栏的鸡,绝大部分"速生鸡"都是这样养起来的。养殖场里的鸡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就是因为排风不畅造成的。”李先生说。

  在人工选育时,为了追求生长速度,白羽鸡有先天的基因缺陷,体质较弱,容易患病,死亡率也较其他品种更高。引进初期,一般50天出栏,现在已很少有养殖场可以养到50天再出栏,出栏时间普遍为45天,提前这5天是抢占市场和赚取利润的关键所在,因为白羽鸡的养殖利润实在太低。“几年前养一只白羽鸡只赚一块钱,现在大概赚五块钱,市场最好的时候,一只鸡也就赚十几块钱,但也出现过卖一只鸡赔几块钱的情况。同样的价格,同样的东西,出栏越早利润也就越有保障。”李先生说。

  虽然只把生长周期缩短了5天,但对于已经超常规生长的白羽鸡来说,这个“提速”是难以承受的,“因而为了保证良好的成活率,大量使用抗生素就成了必然选择。”李先生说,而他更担心的是,当低利润的市场环境下出现成片死亡的情况时,有个别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出售“病死鸡”,这种情况无疑会给整个行业抹黑,造成不良影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定时炸弹”。

  短短几个月,围绕白羽鸡接连爆出有关食品安全的“重磅炸弹”,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些看似偶然的曝光背后,却是行业内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速成鸡”事件是灾难也是起点

  “速成鸡”事件是灾难也是起点

  像添加剂等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一样,人们对“速成鸡”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媒体曝光、专家辟谣、公众反讥抨击、认识深入几个过程。这个事件中,公众的反专家反权威情绪表现得更突出,而涉事行业专家和管理部门表现得更积极坦诚,曝光事件正在推动着我国的肉鸡行业向着转型升级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实公众对快大型肉食鸡的质量质疑早已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了。有关肉食鸡抗生素超标、激素超标的说法早在社会上传播已久,称肉食鸡会导致少儿性早熟等等。可以说,这次央视曝光速成鸡是对长期以来肉食鸡安全问题的发酵和激化。

  在此次速生鸡曝光事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和专家面对曝光没有沉默、回避,更没有掩盖或听之任之,而是积极回应、及时组织企业检讨反思生产中的问题。

  同时,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也在主动反思,快大型白羽肉鸡在中国发展已经30年了,为什么已存在多年的用药方式和屠宰环节一经报道即给行业灾难性打击?为什么出口的鸡肉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严格检验,而国内肉鸡质量却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速成鸡”事件引爆了这场肉鸡行业的革命,有望成为行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的新起点。

  “速成鸡”影响多家上市公司业绩

  山东民和股份曾在其2011年的公司年报中称,公司主营产品鸡苗产品为公司毛利最高、弹性最大的主营产品,其未来销售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业绩。

  民和股份本在2012年三季报时,将全年利润预计为只亏1500万-2000万元,但三个月后,鸡苗价格的猛跌让这一亏损预计迅速上调了5300万元,2012全年亏损额高达6800万元-7200万元。

  2011年民和股份年终利润高达1.87亿元,2012年较之前年同期利润下降幅度高达160%。2011年业绩大增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鸡苗收入。其2011年报显示,该年度公司雏鸡收入5.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54%,毛利率为40.71%,毛利同比增加20.37%。

  民和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高小涛向记者表示,即便业绩不佳,还是会聚焦主业,目前没有多元化方面的考虑。但是在养殖方式会逐渐转变成公司饲养,不再交由农户,以保证过程安全。

  福建圣农发展副总经理陈剑华表示:“不止是山东省的情况如此,全国各个地区的市场都受到大跌影响。所以2012年圣农发展业绩不理想,但是4季度亏损程度还不方便透露。”

  “屋漏偏逢连夜雨,其实肉鸡价格在2011年底价格就开始在下跌,原料价格去年却一直在高位盘旋,后来三季度玉米和豆粕价格都暴涨,把整个行业都涨亏损了,本来大家想四季度要歇口气做业绩,没想到又撞上速成鸡事件。”陈剑华告诉本报。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速成鸡”事件不是唯一因素,其实去年大豆、玉米价格上涨之初行业就预测,这轮涨价对居民食用油的价格影响不大,最受冲击其实是养殖业和畜牧业。

  目前,饲料价格是养殖成本上涨主要要素,饲料费用占比肉鸡养殖成本超过70%,其次为仔畜费用12%,两者合计占比高达85%。

  “2012年鸡肉和鸡蛋价格涨幅要远远低于豆粕等饲料涨幅,一方面是受发改委宏观调控影响,另一方面是肉鸡养殖处于高度竞争行业,谁涨价谁就失去市场,所以上游成本无法平移至终端售价,整个产业亏损是必然。”马文峰说。

  陈剑华称,“现在还不好预测阴影会持续多久。可能会持续到今年1季度末,但搞不好也可能是整个上半年。”不过赵金厚认为,今年1、2月份,肉鸡产业链价格仍将维持低迷,但地区之间出现分化,山东地区鸡苗、毛鸡、鸡肉价格继续走低,而福建地区将会有所回升。

  而安信证券则认为,“速成鸡”事件将导致部分中小养殖场退出市场,预期2013年中期前后随着猪价见底回升,新一轮鸡周期有望启动。

  “速成鸡”本没错,乱养鸡才是祸!

  行业受创已经客观存在,行业反思也在进行。1月15日的山东白羽肉鸡大型龙头企业座谈会上,益生、民和包括被曝光的新希望六和及盈泰等几乎省内所有龙头养殖企业老总悉数到场。会议主题只有一个:解剖反思。话题也只有一个:追根求源,如何管好这只让人们又爱又怕的“速成鸡”?

  一个多月来,记者循着整个养殖环节的各个节点和曝光事件中显露的一系列疑点来探寻发现,过度用药和养殖模式等成为“速成鸡”向“药残鸡”异变的主要祸首。

  用药误区 药越用越多,病越防越多,陷入恶性循环

  “消费者最担心药残,其实我们也最担心药残。养殖业的确存在过度用药、残留难控问题,这也是肉品质量最大的软肋。靠企业自律难以保障产品质量。”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表示。

  青岛九联集团董事长王振江坦言,为了防止疫病群发和外界感染,规模养殖中进行适当的预防防疫是必须的。如果养殖场完全按照养殖规程操作、保证用安全药和在安全期内用药,在出栏前的10-14天里(禁药期)不用药,通过鸡的自体循环排泄,药物残留是不会超标的。

  但是,由于行业扩张快、竞争加剧,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防疾难度逐年加大,一些养殖户担心一旦染病全军覆没,从鸡苗一进棚就开始大量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并且用药量越来越大。

  “其实,由于刚出生10天左右的小鸡有母体免疫是不用再免疫的,但是出于不放心,养殖户往往会提前免疫。按说抗生素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防病的,人们不会因为担心感冒提前给孩子吃抗生素,但是养殖场却会在鸡未患病前用抗生素。”养殖业人士告诉记者。

  养殖场(户)给畜禽大量用药,不是因为有疫情而是图个心安。同时,养殖场用药还存在“群防群治”问题,一个得病,全群吃药。而且重复吃药现象严重,如饲料里面已经添加了,养殖场(户)在日常生产中还要再添加一遍。全年常态化用药保健,造成菌株耐药性增强,不发病则已,一发病就是大损失。养殖业步入了病越防越多,越多越防的恶性循环。有资料表明,有养鸡场死亡率高达75%,其实一大部分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药死的”。

  模式之弊 “公司+农户”模式给乱用药开了“绿灯”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肉品安全有无药残,而养殖企业最关心的是肉鸡怎么才能长得快不生病。怎样实现这个矛盾平衡,是对养殖业的考验。

  “现有的养殖模式存在问题,尤其是‘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是当前肉鸡养殖业的短板。”2012年12月18日,央视曝光山东六和等个别养殖户滥用药物的当天,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被曝光企业的养殖模式存在弊端。

  据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寿纯介绍,肉鸡养殖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公司+自养”模式,可以避免养殖环节非法人为添加,但对企业的资金和实力要求比较高;二是“公司+合作场”或者“公司+农场”模式,这种模式合作紧密,品控也有保障。目前美国等国家大部分采取这种模式;三是“公司+农户”模式或者“公司+(中间商)+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开始发展时对于产业带动性非常强,但不稳定,最容易出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六和、盈泰在养殖模式上以“公司+农户”为主。即,由公司通过中间商(俗称“鸡头”)向农民合作养殖户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成鸡等。这种松散型的合作中,公司很难控制养殖户用药用料和非法添加问题。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黄炳亮就这次事件向同行和社会道歉。他直言,眼下商品鸡养殖成了产业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由于资金、土地限制,“自养式”发展模式受到较大的限制,“公司+农户”模式因为“鸡头”原因又不能与农户实现紧密对接,公司无法对农户进行有效监管,药残等质量隐患由此而生。

  监管短板 生物安全隔离区“不安全”,检测形同虚设

  “药越用越多,环境越来越差,疾病也越养越多,抗药性越来越强,现在养鸡太难了。”在高密、诸城、招远,记者跟肉鸡养殖企业养鸡人交谈中,几乎每一个养鸡人都会抱怨肉鸡难养。其中,环境污染、环境条件差是当前疾病多发、病毒感染的一大重要因素。

  他们告诉记者,从内部环境上来讲,目前部分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软硬件设施都较差,相对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有的生产条件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如养殖密度过大,鸡舍内的氮气浓度超标严重,氧气不足,通风设备陈旧,粪便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疾病多发。

  外部方面,没有生物安全隔离区,或者隔离区条件不够、管理不严,外来污染,车辆运输污染,人与禽交叉污染等,甚至一场沙尘暴带来的细菌和病毒,都会导致一场大的疾病。

  此外,还有政府监督和检验检疫问题。检疫人员少,标准太高,不切合实际令国内检验检疫标准形同虚设。同时,目前屠宰场过多过滥,宰前检验设备缺乏,监督跟不上等,也容易导致超标鸡直接流入消费环节。孙希民认为,独立的屠宰场应控制数量,多发展自繁自屠的屠宰场。

  速成鸡事件致圣农发展等公司重大负面业绩

  速成鸡重创产业链:鸡苗价猛跌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六和“速成鸡”事件的不利影响并未烟消云散,而是正逐渐影响整个白羽鸡养殖产业链。

  山东民和股份发布《201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公司2012年度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6800万元-7200万元,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速成鸡”事件发生后,导致鸡苗价格在高位迅速回落,且在四季度后期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使得四季度鸡苗整体价格低于预期水平。

  山东另一肉鸡养殖上市公司——山东益生股份的利润情况也很不乐观,1月21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唐文涛向记者表示,2012年四季度企业很难避免受“速成鸡”事件的影响,预计上市公司利润将下滑80%-100%。

  此前山东鸡苗价格曾达3.3元/羽,“速成鸡”事件曝光后2周内猛跌至仅为0.36元/羽,跌幅高达89%,虽然目前受春节周期性需求因素,鸡苗价格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过去数年行业正常价格水平。

  “我们无法预计速成鸡的风波啥时候才能真正过去,我敢说现在整个白羽鸡养殖产业都是亏损的,本来2012年肉鸡养殖业就不景气,让速成鸡事件一折腾四季度更是雪上加霜。”白羽鸡养殖巨头的福建圣农发展副总经理、董秘陈剑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鸡苗价“跳水”

  “速成鸡”风波正波及整个白羽鸡的产业链

  2012年12月18日,媒体曝光了肯德基[供应商山东六和集团对养殖中的白羽鸡违规滥用药品事件,此后作为肉鸡养殖行业重要利润来源的鸡苗价格便呈“跳水”式下跌。

  据鸡苗价格专业网站监测数据,2012年12月17日,山东淄博地区苗鸡价格2.40-2.90元/羽,而到2013年1月20日,淄博地区苗鸡价格仅为0.60-1.30元/羽,当前跌幅高达75%以上。

  同样,去年12月17日,青岛地区苗鸡价格2.25-2.85元/羽,而今年1月20日,青岛地区苗鸡价格0.75-1.25元/羽,跌幅近67%;去年12月17日,山东临沂地区苗鸡价格2.20-3.00元/羽,而今年1月20日,临沂地区苗鸡价格0.75-1.65元/羽,跌幅高达66%。

  申银万国农林牧渔分析师赵金厚指出,“六和鸡”事件曝光后的两周内,主产区肉鸡苗价格曾一度下跌至0.36元/羽,下跌幅度高达89%。

  对于鸡苗下跌的原因,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表示,“速成鸡”风波正波及整个白羽鸡的产业链,农户养的白羽鸡,许多屠宰场不敢收,这让农户不敢再买白羽鸡的鸡苗。山东一家种鸡企业,甚至因为鸡苗卖不出去,一下子烧掉了4万套种鸡。

  此前,有六和集团的员工称,在嘉祥县,有七八户和六和集团签订合同的养殖户,都出现了亏损。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六和集团屠宰场停业整顿,原来签订的收鸡合同难以履行;二是相关部门一日数查,也不能再收鸡。

  “三块多一斤的有,两块多一斤的也有。这时就没法和别人讲价了。”山东当地养殖户曾表示,肉食鸡到了该出栏的时候,就必须卖掉,每斤肉食鸡价格在4.5元基本可以保本,但现在平均价格在每斤3元左右。

  事实上,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变化,一般是从鸡肉价格的变动向上游传递,鸡肉价格的高低影响肉鸡养殖户的积极性,肉鸡价格又影响到商品代鸡苗的价格和需求。

  于是,许多养殖农户表示,在一段时期内不再考虑养鸡。不过,中金公司农林牧渔研究员袁霏阳认为,短期看,由于受“速成鸡”事件影响使得养殖户近期补栏热情跌至冰点,但这很可能导致后期禽肉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从而带动禽苗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

  行业冰点

  “可能会持续到今年1季度末,但搞不好也可能是整个上半年。”

  “速成鸡”事件将对多家上市公司带来重大负面业绩影响。

  山东民和股份曾在其2011年的公司年报中称,公司主营产品鸡苗产品为公司毛利最高、弹性最大的主营产品,其未来销售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业绩。

  民和股份本在2012年三季报时,将全年利润预计为只亏1500万-2000万元,但三个月后,鸡苗价格的猛跌让这一亏损预计迅速上调了5300万元,2012全年亏损额高达6800万元-7200万元。

  2011年民和股份年终利润高达1.87亿元,2012年较之前年同期利润下降幅度高达160%。2011年业绩大增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鸡苗收入。其2011年报显示,该年度公司雏鸡收入5.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54%,毛利率为40.71%,毛利同比增加20.37%。

  民和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高小涛向记者表示,即便业绩不佳,还是会聚焦主业,目前没有多元化方面的考虑。但是在养殖方式会逐渐转变成公司饲养,不再交由农户,以保证过程安全。

  福建圣农发展副总经理陈剑华表示:“不止是山东省的情况如此,全国各个地区的市场都受到大跌影响。所以2012年圣农发展业绩不理想,但是4季度亏损程度还不方便透露。”

  “屋漏偏逢连夜雨,其实肉鸡价格在2011年底价格就开始在下跌,原料价格去年却一直在高位盘旋,后来三季度玉米和豆粕价格都暴涨,把整个行业都涨亏损了,本来大家想四季度要歇口气做业绩,没想到又撞上速成鸡事件。”陈剑华告诉本报。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速成鸡”事件不是唯一因素,其实去年大豆、玉米价格上涨之初行业就预测,这轮涨价对居民食用油的价格影响不大,最受冲击其实是养殖业和畜牧业。

  目前,饲料价格是养殖成本上涨主要要素,饲料费用占比肉鸡养殖成本超过70%,其次为仔畜费用12%,两者合计占比高达85%。

  “2012年鸡肉和鸡蛋价格涨幅要远远低于豆粕等饲料涨幅,一方面是受发改委宏观调控影响,另一方面是肉鸡养殖处于高度竞争行业,谁涨价谁就失去市场,所以上游成本无法平移至终端售价,整个产业亏损是必然。”马文峰说。

  陈剑华称,“现在还不好预测阴影会持续多久。可能会持续到今年1季度末,但搞不好也可能是整个上半年。”不过赵金厚认为,今年1、2月份,肉鸡产业链价格仍将维持低迷,但地区之间出现分化,山东地区鸡苗、毛鸡、鸡肉价格继续走低,而福建地区将会有所回升。

  而安信证券则认为,“速成鸡”事件将导致部分中小养殖场退出市场,预期2013年中期前后随着猪价见底回升,新一轮鸡周期有望启动。

  “速成”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自从央视对行业的一些现状进行曝光后,行业受创已经客观存在,行业反思也在进行。那么这些事情的缘由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过度用药和养殖模式。

  用药误区——由于疾病的肆虐,养殖业用药也一度增加,药残也成为大家担心的话题。的确养殖业存在过度用药、残留难控问题,这也是世界性难题肉品质量最大的软肋。

  某些养殖场(户)大量用药,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有疫情而是图个心安。同时全年常态化用药保健,造成菌株耐药性增强。

  模式之弊—— 我们不否认“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也是当前肉鸡养殖业的短板。由于众多的因素,非常容易造成对接缺失的情况,这样就无法对养殖户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造成基层用药乱的情况出现。

  环境因素——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之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整个养殖行业环境污染、环境条件差是当前疾病多发、病毒感染的一大重要因素。


  微生态整体解决方案:破解肉鸡养殖难题的“密钥”

  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俗话有“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说法。不仅如此,养殖业带来的高污染也已严重危害到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臭味难闻,粪污遍地,连地下水也受到污染,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而因违规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抗生鸡”事件更是让整个养殖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能让养殖业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如何能让养殖场无污染无臭味?如何保证养殖的品质和稳定收益……这些都已成为养殖业亟待破解的难关。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众多的方法和观点中,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让人耳目一新。利用微生物介入养殖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养殖无污染,无臭味,减替抗生素用量,产品品质提升,养殖成本下降,无疑让人看到了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前景,成为破解养殖难题的“密钥”。

  三年磨一剑,微生物大显身手

  1月12日,在莱阳市一处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堆积养鸡大棚内的垫料。整个养殖区内没有一点臭味,偶而会闻到类似酵母菌的香味,厂区内外也不见粪污遍地流的情形。工人开玩笑说,这儿夏天都不生苍蝇。这是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试验基地,为了推出成熟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试验已连续做了3年。

  “目前这一技术的各项试验数据都已拿到,3年来这场子一滴污水都没排,不仅不排污,而且还要往垫料里面加水。抗生素也比规定量减少约50%,效益很不错。利用微生物不仅能解决养殖存在的难题,还能降低很多成本呢。”董事长刘玉民兴奋地说。

  但在3年前,这儿与其它传统养鸡的地方一样,老远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臭味,场区内污水横流,直接排到场外,为此,生活受到影响的当地农民,多次上访反映环境污染问题,但最终都没能解决好。“那时候感觉喝口井水都臭哄哄的,地下水都被污染了,后代们可怎么过呀。”一位家住附近的工人说。

  “过去要靠水冲洗鸡的粪尿,后期鸡大了,冲水也不行,污水都随着渗入地下,鸡粪的运输和处理也造成很大的污染。鸡发病率很高,为了预防,抗生素用量都很大。”刘玉民说,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了,养殖场真正成了生态绿色养殖。

  微生态养殖,立体介入养殖环节

  刘玉民所说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是指用微生物加垫料做成发酵床,在饮水、拌料、空气喷雾消毒中添加微生物等整体养殖技术,从而给鸡舍营造出一个微生态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毒的生长。而在此之前他所创造的自然养猪法已成为成熟的模式,并在全国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发酵床是这一方案的核心组成。这张神奇的床里面有锯末、稻糠等材料与有益微生物菌群,配加氨基酸等营养剂,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鸡养在这种“床”上,排泄的大小粪便被这种菌分解。

  鸡粪,现在7天才用翻动1次,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微生物是一个大产业。日本利用微生物解决养殖中的污染和改良鸡舍环境,增强鸡肉品质,减替抗生素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早已普及开来。我们养殖业虽发展迅猛,但用微生物真正解决养殖难题才只有几年的时间。如果能早做这个事情,养殖业也许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微生物在养殖业应用的领军人物,刘玉民对目前微生物的利用现状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在自然养殖法取得成功后,刘玉民针对鸡、鸭养殖中污染高、抗生素用量超标等问题,引进开发了新的微生物菌群,并承担了“山东省肉鸡发酵床养殖技术标准”的制定。

  其技术创新项目“安全环保型肉鸡清洁生产技术”,则在饲料、饲养、粪污处理三个关键环节控制肉鸡养殖过程,实现清洁化生产,被评为“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

  在此基础上,他和来自日本、美国和国内外的微生物专家们又创新了“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集成菌种分离、饲料生产、发酵床制作、动态管理与循环利用、鸡舍建筑与免疫等技术成果,形成肉鸡整体循环生产技术。”刘玉民介绍。

  减替抗生素,鸡肉安全收益高

  “从理论上,达到一定条件,鸡舍内的有益微生物形成良性循环后,除正常疫苗防疫外,生长过程可以不用抗生素,能够实现无抗养殖,对于一些消化道和呼吸道问题,可以用中草药代替治疗。”刘玉民说,在现实生产中,由于老鸡场的有害菌在空气和土壤中积累太多,需要缓慢改善,疫苗要正常使用,出现病情时还要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但用上微生态整体解决方案后,第一年抗生素用量也能减少约50%。”

  据了解,目前传统养鸡法中,抗生素用量每只鸡最少要1.2元,“利用微生物,采用这一整体养殖解决方案,提高了成活率,节约了饲料,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用量,鸡肉品质明显改善,每只鸡至少增收1.5元,一个大棚1万只鸡,一年按4批算,也要多收入6万多元。”刘玉民介绍说,整个生长过程没有原料浪费,粪尿和羽毛等被垫料里的微生物分解成蛋白质,成为鸡的“点心”;一次垫料可以用两年,鸡出栏后,淘汰掉的混合发酵垫料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市场价格极高,又给养殖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由于有股特有的发酵味,这种有机肥用于生产韭菜都不长韭蛆和蛴螬。”刘玉民说。


  2013一号文件:公司加农户监管难,家庭农场是方向

  农村经营体制转变

  一号文对2013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对经营体制着墨颇多。文件提出,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为达此目标,一号文提出要鼓励农民通过互利互换的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的零碎化问题,同时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要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

  而对于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这份文件的态度是有抑有扬,有保有压。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对此的解读是:农产品的生产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农产品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农业生产是个精细活,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搞标准化。另外,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之后实行那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存在一个监管难的问题,农民作为雇工为公司干活时肯定不会像搞自己的庄稼那么负责。

  因此陈锡文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应该采取家庭经营方式,但在农产品的加工领域则不妨引入城市商业资本和龙头企业。

  解决农村经营制度中个人经营分散与公司雇工经营不适合农业特性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另一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2013年对此着墨颇多,也提出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推动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贷款贴息,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


  2012年饲料行业热点回顾

  1、新《条例》实施

  2012年5月1日,修订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正式发布实施,与此相关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相继发布,特别是《饲料原料目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更是首次出台。

  新《条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点:一是明确了责任主体;二是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完善产品追溯机制,建立召回制度;四是解决了禁用产品问题;五是建立安全信用管理体制;六是加大执法力度。而这些改变,最终指向的不过是“变革”二字!

  一项行业政策的出台,就是一个行业方向的确定。新《条例》提高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的准入门槛,要求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进行技术升级,以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轮政策性的调整过程中,将对饲料添加剂企业和产业格局发生显著性的影响,对配合饲料企业的技术体系和质量体系产生质的影响,会导致不少饲料添加剂企业、配合饲料企业难以适应、被迫退出。行业的优胜劣汰将进行得更加迅速。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评价一项政策的好与坏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政策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第二,新政策是不是成本更低、更好的替代方案;第三,是否基于对消费者支付决策的预期。新《条例》修订贯彻的基本精神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使命。若在具体执行层面,能够做到相对公开、公正、公平,保障自由竞争,鼓励企业家创新。那么,新《条例》无疑将在中国饲料业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转型进行时

  进入新世纪后的前十年,一直被称为饲料业的“黄金十年”。在那个高速增长时期,中国饲料企业多习惯走实用路线,就是通过低成本抓住机会快速扩张,先把市场占领,拥有规模优势。然而,从这三年饲料业面临的产量增速放缓、成本上涨、产能过剩、融资依旧困难等情况来看,这个时期已经一去难返。

  在“中速增长时期”,饲料企业已经很难继续按照扩张性模式发展,更多是陷入产业结构性挑战,产能过剩造成很大经营压力,而税费、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也只能靠企业自己消化。

  转型,这个有些虚幻的说法,已经变得现实而迫切。经营者将不得不思考转型,去适应新的生存法则。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由过去的抓机会、重规模,到选机会、重细节。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机会无处不在,规模取胜,大和强是关键词,如今则需要更注重投资机会的选择与细节把握。

  目前,饲料企业的应对之策大抵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多元化,如新希望、通威、大北农等;二是精细化,如海大、双胞胎、南宝等;三是加速国际化。未来数年,饲料企业最需要的是决策思维的变化。而人才、技术和管理仍然是决定饲料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

  面对未来,谁都知道挺过寒冬,必定是朝阳,但可能需要先摸索通过一条陌生的隧道!

  3、水产料新格局

  2012年,水产料企业之间的竞争短兵相接,趋向白热化。

  中国水产饲料四强海大、通威、恒兴、粤海使出浑身解数,相继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营销变革,如恒兴“春耕行动”、海大“经销商伙伴成长计划”和“通威科技 30年,赢氧技术展新篇”以及粤海悄无声息招兵买马等。这些举措,既是为了巩固、开拓市场,亦是水产料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随着养殖环境的污染和疾病形势的复杂化,技术领先的优势会被抵消掉一部分,此时在保证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水产料企业倾向于创新营销手段,去争夺市场。水产饲料业已经进入“营销时代”。

  但是,正如江苏大学叶元土教授所言:“我们的产业技术并没有显著的升级、没有大的发展,依然还是处于低级制造、拼凑式的生产阶段。尤其是广东,2012 年快速发展的膨化饲料,企业增加了制造设备的投入,又要面临产业的寒冬季节,情况会更糟。”水产料行业整体依然存在人才相对缺乏、专业化能力不足、规模偏小等痼疾,市场层面则表现出同质化竞争突出、赊销严重、服务能力欠缺等弊端。

  海大、通威、恒兴、粤海之间的高手对决,终将裹挟所有水产料企业,实现行业洗牌,进而催生新的游戏规则,形成水产料行业的新格局。当潮水褪去时,谁会在裸泳?这个答案,留给未来。

  4、原料暴涨

  2012年,饲料原料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大戏,再一次把饲料企业狠狠地“伤”了一回。

  最疯狂的当属豆粕。今年一月初广东豆粕价格约2800元/吨,8月末飙至4800元/吨,涨幅达到2000元/吨,按猪饲料豆粕添加比例17%来计算,因豆粕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每吨饲料成本就增加了340元。即便按照今年豆粕平均价格与一月份相比,涨幅也将近达到800元/吨,一吨饲料成本约增加了136 元。另外,今年内鱼粉价格最高涨幅达4000元/吨,棉粕1500元/吨左右,玉米、菜粕、花生粕、小麦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上涨品种之多,价格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出许多饲料企业采购人员的年前预测。

  上游饲料原料价格不断推高,下游养殖行业惨淡,直接导致一些饲料厂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大型饲料企业尚可寻找替代原料降低成本或内部化解部分上涨压力,中小饲料企业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频繁地调整价格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若不这样做,生产成本的上涨又是难以承受之重。这还不是最严峻的,2012年大多数养殖户处于亏损、保本的状态,从5月份开始,华南地区罗非鱼、草鱼等养殖户纷纷“弃水上岸”,养猪户弃养的亦不在少数。这种饲料原料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在2013年集中释放出来,中小饲料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应对?

  5、产业链之惑

  虽然今年猪价整体低迷,但这似乎并未影响部分优势饲料企业涉足养殖业的热情。

  粗略统计:今年大北农宣布将投资50亿元发展种猪业务;正邦集团计划将种猪业务单列,成立加美种猪公司,在2015-2016年形成年出栏100万头种猪的生产能力,同时生猪出栏量达1000万头;桂龙则成功与桂林美冠原种猪场合资合作,未来五年要发展原种母猪群3000头,扩繁场母猪5000头,商品场母猪2万头,种猪、肉猪出栏50万头。海大、金新农、双胞胎、康达尔、旺大等企业据说也在悄然布局养猪业,加大集团则已经打响了加大种猪的品牌,尝到了甜头……

  饲料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建立多个业务板块,通过业务组合,来抵抗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不至于将全部风险压在饲料上,这是出发点。但不得不提及一点:目前市场上由养殖起家,而后进入饲料业,大获成功的不在少数,如新希望、通威、温氏。但由饲料起家,而后进入养殖业,获得成功的却少得多。这当中的因由需要认真思考。

  未来十年饲料行业将进入高成本、低利润、快速整合的时代,迎来大发展、大竞争、大淘汰的格局,但产业化并非唯一途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技术提升和管理提升,没有建立快速应变的能力,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甚至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胆量,饲料企业需三思而后行。对于多数饲料企业而言,先巩固饲料主业,再伺机做风险投资,似乎更靠谱一些。

  6、创新提升

  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永恒的话题!目前的饲料业,营销有余,创新不足。

  就技术层面而言,饲料业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是原料匮乏和饲料安全(这里不再赘述)。技术趋势和产品开发必须围绕这两大问题而展开。禾丰牧业技术总监邵彩梅认为,饲料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总是在一个生产车间生产猪料、禽料、水产料、反刍料多个品种,期待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产品品种的繁杂给生产现场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也给产品质量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目前诸多饲料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产品精简化、工厂专业化、产品简单化的由多到少的阶段。未来,饲料产品在专一化的基础上会更有针对性和细化,比如为猪场提供个性化产品或定制化产品,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原料资源,并保障畜产品安全。以此来看,如何应对原料供求紧张的挑战,如何提高生产现代化、自动化水平,如何通过营养的手段降低料肉比,依然是饲料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

  在经营层面上,饲料企业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尤其在行业陷入低迷的时候,怎样打造精兵简政的组织,而非粗放;怎样反思和调整市场策略、创新策略,而非一味跟随;怎样提高、保证有效的市场占有率,而非采取激进的销售方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些组织架构的调整、管理能力的提升、商业模式的确立,得先有创新的思维,才有创新的行动与结果。

  7、并购路上

  2012年,上游原料涨价,下游养殖效益低迷,饲料企业大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不少中小饲料企业因扛不住,或破产,或被收购,大型饲料企业迎来了兼并收购的好时机。

  饲料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特点,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整合来推动成本降低,提高行业集中度,在结构重组当中来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促进饲料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国家明确鼓励、支持和倡导的。

  但正如某业内企业家所言,行业内并购更多只是处于联合阶段,体现为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双方依然各行其道,价值观、企业文化都不一样,规模是快速增长了,但并没有起到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调整以及价值提升的目的。

  先有战略,符合战略的,以并购竞争力为主要诉求,再去收购。而不以并购规模、并购数量为目的。这种并购原则、理念是目前许多饲料企业所不够清晰,或没能好好执行的。

  一个好的并购行为,起码需符合四个前提:一是你的企业确实需要兼并收购,二是价格能够接受,三是能够优势互补,四是有能力管理得更好。冬天是狩猎的季节,但不是什么都能买,要有选择性地兼并收购。否则“吃”进去之后消化不了,岂非得不偿失?

  8、安全至上

  继“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之后,2012年,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介,先后爆出“激素鸡”、“抗生猪”、“避孕药黄鳝”等传言,虽有政府部门或专家出来辟谣,但负面影响已经发酵,给企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经社会媒体曝光的“河南惠康地沟油”事件,以及央视曝光的“速生鸡”事件,让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无论站着还是躺着都中枪,最终整个产业都受伤。

  持续发酵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是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需要系统治疗。阵痛在所难免。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作为媒体也好,作为企业也好,作为民众也好,都需要理性对待,更要看清自己本该扮演的角色是否“串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饲料产品质量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95.7%、禁用物质监测合格率99.97%,生鲜乳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剂物监测合格率100%,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合格率99.98%,畜产品“瘦肉精”监测合格率 99.7%。

  话虽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反思!今日的“地沟油”与昔日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苏丹红”,所暴露的诸多问题非常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便是对这些特殊物质的源头管理与流向追踪不明。在一个亟待净化的市场环境里,有一个环节疏漏,往往会导致影响非常恶劣的后果。

  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饲料企业要保障食品安全,一个是量的保证,一个是质的保证。对于绝大多数饲料企业而言,现在真正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一般不会出在饲料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加工程序,而是会出现在企业可控之外的地方。所以,产业化经营显然更能保障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 ——但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政策配套和相应的引导,否则一旦失控,后果更不堪设想。


  大用集团病死鸡卖给肯德基续:开始追查爆料人

  近日,中国网河南频道爆出河南大用集团长期加工病鸡、出售死鸡的消息,这是继去年11月山西粟海集团被曝光、去年12月山东六和集团被曝光后,又一家养鸡龙头企业被曝光,而这三家企业之所以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产量大,还在于他们是多家知名洋快餐企业的供货商。

  问题依旧集中在白羽鸡身上,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肉鸡是否真的成了一种危险的食物?最初的那篇报道中所称的大用集团在屠宰和死鸡处理过程中的乱象是否真的存在?很多问题让人觉得如同雾里看花一般。

  淇县 三王庄养殖场目前已清空

  “大用”是河南省的龙头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白羽鸡生产企业,市场遍布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海外。河南省境内有诸多大用集团分公司,其中周口、鹤壁和焦作是大用集团养殖场分布最集中的三个地区,而最初曝光大用集团存在病鸡进入食品环节现象的,正是这些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记者随后来到这些养殖场时发现,一些养殖场已经空置,其余的养殖场则一律大门紧闭。

  据中国网的报道,鹤壁淇县庙口乡三王庄村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养殖场里有7000多只鸡因病不进食,在联系了大用集团后,他们紧急将鸡拉到淇县大用屠宰场进行屠宰。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养殖场时,却发现这家养殖场已经全部空了。

  养殖场位于三王庄村后的山上,和村子有一定的距离,四排鸡舍依山而建。村民都知道,那是“大用”的养殖场。养殖场里如今已是空空如也,鸡舍的门大开着,中间是一条1米多宽的通道,两侧全部是鸡舍。鸡舍架在离地约半米高处,底部是软网,靠近过道的一侧也由软网做围栏。养殖场内采光很差,墙上有很小的窗口,昏暗的光线中,百米长的鸡舍望不到头,上方的灯泡还悬挂着,养殖期间,这里曾挤满了白羽鸡,鸡舍内昼夜灯火通明,白羽鸡不停进食。“这一个棚子里能养1万只鸡。”三王庄村养殖场唯一的一名留守工人告诉记者。

  这名工人告诉记者,4个棚子里的鸡在一周以前全部卖出了,卖出后鸡舍需要清扫,冲洗粪便、进行消毒,再过几天,养殖场才会进新的鸡苗。在养殖场外间,记者看到了被收起的成摞的投食盘,还残留着冲洗后的积水,旁边则码放着“大用”专供的养鸡饲料。当记者询问养殖场老板的去向时,这名工人表示“老板去开会了”。

  周口 四个养殖场场长全都难见面

  同样据中国网的报道,周口市项城县大用集团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曾对记者表示,他们的养殖场也存在病鸡紧急屠宰的情况,死鸡达到2斤重会被统一收走做成骨粉。记者走访了周口市辖区内的四家大用集团养殖场,发现这里的养殖场规模更大,戒备更森严。这四家养殖场分别位于项城县范集镇曹屯村、南顿镇马旗村、南顿镇高洼村和商水县位集镇。

  四家养殖场的外观和规模几乎一模一样。养殖场的四周由一条3米宽、2米深的水沟包围,沟内水汽腾腾,水沟的外围还有一圈铁丝围栏,确保养殖场与外界彻底隔离。每个养殖场有12列百米长、二三十米宽的平房,白羽鸡就饲养在这些平房内。鸡舍的墙上有十几扇窗户和几十个排风口,但这些通风设施全部被用蓝色或白色的塑料布包裹起来,蓝色的塑料布用铁丝钉在墙上,蓝色的塑料布里面是一层白色的塑料布,白色塑料布的后面还有一层严严实实的硬塑板。

  鸡舍三面是水泥墙,只有一面用彩条塑料布封严,塑料布的背后还有遮挡物。塑料布下伸出一个个水龙头,向水槽里排放热水,这些热水最终会排放到养殖场外围的沟渠中。“这些热水是为了给室内保温的,室内得保持在26℃。”一名养殖场工作人员说,“鸡在里面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每间鸡舍旁边都有一个十几米高的大罐子,那是饲料罐,饲料从这里由管子输送到鸡舍内。养殖场的饲料均由大用公司自己配置,记者采访时看到了写有“大用集团散装饲料运输车”字样的卡车给养殖场运送饲料。

  每过一段时间,鸡舍墙上硕大的圆形排风口就会自动启动,两瓣半圆的扇叶竖起合并,一股强有力的热风从鸡舍内排出,空气里再次腾起白雾。通过排风口可以看到昏暗的鸡舍里悬挂着众多黄色的灯泡,这是鸡舍与外界沟通的最主要方式,换气通风很短暂,排风口很快会关闭,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启。

  养殖场的管理很严格,在大用任冢肉鸡场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写“养殖重地 请您消毒”。记者提出想去鸡舍内看看,被工作人员严词拒绝。“那能看吗?带进去病菌怎么办,你是让我犯错误呢。”工作人员说。

  走访四家养殖场时,记者提出想见场长,但都被告知“场长去开会了”。其中两家养殖场目前处于空置状态,工作人员表示,什么时候再进鸡苗要听集团统一安排。

  大用集团两发声明

  开始追查“爆料人”

  “问题鸡”事件发生后,大用集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绝对不存在死鸡流入食品环节的情况。

  1月18日,大用集团在其官网上再发声明表示,大用集团的白羽鸡养殖方法符合行业规范,所有批次产品均检疫合格,绝无病死鸡进入食品生产链条,所有病死鸡均作了无害化处理。声明中承认,鹤壁、周口两地的无害化处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但大用食品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第一次我们坚决否认,是基于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再一次做声明,是基于集团调查之后的结果。”河南大用集团郑州总部总裁办工作人员王先生说,集团现在已经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越报越乱,我们就什么都不说了,你要了解什么情况,就去问政府的调查组,一切以政府调查情况为准。”

  初次报道中提及的“大用”养殖、屠宰中的种种乱象,皆出自基层养殖场工作人员之口,王先生表示,大用集团已经开始追查这些“爆料人”,并表示待事态逐步稳定下来后,将举行新闻发布会给予说明。

  除了郑州总部,大用集团下属的各家企业似乎也处在紧张气氛中,公司员工对此类事情都显得比较敏感,避而不谈。

  淇县大用屠宰场门口停着四五辆卡车,空鸡笼垒在车斗内用绳子固定。对于近期“大用”的负面新闻,员工们都不愿谈及。“对不起,我不清楚,我只是员工。”一名男员工听到记者的提问涉及“大用”近期的负面新闻后,迅速走开了。一名送鸡的卡车司机对于记者的提问一概以“不知道”回答。“我不相信媒体报道里说的。”一名“大用”的员工告诉记者,他姓张,从事入库的工作,“我不知道死鸡怎么处理,但我觉得不会流入市场的,我们的鸡检验都很严格的,鸡拉来的时候都活蹦乱跳的。”对于报道中提到的将死鸡拉走做成骨粉的事,这名张姓员工表示“没听说过”。


  肯德基:已销毁不合格批次鸡肉原料

  在部分批次鸡肉原料被曝出有问题近一个月后,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已将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中发现的疑似检出金刚烷胺的相关批次鸡肉原料进行了销毁。

  将主动公布自检结果

  据新京报报道,对于此次销毁具体数量以及销毁过程中的监督等问题,昨日(23日)记者致电百胜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均未予以回复,仅表示一切以声明为准。

  据媒体报道称,此次销毁的相关批次鸡肉总计57吨。

  本月10日,就此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速生鸡风波”,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道歉信,承认自检流程可操作性欠佳、检测结果没有主动通报政府,并作出四项承诺,表示将进行系列整改工作。

  昨日百胜方面表示,近日已陆续开展各项承诺的落实工作,此次销毁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销毁的行动,百胜称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确立食品安全在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实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从严执行供应商的品控管理措施,强化品控人员对供应商及其养殖户实地检查的频次和力度。

  此外百胜表示,今后将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主动及时通报企业自检发现的问题。

  道歉迟致舆论谴责

  去年12月1

  百胜集团股价也大幅下跌,从2012年11月底的74美元附近急剧下跌至12月上旬的66美元附近,十天之内下跌了超10%。

  今年1月7日,百胜集团打破沉默,在发布财务信息时首度承认,速生鸡事件拖累中国肯德基销售下滑6%。

  百胜在报告中称:“鉴于有关中国家禽供应的负面报道以及相应地对12月下旬肯德基中国销售产生的显著影响,我们现在预计肯德基中国分部2012年第四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将下降6%,此前的预期是下跌4%。”

  8日,央视报道了肯德基原料鸡供应商饲喂速生鸡,之后肯德基方面立即撇清与速生鸡的关系,并称肯德基对于原材料方面有完整的检测体系。

  12月20日,上海市食安办发布关于百胜集团的相关调查,调查显示,自2005年8月以来,百胜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第三方检测,其中2010年至2011年,曾检出8批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但这些检测结果在报给百胜以后,百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结果,公众更是毫不知情。

  而对于对此为何两年知情不告,百胜在上月底曾表示,“速生鸡”事件中,百胜没有“瞒报”意图,原因是“目前中国相关法律没有规定要求企业向社会披露自检结果”。

  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网上对肯德基两年内知情不告及其随后的相关表态表达了不满。不少网友认为,肯德基迟迟不道歉“是一种傲慢”。

  在事件被曝光20多天后,百胜集团终于在本月10日发布公开致歉信称,对于百胜鸡肉原料供应的一系列事件,现在看来无论是企业自检流程可操作性欠佳、公司内部沟通不到位、供应商调整速度不够迅速、检测结果没有主动通报政府、个别员工的不妥言论,还是不够快速透明的外部沟通,都有不足之处令人遗憾。

  百胜中国业绩下滑超预期

  2012年10月,百胜发布的财报显示,当年第三季度中国业务运营盈利增长22%,并预计2013年中国区业务“有信心实现15%的盈利增长”。但到了12月份,随着央视报道“速生鸡”事件,业内称肯德基门店销售受到冲击。


  民和股份8亿募投项目延期

  继前期“速成鸡”事件导致2012年业绩亏损进一步扩大后,民和股份1月23日发布了一则调整募投项目投资进度公告,将2011年定向增发三大募投项目使用时间都延长至2014年。

  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民和股份意图通过全产业链建设,以平抑公司主要产品商品代鸡苗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但就在近期鸡苗价格大幅下跌又旋即大幅回升的背景下,民和股份却放缓了募投项目建设,这与当时的初衷相悖。其暂停募投项目的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募投项目全面延期

  昨日(23日)民和股份发布了一则募投项目进展调整公告。2011年11月,民和股份完成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8.39亿元,投向商品鸡养殖建设项目、商品鸡屠宰加工建设项目以及粪污处理沼气提纯压缩项目。上述三个项目前期预计可使用的日期分别为2013年12月31日、6月30日,以及2012年12月31日。

  不过在昨日的公告中,民和股份以“2011年通胀水平回落,国内畜肉加工同比走低,自2011年末开始,整体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开始出现亏损,为降低募集资金的投资风险,节约运营成本”为由,放缓了项目建设速度。

  在这次调整中,上述三大募投项目分别延期至2014年12月31日、6月30日、3月31日。

  针对上述募投项目延期的原因,昨日记者采访了民和股份证代。该人士并没有给予详细解释,只表示,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募投项目将出现亏损。

  随后记者也与券商行业人士进行了交流。其中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民和股份也只是表示由于行业萎靡,所以将募投项目延期,而此前去公司调研的时候,公司也表示年底就可建成,但这次是全面拖到2014年。

  民和股份主要产品是商品代鸡苗,而商品代鸡苗价格大幅波动是常态。在畜禽养殖企业中,如圣农发展(11.92,0.00,0.00%)(002299,收盘价11.92元)已经形成了种鸡养殖、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肉鸡产业链。

  “民和股份商品鸡养殖及屠宰项目是在拓展上下游产业链,这有助于减少商品代鸡苗价格大幅波动对业绩的干扰,但为什么要一再延期呢?”上述券商分析师也表示不理解。

  自相矛盾的说辞

  民和股份公告显示,上述三大募投项目已经有两个的实施地点进行了调整,其中沼气提纯项目实施主体由公司变更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地点由公司养殖基地鸡场旁变更为该全资子公司旁;商品鸡养殖建设项目也由公司附近变更为蓬莱市小家门镇。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鸡养殖建设项目为公司第一大募投项目,项目投资5.39亿元,计划改造及新建商品鸡鸡场共计11个,拟进行改造的1-4区商品鸡场使用土地为公司现有土地,新建5-11区商品鸡场为公司向蓬莱市南王街道办事处韩王村租赁的土地。

  在民和股份昨日的公告中,上述三大项目资金的投资进度分别为6.88%、6.85%、20%;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11年11月已完成了募集计划,在接来下的2011年及2012年全年,这三个项目均无太大进展。

  民和股份主要的看点是商品代鸡苗,鸡养殖业景气度的高低与公司的业绩呈正相关性。2011年鸡苗价格整体景气,2012年上半年虽然行业景气度不在高位,但上半年民和股份的雏鸡收入毛利率也达到了24.56%。按照上述证代“因为行业景气度不好,所以募投项目进展放缓”的说法,那为何在2011年行业景气度最佳及2012年上半年鸡苗仍处于盈利的时候,募投项目也没有进展呢?

  另一方面,鸡苗价格本就是短周期波动,但募投项目均递延至2014年,如果按照公司证代的说法,这是否意味着整个2013年民和股份都不看好行业景气度?

  民和股份此前一直对外宣称,“由于公司业务较为单一,依赖鸡苗业务盈利,而鸡苗价格波动性较大,易造成公司业绩波动;公司将加大商品及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延伸产业链,稳定公司收益。”但如今真正面临鸡苗价格大幅下跌、业绩亏损扩大的时候,公司又因行业不景气而延迟延伸产业链的决定,这岂不自相矛盾?公司前期延伸产业链、平抑价格大起大落风险的说法不就成了空谈吗?

  项目延缓或另有隐情

  “由于第一大商品鸡养殖项目实施主要是土地,其中就涉及租赁关系,不排除是因为租赁方式没有谈妥,导致项目迟迟不能有大的进展。”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公司没有告诉真实的原因,但民和股份的说法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2011年可谓是民和股份最为辉煌的时候,当年公司不仅完成了定向增发,而且全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20.79%,定向增发完成,当年业绩大增,在大股东同时也是公司董事长的提议下,民和股份推出了每10股转10股派10元(含税)的分配方案,当时也有市场人士质疑,公司深受鸡苗价格涨跌周期性影响,业绩的暴涨不具可持续性。果不其然,根据前期的业绩修正公告,民和股份2012年全年亏损将达到6800万~7200万元。

  “定向增发,业绩暴涨,紧接着推出高送转,然后进入新一轮的业绩低迷期。”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农业上市公司似乎总摆脱不了这一节奏,2011年业绩暴涨,民和股份或许已经进入2~3年的盘整期了。

  好在除了鸡苗业务外,民和股份还有其他看点。公司有机肥1期项目产能是1万吨,其有机液态肥在国内外尚无同类型产品,参考其功效作用及用法类似生命素。目前国内生命素市场价格在3万元/吨~20万元/吨不等。有机肥毛利率有望达到70%以上,且乐观预计2013年上半年有望给公司贡献利润。


  郑州市畜牧局发布调查抽检情况通报

  2013年1月12日晚,央视报道郑州兽药问题后,河南郑州市相关部门立即组成调查组,连夜对报道中涉及的兽药企业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查处。

  一、对河南海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兽药产品抽检情况

  1月12日晚,调查组对河南海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成品库、原料库的产品全部依法登记封存,共封存产品21个品种,计366件,每个品种都随机抽取了样品,全部由郑州市兽药饲料监察所检验。检验结果为5个品种的9个批次产品为假兽药或劣兽药,其余为合格产品。其中不合格产品为:

  生产批号为20130107的杨树花口服液、生产批号为20120916磺胺喹恶啉钠可溶性粉,性状不合格,判定为劣兽药。

  生产批号分别为20120215、20120216的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生产批号分别为20120218、20120219、20120220的烟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含量标识不符合标准规定,判定为劣兽药。

  生产批号分别为20120224、20120226的硫酸粘菌素预混剂,标识的批准文号为假文号,判定为假兽药。

  同时,对8个批次的产品,委托河南省兽药监察所进行了非法添加物检验,其中6个批次的喹诺酮药物检验乙酰甲喹、喹乙醇,2个批次的黄芪多糖注射液检验解热镇痛类、抗病毒类、林可霉素、喹诺酮类,结果为未检出。

  二、对郑州饲料兽药市场兽药产品抽检情况

  1月12日晚至1月13日上午,调查组对郑州饲料兽药市场入驻的146家门店(经营兽药门店51家、饲料门店37家、器械设备门店43家、生物制品门店15家)排查,发现了郑州市金水区司牧安骥药械经营部经营的黄芪多糖注射液病毒蛋白干扰素(江西博莱大药厂,生产批号12062911)、黄芪多糖注射液免疫抗毒素(江西博莱大药厂,生产批号20121103)的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明的适用症超出规定范围,按照假兽药处理。

  1月14日下午,郑州市组织执法人员对郑州饲料兽药市场中经营兽用抗生素的门店进行调查抽样,共抽取21个批次样品,涉及14家兽药生产企业,所抽样品委托河南省兽药监察所检验。经检验,19个批次样品合格,2个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分别为:豫中兽医院有限公司经营的、标称为河南省宝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替米考星预混剂(生产批号20120301)、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生产批号20120301)。


  谈兽药企业上市的利与弊

  我国兽药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年销售额约300亿左右),而企业众多,企业的平均产值较低,在行业中鲜有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属于中小企业,即使是在几年前,对兽药企业来说,企业上市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创业板的出现,对部分发展较快、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些兽药企业上市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有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的基本条件(创业板对发行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以便发行申请人选择:第一项指标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项指标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由于在兽药行业上市的企业并不多,目前仅有中牧股份、金宇药业、保吉安股份等少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企业上市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许多企业简单的认为,上市就是捞钱,如果企业仅是这样的认识,显然是对上市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估计不足。从理论上讲,任何事情都需一分为二的去看,企业上市也是这样,应是有利有弊。

  兽药企业上市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获得资金,提高市场竞争力。

  和其它许多中小企业一样,兽药企业所需的资金基本都是自筹资金,基本没有什么融资渠道,特别是公司起步时,更是借贷无门,如果企业能够上市,则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影响力。

  事实上,在动保行业具有真正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不多,中牧股份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与其上市有关。企业一旦上市,对其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公开发行与上市,至少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有着很强的品牌宣传效应。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目前公司的管理水平不高,甚至很低,基本上是相对不规范的管理,企业一旦上市,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与监督,包括要求的各种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企业及时准确的进行披露。同时,通过股份制改组,建立起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为特征的公司的组织体系,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

  4、利于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纳优秀人才。

  目前兽药行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这和企业缺乏优秀人才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动保行业较小,全国一年的总销量规模仅为300亿左右,使得人们关注的较少,另一方面,由于行业起步较晚,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企业内部提拔,并且几乎都是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真正懂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企业上市后,就能够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不仅是本行业,更重要的是其他行业的高端人才加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兽药企业上市不利的方面:

  1、上市前期的投入所占比重会较高。

  由于兽药行业中,企业规模不大,上市的前期准备花费不菲,而企业上市后融资情况从目前已上市的几家企业来看并不是十分乐观。

  2、信息相对透明会给公司的竞争带来不利的影响。

  企业如果上市,则很多信息必须公开,这样就使得竞争者能够较容易的获得企业的各种信息,增强其竞争地位,对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

  3、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削弱公司的竞争力。

  企业上市后会受到严格的监管,经营会相对规范,而目前动保行业中90%左右的企业经营不规范。这就可能会导致相对规范的企业其成本远远高于不规范经营的企业的成本,由于成本的增加,反而会降低竞争力。

  4、有可能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上市后股权装让会变得非常容易,一旦有人恶意收购,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就很容易做到,这样就很可能出现公司的控制权旁落别人之手。

  备注:已上市兽药企业(备注内容来源于网络)

  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金宇集团600201,天康生物002100,华神集团600790,钱江生化600796,东湖高新600133,普瑞生物300119,保吉安(新加坡、香港双边上市)


  “一条龙”放养企业的竞争模式(上)

  很多企业今天出现问题,不是历史不成功,而是历史太成功,这导致他们一直走在原路上,不愿意做出改变。但是,当环境变了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有多少陷阱等在原路上。

  目前,动保行业正面临着第三次变革。要找出路,我们就要关注动保行业下游的动向。针对白羽肉鸡行业的龙头型企业,我的团队做了长期的系统的实地调研,从而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商业模式,包括四大模块——竞争模式、组织系统、团队建设、养殖户管理。之所以这么做,我们是为了这个行业,为了未来的竞争,做一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并且系统性的东西,而不是总凭着感觉走。我希望,通过我们和大家的努力,能使这个行业,尤其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序并且目标非常明确地往前走。

  开课之前,给大家一个忠告:如果我们在30岁还没有学习的想法,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变革的欲望,事实上我们已经死掉了,只是等到70岁后埋掉而已。所以,我希望今天和大家是真正的交流,既要学习,也要思考,更重要的是实践。

  下面,主要讲“一条龙”放养企业的竞争模式。

  一、我国家禽业走势分析

  这个趋势是宏观的,不是微观的;你要问我明天的鸡价,我也不知道。这块说多了无用,但是有些提示要告诉大家。

  官方数据,中国有1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6%。但是,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的7%。这说明中国人均耕地严重匮乏。

  对一个国家来说,肉蛋奶是关乎一个民族体格强健与否的最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而在所有经济动物中,只有白羽肉鸡能够用1.6-1.8斤左右的饲料转化出1斤优质的动物蛋白。

  因此,白羽肉鸡产业必然是中国民族振兴、改变民众体质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从2003年至今,中国白羽肉鸡的复合增长率每年都接近10%,即使2012年的行情也没有下降多少,因为龙头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目前,中国人均消费的白羽肉鸡还不如美国、加拿大的几分之一,而我们的后代吃鸡肉的概率肯定会高于猪肉。

  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理人采购指数大幅下滑,8月见底,9月、10月、11月连续三个月以0.5%的速度增长。只有企业管理层认为经济向好时,指数才会增加。这就预示,2013年的宏观经济会比2012年强,那么相应地肉鸡行业至少不会比2012年差。

  综上所述,白羽肉鸡在中国属于刚刚起步。所以,不要担心那么多,关键是养好养不好,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才能比竞争者做得更好。

  二、目前放养模式中的问题

  (一) 养殖户选择中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为了抢养殖户,只要来就行,尤其是在2011年。没有标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好比光棍找媳妇,见了女人就行,结婚后才发现不如不结。养殖户是需要选择的,而在这方面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呢?

  1.恶性竞争普遍存在

  恶性竞争普遍存在,比如亏损补贴政策:有的龙头在2011年下半年提出,只要养我的鸡,每只保底赚3元;如果最后每只赚了2元,那么龙头再补贴1元。实行这种政策的龙头在2011年下半年抢了很多别的龙头的户,但是在2012年3月份就开始倒霉,现在有的连人都找不到。

  养鸡靠什么?第一,靠辛苦,也就是要有责任心;第二,靠技术。没有责任,技术再高也白搭。

  所以,亏损补贴这种政策坏就坏在大量不该养鸡的人都来养鸡了。反正这儿怎么干都赚钱,他们为什么不来呢!这些人中很多是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技术的;而一个“坏蛋”过来,会使你更倒霉。

  2.诚信问题屡有发生

  养殖户同龙头合作,一般是高苗价、高饲料价、高药价,同时也高收购价。他们一般是把利润假定了的,比如一只鸡赚3元。但是,如果行情下降,保底价下降,可能他一只鸡只能赚2元钱;如果疫病没有控制好,不仅一只没有赚2元钱,反而一只鸡亏2元钱。这时,一些不诚信的养殖户会采取三种方式去拿到他假定的利润。

  第一种,用了龙头的鸡苗、饲料、兽药,最后把鸡卖给别人。

  第二种,偷卖饲料,反而说龙头提供的饲料的料肉比太高。

  第三种,同时养合同鸡和市场鸡,合同价高,就把市场鸡倒腾到合同鸡的棚里,成活率100%;市场价高,就把合同鸡倒腾到市场鸡的棚里,告诉龙头说合同鸡死得差不多了。

  现实中,部分养殖户的不诚信对放养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3.养殖环境较差

  养殖业大环境没有规划,没有控制,小环境就很难做好。现在,能养好鸡的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水、电、暖等成本比较高。

  4.管理水平不高

  养殖场的核心首先是管人,其次才是管鸡。现在,养殖场最大的祸害不是疫病,是人,是管理的不到位。

  5.养殖户自身职业素养较低

  现在做养殖的大多是老弱残兵,第一,动手能力差;第二,有那个责任心也没有那个精力;第三,学习能力非常差,并且他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根本就不听你的。

  现在,有的地方养殖协会在自己的网上公布那些有问题的养殖户,并要求加入协会的龙头不能要这些养殖户,谁要了,就踢出谁。在选择养殖户方面,这是重要的第一步。

  (二)放养企业服务模式中的问题

  放养中,有些龙头把兽药当成赚钱的一种工具,比如他们会规定养殖户每只鸡必须用1.5元,甚至更多的药,尤其是在养殖行情不好的时候。相应地,其服务模式就会存在一些问题。

  1.兽药技术人员之殇

  有的放养龙头直接用兽药企业的技术人员,从而减少了自己招聘和管理技术人员的麻烦。对龙头来说,厂家的技术人员好管理,因为不听我的话,我就不卖你的药。但是,兽药厂的技术人员的工资是药厂开的,所以他们卖药的动机就会很强烈。

  在现实中,还有的龙头对厂家技术人员实行分片管理,也就是每个厂家的技术员负责一块市场,并服务一定的养殖户,从而让技术员之间互相竞争,看谁能把鸡养好。

  这种模式看起来挺美,其实是非常坏的一个制度。即使好的兽药厂会看长期,但是技术员一般是短期行为——他会以短期赚钱为主,而不能以长期养好鸡为目的。所以,他希望鸡有病,甚至小病用重药——这就可能为了10%的病鸡损害了90%的健康鸡,导致大群鸡更容易染病;同时,即使自己厂在某方面的药不好,他也不会用竞争对手的药,自己治不好也不让别人治疗。这一切,最终的损失是养殖户去承担。养殖户如果老是自己去承担,他就不会养你的鸡了。

  这不是兽药技术人员坏,而是人性和考核机制决定的,卖不了药,他们活不了啊。从本质上讲“人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物”,这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动物本性!品德是随着环境和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关注品德,不如关注体系、制度、标准、流程的落实。

  2.技术员激励之误

  现在,放养龙头对自己的技术员的考核激励大概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同兽药厂一样,卖药提成,这是人为地让技术员希望养殖户的鸡得病。

  第二种,用药限价,也就是一只鸡只能用1.5元钱的药,多的部分技术员承担。结果,技术员用到1.4元钱的药就不用了,反正鸡死多少同他没有关系。

  第三种,盈利提成,比如盈利2元提多少,盈利2.5元提多少。这表面上看起来高明,但是知道盈利多少必须等到卖鸡的时候,这就是结果考核。

  考核的重点应该是过程中的分解动作,并对这些分解动作要有标准。只有过程做到了,结果自然就有了。如果没有合理的过程,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即使有,也是偶然的。

  以上,无论是卖药提成还是用药限价甚至是盈利奖励,实质上都是结果导向的考核,结果一旦形成就无法逆转。

  考核过程,评价结果这才是激励的本质。

  3.资源选择之误

  放养龙头可能要和鸡苗场、饲料厂、兽药厂合作,那么如何去选择资源?

  有的靠关系选择。但你倒霉的时候,他和你的关系还好吗?

  有的看优惠条件选择。其实,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

  有的凭感觉选择。感觉是来自我们平日的职业素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到位的时候,感觉是不准确的。

  因此,龙头企业选择资源时必须注重所选的资源是否能为自身企业壮大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了解自身的真实需求,并通过选择的资源来满足它,这是企业发展壮大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三种典型盈利模式分析

  白羽肉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楚:龙头企业提供鸡苗、饲料、兽药、服务,通过屠宰回收,这样就形成一个内部的循环系统,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利润。龙头在相对高利润的同时,也会承担相对高的风险,他们要给养殖户一个高的保价。对养殖户而言,行情好坏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保价本身就假定了他能赚多少钱。

  有时,假定和实际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比较大,比如老百姓养不成鸡,或者老百姓养成了鸡,但是疫病损失太大,用药成本太高,老百姓赚不到假定的那个钱,那么他就用脚投票,选择同别的龙头合作。

  现在,龙头企业有三种运作模式:全产业链、半产业链、中介型产业链。这三种盈利模式的定义和优缺点如下:

  (一)全产业链的优缺点

  全产业链,龙头把养殖场、饲料厂、屠宰场、种禽场都自己做,但是一般不做兽药,因为兽药专业性很强。

  优点:抗风险能力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控,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容易做成企业品牌,容易得到政府的扶持,产业行情整体向好时,既赚生产利润,又赚经营利润,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

  缺点:资金需求大,管理链条长,管理难度大,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产业行情整体向下时,亏损更大。

  (二) 半产业链的优缺点

  半产业链是指龙头对产业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做,通过与别人合作整合相关资源。

  优点:抗风险能力中等,部分环节可控,中等竞争力,具有一定灵活度。

  缺点:资金需求较大,管理链条长,在抗风险能力及企业品牌不如全产业链强。

  (三)中介型的优缺点

  中介型产业链是指龙头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没有,全部是同相关企业合作。

  优点:资金需求少,经营灵活,产业行情整体向下时,容易规避风险。

  缺点:竞争力较弱,在正常行情下,只赚经营的利润,总体盈利能力较弱,不容易做企业品牌,最多做成个人品牌,几乎得不到政府的扶持。

  对于盈利模式的选择,我认为,不要简单评价模式的好坏;对龙头企业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谓适合是指企业拥有的资源与产业链模式相匹配。

  四、三种放养模式利弊分析

  目前,龙头企业的放养模式有全放养、半放养,全自养。这三种模式的定义和优缺点如下:

  (一)全放养的优缺点

  全放养就是龙头企业自己不养,全部放鸡给老百姓养。

  优点:资金需要少,容易快速发展,能够使风险分摊。此时,龙头承担的是市场风险,所以把握市场行情非常重要;老百姓承担的是养殖风险,所以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非常重要。

  缺点:服务难度大,放养几十户,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天天奔波,没有星期天,因为鸡没有星期天;管理难度大,这同我们自己的观念有关——我们把看好病而不是养好鸡的当成牛人;管理成本高;放养量不稳定;对治疗兽医依赖大。

  (二) 半放养的优缺点

  半放养是指龙头企业自己养一部分,同时放养一部分给老百姓。

  优点:资金需要中等;如果自养成功,容易做到示范效应;服务难度中等;放养量稍稳定,因为别人不养,你还能养。

  缺点:一旦自养失败,会对放养造成负面影响。

  (三)全自养的优缺点

  全自养是龙头企业不放养,全部自己养。

  优点:养殖量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容易推广管理及预防保健体系。

  缺点:对管理要求高,此时不是管鸡,而是管人,老板管不好人,人就管不好鸡;资金需求大;行情不好时或养殖失败时,风险更大。

  建议:以放养为主的龙头需要多贮备治疗药,因为养殖户从观念和经济能力上很难接受和实施预防保健体系;以自养为主的一定要重视预防保健体系的建立。

  作者简介:戈军珍,兽药技术营销模式创始人,独创动保行业终端营销及服务模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1996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现任河北沽源绿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家庄华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圣雅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菲总统:年中开售越南产非瘟疫苗2024/4/26 5:59:18
白羽肉鸡养殖持续亏损近2个月 5月养殖利润或仍难有显著盈利2024/4/26 5:58:17
华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近15万头,商品猪125-130万头!今年负债率降到70%2024/4/26 5:56:09
期现分离 豆粕基差下跌2024/4/26 5:55:00
波兰积极推进禽肉恢复对华出口2024/4/26 5:54:00
俄罗斯有望进一步扩大禽肉对华出口2024/4/26 5:53:3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