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牧原半年报爆赚105亿!三大信号透露猪王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22 8:28:47 关注:84 评论: 我要投稿

  一、逆周期强劲增长:行业微利背景下牧原股份净利润暴增 11 倍的成因剖析

  (一)业绩显著领先,盈利质量远超同行
  2025 年 8 月 20 日,牧原股份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成绩斐然。其营业收入达 764.63 亿元,同比增长 34.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5.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169.77%,日均净利润约 5800 万元。尤为关键的是,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 173.51 亿元,现金利润比为 1.65 倍,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1.2 倍水平,充分体现了其盈利的高质量。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温氏股份同期净利润为 28.9 亿元,新希望为 8.8 亿元,牧原股份的利润规模约为后两者总和的 2.6 倍。资本市场对此积极反应,公告次日其股价上涨 8.97%,市值突破 2600 亿元,稳固了其在行业内 “猪茅” 的地位。
  (二)高额分红与股份回购并行,切实回馈股东

  在行业现金流普遍紧张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实施了力度较大的股东回报举措。2025 年上半年,公司分红 50.02 亿元,占净利润的 47.5%,远超 2024 年全年 30.83 亿元的分红总额。同时,公司推进股份回购计划,累计斥资 21.1 亿元回购 5254 万股。这一行为不仅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还具有战略意义,通过高分红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降至 56.06%),为后续在港股上市以及海外业务拓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二、成本控制的卓越实践:从 13.1 元降至 11.8 元,牧原股份降本策略解析

  在养猪行业,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25 年,当多数同行还在努力降低成本,成本线徘徊在 14 元 / 公斤时,牧原股份已成功将成本降至 11.8 元 / 公斤,并设定了年底降至 11 元 / 公斤的目标。其实现降本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种猪育种:掌控核心技术
  种猪在养猪业中起着核心作用,犹如 “芯片” 一般,也是牧原股份降本的关键因素。公司自主培育的 “牧原 1 号” 种猪性能卓越,被称为 “超级母猪”,其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高达 28 头,比行业平均水平多 4 头。这意味着每头母猪每年可多提供 4 头断奶仔猪,分摊到每头猪上,成本直接降低 0.3 元 / 公斤。在瘦肉率方面,通过轮回二元育种技术,商品猪瘦肉率从 60% 提升至 63%,屠宰后的经济价值增加 5%,相当于每头猪可多盈利 30 元,换算成成本下降约 0.5 元 / 公斤。通过这一升一降,每头猪成本降低了 0.8 元 / 公斤 ,充分展现了种猪育种在降本方面的显著成效。
  (二)健康管理:利用数据实现精准防控
  在牧原股份的猪场,对猪的健康管理极为重视。智能声音监控系统 24 小时运行,实时捕捉猪群的咳嗽声,并结合物联网传感器收集的体温、采食、饮水等数据,疫病预警准确率超过 95%,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无针注射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将交叉感染率从行业的 2% 降至 0.3%,头均药费从 30 元降至 18 元,成活率从 93% 提升至 96%。2025 年上半年,因疫病损失的生猪减少 30 万头,按每头 120 元成本计算,节约成本 3600 万元,健康的猪群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保障。
  (三)人才复制:促进优秀经验传播
  牧原股份内部有一批优秀场长,其所在场线成本低于 11 元 / 公斤。公司将这些优秀场长派驻到成本较高的场线,依据标准化 SOP(标准作业程序),从饲料投喂、猪舍清洁到疫病防控等各个环节,进行经验传授。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末公司内部成本离散度从 15% 收窄至 8%,预计年底可降至 5%。这表明原本成本相差 3 元 / 公斤的场线,未来差距将缩小至 0.5 元 / 公斤以内,90% 的场线成本将接近 11 元 / 公斤,整体成本下降空间巨大。
  三、政策响应与全球化布局:行业龙头对产业生态的重塑

  (一)产能调控引领者,多举措稳定市场
  在国家 “稳猪价、调产能” 的政策导向下,牧原股份积极响应,发挥了行业稳定器的作用。
  一是实施能繁母猪存栏优化计划。将能繁母猪存栏量从 343 万头调整至年底的 330 万头,相当于减少了 900 万头肥猪的潜在供给,主动为行业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这一举措基于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精准分析,每头能繁母猪年均产仔约 25 头,减少 13 万头母猪,意味着未来一年肥猪出栏量将减少 325 万头,有效缓解了远期市场供应压力。
  二是合理管控生猪出栏体重。2025 年 8 月底,生猪出栏均重降至 120 公斤,较年初减少 5 公斤,有效缓解了短期市场供应压力。按全国每月出栏 7000 万头肥猪计算,每月可减少猪肉供应 35 万吨,这一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猪肉消费量,对稳定短期猪价效果显著。
  三是坚决遏制二次育肥投机行为。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户销售育肥猪,并配合政府搭建溯源系统,从源头上切断了 “炒猪” 产业链。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牧原股份单月出栏量占全国的 7%,其主动调控对稳定猪价的边际影响达 15%。二次育肥曾是导致猪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养殖户在价格低时囤猪惜售,价格高时集中抛售,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牧原股份的这一举措使 “炒猪” 行为失去了源头,推动猪价回归理性。
  (二)港股上市与海外市场探索,开启全球化轻资产运营模式

  随着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牧原股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5 年 5 月,公司递交港股 IPO 申请,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海外研发与市场拓展,国内不再新增产能。这一决策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布局,港股市场具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为牧原股份带来全球资本与资源,助力其构建 “全球养猪帝国”。
  2025 年 3 月,公司成立越南子公司,通过技术输出提升当地企业的生物安全水平。在非洲猪瘟高发的越南,合作场成活率提升了 20%。这种 “技术出海” 模式既有效规避了海外建厂的政策风险,又能将国内成熟的智能化设备(如智能环控系统、轨道巡检机器人)转化为技术服务收益,预计 2025 年海外业务收入将突破 5 亿元 。牧原股份的越南模式,是利用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实践,在帮助当地猪场恢复生产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了市场声誉与经济效益。
  四、牧原模式的启示:后猪周期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从价格依赖到成本控制,细微成本差异决定企业命运

  在传统猪周期中,养殖户往往依赖价格波动获取利润,存在追涨杀跌的现象。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价格波动逐渐趋于平缓,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当生猪均价在 14 - 15 元 / 公斤区间波动时,牧原股份 11.8 元 / 公斤的成本意味着每头猪可盈利 200 元,而行业平均成本 13.5 元 / 公斤仅能维持盈亏平衡。这种成本差距正加速中小散户退出市场,2025 年上半年全国散户存栏量同比下降 12%,而牧原股份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8%。未来,成本竞争将更加激烈,1 元 / 公斤的成本差距可能决定企业的兴衰,这将促使行业向精细化、智能化养殖方向转型升级。
  (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屠宰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牧原股份构建了 “饲料 - 种猪 - 养殖 - 屠宰” 全产业链闭环,通过各环节的协同运作实现降本增效。2025 年上半年,公司屠宰生猪 1141 万头,产能利用率达到 78.72%(行业平均为 50%),虽然屠宰业务亏损 1 亿元,但减亏幅度达 60%。通过屠宰端反馈的消费数据,养殖端能够针对性地优化养殖品种(如增加适合制作火腿的长白猪养殖比例),预计 2026 年屠宰肉食业务毛利率可提升至 5%,贡献 15 亿元利润。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挖掘了新的利润增长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坚守现金流核心地位,筑牢穿越周期的坚实基础

  在行业低谷期,部分猪企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牧原股份却凭借稳健的现金流实现逆势扩张。公司拥有 202.85 亿元货币资金和 173 亿元经营现金流,在行业低谷期仍能保持 10% 的研发投入(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 7.6 亿元),而同行研发投入普遍不足 5%。这种 “反周期” 投入已转化为技术优势,公司智能养殖专利数达 1278 项,是行业第二名的 3 倍。未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充裕的现金流都将是牧原股份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支撑其在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方面持续发展。
  结语:猪周期下的长期竞争策略
  牧原股份的半年报,实质上是生猪行业的 “效率典范”。在产能过剩常态化、价格波动趋缓的新周期背景下,只有像牧原股份这样将成本控制融入企业基因、通过技术创新打通全产业链、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空间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养殖户而言,牧原股份的发展经验表明,不应过度关注短期猪价波动,而应注重自身能力提升,无论是参与龙头企业的订单农业,还是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只有积极适应行业变革,才能在行业调整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而具备技术与效率优势的企业才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当养猪遇上AI:牧原如何用20亿条数据重构生猪产业版图?2025/8/26 22:58:30
猪肉概念强势上扬!牧原市值突破 3000 亿,政策与业绩双重驱动下的周期反转信号2025/8/26 22:52:52
解码牧原新股权激励:从出栏“确定性”到转型“攻坚战”,如何筑牢龙头护城河?2025/8/26 18:49:55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宝江一行莅临牧原集团 共建跨周期全方位战略合作新格局2025/8/24 18:37:35
AI重构养猪业:牧原如何用智能化破解“规模不经济”困局2025/8/22 9:18:47
猪茅牧原半年报剖析:净利润暴增 11 倍背后的降本策略与产能调控意义2025/8/21 22:14:1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