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究竟走向何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19 10:13:08 关注:228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价格:持续攀升态势
近期,玉米市场价格呈现显著上涨趋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北方港口水分含量 15%、容重 700 的玉米,主流收购价格区间为 2180 - 2195 元 / 吨。山东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稳定在 2300 元 / 吨,东北深加工收购价亦持续上扬,每周涨幅基本维持在 20 - 50 元 / 吨。尽管期间存在部分利空因素,但玉米价格依然保持强劲态势,短期内预计将延续坚挺偏强走势,虽涨势可能有所趋缓,但上涨趋势较为明显。当前,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政策动态及其对玉米市场的潜在影响,政策变动在该市场中往往会引发显著波动。
价格攀升背后的多方博弈
玉米价格的上涨并非单纯的市场现象,而是政策、供需、贸易商预期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调控因素
中储粮近期在玉米市场的操作力度加大,竞价采购量跃升至百万吨以上,环比增长 30%,销售量(含双向)亦增至 61 万吨,整体轮换速度快于去年同期。西南地区的大规模采购以及黑龙江地区的批量销售备受瞩目。自 3 月 5 日第四次增储后,贵州、成都、湖北等地累计采购 24 年产玉米 68 万吨,成交 30 万吨,成交率 45%。黑龙江地区的轮换销售自 2 月 28 日启动,14 日成交 15 万吨大单,17 日成交近 8 万吨,虽 18 日计划的 8.4 万吨销售取消,但整体底价在 2040 - 2100 元 / 吨不等,最低成交价 2040 元 / 吨,最高成交价 2115 元 / 吨。考虑 10 元 / 吨利润,理论集港价格约为 2230 - 2250 元 / 吨。目前北港国储玉米收购价 2280 元 / 吨,理论上处于顺价状态,然而,参照当前港内贸易玉米收购价格,该区域可能并不顺价。现阶段采购与销售同步进行,但采购量多数情况下大于销售量,因此短期内陈粮轮出对市场的压力相对有限。
此外,13 日黑龙江发布定向稻谷邀标竞价销售公告,销售数量为 2320.71 吨,年份为 15、19 年,销售地点位于富裕,底价 2000 元 / 吨,由于量级较小且底价较高,对市场影响程度较低。但市场普遍关注今年部分超期稻谷轮出情况,通过计算糙米混合成本,研判定向稻谷拍卖在何种价格下可能性更大。政策的任何细微调整,均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引发市场参与者的密切关注。
市场供需关系
从供需角度分析,近期用粮企业,尤其是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多以满足刚需采购为主。一方面,当前饲料市场需求表现平淡,产品销售情况一般,导致企业采购玉米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粮库陈麦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主产区 25 年小麦定价在 2400 - 2440 元 / 吨左右波动,使得小麦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企业基于成本与收益考量,在同等价格下可采购更多小麦,或在相同成本下使用小麦可获得更高收益,因而更倾向于采购小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玉米的市场需求,加剧了玉米市场供需矛盾。此外,若定向稻谷拍卖大量实施,玉米市场需求可能进一步受到挤压。
贸易商预期影响
贸易商的市场预期对玉米价格亦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农户余粮水平较低,一手粮源有限,使得贸易商手中的二手粮源成为市场关键因素。部分贸易商二手粮源采购成本较高,而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粮源少、成本低的贸易商产生观望情绪,期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以获取更高收益,进而减少出货量,致使市场流通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市场流通量与价格存在紧密关联,流通量减少会推动价格上升。并且这种观望情绪在贸易商群体中相互传导,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在市场中引发连锁反应,共同推动玉米价格在供需失衡与贸易商预期的双重作用下持续攀升。
未来趋势:不确定性中的研判
展望未来,玉米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仍可基于当前市场动态与影响因素进行一定分析。
短期内,玉米价格大概率将维持坚挺偏强态势。从政策层面看,中储粮的采购与销售策略以及可能的定向稻谷拍卖政策虽存在变数,但目前采购量大于销售量的格局使得陈粮轮出对市场压力有限,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同时,农户余粮低、贸易商惜售心理强导致市场流通量持续偏低,也为价格提供支撑。然而,需关注潜在风险,用粮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饲料需求平淡以及小麦性价比相对较高等因素,可能抑制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若未来饲料需求无明显改善或小麦价格进一步下降,玉米价格上涨空间可能受到较大限制。
长期来看,玉米市场面临更为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若玉米主产区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减产,玉米供应将减少,价格可能大幅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与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的提升,玉米替代品不断涌现,可能对玉米市场需求产生冲击。例如,新型饲料原料或其他谷物可能在饲料行业部分替代玉米,减少对玉米的需求。此外,政策的长期走向至关重要,政府若出台鼓励玉米种植或限制玉米进口的政策,将对玉米供应与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投资者与从业者的应对策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玉米市场,投资者与相关从业者需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政策在市场中发挥着关键引导作用,中储粮的采购销售策略以及定向稻谷拍卖政策等均会对玉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可通过关注官方政策文件、行业资讯等渠道,及时掌握政策变化,进而调整投资策略。
在投资策略方面,合理运用套期保值工具可有效锁定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例如,持有玉米现货的投资者,可通过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期货合约规避价格下跌风险;未来有玉米采购需求的投资者,可通过买入期货合约防范价格上涨风险。分散投资亦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投资者不应仅局限于玉米投资,还可涉足大豆、小麦等其他农产品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以降低单一品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市场研究与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玉米市场供需状况、政策变化、宏观经济数据等,可通过研读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市场动态,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玉米产业链从业者,种植户可依据市场价格与政策导向合理调整种植计划。若预期玉米价格上涨且政策鼓励种植,可适当增加种植面积;反之,若市场前景不明,应谨慎考虑种植规模。在销售环节,种植户应避免盲目跟风,根据自身成本与市场预期选择合适销售时机。贸易商需合理控制库存,依据市场供需与价格走势灵活调整库存水平。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时,可适当减少库存、及时出货;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跌时,可增加库存、等待价格回升。同时,贸易商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稳定供应链关系,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加工企业应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与产品质量。此外,加工企业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与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