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华西牛”:肉牛新品种的崛起与突破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2/16 22:24:39 关注:293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一、引言
  肉牛种业的重要性
  在农业领域,种子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所在,承载着作物的遗传信息以及生长潜力,就如同高楼大厦的基石一般。优质的种子能够赋予农作物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使其生长速度加快,产量得以提升,从而有力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种子的选择与培育工作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有着非凡的意义。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优良的 “种子”,也就是优良的种牛。对于肉牛产业而言,拥有高品质的肉牛品种更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是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我国是牛肉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近年来,肉牛生产总体保持着增长的态势,生产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可即便如此,牛肉产量却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需求。
  追根溯源,是因为我国肉牛业起步相对较晚,肉牛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养殖机械化程度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核心种源上,长期依赖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令人振奋的是,经过我国科研工作者 43 年的协同攻关,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华西牛”。它的出现,对于提升我国肉牛种业竞争力、推动肉牛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助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都有着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也为我国肉牛产业打破对外依赖、实现自主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二、“华西牛” 的诞生与特点
  (一)培育历程
  我国科研工作者对 “华西牛” 的培育历程可谓漫长且艰辛,前后历时 43 年协同攻关,才最终育成这一肉牛新品种。整个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杂交探索阶段(1978 - 1993 年):1978 年,在内蒙古科委项目支持下,由内蒙古农牧学院担任技术指导,乌拉盖农场十连等多家牧场共同参与的 “内蒙古乌拉盖肉乳兼用型肉牛新品种” 研究课题,拉开了华西牛新品种培育最初杂交探索的序幕。当时利用本地蒙古牛和部分三河牛作母本,以兼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短角牛、三河牛作父本,开展杂交组合筛选,其间针对个别组合选留杂种公牛进行定向选育,来培育适于高寒牧区草原放牧饲养的大型肉乳兼用型 “乌拉盖肉牛新品种”。
  种质创新阶段(1994 - 2003 年):科研人员在前期杂交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对肉牛的种质进行创新研究,不断尝试新的杂交组合以及选育方式,进一步挖掘和优化肉牛的优良性状,使其在肉质、生长速度等方面能有更好的表现,为后续育成高品质的肉牛新品种奠定坚实的种质基础。
  选育提高阶段(2004 年 - 至今):2004 年开始,科研团队在内蒙古乌拉盖地区组建 “华西牛” 育种核心群,在群内选择公牛开展横交固定,采用核心群、育种群和扩繁群三级繁育体系,将常规育种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相结合,利用开放式育种核心群模式开展选育。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育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有湖北荆门、内蒙古通辽、内蒙古赤峰、河南郑州、云南昆明、吉林长春、新疆等地区、场站加入 “华西牛” 育种体系,实施统一登记制度,开展全国范围的联合育种。
  在这 43 年里,来自全国多个科研团队齐心协力,他们涉及遗传学、畜牧学等多个专业领域,跨越了内蒙古、河南、湖北、吉林、云南、新疆等众多地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培育出 “华西牛” 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二)品种特性
  “华西牛” 具备诸多优良的品种特性,使其在肉牛领域脱颖而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从体重方面来看,成年公牛体重可达 900 公斤,成年母牛体重在 550 公斤以上,这样的体重数据展现出其良好的生长发育成果。
  在生产性能上,屠宰率能达到 62.39%,净肉率高达 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达 1.36 公斤,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彰显了它在产肉性能方面的优势,与国外主要肉牛品种性能不相上下。
  而且,“华西牛” 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相较于一些传统的肉牛品种或者本土牛种,它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出栏体重,有效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它的适应性强,既适应我国的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无论是寒冷的北方,还是高温高湿的南方环境,都能较好地生长和育肥出栏。此外,“华西牛” 还具备抗逆性强、繁殖性能好等优势,面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饲养环境等变化,都能展现出较强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稳定地进行繁殖生育,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华西牛” 降低进口依赖的成效
  (一)拍卖会数据展示
  在内蒙古举办的种公牛拍卖会现场,那场面可谓热闹非凡,也充分展现出了 “华西牛” 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其对降低进口依赖的显著作用。
  就拿第二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来说,这场拍卖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哈拉盖图农牧场肉牛交易展示中心举行。当时,共有来自湖北、河南、河北、吉林、云南、内蒙古等地 9 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牛场及育种合作社的 73 头 6 至 18 月龄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种公牛入围参拍。经过紧张激烈的比价竞拍,最终 73 头参拍种公牛共完成竞拍 59 头,成交总额达 552 万元,而其中 “华西牛” 的表现十分亮眼。
  再看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更是引人注目。那次拍卖会预选参加的全国种公牛站、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乌拉盖肉牛育种企业、家庭牧场共 15 家,参拍和展示的种公牛共计 75 头,华西牛就有 40 头。最终拍卖成交 67 头,总拍卖额达到 1889 万元,华西牛总拍卖金额达 725 万元,并且一头来自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的华西牛更是以 66 万元的高价被成功拍卖,成为标王。
  还有一次拍卖会,有来自湖北、云南、内蒙古等省份的 62 头种公牛参加展示拍卖,其中国产品种华西牛 50 头,随着一头头种公牛登场,参拍人员争相举牌,价格不断攀升。最终这届拍卖会共成交种公牛 56 头,拍卖总额 1638 万元,华西牛成交 45 头,拍卖金额 1278 万元。
  从这些拍卖会的数据不难看出,“华西牛” 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成交数量可观,拍卖金额也十分可观,在国内种公牛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有力地降低了我国对国外肉牛种源进口的依赖程度。
  (二)市场占有率情况
  数据是最直观展现影响力的方式之一,在 2023 年,全国华西牛种质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 19.4%。这意味着 “华西牛” 在国内市场上正不断开疆拓土,影响力日益扩大。
  从最初的培育到逐步走向市场,“华西牛” 凭借其优良的品种特性,比如育肥期日增重高、屠宰率高、净肉率高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育种企业所认可。而且,华西牛育成以来,全国 100 余家育种企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通过 “合作协议 + 技术服务 + 基地共建” 等方式加大推广力度,让它的足迹遍布了更多的地区,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占有率。
  这样不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也充分表明我国肉牛产业在减少对国外肉牛种源进口依赖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且有效的成果,“华西牛” 正逐渐成为我国肉牛产业自主发展的中流砥柱,未来也有望继续扩大优势,为保障我国肉牛种业供给和战略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例见证 “华西牛” 影响力
  (一)养殖户的收益变化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有一位名叫王金强的养殖户,他可是亲身感受到了 “华西牛” 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早在 2004 年,王金强就极具前瞻性地加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新品种肉牛育种工作当中,成为了第一批肉牛新品系选育项目户。
  起初,他家的牛群规模不算大,品种也较为普通,收入也只是维持在一个相对普通的水平。但随着参与 “华西牛” 的育种工作,通过近 20 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品种改良和持续选育,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牛群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牛犊们不仅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体型也更加健硕,而且基因稳定性良好,每头牛都有着能追溯四代以上的完整谱系。
  到了 2022 年,令人欣喜的是,王金强家养殖的 200 多头牛全部被认证为华西牛。这一年,他家的年纯收入就超过了 100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就拿今年来说,出栏的 110 多头牛,平均一头小牛就能卖到一万六七千元,这可比当地最早养的西门塔尔牛价格要高出几千块钱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王金强饲养的牛更是大放异彩,其中 2 头公牛犊分别拍出了 30 万元、35 万元的好价格,着实让人羡慕不已。从王金强的例子不难看出,“华西牛” 凭借其优良的品种特性,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真正成为了养殖户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二)在多地的推广情况
  “华西牛” 自育成以来,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在全国不同地区都受到了广泛的接纳和推广,展现出了极大的影响力。
  在我国的牧区,像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华西牛” 凭借其耐寒能力强、能适应粗放式放牧饲养等特点,在这里扎下了根。众多牧民选择养殖 “华西牛”,使得当地的肉牛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例如乌拉盖管理区,作为全国华西牛主要良种供种基地,积极推进华西牛的繁育推广工作,组建了众多核心群、育种群,存栏规模可观,还生产并库存了大量胚胎,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而在农区,“华西牛” 同样表现出色。它能较好地适应相对固定的圈养模式,生长速度快、育肥效果好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深受农区养殖户的喜爱。以九原区为例,当地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引进 “华西牛” 冻精进行推广,第一批牛犊顺利出生,体重平均达到 36.6 公斤,这对九原区肉牛养殖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后续当地也在持续做好华西牛繁育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助力肉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华西牛” 更是如鱼得水,它能灵活适应这种兼具农牧业特点的环境,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稳定且高效的养殖选择,有效推动了区域肉牛产业的融合发展。
  即便是在南方草山草坡地区,面对高温高湿等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华西牛” 也毫不逊色,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在这里同样可以健康生长、育肥出栏,为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增添了新的优质品种资源。
  如今,“华西牛” 已经在全国多地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地区看到了它的优势,加入到养殖推广的行列中来,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我国肉牛产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现存挑战
  我国肉牛育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像 “华西牛” 这样优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诞生并走向市场,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育种群规模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肉牛品种众多,现有普通黄牛品种 55 个,水牛 26 个,牦牛 17 个,然而已经开展种公牛培育且通过推广牛冷冻精液进行群体改良的品种仅 35 个,具有国家级核心群的品种更是只有 24 个。众多品种的核心群规模都不大,而且绝大多数存在育种规划不明确或执行不稳定的情况,这使得新品种培育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良基因的扩散以及肉牛整体品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全产业链的联合育种模式尚未建立。目前我国肉牛养殖的品种多元,单个品种核心场规模较小且群体分散,各核心场往往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商业化育种进程滞后,没有形成肉牛种业的优质优价体制,导致育种工作的持续性不足,肉牛遗传改良进展缓慢。而且,虽然良种肉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基础工作已逐步开展,可还没有形成第三方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平台,体型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数据大多由各育种场或种公牛站自行开展,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操作规范性也有待加强。
  再者,我国肉牛育种企业散、多、弱,机制不够灵活,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肉牛育种企业自律性不足,使得种公牛质量参差不齐。这些现存的问题都成为了我国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亟待去解决和突破。
  (二)解决策略
  面对我国肉牛育种现存的诸多挑战,推动建立全国或区域性联合育种组织显得尤为必要。比如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等品种可以建立全国性联合育种组织,其他培育品种、地方黄牛品种、牦牛和水牛等则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国家核心育种场、繁育场、加工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肉牛种业创新体系。
  具体来说,在整合力量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国家核心育种场有着专业的场地和一定的种群基础,繁育场熟悉繁殖培育环节,加工企业了解市场对肉牛产品的具体需求,科研机构、高校则掌握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理论知识。各方协同合作,例如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针对肉牛的生长性能、肉质特点等开展深入研究,为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核心育种场根据研究成果进行实践培育;繁育场负责后续的繁殖扩群;加工企业将市场反馈及时传递给其他环节,共同围绕提升肉牛品质和种业竞争力这一目标发力。
  在构建创新体系过程中,要持续提高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国家核心育种场建设,扩大核心群规模,完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其在联合育种和种公牛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二是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要加强育种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做好肉牛良种登记、早期选种技术(全基因组检测)示范、青年种公牛后裔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同时,加快完善以场内测定为主、场内测定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测定相结合的性能测定体系,在全国建成 3 - 5 个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打造规范高效的生产性能测定平台,组建专业的联合测定队伍,提高数据质量,确保育种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进而推动我国肉牛种业不断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从育种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展望未来
  “华西牛” 发展前景
  “华西牛” 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它的发展脚步并不会就此停歇。在后续的选育提升工作方面,科研团队以及相关从业者们有着清晰且长远的规划。
  一方面,会继续聚焦于提升 “华西牛” 的生产性能。通过更深入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更精准的选育策略实施,进一步提高其生长速度、屠宰率、净肉率等关键指标。例如,按照当前的遗传进展推算,再经过 5 - 10 年的选育提升,“华西牛” 的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有望媲美美国、澳洲等顶级肉用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届时它在国际肉牛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更上一层楼。
  另一方面,“华西牛”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华西牛” 优秀个体冻精已经具备了对外出口的潜力,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市场对其优良品质的进一步认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让世界看到中国自主培育肉牛品种的实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华西牛出口老挝2025/3/14 19:16:04
我国自主培育的华西牛将首次出口海外2025/3/14 15:47:13
锡林郭勒盟华西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5/1/5 20:09:2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