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市猪企大揭秘:盈利分化背后的生存密码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7 10:29:45 关注:49 评论: 我要投稿
|
|
行业利好,盈利分化显著
随着 2024 年上市猪企营收报告的陆续披露,生猪养殖行业在该年度迎来行业利好态势,多数企业成功脱离亏损困境,实现盈利目标。然而,在表面繁荣景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企业间盈利能力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分化。以利润率这一关键指标为界,如同一条清晰的分水岭,将 19 家上市猪企划分成截然不同的阵营。利润率超过 10% 的企业仅有 5 家,这些企业在行业中表现突出,业绩斐然;而利润率低于 5% 的企业多达 10 家,其中正虹科技和东瑞股份更是深陷亏损泥潭,经营状况艰难。如此巨大的差异,引发业界深入思考:在同样的行业利好行情下,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企业间盈利表现如此悬殊?是成本控制的差异,还是战略布局的不同?亦或是存在其他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一系列问题,如同重重迷雾,笼罩着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也促使行业研究者和从业者深入探究各大猪企的经营奥秘。
“最会赚钱” 的五大猪企
在生猪养殖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有五家企业凭借各自独特的经营策略和优势,在 2024 年脱颖而出,利润率远超同行,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 “盈利担当”,它们分别是德康农牧、ST 天邦、牧原股份、神农集团和京基智农。
德康农牧在 2024 年业绩表现优异,实现营收和利润双丰收。其营业收入达到 224.63 亿元,同比增长 39.04%;归母净利润高达 41.02 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利润率高达 18.26%,位居行业利润率榜首。德康农牧取得如此突出成绩的关键在于其显著的养殖成本优势。2024 年第二季度,其完全成本已降至 6.9 元 / 斤,部分优秀区域甚至低于 6.33 元 / 斤。特别是其独创的 “二号家庭农场” 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成本降低。在该模式下,农户负责代养全流程,完全成本较传统模式低 0.2 元 / 公斤,且合作周期长达 10 年,既保障了低成本运营,又确保了合作的稳定性,为企业构建了坚实的盈利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ST 天邦在 2024 年同样表现亮眼。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75%,为 96.44 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增长 150.58%,达到 14.59 亿元,利润率达到 15.13%。ST 天邦利润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股权,此次交易获得了 10.43 亿元的投资收益,成为其利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其生猪业务也表现出色,利润达到 7.35 亿元,为企业盈利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牧原股份在 2024 年延续其领先优势。营业收入高达 1379.47 亿元,同比增长 24.43%;归母净利润飙升至 178.81 亿元,同比增长 519.42%,利润率为 12.96%。牧原股份的高利润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行业周期红利、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产能释放以及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其养殖成本从年初的 15.8 元 / 公斤降至年底的 13 元 / 公斤,降本成效显著。此外,牧原股份高度重视科技应用,AI 大模型技术的引入使人均出栏量突破 500 头,生产部门更是高达 1000 头,育肥阶段一线员工人均出栏近 3000 头,PSY 达 29 以上,全程成活率接近 86%。智能化管理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有效减少了损耗,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
神农集团在 2024 年实现业绩大幅提升,成功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 55.84 亿元,同比增长 43.51%;归属净利润 6.87 亿元,同比增长 271.16%,利润率为 12.30%。其高利润率得益于 “行业周期红利 + 成本快速优化 + 产能释放” 的三重驱动因素。在 2024 年猪价较高的市场行情下,神农集团生猪出栏量达到 227.15 万头,同比增长 49.4%,产能释放为其盈利提供了充足动力。同时,神农集团成功将养殖成本从 2023 年的 16.2 元 / 公斤降低到 14 元 / 公斤以内,成本的有效优化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京基智农虽然利润率高于 10%,但营收和利润同比均大幅下降。营业收入为 59.60 亿元,同比下降 52.00%;归母净利润为 7.14 亿元,同比下降 59.13%。这主要是由于其房地产业务受挫。不过,京基智农已成功完成 “战略转型”,2024 年房地产收入仅 12.34 亿元,同比下降 85.63%,但生猪养殖业务收入 39.01 亿元,同比增长 38.69%,占比从 23.25% 跃升至 65.45%,实现了业务重心的有效转移。单从养猪业务来看,京基智农 2024 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 2023 年的 16 元 / 公斤降至 13.67 元 / 公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加之其深耕广东、广西等高价区,生猪销售均价较全国高 10%-15%,2024 年局部区域达 21 元 / 公斤,叠加区域补贴,头均盈利较北方企业高 150 - 200 元,展现出强大的养猪业务实力和发展潜力。
紧随其后的潜力股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梯队中,温氏股份、巨星农牧、罗牛山、ST 傲农等企业虽利润率未跻身前十,但以 5%-10% 的区间利润率,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 “潜力股”。它们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各展所长,积极追赶行业领先者,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
温氏股份在 2024 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营业收入达到 1048.63 亿元,同比增长 16.64%;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 244.46%,达到 92.3 亿元,利润率为 8.80%。温氏股份取得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其生猪养殖业务和养鸡业务的利润增长。在生猪养殖业务方面,“量价齐升” 成为利润提升的关键因素。2024 年,温氏股份销售肉猪 3018.27 万头,同比增长 14.93%,毛猪销售均价为 16.71 元 / 公斤,同比上升 12.83% 。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进一步拓展了利润空间。
巨星农牧在 2024 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 60.78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0.43%;归母净利润达到 5.19 亿元,利润率为 8.54%。生猪养殖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2024 年,巨星农牧生猪出栏量达到 276 万头,其中商品猪出栏 268 万头,同比增长 50.76%,这一增长得益于产能扩张与疫病防控的双重保障。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巨星农牧将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成本优势逐步显现,营业成本同比仅增 21.15%,远低于营收增幅,推动毛利率从 - 0.37% 跃升至 19.16% ,实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崛起。
罗牛山在 2024 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 33.32 亿元,同比下降 18.73%;归母净利润为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48.93%,利润率为 7.26%。尽管整体营收有所下滑,但生猪养殖板块逆势增长,成为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2024 年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9.29%,主要得益于生猪市场供需关系的反转。年初国家强调生猪控产能,市场主体减少母猪存栏量,散户逐渐出清,导致生猪供应趋紧,猪价进入上升通道。此外,罗牛山通过优化饲喂方案和饲料配方,进一步降低了单头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率。公司还通过收购上海同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补足了养殖产业链上游的动保环节,形成了 “饲料 + 动保 + 养殖 + 屠宰” 的闭环,进一步增强了疫病防控能力和成本控制力。
ST 傲农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63 亿元,同比下降 54.97%;净利润 5.79 亿元,同比增长 115.87%,利润率为 6.61%,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这一成绩背后存在隐忧。ST 傲农的净利润转正主要依赖于破产重整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如债务豁免、资产处置等。实际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亏损 12.03 亿元,表明其核心业务尚未真正实现盈利。在破产重整过程中,ST 傲农虽化解了债务风险,引入重整投资人注入增量资金,剥离了大部分低效闲置资产,但核心业务经营状况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饲料业务销量下滑,毛利率下降;生猪养殖业务出栏量大幅减少,尽管毛利率有所提升,但规模缩减严重;屠宰食品业务贸易规模缩减,尽管毛利率提升,但收入大幅下降。未来,ST 傲农能否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盈利,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利润率低于 5% 的企业剖析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版图中,有 10 家企业利润率低于 5%,处于行业下游梯队。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经营状况各异,但都在积极探索突破困境的路径,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逆袭。
天康生物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71.76 亿元,归母净利润 6.05 亿元,同比增长 144.38%,利润率为 3.52%。天康生物利润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 2024 年处于猪价上行期,有利的市场行情为其盈利提供了外部支撑;另一方面,其养殖完全成本从 16.5 元 / 公斤降至 13.01 元 / 公斤,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保障。在业务结构上,生猪养殖及食品加工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2024 年该业务销售收入为 61.57 亿元,同比增长 11.11% ,全年共出栏生猪 302.85 万头,同比增长 7.55%。然而,天康生物也面临一些挑战,饲料业务和植物蛋白及油脂加工业务收入下降,分别同比下降 17.67% 和 23.43% 。未来,天康生物需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应对行业的不确定性。
正邦科技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88.7 亿元,同比增长 26.86%;归母净利润为 2.16 亿元,同比下降 97.46%,利润率为 2.44%。2023 年,正邦科技因破产重整产生以股抵债等非经常性收益约 85 亿元,而 2024 年此类收益大幅减少,导致归母净利润从 85 亿元骤降至 2.16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24 年净利润仍亏损 3.33 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 93.19%,表明其核心业务虽未完全盈利,但已有显著改善。在业务发展上,正邦科技通过 “一场一策” 的精准盘活策略,成功激活多个闲置猪场,全年出栏生猪 414.66 万头。同时,饲料板块借助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的资源支持,构建了高效运营模式,全年饲料销量达到 124 万吨,同比增长 94%。未来,正邦科技需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推动生猪养殖与饲料业务双轮驱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唐人神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43.43 亿元,同比下降 9.67%;归母净利润为 3.55 亿元,同比增长 123.29%,利润率为 1.46%。尽管营收有所下降,但唐人神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成功实现利润增长。在生猪养殖业务上,唐人神不断提升养殖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推动了利润提升。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给唐人神带来一定压力。未来,唐人神需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大北农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87.67 亿元,同比下降 13.85%;归母净利润为 3.46 亿元,同比增长 115.91%,利润率为 1.20%。大北农在 2024 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其在业务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在业务结构上,大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饲料业务,占比高达 66.24%,养猪业务则是第二大收入板块。未来,大北农需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禾丰股份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25.45 亿元,同比下降 9.52%;归母净利润为 3.42 亿元,同比增长 174.93%,利润率为 1.05%。禾丰股份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成效。在成本控制上,禾丰股份通过优化采购渠道、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成本;在市场拓展上,禾丰股份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而,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禾丰股份带来一定挑战。未来,禾丰股份需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
金新农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5.62 亿元,同比增长 12.91%;净利润为 3015.77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率为 0.66%。金新农能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其在养殖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养殖技术上,金新农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生猪质量;在成本控制上,金新农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管理等措施,降低了养殖成本。未来,金新农需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五丰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0.45 亿元,同比增长 25.09%;归母净利润为 3932.04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率为 0.56%。新五丰的扭亏为盈得益于其在业务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在业务拓展上,新五丰积极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了生猪出栏量;在成本控制上,新五丰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加强采购管理等措施,降低了成本。然而,新五丰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较大压力,需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挑战。
新希望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30.63 亿元,同比下降 27.27%;归母净利润为 4.74 亿元,同比增长 90.05%,利润率为 0.46%。新希望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主要原因是养殖成本大幅下降与猪价红利的共振,叠加业务结构优化和费用管控的协同效应。目前,新希望正常运营场线出栏肥猪的完全成本已降到 12.9 元 / 公斤,位居行业前列。未来,新希望需继续发挥成本和规模的双重优势,进一步提升利润率。
东瑞股份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20 亿元,同比增长 46.58%;归属净利润为 - 0.66 亿元,虽然同比大幅增长 87.28%,但依旧亏损,利润率为 - 4.34%。东瑞股份在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未能实现盈利,核心原因是养殖成本高企与产能扩张带来的固定成本压力。2024 年末,其养殖成本仍高达 15.6 元 / 公斤,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未来,东瑞股份需着力降低养殖成本,优化产能结构,以实现盈利。
正虹科技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21 亿元,同比下降 9.69%;归母净利润为 - 6525 万元,同比减亏 53.34%,利润率为 - 5.82%。正虹科技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亏损收窄,核心原因在于业务结构调整、成本控制与猪价回暖的综合作用。但其成本控制能力仍处于中下游,2024 年成本为 14.5 元 / 公斤。在 2025 年猪价下行的趋势下,正虹科技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未来,正虹科技需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业务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结语:行业未来的启示
回顾 2024 年,生猪行业受益于周期红利,整体成功脱离亏损状态,实现盈利。但在这表面繁荣之下,实则存在显著分化。企业利润率差异巨大,最低为 - 5.82%,最高达 18.26%,这充分表明成本控制能力、战略灵活性以及业务结构的健康程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2024 年获得高利润的企业,均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且战略布局精准。这些企业在市场中找准方向,凭借低成本优势,在价格波动中保持稳定,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而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大多面临成本过高、业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境艰难,苦苦支撑。部分企业甚至只能通过 “变卖资产” 维持运营,虽暂时缓解危机,但长远来看,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生猪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这无疑是一场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只有具备全链条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成本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构建抗周期调节机制的企业,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只有拥有多元化收入结构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拓展生存空间。这些企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在新一轮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单纯依赖价格红利、寄希望于市场行情,或过度依靠资本运作、企图通过财务手段美化业绩的企业,未来发展将面临重重困难。此类企业亟需深刻反思,加快业务重构,重新审视核心竞争力,调整战略布局,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成本控制,提升创新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长期挑战。否则,在市场的浪潮中,它们将逐渐被淘汰,成为行业发展的历史注脚。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