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养猪业“国家队”登场,国资凭什么搅弄风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15 9:29:32 关注:43 评论: 我要投稿

  养猪业 “国家队” 强势入局
  最近,养猪行业迎来重大动态:融通农发作为中国融通集团旗下农业核心子公司,在生猪养殖领域展开迅猛布局。当前,其于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已形成 70.4 万头的产能规模。而这仅仅是开端,融通农发 “十四五” 规划目标为年出栏 300 万头,一场养猪业的 “国家队” 浪潮正强势袭来。
  以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注册资金 1.2 亿元,简阳生猪养殖项目占地 454.68 亩,于 2022 年 9 月开工建设,2024 年 7 月投产,年出栏规模可达 10 万头,场内各类猪舍单元配备齐全。融通农发牧原(崇州)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投入巨大,注册资本 1.2 亿元,崇州项目占地 454 亩,总建筑面积 12.5 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投产,年出栏生猪 10 万头,待 2025 年 1 月一期续建项目投产,整体年出栏商品猪将达 15 万头。融通农发牧原(唐山)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 1.7 亿元,2025 年 5 月正式投产,占地 607.76 亩,总建筑面积达 8.22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5.7 亿元,建成后年出栏生猪 25 万头 ,其中一期设计产能 10 万头,现已投产。融通农发正邦(潜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也在稳步推进,注册资金约为 1.1 亿元,潜江生猪养殖项目作为 “十四五” 规划重点项目,总投资约 4 亿元,未来将打造年出栏 16.8 万头育肥场与存栏 7800 头母猪繁殖场,并配套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循环产业。
  融通农发的一系列举措,在养猪行业引发广泛关注,也促使业界聚焦于国资正以多种方式全面进入养猪业这一现象,探究其背后蕴含的行业变革与深远影响。
  国资养猪版图初步探析
  在融通农发大力布局养猪业之际,其他国资也通过不同途径,在养猪行业留下深刻印记。
  2025 年 5 月,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成为天邦食品的中选投资人 ,并与天邦食品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厦门建发物产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国资委,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其入局为天邦食品缓解债务压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摆脱经营困境提供有力支持。这一投资行为是国资在养猪行业整合资源、稳定市场的重要举措,为天邦食品后续发展筑牢根基。
  2024 年,傲农生物因前期激进扩张陷入资不抵债困境,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关键时刻,泉发外贸联合体成为傲农集团的重整投资人。该联合体成员包括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等 ,背后是泉州市国资委和湖北省国资委等国资力量。在国资支持下,傲农生物通过系列重整措施成功 “摘帽”,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傲农生物实现营收 87.63 亿元,净利润达到 5.79 亿元,国资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邦科技的重整也是国资入局养猪业的典型案例。彼时,牵头投资人为民企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 ,但多地国资背景企业积极参与。如南昌金牧纾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控人为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背后是江西省国资委 。外省国资企业如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乾创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也纷纷加入。众多国资参与正邦科技重整,彰显出国资对养猪行业的重视与决心。通过重整,正邦科技得以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资产结构,重回正常经营轨道。
  国资入场背后的深层逻辑
  国资大规模进入养猪业,并非偶然为之,背后存在多方面深层逻辑。
  稳定市场:养猪业 “猪周期” 特征显著。前几年猪价高企时,众多企业蜂拥而入,疯狂扩张养殖规模 。随后产能过剩,猪价暴跌,诸多猪企陷入亏损,资产负债率飙升,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正邦科技便是典型,在猪周期下行阶段债务沉重,不得不启动破产重整程序 。国资介入犹如为动荡市场注入 “镇定剂”。通过参与猪企重整,国资能够稳定企业经营,避免因大量猪企倒闭引发市场混乱。以天邦食品为例,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入主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从 103.69% 大幅降至 67.80% ,成功 “摘帽”,走出经营困境,市场信心得以恢复。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养猪业长期存在生产技术落后、经营效率低下问题,多数企业走规模数量型发展道路,未实现高效规模经济。国资具备强大资源整合能力与政策影响力,能够打破行业原有分散格局。例如,广东省整合越秀农牧、广弘控股等四大国企,形成养猪矩阵,极大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与竞争力 。国资还可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养猪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温氏股份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为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先进育种技术与优质种质资源,提升其在猪育种领域竞争力。
  保障民生和供应链安全:猪肉是我国居民重要肉类消费品,其供应稳定性与价格合理性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国资凭借自身实力与稳定性,能够在市场波动时保障猪肉稳定供应。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时期,国资背景养猪企业可迅速响应政府号召,加大生产力度,确保市场猪肉不断供 。从供应链角度看,国资入局有利于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例如,厦门建发物产作为国内领先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入主天邦食品后,不仅能保障天邦饲料原料供应,还能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整个养殖环节稳定性,从而保障猪肉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安全。
  给养猪业带来的变革
  国资大规模进入养猪业,对整个行业产生一系列深刻变革。
  产能格局:从无序扩张转向区域聚焦。过去猪价高涨时,许多企业盲目跟风,在全国广泛布局,导致产能过剩。如正邦科技前几年疯狂扩张,多地建设猪场,猪周期下行后面临沉重债务。如今国资主导重整与投资,开始优化布局。傲农生物在国资支持下退出北方市场,聚焦福建、江西等核心区域 ,这一转变标志行业从粗放的 “全国撒网” 走向依托优势区域的集约化、本地化发展。地方国资更倾向保障本地供应,未来区域自给率有望提高,市场供需将更加平衡。
  经营模式: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与合作化转型。养猪属重资产行业,建设猪场需大量资金投入,风险较大。国资为降低风险,更倾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傲农生物在国资支持下,大力推动 “公司 + 农户” 模式,计划将其比例提升至 80% ,减少对重资产猪场依赖 。这种模式盘活社会资源,带动小养殖户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未来,“公司 + 农户”“政府 + 企业 + 农户” 等模式可能更加普及,降低行业整体财务杠杆和固定资产风险。
  产业链协同: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共建。厦门建发物产、地方粮食集团等国资供应链巨头入局,极大强化饲料等关键环节保障能力 。它们通过与猪企签订长期、大规模原料供应协议,锁定成本,降低采购风险,提升养殖环节稳定性。例如建发物产入主天邦食品后,保障其饲料原料供应,整合区域农业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行业门槛:标准化、规范化成为硬性要求。国资对生物安全、环保、标准化管理要求普遍高于普通民企 。在生物安全方面,严格要求猪场防疫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环保上,督促企业做好粪便、污水等处理 。与国资合作的中小养殖场为符合标准,不得不提升管理水平,这将加速整个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行业抗风险能力:国资凭借强大资金实力与政策支持,在市场波动时发挥 “稳定器” 作用。猪价暴跌、猪企面临亏损困境时,国资可注入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大量猪企倒闭引发行业动荡。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时期,国资背景猪企能迅速响应政府号召,保障猪肉稳定供应,稳定市场信心 。
  未来养猪业发展趋势展望
  在国资深度介入背景下,养猪业站在变革关键节点,呈现诸多新趋势,一个全新 “新常态” 正逐步显现。
  区域集中化:将成为主流趋势。以往 “全国一盘棋” 的产能布局模式正被打破 。未来,区域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资背景或国资参股龙头,将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它们会将产能布局更贴近消费市场和饲料原料产地,提升区域自给率 。例如,在猪肉消费大省,国资支持的本地猪企会加大养殖规模,降低长途运输成本,保障当地猪肉稳定供应 。此举既能降低运输损耗,让消费者吃到更新鲜猪肉,又能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供应风险。
  “轻资产 + 合作化” 模式: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在国资推动下,“公司 + 农户”“政府 + 企业 + 农户” 等模式将成为养猪业重要经营方式 。这种模式下,企业无需大规模投入资金建设猪场,降低财务杠杆和固定资产风险 。企业提供技术、仔猪、饲料等,农户负责养殖,双方实现合作共赢 。以山东为例,当地众多企业采用 “公司 + 农户” 模式,年出栏规模在全省生猪出栏中占比较大 。该模式盘活社会资源,带动农户增收,使企业能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链纵向整合:将不断深化。国资背景的供应链企业,如饲料、屠宰、食品加工等领域企业,与养殖环节绑定将更加紧密 。从田间粮食种植,到饲料加工,再到生猪养殖、屠宰,最后到餐桌食品加工,将形成完整区域性一体化产业链条 。厦门建发物产入主天邦食品后,保障天邦饲料原料供应,强化区域农业产业链韧性与整合度 。这种整合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整个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市场波动时,产业链各环节可相互支持,共同应对挑战,保障猪肉稳定供应和价格相对稳定。
  行业波动趋于平缓:国资凭借长期导向、强大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持续产能优化调控,有望收窄猪周期波动幅度 。养猪业将进入相对稳定的 “弱周期” 时代 。虽难以再现过去暴利情况,但行业可持续性将大大增强 。市场低迷时,国资可注入资金,稳定企业经营;市场过热时,引导产能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扩张 。如此一来,猪价大幅涨跌将逐渐减少,养猪企业可在更稳定市场环境中规划长期发展。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行业核心。在国资引领和更高标准要求下,行业竞争将从单纯规模比拼转向成本效率、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环保可持续、智能化水平等全方位综合实力较量 。企业要在市场立足,必须在各环节下功夫 。生物安全方面,加强猪场防疫,防止疫病传播;食品安全上,严格把控猪肉品质;环保可持续方面,做好粪便、污水等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智能化水平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养猪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养猪新局,未来可期
  国资大规模进入养猪业,已成为养猪行业变革关键驱动力。从融通农发迅猛布局,到各地国资对猪企重整与投资,一系列动作重塑养猪业格局,为行业未来发展描绘全新蓝图。
  在这场变革中,产能格局从无序走向有序,经营模式从传统迈向创新,产业链协同从松散变得紧密,行业门槛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区域集中化、轻资产合作化、产业链整合等趋势将更加明显,养猪业将告别过去 “猪周期” 剧烈波动,步入更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 “弱周期” 时代 。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意味着未来可享受到更稳定供应、品质更优的猪肉产品;对于养猪从业者来说,需顺应变革潮流,提升自身竞争力,方能在新市场环境立足 。而对于整个社会,养猪业稳定发展不仅关乎民生福祉,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具有深远意义 。
  在国资引领新时代,养猪业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这个传统行业的华丽转型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7月15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7/15 14:36:36
2025年7月15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7/15 14:36:19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推荐参加2025年全国生猪产能调控生产劳动竞赛企业名单公示2025/7/15 12:04:04
2025年7月9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及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2025/7/15 10:18:28
下半年生猪市场:供给与价格的博弈2025/7/15 9:22:54
2025生猪市场大揭秘:巨头争霸,谁主沉浮?2025/7/15 9:14:3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