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病野猪睾丸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María A Risalde,Mario Frias,Javier Caballero-Gómez,Pedro Lopez-Lopez,Christine Fast,Saúl Jiménez-Ruiz,Irene Agulló-Ros,Martin Eiden,Débora Jiménez-Martín,Ignacio García-Bocanegra,Antonio Rivero,José Carlos Gómez Villamandos,Antonio Rivero-JuarezPMID:35986711
DOI:10.1111/tbed.14682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世界上每年约有2 000多万人感染HEV。在急性发病期,可从各类体液中检出HEV,这对其诊断、切断传播或观察肝外表现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从人类和动物泌尿生殖系统中分离出HEV,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本文主要目的是检测自然发病野猪睾丸中的HEV。为此,我们采集了191只公野猪的血液、肝脏、肝淋巴结和睾丸样本,使用PCR(对血液样品)以及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相结合(对组织样品)检测HEV。结果显示,从4只野猪(2.09%;95%CI:0.82~5.26)的血清中检出HEV RNA。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中3只感染了HEV-3f型。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发现,从4只野猪的肝脏和/或肝淋巴结中检出HEV。仅从1只野猪睾丸中检出病毒,在少量成纤维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中可见HEV特异性标记。本研究证实,尽管没有相关组织损伤的证据,自然发病野猪睾丸中存在HEV-3型。这项研究使我们必须将精液视为HEV在野猪中传播的可能来源。今后试验研究应着重评估HEV-3型对相关物种生育能力的影响及其经性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86711/
全球奶牛跛行的流行情况
Peter T Thomsen,Jan K Shearer,Hans HouePMID:36990338
DOI:10.1016/j.tvjl.2023.105975
奶牛跛行对动物福利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先前有研究对单个国家的奶牛跛行患病率进行了评估。本文首次综述了全球奶牛跛行流行情况。根据所报告的奶牛代表性样本跛行患病率以及一些特定纳入标准(如至少研究10个奶牛群和200头奶牛以及专业观察员对其运动进行评分),选出了53项研究。这53项研究共包括3 945个牛群,414 950头奶牛,横跨30年(1989—2020年),涉及六大洲,其中大部分为欧洲和北美洲。纵观所有研究,跛行平均患病率(通常评分标准为1~5分,得分为3~5分)为22.8%,中位数为22.0%,各项研究选取的患病率为5.1%~45%,群内患病率为0~88%。严重跛行平均患病率(通常评分标准为1~5分,得分为4~5分)为7.4%,中位数为6.5%,各项研究选取的患病率为1.8%~21.2%,群内患病率为0~65%。从时间分布来看,跛行患病率似乎变化不大。这53项研究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运动评分系统和(严重)跛行的定义,这可能影响了所报告的跛行患病率。牛群和奶牛的抽样、纳入标准和代表性在不同研究中也有所不同。本文为今后收集奶牛跛行信息提供了建议,并找出了潜在的知识差距。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990338/
我国南方野生中华穿山甲存在致命性细小
病毒2a和2c亚型(CPV-2a和CPV-2c)感染
Zhang Lina,Wang Kai,An Fuyu,Zhang Dongliang,Zhang Hailing,Xu Xuelin,Guo Ce,Yan Hongmei,Kuang Yingjie,Zhang Zhidong,Lu Rongguang,Hua YanPMID:36070349
DOI:10.1111/tbed.14703
中华穿山甲是一种极度濒危、身披鳞甲的鳞甲目哺乳动物。野生穿山甲特别容易受病原体感染,其典型特征是健康状况不佳。目前,对穿山甲病毒感染情况知之甚少。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犬细小病毒2型(CPV-2)的两种亚型,即CPV-2a和CPV-2c,这两种亚型均引起两只获救的穿山甲严重腹泻,造成致命后果。如同感染CPV-2的犬,受感染穿山甲的显著特征是小肠黏膜层严重病变。此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小肠隐窝可见CPV-2抗原。F81细胞传代4次后,还可检出典型细小病毒相关的CPV-2,在细胞上清液中可见典型细小病毒样颗粒,直径约20 nm。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自1只穿山甲(P1)的VP2病毒蛋白序列(GenBank登录号OP208805)归类为CPV-2c,与我国台湾省发现的台湾穿山甲CPV-2c株(MN832850)同源性为99.8%,而从第2只穿山甲(P2)中分离出的VP2序列(#OP208806)为CPV-2a,与我国南方CPV-2a株(KY386858)同源性为99.8%。综上,本研究确认我国大陆穿山甲感染了CPV-2c,并证实CPV-2a也可感染穿山甲。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开展深入调查,以确定这些病毒是否在野生穿山甲、野生食肉动物和流浪狗之间存在种间传播。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0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