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2025:出栏激增,是机遇还是挑战?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1 7:06:44 关注:50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企出栏数据深度剖析
近期,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显著动态,部分上市猪企陆续披露 2025 年生猪出栏计划,此消息迅速吸引了业内人士与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依据新牧网统计数据,2025 年 17 家猪企计划出栏量最高可达 2.17 亿头,相较于 2024 年最高新增 3810 万头 ,增长幅度颇为可观。从增长比例来看,相较于 2024 年 17 家猪企出栏量,2025 年涨幅区间为 13.62%-21.26%。其中,东瑞股份、正邦科技、神农集团、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等企业增长幅度较为突出,分别达到 82.98%、68.81%、54.08%、54.08%、45.18%。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头部企业,尽管出栏量基数较大,但最高增幅出栏增幅亦将达 15% - 25%。从计划出栏增长数量维度考量,牧原股份计划出栏量较 2024 年新增 839.8 - 1839.8 万头,双胞胎计划新增 522 万头,温氏股份新增 281.73 - 481.73 万头 。此外,正邦、大北农、st 天邦、巨星农牧、神农、唐人神等猪企计划出栏新增数量均超 100 万头。
再聚焦 2025 年一季度数据,22 家猪企出栏总量达 5105 万头,较 2024 年一季度增长超 1000 万头,16 家猪企同比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最高涨幅超 150%。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彰显了猪企在 2025 年的扩张态势,生猪出栏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驱动猪企纷纷扩大出栏规模?这种增长又将对整个生猪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出栏增长的深层因素分析
行业复苏与市场预期
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经历上一轮猪周期低谷后,当前正逐步复苏。在过去的低谷期,猪价持续低迷,众多中小养殖户因经营压力退出市场,导致产能下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供需关系逐步调整,猪价开始回升,为猪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市场对未来猪价和需求的乐观预期,成为猪企扩大生产的重要驱动力。猪企普遍认为,未来猪肉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供应相对稳定,这将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预期,猪企纷纷加大养殖投入,扩大养殖规模,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
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是猪企实现出栏增长的关键要素。以牧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始终致力于通过优化养殖技术降低成本。在疫病防控领域,牧原股份成功打通疫病净化路径,并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疫情应急处置和生物安全漏洞梳理 “非瘟防控特战队”,为生猪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有效降低了生猪死亡率,提升了养殖效益。在饲料方面,研发低蛋白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饲料价格下降对养殖成本下降的贡献约为 50% 。通过一系列举措,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降低,2024 年 12 月,生猪养殖成本约为 13 元 /kg,部分优秀养猪场线的完全养殖成本已降至 12 元 /kg 以下,最优成绩达 11.38 元 /kg 。温氏股份同样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积极作为。在生产管理层面,致力于提升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料重比、上市率等核心生产成绩指标,通过精益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在饲料成本优化方面,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在保障畜禽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原料,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也构建了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和措施。2024 年全年,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 14.4 元 /kg,同比下降约 2.4 元 /kg 。成本的降低为猪企扩大出栏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政策扶持与产业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为猪企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对生猪养殖行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能繁母猪补贴方面,对养殖户予以补贴,鼓励其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从而提高生猪繁殖率。在生猪保险方面,也给予一定补贴,降低了养殖户因疾病、市场波动等风险造成的损失,增强了其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推动了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为猪企扩张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必然走向。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散养模式逐渐被淘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疫病防控等挑战。在此产业趋势下,猪企纷纷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出栏大幅增长带来的影响
市场供应与价格波动
大量生猪出栏,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供应显著增加。随着 2025 年 17 家猪企计划出栏最高达 2.17 亿头,猪肉市场将迎来供应高峰。市场猪肉供应充足,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选择更为丰富,价格也可能更趋合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能够以相对较低价格购买到新鲜猪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对于养殖户来说,情况则较为复杂。市场供应大幅增加可能导致猪价波动甚至下跌。如 2024 年,部分地区猪企出栏量显著增加,致使猪价承压明显,全国标猪平均价在 2025 年 1 月 20 日已跌至 15.62 元 / 公斤。若猪价下跌幅度过大,养殖户利润空间将被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对于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殖户而言,可能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从市场供需关系角度分析,猪价波动是市场调节的体现。当市场供应大于需求时,猪价下跌;当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时,猪价上涨。在此过程中,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在出栏增长的进程中,头部猪企和中小猪企表现各异,这将促使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头部猪企,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先进养殖技术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在出栏增长中占据优势地位。牧原股份 2024 年生猪出栏量达 7160 万头,市占率近 10% ,2025 年计划出栏商品猪 7200 万 - 7800 万头,仔猪 800 万 - 1200 万头,合计目标超 8000 万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些头部猪企通过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逐渐形成 “强者恒强” 的态势。
相比之下,中小猪企在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相对薄弱,在出栏增长竞争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部分中小猪企可能因无法承担扩大养殖规模成本,或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与头部猪企抗衡而逐渐被淘汰。这种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将使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向头部猪企集中。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可能形成以头部猪企为主导,少数中小猪企并存的市场格局。在此格局下,头部猪企将在市场定价、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拥有更大话语权,而中小猪企则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在市场中谋求生存空间。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猪企出栏增长不仅影响生猪养殖行业本身,还将对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产生联动效应。在饲料领域,生猪出栏量增加意味着对饲料需求相应增长。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 年生猪出栏逐步恢复同比增长,将带动猪料需求开启同比增长趋势。这为饲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其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猪企对饲料的需求。
兽药行业同样会受到影响。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疫病防控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兽药需求也将增加。兽药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效、安全的兽药产品,为生猪养殖提供保障。
屠宰加工行业也将迎来业务量增长。大量生猪出栏需及时进行屠宰加工,以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屠宰加工企业需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加工流程,确保猪肉质量和安全。
猪企出栏增长还将带动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从生猪运输到猪肉销售,各个环节需紧密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将促进整个生猪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猪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市场风险与价格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猪企出栏量增长态势良好,但市场风险和价格不确定性仍是猪企面临的重大挑战。猪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供求关系变化是直接影响因素。当市场猪肉供应过剩时,猪价往往下跌;供应不足时,猪价则上涨。如 2024 - 2025 年,随着猪企出栏量大幅增加,若市场需求未相应跟上,猪价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成本因素同样不容忽视。饲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均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成本。若养殖成本上升而猪价未相应提高,猪企利润空间将被压缩。据相关数据显示,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高达 60% - 70%,饲料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对猪企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为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猪企采取了多种措施。部分猪企采用套期保值方式,通过期货市场锁定未来猪价,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牧原股份曾发布公告,2025 年将进行玉米、豆粕、生猪等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以规避饲料原材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还有部分猪企通过优化销售策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出栏时间和销售渠道,以获取更优价格。
疫病防控压力
疫病防控始终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关键环节,非洲猪瘟等疫病的爆发给猪企带来巨大威胁。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性和致命性极高,猪群感染后死亡率高达 90% 。一旦疫情爆发,猪企不仅面临生猪死亡损失,还需采取扑杀感染猪只、封锁疫情区域等紧急措施,这将导致猪肉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给猪企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为加强疫病防控,猪企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加大投入,完善防疫设施,加强猪场隔离和消毒工作。许多猪企建立了严格的人员和车辆进出管理制度,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和隔离,以防止病毒传入。加强猪群健康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隐患。部分猪企还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关注度不断提高,环保政策对猪企的要求日益严格。养猪场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个万头猪场每年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量可达数万吨,若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为满足环保要求,猪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在粪污处理方面,采用先进处理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部分猪企建立了沼气池,将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或供热;还有部分猪企将处理后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在节能减排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养殖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猪企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迎来新机遇。只有积极应对环保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足。
未来展望
2025 年猪企出栏计划的大幅增长,为生猪养殖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从市场供应到行业竞争格局,从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到猪企自身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各个环节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未来,随着行业发展,有望看到一个更加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生猪养殖行业。猪企将在市场浪潮中不断前行,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市场波动、疫病威胁、环保压力等,都需要猪企谨慎应对。
作为消费者,将受益于行业发展,享受到更优质、安全、价格合理的猪肉产品。作为关注行业发展的各方,不妨共同期待猪企在未来的表现,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分享对猪企出栏增长和行业发展的见解。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