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猪市迷局:二育热情下的价格真相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1 7:34:08 关注:62 评论: 我要投稿
|
|
二育热潮:市场情绪的起伏态势
在生猪养殖行业领域,二次育肥群体的行为动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势必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今年四月,清明节成为二次育肥市场情绪变化的关键转折点。
节前,二次育肥群体的操作表现极为理性,如同谨慎的投资者,仅陆续零散地进行补栏操作。彼时,二次育肥市场波澜不惊,生猪现货市场价格仅微幅上扬 0.1 - 0.2 元 / 斤,与往年同期猪价能提升 1 元 / 斤的活跃行情相比,显得异常冷清。其背后原因,是养殖户对市场风险的高度警惕以及对未来行情不确定性的审慎考量,他们在等待更为适宜的市场时机。
然而,清明节过后,市场情绪迅速升温,宛如被点燃的火药桶。二次育肥开始大规模上量,养殖户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随着市场情绪的显著提升,二次育肥进场对现货价格的抬升作用也明显增强,猪价出现较为显著的上涨态势。这种情绪转变并非偶然,一方面,清明节期间市场需求的短暂增加,向养殖户传递了积极的市场信号;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对前期市场低价的反弹式操作,试图把握机会获取更多利润。
进入五月,市场呈现出更为活跃的景象。生猪期货价格一路冲高至 16200 元 / 吨,北方部分区域标猪价格也短暂突破 16.5 元 / 公斤,这一系列价格波动,将市场对于二育能否拉涨五月猪价的讨论推向高潮。养殖户纷纷跃跃欲试,似乎看到了猪价上涨带来的丰厚利润;而市场分析人士则观点各异,展开激烈的观点交锋。此时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数,市场情绪在乐观与谨慎之间摇摆不定。
标肥倒挂:市场困境的深度剖析
在当前生猪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 标肥倒挂,正困扰着养殖户与市场分析人士。标肥倒挂,即标准体重生猪(通常称为标猪)的价格高于大肥猪的价格,这与传统市场规律相悖。在北方多地,标猪价格比大肥高出 0.2 - 0.3 元 / 公斤,这种异常的价格关系,犹如警报器,传达出市场供需失衡的重要信号。
从产能角度分析,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峰值下降了 12%,但仍高于正常保有量的 10%。这意味着生猪的潜在供应量依然充足,母猪的繁殖能力并未得到根本性削减,未来市场上生猪数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同比仅下降 3.2%,饲料销量同比降幅仅为 2.3%,且该降幅远低于存栏降幅。这表明,养殖端并未真正减少生猪饲养数量,而是通过压栏增重的方式,试图维持原有的出栏量。他们期望通过增加生猪体重,弥补可能因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但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大猪存栏过剩的问题。
再看消费端,当前消费端的承接能力明显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不再如以往那般旺盛,尤其是对大肥猪的需求持续走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瘦肉含量高、肉质更健康的标猪,而大肥猪因脂肪含量高,在市场上逐渐失宠。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在消费时更加谨慎,对猪肉这类非必需品的消费有所减少。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市场上大肥猪的销售极为困难,即便价格下降,也难以吸引消费者。
出栏均重仍维持在 125 - 130 公斤的高位,冻品库存中大猪占比超过 60%,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大猪供过于求的现状。在此情况下,二育陷入 “保本微利” 的困境。养殖户发现,让生猪增重至 140 公斤的边际收益趋近于零,每公斤增重成本 6.5 元,而溢价却不足 5 元。这无疑是一笔亏本买卖,投入成本不断增加,而回报却越来越少。资金周转效率的显著降低,使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陷入两难选择:继续压栏增重,可能面临更大亏损;提前出栏,又心有不甘,毕竟前期投入了大量成本。
140 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高达 45%,如此高的占比对标猪价格形成强大的 “锚定压制”。标猪想要突破 8 元 / 公斤的阻力位,概率不足 30%。而且,五月和六月,北方的高温天气可能成为市场的又一不稳定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大猪的生长环境恶化,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可能会选择集中出栏,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单周价格波动可能达到 0.8 - 1.2 元 / 公斤,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无疑会加剧市场的踩踏风险,使整个生猪市场陷入更为混乱的局面。
猪价滞涨:深层原因的深入探寻
五月,本应是生猪市场充满希望的时期,然而猪价的表现却令养殖户大失所望。上涨动力的缺失,使整个市场陷入迷茫与焦虑的氛围。
从存栏数据来看,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远未达到市场预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 10%,这犹如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储存着大量的生猪供应潜力。一旦市场行情稍有好转,母猪的繁殖能力将迅速释放,大量仔猪将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未来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
生猪的体重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出栏均重维持在 125 - 130 公斤的高位,表明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增重现象。他们期望通过增加生猪体重获取更多利润,但忽略了市场的承受能力。随着体重增加,生猪的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且大猪在市场上的销售难度越来越大。消费者对大猪的需求持续低迷,导致大猪价格难以提升,甚至出现标肥倒挂的情况。在此情形下,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继续压栏增重,可能面临更大亏损;提前出栏,又不甘心前期投入的成本无法得到充分回报。
饲料销量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生猪市场的现状。饲料销量同比降幅仅为 2.3%,远低于存栏降幅,这说明养殖端并未真正减少生猪饲养数量,而是通过压栏等方式维持表面上的存栏量。这无异于掩盖市场供需失衡的真相,一旦这种虚假平衡被打破,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即使到了六月,标猪价格全面突破 8 元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大肥作为 “猪肉”,其大量存在抑制了标猪价格的上涨。这也印证了养猪行业常说的一句话:“不破不立,只有大猪完成去化,市场供应收紧,猪价才有望真正实现反转。” 从今年春节过后至今,猪价一直未能跌破关键支撑位,同时也无法突破 8 元大关,大猪存栏过剩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理性决策:二育群体的发展出路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生猪市场,二次育肥群体犹如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必须明确方向,才能避免触礁沉没。摒弃 “赌行情” 的心态,已成为当务之急。过去,部分养殖户总是心存侥幸,试图通过猜测市场行情获取高额利润,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盲目跟风、投机取巧的做法只会使自身陷入更深的困境。只有回归养殖本质,从提高养殖技术、优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市场中立足。
精准把控出栏节奏,是二育群体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当标猪体重达到 110 - 120 公斤时,应及时出栏。这个体重范围的标猪,在市场上需求相对稳定,价格也较为合理。若继续压栏,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面临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就像农民种地,到了收获季节就要及时收割,否则庄稼可能因自然灾害减产甚至绝收。大猪养殖户也应趁着 5 月市场情绪回暖的时机,逢高出栏。随着气温升高,大猪的市场需求会逐渐下降,价格也可能走低。此时及时出售大猪,可有效降低超重养殖的风险,避免因市场变化遭受损失。
密切关注政策与数据信号,是二育群体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的政策导向对生猪市场影响重大,如补贴政策、环保政策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养殖成本和市场供需关系。养殖户应密切关注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各类市场数据也是了解市场动态的重要窗口,如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饲料销量等数据,都能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养殖户可提前做好准备,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