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预包装食品“避坑”指南:教你3秒看懂食品标签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5 23:07:55 关注:57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食品标签:健康饮食的关键要素
  在当下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饮食健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焦点。人们精心规划一日三餐,力求达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目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预包装食品,如饮料、零食、面包等,依然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一定比例。此类食品虽具备方便快捷的特性,但其食品标签却常令消费者望而却步。标签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以及众多专业术语,着实给消费者的阅读与理解带来较大困难。
  事实上,食品标签堪称健康饮食的关键要素,其中蕴藏着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掌握解读这些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消费者迅速甄别不健康食品,从而做出更有益于健康的选择。接下来,将深入剖析食品标签,详细阐述阅读食品标签的实用技巧。
  3 招洞悉食品标签 “基本盘”
  配料表依排名判断
  欲清晰理解配料表,最为简便的方法便是关注配料的排列顺序。食品生产遵循特定原则:在配料表中,配料排名越靠前,其在食品中的含量越高。不过,加入量不超过 2% 的配料可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依据此规则,通过查看配料表的前几项,消费者便能挑选出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食品。
  以常见饮料为例,若配料表前 3 位出现白砂糖、果葡糖浆、蔗糖等配料,这便警示消费者该食品可能糖分过高,建议谨慎购买与食用,以防摄入过量糖分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肥胖、血糖升高等问题。
  又如,在挑选粗粮 / 全麦面包时,需重点留意前 1 - 3 位配料。前 3 位中全麦粉 / 其他粗粮粉的位置越靠前,表明该款面包的粗粮含量越高,通常膳食纤维含量也更为丰富。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至于配料表中那些难以认读的添加剂,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不会危害健康,反而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有的能够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有的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和质地,提升消费者的食用体验。例如,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只要在规定使用范围内,就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安全。
  营养成分聚焦 “比例”
  营养成分表是了解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窗口,主要展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等几种核心营养素。然而,许多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 NRV% 存在疑惑,实际上可将其简单理解为 “每摄入 100 克或 100 毫升这种食物,可完成多少营养素的每日摄入任务”。
  以牛奶为例,某牛奶中钙的 NRV% 是 15%,这意味着饮用 100 毫升该款牛奶,即可完成每天 15% 的钙摄入量。而日常购买的一袋牛奶通常为 250 毫升,那么饮用一袋这样的牛奶,便可轻松完成 37.5%(250÷100×15% = 37.5%)的每日钙摄入任务。
  面对丰富多样的食品,通常期望食品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等营养成分的 “比例” 较高,因为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身体的生长、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钙则是骨骼和牙齿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相反,期望钠、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成分的 “比例” 较低。过量摄入钠可能导致高血压等疾病;过多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遵循此原则,消费者便能在同种类食品中选出更健康的产品。例如有两款原制奶酪产品,前者蛋白质、钙、钠的 NRV% 分别为 32%、50%、28%;后者分别为 51%、144%、23%。这表明,同样食用 100 克,前者可提供每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的 1/3,后者可提供 1/2;前者可提供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的 1/2,后者可提供约 1.5 天的推荐钙摄入量。同时,后者钠含量稍低于前者。由此可见,单位重量下,后一种奶酪的营养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健康。
  重点关注三项指标
  近期新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为健康饮食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其中一项重要规定是强制企业标示出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再加上原本就需标示的钠含量,这三项成为消费者挑选食品时重点关注的对象,使消费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低糖、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食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的推荐,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日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10% 以下,换算下来即控制在 18.9 克 - 23.9 克;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消费者可依据这些数据,结合食品的营养标签,判断该款食品是否健康。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23 版)》的数据计算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我国成年人 (18~49 岁),轻体力活劳动者,男性推荐能量摄入量为每日 2150 千卡,女性 1700 千卡。
  由于糖和饱和脂肪酸在营养标签上会直接显示具体克数,此处单独说明钠。在日常饮食中,食物中其他的钠来源较少,可忽略不计,因此钠的 NRV% 可粗略视为食盐的 NRV%,直接查看其所占百分比即可了解情况。根据每天摄入 5 克食盐计算,每天应摄入的钠为 5 克 ×39.3%≈1.965 克(因为食盐中钠的含量约为 39.3%)。因此钠的 NRV% 是按照每天 1965 毫克计算的。通过查看食品营养标签上钠的 NRV%,消费者便能清楚知晓该食品的钠含量是否超标,从而避免摄入过多钠,降低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食品标签 “升级” 亮点
  扫码获取食品信息
  新通则顺应时代发展,鼓励企业在包装上增加数字食品标签,这一创新举措为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配料表、营养成分、生产工艺、贮存条件等便清晰呈现,甚至还可选择语音识读功能,听取食品的相关介绍。此外,新通则还明确要求扫描后一级页面直接显示核心内容,避免广告干扰,使消费者能够专注于了解食品本身的信息。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看清食品标签上的小字愈发困难。数字食品标签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只需扫码,即可轻松获取食品信息。而对于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眼睛易干涩、看文字费力的人群,语音识读功能提供了极大帮助,解放了双眼,让获取信息变得更加轻松。例如,家中老人在购买牛奶时,以往总是为看清牛奶的成分和保质期而费力眯眼,现在有了数字食品标签,他们只需扫码,就能通过语音了解牛奶的各种信息,方便快捷。
  清晰标注保质期
  在以往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消费者常为判断食品是否过期而耗费精力。需先在包装上寻找 “生产日期”,再找到 “保质期”,然后进行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出错。然而,新通则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明确要求企业同时标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到期日,并且若采用 “生产日期见包装” 形式,应明确告知消费者具体位置,如 “生产日期见包装袋底部”“生产日期位于瓶盖内侧” 等。
  如此一来,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一眼便能知晓该食品的保质期截止时间,无需再在众多文字和数字中查找与计算。无论是在超市购物时快速筛选食品,还是清理家中库存食品,都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例如购买面包时,以前可能因匆忙未仔细计算保质期,导致买回家后才发现面包即将过期。现在,面包包装上清晰标注着保质期到期日,消费者可轻松判断是否购买,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对于保质期 6 个月及以上的预包装食品,还允许只标示保质期到期日和保质期,而无需再标生产日期,这一规定不仅更具人性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消费者理性购物,减少因追求 “新鲜” 而造成的食品浪费。
  标注八大过敏原,保障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过敏人群并不少见。食物过敏不仅影响过敏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保障这部分人群的食品安全,新通则强制要求在商品包装醒目位置标注至少 8 大类致敏物质,包括麸质、甲壳纲类动物及制品、鱼类及制品、蛋类及制品、大豆及制品、乳及乳制品、花生等坚果及其制品。
  这 8 大类致敏物质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过敏人士而言,这一规定犹如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在购买食品时,他们只需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致敏物质标注,就能快速判断该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从而有效避免因误食致敏食物而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对牛奶过敏的人在购买零食时,只要看到包装上标注了 “乳及乳制品”,就知道这款零食不适合自己,能够及时排除,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这一规定的实施,体现了对过敏人群的关怀与重视,让他们在选择食品时更加安心、放心。
  “0 添加” 宣传规范,理性看待添加剂
  在过去的食品市场中,“0 添加”“不添加” 等宣传口号屡见不鲜,这些宣传往往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其误以为此类食品更加健康、安全。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许多情况下,这些宣传背后存在误导。例如,有些食品宣传 “0 添加蔗糖”,但在配料表中却添加了不少果葡糖浆,而果葡糖浆同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还有些声称 “不添加防腐剂” 的食品,可能会通过添加其他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来延长保质期。
  这些误导性宣传不仅使消费者难以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还容易引发食品安全焦虑。不过,随着新通则的实施,这些误导消费者的表述将成为历史。新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促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添加剂,认识到在合规使用的前提下,食品添加剂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非有害之物。
  需要注意的是,国标里对无糖、无热量、无反式脂肪酸等有明确规定,只要符合国标标准的产品,是可以标注无糖、无热量、无反式脂肪酸的。无糖是指每 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食品中糖含量≤0.5 克;低糖是指每 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食品中糖含量≤5 克;无热量是指每 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食品的能量含量≤17 千焦;低热量是指每 100 克固体食品的能量含量≤170 千焦,或 100 毫升液体食品的能量含量≤80 千焦;无反式脂肪酸是指每 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预包装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 克。通过了解这些标准,消费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食品的健康程度,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提升辨别能力,规避 “隐形风险”
  全麦 / 粗粮产品甄别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进程中,全麦和粗粮食品备受青睐,因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然而,市场上的全麦 / 粗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声称全麦的产品,实际全麦粉含量未必高。这就要求消费者在选择时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不仅要看产品名称,更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有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会在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 “全麦”“粗粮” 等字样,但在配料表中,全麦粉或粗粮粉的排名却较为靠后,甚至含量极少。例如,有的 “全麦面包”,配料表的第一位是小麦粉,而全麦粉可能排在第三位甚至更靠后,这样的面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麦面包,其营养价值也会显著降低。因此,消费者在挑选全麦 / 粗粮产品时,应以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为依据。优先选择配料表中全麦粉 / 其他粗粮粉排名靠前的产品,以确保摄入足够的全麦和粗粮,享受其带来的健康益处。同时,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重要参考指标,一般来说,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产品,其全麦或粗粮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起酥、派类食品考量
  起酥类、派类食品以其酥脆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常出现在消费者的零食选择中。然而,这类食品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其脂肪总量通常较高。在制作起酥类食品时,为实现层层酥脆的效果,往往会加入大量黄油、奶油或起酥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这些油脂不仅增加了食品的热量,还使脂肪含量大幅上升。而派类食品,无论是水果派还是奶油派,除外皮含有较多油脂外,内馅也常常含有大量糖分和奶油,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的热量和脂肪含量。
  长期食用这类高脂、高热量的食品,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可用 “起酥” 字样来初步筛选掉一些不健康食品。在超市选购零食时,看到产品名称中带有 “起酥” 二字,或者食品类别是派类时,不妨先查看营养成分表,了解其脂肪和热量含量。若脂肪含量过高,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定比例,就需谨慎选择。例如,某款起酥饼干,每 100 克的脂肪含量高达 30 克,远远超过健康食品的标准,这样的食品应尽量少吃。
  深炸食品的健康风险
  “深炸” 食品以其酥脆的口感深受许多人喜爱,如炸鸡、薯条、油条等。然而,这类食品虽美味,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深炸食品的制作过程需将食物放入高温油中长时间油炸,这种高温油炸工艺不仅大幅增加了脂肪含量,还使食物吸收大量油脂。以炸鸡为例,原本低脂肪的鸡肉经过深炸后,脂肪含量大幅上升,热量也随之增加。
  更为严重的是,长时间高温油炸还可能增加成品中苯并芘、多环芳烃等致癌物的含量。在高温油炸过程中,油脂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这些致癌物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此外,深炸食品还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威胁,大量的油脂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所以,消费者面对深炸食品时,应保持警惕,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若确实想吃,可选择在家自制,控制油温和油炸时间,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千层类食品的健康评估
  千层类食品,如千层蛋糕、千层酥等,以其丰富的层次感和浓郁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健康问题。在传统工艺中,制作多层结构往往要用到奶油、糖浆或果酱等作为叠加隔层。这些隔层不仅增加了食品的甜度,还使得成品往往高糖、高脂、高热量。
  以千层蛋糕为例,每一层饼皮之间都会涂抹大量奶油,而奶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糖分。再加上表面可能还会淋上糖浆或果酱,进一步提高了糖的含量。长期食用这类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体重增加,还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在选择千层类食品时,消费者要格外关注其营养成分和配料表。可选择低糖、低脂的版本,或者减少食用频率和量。例如,一些商家推出了用低脂奶油或酸奶代替传统奶油制作的千层蛋糕,这样的产品相对来说更加健康。
  结语:运用知识守护健康饮食
  在当今预包装食品广泛存在的时代,掌握食品标签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犹如为自身配备了一件强有力的 “健康防护工具”。它是一个精准的 “筛选器”,能够帮助消费者过滤掉隐藏在美味背后的健康隐患,使不健康食品无处遁形;它更是一盏明亮的 “指引灯”,引导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食品货架前,迅速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健康食品。
  从配料表中配料的排列顺序,到营养成分表中 NRV% 的解读,再到对糖、饱和脂肪酸和钠含量的重点关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关键信息。新通则带来的食品标签升级,如扫码获取信息、清晰标注保质期、明确致敏物质等,为健康饮食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而了解食品品名、标签中的潜在 “陷阱”,则使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更加从容自信。
  消费者应将这些食品标签知识融入日常生活,运用这些技巧挑选每一款预包装食品。每一次审慎的选择,都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一次悉心呵护;每一次明智的决策,都在为构建健康生活奠定宝贵的基础。运用知识守护健康饮食,让人们能够吃得更加安全、健康,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不容“山寨”食品“借网抬头”2025/5/15 22:51:26
美国FDA加强食品包装监管,含PFAS材料再受关注2025/5/15 22:03:11
山西省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现场工作会在阳泉召开2025/5/15 22:02: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2025/5/15 21:55:57
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2023年欧盟食品中农药残留报告2025/5/15 21:53:01
关于印发新疆自治区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卫食品函〔202025/5/15 12:44:3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