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环保风暴下养猪业的变革与发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8 8:49:07 关注:51 评论: 我要投稿

  2025 年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环保变革如风暴般在全国畜禽养殖行业迅速展开,给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安徽、辽宁、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积极行动,对约 5000 家养殖场展开全面排查。在此次严格排查中,多家规模集团猪企因环保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并受到相应处罚。例如,安徽利达农牧年出栏生猪约 14000 头,却因污水溢流至周边自然沟渠,被处以 1.898 万元罚款,这一事件为众多养殖场敲响了环保警钟;辽宁朝阳县某养殖场私自挖掘未做防渗漏处理的渗坑,致使猪粪流入下游村庄河套内,性质恶劣,不仅受到行政处罚,案件还被移送公安机关。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畜禽养殖行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收紧,由环保新政引发的行业洗牌预计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产生重大影响。据业内预测,在 2025 - 2027 年期间,环保新政将导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 580 - 780 万头,约占现有存栏量的 12 - 16%。如此大规模的存栏量减少,无疑将给养猪业带来巨大震动,也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深刻变革。
  780 万头母猪淘汰的影响分析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大规模减少,对养猪业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从供应端来看,能繁母猪作为生猪生产的基础,其存栏量大幅下降必然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仔猪供应量减少,进而使生猪出栏量下降,市场上猪肉供应将会收缩,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据行业专家分析,按照当前淘汰趋势,预计未来 2 - 3 年内,生猪出栏量可能下降 10 - 15% 左右,给市场供应带来较大压力。
  供应变化直接影响价格,猪肉价格也会受到波动。当市场上猪肉供应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或仍在增长时,根据供求关系原理,猪肉价格上涨可能性极大。回顾 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爆发期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随后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涨幅超过 100%,给消费者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此次环保新政导致的母猪淘汰,虽与非洲猪瘟情况不同,但同样可能引发猪肉价格波动,消费者或许将再次面临猪肉价格上涨局面。
  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中,母猪存栏量减少的影响不断蔓延。上游饲料行业,由于生猪养殖规模缩小,对饲料需求相应减少,饲料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可能受到冲击,一些小型饲料企业甚至可能因市场份额萎缩而面临生存危机。中游屠宰加工企业,会因生猪供应不足出现开工率下降情况,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游餐饮行业,猪肉作为主要食材之一,价格波动会直接增加餐饮企业采购成本,为维持利润,餐饮企业可能提高菜品价格,最终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三类猪场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剖析
  在这场环保风暴中,有三类猪场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面临严峻生存危机,分别是传统散户养殖群体、中小型专业养殖场以及跨界资本新进入者。
  传统散户养殖群体
  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水源保护区内的散户首当其冲。全国约 65 万户散户面临强制退养,占散户总数的 22% ,平均每户存栏能繁母猪 5 - 8 头,预计减少母猪存栏量 350 - 500 万头。
  这些散户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问题。在湖南张家界慈利县,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区,溶洞众多。相关部门排查发现,超 30 家养猪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部分猪场直接将粪污排入溶洞。由于散户资金有限,多数未建设雨污分流系统,猪的粪便和污水混合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沟渠、河流或者农田,不仅污染水体,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在技术层面,他们缺乏技术支持,对环保标准认知不足。许多散户养殖知识有限,只关注猪的养殖和销售,对环保政策和标准知之甚少,不清楚环保标准具体要求以及自身养殖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当环保部门提出整改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
  经济层面,这些散户经济承受能力弱,无力承担改造费用。建设环保设施,如沼气池、沉淀池、污水处理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平均每户存栏能繁母猪仅 5 - 8 头的散户来说,收入有限,根本无法承担这些高昂改造费用。即便意识到环保重要性有心整改,也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能为力,只能无奈面临退养命运。
  中小型专业养殖场
  年出栏 2000 - 5000 头的中小型养殖场中,设备老旧型(建场超 10 年)和选址不当型(距离居民区 / 水体不足 500 米)将淘汰 40%,约 1.2 万家退出市场,直接影响能繁母猪存栏 180 - 220 万头 。
  建场超过 10 年的中小型养殖场,设备老化问题突出。沼气池容量不足,无法有效处理大量猪粪和污水,导致粪污堆积,产生恶臭气味,易滋生蚊蝇和细菌,传播疾病。固液分离设备老化,无法有效分离猪粪和污水,加大后续处理难度。臭气处理设施缺失,养殖场周边弥漫刺鼻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引发诸多投诉和纠纷。例如,儋州某猪场因设施老旧,虽未直排但存在臭味问题,被责令整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旧设备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处理效果却越来越差,使得养殖场在环保检查中屡屡不合格。
  选址不当也是这类养殖场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或水体不足 500 米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臭气和噪声等,会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还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引发严重环境问题。在湖南邵阳县,某养猪场因污染农田和水源,引发村民持续抗议。该养猪场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附近农田和水源,导致农作物受损,水源受到污染,村民生活受到极大困扰。最终,该养猪场被要求限期整改,但整改难度较大,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跨界资本新进入者
  2018 - 2023 年期间进入行业的房地产转型企业和金融资本项目中,约 30% 因环评不达标面临整改或关停,涉及产能 800 万头,对应能繁母猪淘汰量 50 - 60 万头 。
  这些跨界企业对养殖行业的环保复杂性认识不足,常常照搬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在工业领域,污染治理往往侧重于废气、废水和废渣处理,有相对成熟技术和模式。然而,养殖行业的污染具有自身特点,猪的粪便和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不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而且,养殖行业还存在疫病防控等特殊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跨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简单将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应用到养殖行业,导致环保措施效果不佳。
  在发展过程中,这类企业重规模扩张轻环保投入,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进入养猪行业后,一些企业为迅速扩大规模获取市场份额,将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场地建设、种猪引进和养殖技术提升等方面,忽视环保设施建设。他们没有意识到,环保是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旦环保不达标,养殖场将面临被关停风险。等到环保检查时,才发现粪污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只能匆忙整改,但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时机。
  这些跨界企业还缺乏专业管理团队,日常运营不规范。养猪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具备丰富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团队进行管理。而跨界企业的管理团队大多来自房地产或金融领域,对养殖行业特点和规律了解有限,在日常运营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饲料采购、养殖过程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疫病爆发。在粪污处理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管理,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导致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例如,福建平和县大溪镇在禁养区专项整治中,拆除违建猪圈 2 户,去功能化 96 户,从源头削减污染。一些跨界企业在建设养殖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政策要求,违规建设,最终面临被拆除命运。
  养猪人应对策略
  面对这场严峻的环保风暴,养猪人可通过技术、政策与模式的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保设施升级
  环保设施的升级是养猪场应对环保新政的关键举措,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生存。
  在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方面,按照《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养殖场需配套建设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等设施。福建清流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范例。当地要求规模以下养殖场每头生猪建设防渗漏储粪池 0.1 立方米、沼气池 0.2 立方米、储液池 0.2 立方米,并实现 “一禁三分离”(严禁水冲清粪,推行干清粪) 。通过改造,清流县养殖场有效减少了污水产生和排放,提高了粪污处理能力。沼气池可将猪粪和污水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同时减少有机物含量。沉淀池和氧化塘进一步对污水进行沉淀和净化,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有害物质,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
  臭气治理也是环保设施升级的重要环节。养殖场产生的臭气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安装生物除臭设备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法,可通过生物降解方式去除臭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臭气浓度。优化饲料配方也能减少氨气等臭气排放。湖北鄂州的 “养猪天塔” 通过集中通风、空气净化设备和科学饲料配比,将异味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 。他们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和酶制剂,提高了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了粪便中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通过安装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对养殖场内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有效改善了养殖场空气质量 。
  智能化监控为养殖场的环保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安装 COD、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养殖场可实时掌握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清流县要求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猪场安装流量计和在线监控设施,确保水质达标 。一旦排放数据出现异常,养殖场可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整改,避免因超标排放而受到处罚 。智能化监控还可对养殖场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
  政策红利捕捉
  在这场环保变革中,政策导向作用至关重要。养猪人若能敏锐捕捉政策红利,将为养殖场发展赢得宝贵支持和机遇 。
  关注区域政策差异是第一步。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不同,在环保政策执行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湖南,对喀斯特地貌区养殖场排查标准放宽至年出栏 10 头,而其他地区为 50 头 。养殖户可根据当地标准,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大而无法达到环保要求 。在喀斯特地貌区,养殖户可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但要确保环保设施配套和运行符合标准 。在其他地区,养殖户则需严格控制养殖规模,以满足当地环保要求 。
  申请专项补贴也是养猪人可利用的政策红利 。福建省设立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对设施改造给予最高 300 万元补助,补贴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 50% 。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可通过县级农业农村局申报 。这对资金紧张的养殖场来说,无疑是巨大帮助 。养殖场可利用这笔补贴资金投入到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中,提升自身环保水平 。一些小型养殖场原本无力承担环保设施改造费用,但通过申请专项补贴,成功建设了沼气池、污水处理设备等,实现了环保达标 。
  参与生态补偿机制也是养猪人可考虑的途径 。部分地区对退养户提供过渡期安置费,如临湘市对黄盖湖渔民发放 6 个月每人每月 100 元的安置费,并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转产 。对于因环保要求而不得不退养的养猪人来说,生态补偿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一些养猪人在获得安置费后,可利用这笔资金学习新技能,寻找新就业机会,实现从养殖行业到其他行业的转型 。
  养殖模式革新
  传统养殖模式在环保新政下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而养殖模式革新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 。与周边种植户合作,将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清流县要求猪场配套消纳地,每头猪需 0.4 亩消纳地或 3 平方米生物氧化塘 。如此,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为农作物提供丰富养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在一些地区,养猪场与蔬菜种植户合作,将沼液用于灌溉蔬菜,蔬菜生长更茂盛,口感也更好 。同时,种植户也可为养猪场提供一定经济补偿,实现互利共赢 。
  集团化托管服务模式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了新发展思路 。中小养殖户可加入大型养殖企业的 “公司 + 农户” 模式,由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支持和粪污集中处理 。正邦集团在广西通过 “公司 + 农户” 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凭借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农户提供先进环保设备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环保难题 。企业还可对农户养殖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确保养殖质量和环保要求落实 。农户则可专注于养殖生产,降低环保成本和经营风险 。
  立体养殖探索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和污染排放 。鄂州的 “养猪天塔” 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它采用多层建筑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封闭式管理和高效粪污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自给 。“养猪天塔” 的多层建筑设计,使单位面积内养殖数量大幅增加,提高土地利用率 。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对猪的生长环境进行精准控制,提高养殖效率和猪的健康水平 。高效粪污处理系统将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自给自足,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养猪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环保新政的强劲推动下,养猪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向着 “绿色化、智能化” 方向大步迈进,这是时代要求,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绿色化转型是养猪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环保风暴洗礼下,传统养猪业高污染、高排放模式已难以为继 。未来,获得生存权的猪场必须确保环保设施与养殖规模相匹配 。根据不同养殖规模,配备相应处理能力的沼气池、污水处理设备等,确保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例如,一个年出栏 10 万头生猪的养殖场,其沼气池容量和污水处理能力必须能满足如此大规模养殖产生的粪污处理需求 。
  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0% 以上也将成为未来猪场的重要标准 。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施肥,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一些先进养殖场还将猪粪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通过这些措施,猪场不仅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从粪污处理中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
  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样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各异,猪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承载能力 。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发展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但要确保污水排放不对水体造成污染 。在生态脆弱地区,则需严格控制养殖规模,采用更环保的养殖方式 。
  智能化转型也为养猪业带来新机遇和活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猪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调节措施,为猪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还可实时监测猪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行为模式,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提高养殖效率和猪的健康水平 。
  在未来养猪业中,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些养殖场借鉴鄂州 “养猪天塔” 模式,采用多层建筑和智能化管理,不仅减少土地占用,还通过封闭式管理和高效粪污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自给 。这种创新模式为养猪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
  在这场环保风暴中,尽管许多猪场面临严峻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促使养猪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传统散户的退出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腾出空间,中小型养殖场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自身竞争力,跨界资本则需加强对行业的认知和长期投入 。只有主动拥抱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养猪人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站稳脚跟,迎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7月8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7/8 14:28:54
2025年7月8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7/8 14:27:58
三大猪企6月数据大揭秘2025/7/8 13:53:04
上市猪企:6月销售数据下的行业冷暖2025/7/8 13:49:33
三季度猪价能否冲破9元/斤大关?2025/7/8 8:46:44
猪价三连跌,饲料猛涨价,大猪企在背后操控市场?2025/7/8 8:37:5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