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资讯 → 文章内容

中国大豆进口量的起伏与挑战:数据背后的产业洞察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2 11:06:32 关注:98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进口量下滑:2025 年 4 月大豆进口数据解读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在市场中引发显著反响。2025 年 4 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 608.1 万吨,较 3 月份的 350.3 万吨,增长幅度达 84.4%。然而,与去年同期的 857.2 万吨相比,减少了 29.1%,且创下 10 年来同期的最低点。
  与 3 月相比的大幅增长,可能使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大豆进口形势向好。但同比数据反映出当前大豆进口面临复杂且严峻的局面。10 年来同期最低点这一数据,不仅体现数字变化,更预示着整个大豆产业链可能受到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数据对比中,能够感受到市场的动态变化,促使我们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多因素交织:进口量下降原因剖析
  大豆进口量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供应端的发货延迟、海关清关环节的阻碍以及贸易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使大豆进口形势更为复杂。
  (一)巴西大豆发货延迟
  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的大豆供应国,其大豆收获迟缓以及物流环节的问题,导致发货延迟。这打乱了中国大豆进口的正常节奏,影响了中国大豆进口商的采购计划以及依赖大豆原料企业的正常生产,使其面临原料短缺的困境。
  (二)海关清关问题
  海关清关延迟延长了大豆船货从港口到油厂的时间,从通常的 7 - 10 天延长至 20 - 25 天。这使得华北和东北部分油厂减产或停产,部分饲料厂耗尽库存,不得不购买昂贵的现货豆粕,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大豆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三)贸易政策因素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大豆进口产生重要影响。4 月 11 日,中国宣布对美国所有商品征收 125% 的关税,4 月 12 日生效,这是对美国 4 月 9 日将中国关税提高到 145% 的回应。关税调整降低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减少了进口量,改变了大豆进口格局,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连锁反应: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
  大豆进口量的下降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了连锁反应,油厂和饲料厂受到严重冲击,打乱了产业的正常运转节奏,使企业面临挑战。
  (一)油厂减产停产
  大豆是油厂的核心生产原料,供应不足导致华北和东北部分油厂减产或停产。这使得油厂生产规模缩小,产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减少了企业收入,影响了食用油市场供应,导致供应紧张。同时,也影响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上游大豆供应商产品滞销,下游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受阻。
  (二)饲料厂库存危机
  大豆也是饲料厂不可或缺的原料,进口量下降导致饲料厂库存危机。部分饲料厂库存耗尽,只能购买昂贵的现货豆粕,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饲料厂要么提高饲料价格转嫁给下游养殖企业,要么自行消化成本,这两种选择都对其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下游养殖企业,饲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可能导致养殖规模缩小,影响肉类市场的供应和价格,使农业产业链陷入恶性循环。
  全年展望:后期进口量预测及市场走向
  (一)5 - 6 月进口预期
  5 月和 6 月大豆进口量走势备受关注,市场人士和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预判不同,增加了未来两个月大豆进口形势的不确定性。
  市场人士预计 5 月和 6 月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反弹,每月可能达到 1100 万吨。依据过往市场规律,进口低谷后往往会反弹,且随着巴西大豆收获推进,物流运输问题有望缓解,为大豆进口量增加创造条件。
  然而,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5 月份巴西大豆总出口量可能降至 1260 万吨,中国通常占四分之三左右份额,意味着运往中国的数量可能不及预期。巴西作为中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其出口量下降直接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预期。
  5 - 6 月大豆进口量变化难以确定,但这两个月的进口情况将对国内大豆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若进口量如市场人士预期大幅反弹,国内大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将缓解,价格可能趋于稳定;反之,供应压力将加大,价格可能波动。
  (二)2024/25 年度进口趋势
  美国农业部在 2025 年 4 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 2024/25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1.09 亿吨,较上年创纪录的 1.12 亿吨降低 300 万吨或 2.7%。这一预测引发市场对本年度剩余时间中国大豆进口步伐的关注。
  若该预测准确,本年度剩下时间中国大豆进口步伐将会放慢。一方面,前几个月大豆进口量下降使进口总量基数变小,后期进口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变化,可能影响中国大豆进口决策。
  进口步伐放慢将对国内大豆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大豆加工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计划,寻找其他原料供应渠道;消费者可能面临大豆相关产品价格变化,影响生活成本。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大豆进口量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中地位和角色的调整。
  应对策略与产业发展思考
  面对大豆进口量波动以及产业发展挑战,需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关乎大豆产业兴衰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
  (一)提升国内大豆自给率
  提升国内大豆自给率是保障大豆供应稳定的关键。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和产量提升。
  政策方面,政府加大对大豆种植的扶持力度。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补贴标准,确保农民收益。如黑龙江省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 200 元左右,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还通过提供种植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方面,科研人员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推广高蛋白、高产量的优质大豆品种,最高亩产达 569.25 斤。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收获大豆。四川省推广该技术,实现玉米不减产,每亩多收大豆 100 至 150 公斤,解决了玉米大豆争地矛盾。
  (二)优化进口渠道与供应链
  优化进口渠道和供应链是降低大豆进口风险的重要举措。中国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国,积极开拓多元化进口渠道。
  在全球范围内,除巴西和美国外,中国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国家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机制。阿根廷凭借大豆压榨产能向中国出口豆粕等深加工产品,减少对美豆依赖。中国企业参与巴西桑托斯港等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物流效率,保障大豆供应稳定。
  此外,利用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大豆采购价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确保生产经营稳定性。
  (三)加强产业协同与创新
  加强大豆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和产业创新,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协同方面,大豆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应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链高效运转。大豆加工企业根据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根据大豆加工企业生产情况合理安排采购和生产,降低库存成本。
  产业创新方面,一方面加强大豆加工技术、饲料配方等方面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新型大豆加工工艺,生产高附加值豆制品和饲料产品;另一方面探索大豆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如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结合,打造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关于恢复5家巴西大豆输华企业注册登记的通知(动植检函〔2022025/5/9 21:08:11
大豆市场:价格、采购与行业新动态2025/5/8 15:50:27
4月大豆压榨量540万吨,5月或明显下跌2025/5/6 18:35:19
大豆风云:贸易变局下的中国选择2025/4/28 9:35:25
中美大豆贸易博弈:科技反制与供应链重构2025/4/26 8:57:44
芝加哥大豆期货连涨四日,背后的经济密码你看懂了吗?2025/4/25 9:55:3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