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牛肉价格狂飙 下半年涨势已成定局?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4 8:35:21 关注:55 评论: 我要投稿
|
|
进口牛肉价格狂飙,突破 6000 美元 / 吨
近期,全球牛肉市场行情波动剧烈,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进口牛肉价格持续攀升,接连突破历史高位,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郑州物流港监测数据,本周进口牛肉件套期货报价突破 6000 美元 / 吨大关,价格涨幅显著。牛腩、后部位肉等核心品类价格坚挺,后腱、牛前八件套、去盖针扒等部位市场需求旺盛,出货量维持高位。
从具体品牌来看,JBS 件套价格稳定在 52.5 元 / 公斤,Marfring 件套价格为 51.4 元 / 公斤,与 6 月相比,整体每吨涨幅达 2000 - 3000 元。MF 件套价格从 49 元 / 公斤涨至 52 元 / 公斤;JBS 件套从 50.2 元 / 公斤涨至 53 元 / 公斤;1811 系列涨幅高达 2 元 / 公斤,充分体现进口牛肉价格的强劲上涨势头。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进口牛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价格疯涨为哪般?
(一)南美主产国的困境
在全球牛肉市场格局中,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作为主要牛肉生产和出口大国,占据关键地位。然而,近年来这些国家面临诸多困境。
南美地区连续遭受干旱天气,致使牧草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产量大幅下降。牧草作为肉牛养殖的关键饲料来源,其短缺直接导致肉牛养殖成本上升。养殖户为维持肉牛饲养,不得不增加饲料采购成本,但仍难以满足肉牛需求。
受此影响,众多养殖户被迫减少肉牛存栏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巴西、阿根廷等国活牛存栏量显著下降,进而导致牛肉产量减少。在国际市场牛肉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供应减少推动牛肉价格上涨。巴西、阿根廷等国为保障自身利益,提高牛肉出口报价,进一步加剧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升趋势。
(二)美国市场的变局
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牛肉生产和出口国,其牛肉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然而,近年来美国牛肉产业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国内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租赁成本等也同步增加,给养殖户带来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中美牛肉贸易。关税增加导致中国进口美国牛肉成本大幅提高,价格优势丧失,中国从美国进口牛肉量急剧减少。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牛肉消费市场,美国失去这一市场后,转而加大对巴西、乌拉圭等国采购力度,加剧南美牛肉市场竞争,进一步导致南美牛肉供应紧张。
(三)中国市场的蝴蝶效应
中国市场在此次牛肉价格波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 年 1 - 5 月中国进口牛肉 109 万吨,同比减少 14 万吨,但进口均价同比上涨 8.49%,呈现 “量减价增” 的结构性特征。
进口量减少但价格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进口牛肉成本增加,即使进口量下降,价格仍难以下调。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对牛肉需求持续旺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肉类需求增加,牛肉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餐饮行业发展,火锅、烤肉等业态兴起,进一步拉动牛肉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牛肉进口国,其市场需求变化对国际牛肉价格产生反向影响。进口量减少时,国际市场牛肉供应相对过剩,一定程度抑制价格上涨;需求增加时,则推动国际牛肉价格上升。
国内牛肉价格为何如此 “淡定”?
当进口牛肉价格在国际市场大幅上涨时,国内牛肉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呈现 “外热内稳” 的分化格局。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6 月第 4 周全国牛肉均价为 69.77 元 / 公斤,与前一周相比价格无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上涨 0.7%。主产省份如河北、内蒙古等地,牛肉价格为 63.62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2%;活牛价格为 26.55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4%。不过,与去年同比,活牛价格仍上涨 12.6%。
(一)存栏量与产能预期
国内肉牛存栏量持续下降,对未来产能产生不利影响。2024 年,母牛存栏量大幅下降 8%,2025 年一季度末,全国牛存栏量降至 9762 万头,为 2021 年以来最低水平。
存栏量下降直接导致产能收缩预期增强。母牛作为肉牛产业基础,其存栏量减少意味着未来小牛犊出生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几年后的肉牛出栏量,形成连锁反应,影响市场供应。
(二)养殖成本与惜售心理
养殖成本上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同比上涨 10% - 15%,环保投入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普遍存在惜售情绪,选择压栏,等待更好的市场价格。压栏现象导致市场活牛供应量减少,影响市场价格。
(三)市场差异化竞争
进口牛肉和国产牛肉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进口牛肉主要集中于高端品类,凭借优质肉质和独特口感吸引对品质要求较高的消费者;国产牛肉则更多占据中低端市场,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
这种差异化竞争使得进口牛肉价格上涨对国产牛肉终端价格冲击有限,二者面对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相互影响较小,因此国产牛肉价格能保持相对稳定。
下半年牛肉价格:涨势已成定局?
深入分析当前市场形势,从供应端和需求端两个关键角度剖析下半年牛肉价格走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供应端的双重压力
在供应端,全球与国内面临双重压力,给牛肉供应带来严峻挑战。
国际供应链重构影响深远。南美地区持续干旱,巴西、阿根廷等国牛肉产量大幅下降;美国因关税政策退出中国市场;澳大利亚等国供应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中国庞大市场需求。2025 年 1 - 4 月,巴西对美出口牛肉激增 10 倍,加剧中国进口市场竞争。据预测,2025 年全球牛肉产量预计下降 1% - 2%,市场牛肉供应将更加稀缺,供需紧平衡格局愈发严峻。
国内方面,产能持续出清问题突出。肉牛养殖周期长,一般需 2 - 3 年,且养殖成本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上涨、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加重养殖户负担。国内肉牛存栏量连续三年下降,2024 年牛存栏减少 4.39%,母牛存栏暴跌 8%,直接影响未来 2 - 3 年供应能力。环保政策限制下,中小养殖户退出速度加快,虽规模养殖占比提升,但产能恢复缓慢。
(二)需求端的强势拉动
与供应端困境形成鲜明对比,需求端呈现繁荣景象,有力拉动牛肉市场。
餐饮市场复苏显著,火锅、烤肉等业态重新火爆,多家连锁品牌加大牛肉供应链布局,推动餐饮渠道采购量同比增长 15% 以上,充分体现牛肉市场需求旺盛。
猪肉价格联动效应不容忽视。7 月 2 日全国猪肉均价 20.54 元 / 公斤,同比上涨 28.6%,猪牛价差缩小至 3 倍左右,刺激部分消费者转向牛肉消费。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 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将达 1158.7 万吨,稳居全球第二,彰显中国牛肉市场巨大潜力。
政策与市场预期共振为市场注入动力。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肉牛产业纾困,增强养殖户信心;对美加征关税引发看涨情绪,业者普遍预期下半年价格上行。市场出现 “抢货” 现象,贸易商备货周期从 1 个月延长至 3 个月。
专家一致看涨,底气何在?
众多行业专家认为下半年牛肉价格将进入加速上涨通道,这一观点具有坚实逻辑基础。
(一)存栏数据的警钟
当前 9762 万头的存栏量为近四年最低水平,能繁母牛数量跌破 2000 万头关键关口。每头母牛年提供 0.8 头犊牛,按此比例计算,2025 年犊牛供应量同比减少 160 万头,导致 2027 年出栏量减少 128 万吨。供应缺口将在 2025 年第四季度集中显现,届时市场牛肉供应将异常紧张。
(二)成本曲线的攀升
育肥牛养殖成本持续上升,目前已达 25 元 / 公斤,与 2024 年相比上涨 15%。玉米价格维持在 2.8 元 / 公斤高位,豆粕价格突破 4500 元 / 吨,每头牛年均还有 500 元环保处理费,养殖户负担沉重。
在高成本压力下,养殖户亏损面扩大至 30%,当前活牛价格 26.55 元 / 公斤仅略高于成本线,微薄利润难以支撑长期运营。随着压栏时间延长,成本不断增加,养殖户为修复利润,必然通过涨价寻求出路,因此牛肉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三)国际市场的传导
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牛肉市场影响深远。6000 美元 / 吨的进口价格,到岸成本达 42 元 / 公斤,加上 12% 关税和 5% 增值税,终端售价已达 52 元 / 公斤,与国产牛肉 63 元 / 公斤价差缩小至 17%。
当进口牛肉失去价格优势,餐饮企业将转向国产牛肉,形成 “进口涨价 - 替代消费 - 国产补涨” 的传导链条,推动国产牛肉价格上涨,为下半年国内牛肉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乌云笼罩,哪些风险不可不防?
尽管市场普遍看好下半年牛肉价格上涨趋势,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一)替代供应的变数
澳大利亚、乌拉圭等国增加对华牛肉出口的举措可能对市场供应和价格涨幅产生重大影响。澳大利亚近年来积极扩大对华牛肉出口,5 月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 22%;乌拉圭、智利等国也在申请更多输华配额。
若下半年这些国家进口量环比增加 15%,将缓解约 30 万吨供应缺口,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对价格涨幅起到压制作用。
(二)政策调控的可能
国家政策在价格涨幅较大时可能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牛肉价格涨幅过大影响消费者生活和市场稳定时,国家可能启动投放储备肉措施,增加市场供应,平抑价格。
同时,农业农村部正在研究母牛养殖补贴政策,若 8 月前落地,将降低养殖户成本,提高养殖积极性,增加补栏量,缓解远期供应压力。
(三)消费升级的隐忧
牛肉价格与 GDP 增速密切相关,历史数据显示相关性达 0.67,经济基本面是牛肉市场重要支撑。
当前高端牛肉消费依赖餐饮复苏,经济形势良好时,高端牛肉消费需求旺盛;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商务宴请、家庭聚餐等场景收缩,高端牛肉消费需求将减少,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时,可能倾向选择价格亲民的猪肉等替代品,减少牛肉消费。
养殖户的逆袭攻略
面对牛肉价格上涨浪潮,产业链上游养殖户迎来盈利窗口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可采取以下三大策略。
(一)优化存栏结构
养殖户应把握时机,在高价期出售生产性能低下、繁殖能力弱的低效母牛,回笼资金。同时,购入优质西门塔尔、安格斯种母牛,这些母牛繁育后代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能在市场获得更高价格。
国家出台 1000 元 / 头的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养殖户应充分利用,将母牛占比提升至 40% 以上,既获补贴降低成本,又为 2026 年产能恢复储备力量。
(二)把控出栏节奏
目前 300 公斤育肥牛成本收益率仅 5%,建议养殖户压栏至 400 公斤以上,随着育肥牛体重增加,售价相应提高,每增重 100 公斤,售价可提升 15% - 20%。
养殖户还应与屠宰场签订 “随行就市” 订单,市场价格上涨时按高价出售,价格下跌时避免集中出栏导致价格踩踏,降低市场风险。
(三)延伸产业链增收
养殖户可考虑自建小型屠宰场,日屠宰量 50 头即可实现盈利。自建屠宰场可直接参与牛肉屠宰和销售环节,减少中间环节利润流失,提高收益。
屠宰过程中注重提高牛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将其提升至 90% 以上。牛骨、牛内脏等副产品利润占比可达 30%,牛皮初加工后每张可增值 200 元。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从 “卖整牛” 向 “卖部件” 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
周期反转还是短期脉冲?
站在 2025 年时间节点,牛肉市场正经历重大变局。进口牛肉价格突破 6000 美元 / 吨,看似受南美干旱偶然因素冲击,实则是国内产能去化、消费升级等长期因素积累的必然结果。
母牛存栏量连续三年下降影响供应源头;餐饮市场复苏点燃牛肉需求;国际供应链重构推动价格传导。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牛肉市场将迎来 “戴维斯双击”。
行业从业者需分清 “周期” 与 “趋势”。存栏量下降导致供应恢复需 3 年时间,而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增量正在加速释放。此次价格上涨并非简单反弹,而是产业价值重估起点。
正如一位 20 年从业经验的牧场主所言:“这次涨价,不是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是持续升温的暖流,会给市场带来持久的影响。” 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与供应紧张的四季度重合,有望见证国产牛肉价格迈向新高度,牛肉市场充满变数与机遇,值得持续关注。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