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数据勾勒全球供应链新图景
2025 年上半年,在全球贸易格局波动的背景下,中国鸡肉进出口市场呈现出独特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进口总量达 47.69 万吨,出口总量为 44.68 万吨,贸易逆差缩小至 3.01 万吨。然而,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产区,出口则主要面向邻近市场,形成了 “巴西主导、区域辐射” 的显著特征。这一格局不仅反映了国内消费结构的特点,也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中的复杂竞争与合作关系。
二、进口市场:巴西 “一骑绝尘”,多元补充格局初显
(一)来源国分布:巴西稳居 C 位,多国构筑 “第二梯队”
巴西:凭借成本与产能的绝对优势,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在 2025 年上半年占据了中国鸡肉进口总量的 56.36%(26.88 万吨),6 月单月占比更是高达 62.42%。巴西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广袤的潘帕斯草原,提供了低成本的饲料资源(玉米价格较中国国内低 20%),以及成熟的产业链,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化。其年产能超过 4500 万吨的稳定供应,使其成为中国火锅、卤味行业重要的 “爪翅粮仓”。
俄泰美三国:在进口市场中,俄罗斯、泰国和美国通过差异化竞争,共同构成了 “第二梯队”。俄罗斯(15.44%)凭借其地理位置的邻近性(远东地区到中国北方港口仅需 3 天),在冻鸡块供应上具有显著的时效优势;泰国(12.55%)则以去骨鸡柳、调味鸡翅等深加工产品,成功切入中国高端餐饮市场,其技术附加值较巴西同类产品高出 15%;美国(12.00%)通过严格的品质管控体系(如无抗生素认证),满足了中国商超对高端鸡胸肉的需求,其产品单价较巴西产品高出 30%。
(二)品类结构:“爪翅经济” 撑起进口半壁江山
刚需品类:冻鸡爪和冻鸡翼作为中国进口鸡肉的主要品类,上半年进口量分别为 19.37 万吨(40.65%)和 14.69 万吨(30.81%),合计占比达到 71.46%。这一现象与中国餐饮市场的 “碎片化消费” 模式密切相关,火锅、卤味、烧烤三大场景消耗了全国 70% 的爪翅产品。然而,由于国内环保政策和养殖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内产能仅能满足 60% 的市场需求,缺口部分依赖进口填补。
补充品类:带骨冻鸡块进口量为 4.99 万吨(10.46%),由于中国白羽肉鸡规模化养殖已趋于成熟(年出栏超过 40 亿只),此类产品主要作为品种补充;鸡杂碎等副产品进口量为 8.23 万吨(17.25%),主要用于宠物食品加工,体现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细分市场需求。
三、出口市场:邻近市场唱主角,初级加工挑大梁
(一)目的地分布:日韩港澳构筑 “核心辐射圈”
日本 & 中国香港:在出口目的地中,日本和中国香港占据了核心地位。2025 年上半年,中国对日本出口 9.63 万吨(21.56%),对中国香港出口 8.95 万吨(20.03%),合计占比超过 40%。日本对保鲜要求极高的 “冷鲜鸡”(48 小时达港)主要依赖中国山东、辽宁产区的供应;中国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承接了大量来自内地的冻鸡块(占其进口量的 35%),并进一步辐射至澳门、越南等地。
新兴市场:俄罗斯与欧洲市场成为中国鸡肉出口的新兴增长点。对俄罗斯出口 3.33 万吨(7.45%),依托中欧班列实现了 “15 天冷链直达”;英国市场通过加工鸡胸肉(占出口量 19.45%)进入当地商超,凭借其较本地产品低 12% 的价格优势,成为消费者的性价比之选。
(二)品类结构:初级加工主导,深加工待突破主力品类:冻鸡块与调味制品是中国鸡肉出口的主要品类。冻鸡块出口量为 18.24 万吨(40.82%),凭借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成本优势(单吨生产成本较美国低 25%),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调味鸡胸肉、腌制鸡腿肉等初加工产品占比 33.38%,主要供应海外中餐连锁及便利店。
瓶颈所在:由于欧美市场对鸡爪的消费习惯差异(年人均消费不足 0.5 公斤),中国在爪翅资源上的优势难以转化为出口动能。目前,副产类出口占比不足 5%,突破深加工技术(如去骨鸡爪、即食鸡翅)将成为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关键。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一)进口端:高度集中暗藏供应链风险
巴西在进口市场中占比超过 50%,虽然短期内保障了供应的稳定性,但 2024 年巴西禽流感导致的出口中断事件仍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中国需通过构建 “巴西 + 俄罗斯 + 中东” 的三角采购模型,以分散供应链风险。同时,提升国内白羽肉鸡养殖效率(当前 PSY 仅 26,较巴西低 4),逐步缩小爪翅产能缺口,将是保障进口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出口端:从 “成本优势” 到 “价值升级”
目前,中国鸡肉出口中初级加工品占比超过 80%,但利润率仅为 5%-8%,远低于欧美深加工企业(15% 以上)。山东、广东等地已试点 “中央厨房 + 跨境电商” 模式,将调理鸡制品打入东南亚市场,产品单价提升了 30%。未来,强化 ISO22000 认证、清真认证等资质布局,将有助于突破高端市场壁垒,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价值升级的转变。
(三)全球视角:贸易政策与产能博弈持续升温
面对美国对华加征 25% 禽肉关税、欧盟提高抗生素残留检测标准等贸易挑战,中国与巴西、俄罗斯的 “产能 - 市场” 互补关系将更加紧密。预计 2025 年进口来源国将从当前的 10 个增加至 15 个,出口目的地将拓展至中东、拉美地区,形成更加均衡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结语:在失衡中寻找动态平衡
2025 年上半年的鸡肉进出口数据,反映了中国养殖业在全球市场中的 “大进大出” 格局:进口端依赖巴西等国的资源优势,出口端依托邻近市场的区位红利,这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具体体现。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进口需警惕单一市场风险,出口要突破初级加工瓶颈;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格局既保障了火锅鸡爪等产品的价格稳定,也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高性价比的国产加工品出现在餐桌上。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演变,中国鸡肉市场正从 “被动适应” 走向 “主动布局”,这是大食品时代下,中国产业与世界对话的积极姿态。(数据支持:Mysteel、海关总署、中国畜牧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