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半年猪价或将“狂飙”?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21 19:06:48 关注:69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价现状速览:数字背后的市场态势分析
2025 年的生猪市场形势复杂多变,宛如一场充满悬念的大戏,市场数据的每一次波动都深刻影响着养殖户、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利益。自 6 月以来,生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下行态势。全国生猪销售均价在 6 月达到 14.28 元 / 公斤,相较于上月环比下降 2.28%,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下降 21.99%。这一价格走势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看屠宰量,涌益监控样本显示,6 月屠宰量为 431.68 万头,虽然同比增长 12.22%,但环比却下降了 6.20%。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猪价下行的压力,市场寒意扑面而来。
这些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养殖户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猪价的下跌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他们辛勤饲养的生猪在市场上难以实现预期的销售价格。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优化运营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猪价的下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以下将进行深入分析。
两轮超卖:供给端的 “蝴蝶效应”
在 6 月至 7 月中旬这一关键时期,生猪市场出现了两轮超卖现象,对市场供需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两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一)集团超卖降重出栏
6 月初至 6 月中旬,大型养殖集团超卖降重出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大型养殖集团采取这一策略,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因素。一方面,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的压力使他们担忧未来价格进一步走低,为了锁定一定的收益,不得不提前大量抛售生猪;另一方面,养殖成本的上升,如饲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也给集团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超卖降重出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
这种超卖行为直接导致生猪体重下降,原本可以养到更重体重的生猪被提前出栏。市场供应数量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大量生猪涌入市场,使得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更加饱和。原本稳定的供需结构被打破,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远超需求量,价格自然受到严重的下行压力。
(二)散户大猪超卖与低价接猪企图
紧接着,7 月初至 7 月中旬,高温天气成为影响市场的新变量,散户大猪超卖现象随之出现。在高温环境下,饲养大猪的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大猪对环境温度更为敏感,高温容易导致它们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可能引发疾病,这使得散户们忧心忡忡。为了减少损失,他们纷纷选择超卖大猪。同时,散户们还计划低价接小体重生猪过夏,期望在夏季过后将小体重生猪养大出栏,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随着大猪的大量超卖,市场上的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小体重生猪的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而且,其他养殖户也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小体重生猪的价格并未如散户们预期的那样下跌,反而因供不应求而上涨。这使得散户低价接猪的计划难以实现,进一步强化了供给收缩的趋势。市场上可供出栏的生猪数量进一步减少,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猪价的上涨埋下了伏笔。
供需格局深度剖析
(一)供给收缩的多维度表现
当前生猪市场供给收缩态势显著,多维度数据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这一变化趋势。从出栏情况来看,散户大猪出栏已步入阶段尾声,这是供给收缩的一个关键信号。散户手中的大猪数量逐渐减少,意味着市场上可供出售的大猪资源日益稀缺。而二育入场仍较为谨慎,7 月 1 - 10 日行业销至二育生猪占实际销量比重仅 1.35%,二育栏舍利用率 52%,低于 2024 年同期。二育作为市场上重要的生猪储备和调节力量,其谨慎入场表明市场对后续生猪价格的预期仍存在一定分歧,不敢贸然大量囤猪。
生猪出栏均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7 月生猪出栏均重 128.83 公斤 / 头,周环比下降 0.20 公斤 / 头,同比增加 3.44 公斤 / 头。出栏均重的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猪出栏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养殖户的出栏策略在调整,不再单纯追求养大猪以获取更高收益,而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出栏。大猪存栏占比方面,6 月行业 140kg 以上大体重肥猪存栏占比月环比持平,同比增加 0.09pct,虽然大猪存栏占比在 6 月环比持平,但随着大猪出栏步入尾声,后续大猪存栏占比很可能下降,进一步加剧供给收缩。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供给端的变化。大猪出栏减少和二育谨慎入场,使得市场上生猪的有效供给减少;而出栏均重的下降和大猪存栏占比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供给结构。供给收缩已经成为当前生猪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猪价走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需求端与其他支撑因素
在供给收缩的同时,需求端和其他因素也在对猪价产生着重要影响。供需格局改善,毛白价差环比走强是一个积极信号。截至 2025 年 7 月 17 日,涌益监控样本毛白价差 4.71 元 / 公斤,较 6 月同期增加 0.45 元 / 公斤,虽低于 2024 年同期但高于 2023 年同期。毛白价差的走强,反映出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在逐渐改善。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增强,使得屠宰企业在销售白条肉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屠宰企业的收购积极性,对猪价形成了有力支撑。
冻品入库同样对猪价形成支撑。全国冻品库容率为 16.85%,同比减少 0.03pct,虽然库容率的变化幅度较小,但从趋势上看,冻品入库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上对生猪的需求增加。屠宰企业和贸易商在看到市场价格有上涨预期时,会增加冻品入库量,以期待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生猪的流通量,缓解了供给压力,对猪价起到了稳定和支撑的作用。需求端的改善和冻品入库等因素,与供给收缩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猪价的走势,使得猪价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了上涨的动力。
上市猪企的 “成绩单”
上市猪企作为生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经营表现备受关注。6 月,12 家上市猪企的业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激烈性。从出栏量来看,12 家上市猪企 6 月合计出栏生猪 1614.81 万头,同比增长 45.98%,这一数据显示出上市猪企在生猪养殖规模上的持续扩张。牧原股份以 836.70 万头的出栏量遥遥领先,同比增长 65.1%,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实力和扩张能力。其在养殖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公司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正邦科技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出栏量为 68.05 万头,同比增长 186.5%,如此高的增长率,背后是正邦科技在战略调整、产能优化等方面的努力。公司可能加大了对养殖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效率,或者优化了养殖流程,从而实现了出栏量的大幅增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天康生物,出栏量为 24.31 万头,同比下降 6.1%,这或许是由于公司在养殖策略上的调整,主动减少了养殖规模,或者受到了疫病、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出栏均重方面,温氏股份、大北农 6 月商品猪出栏均重分别为 113.7、125.9 公斤 / 头,环比下降 1.2、-1.5 公斤 / 头。出栏均重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市场价格因素导致养殖户提前出栏,也可能是养殖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了养殖周期和养殖策略。
销售均价方面,主要 10 家上市猪企销售均价环比下跌。牧原股份 6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4.08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3%,在市场价格整体下行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凭借其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均价。而天康生物销售均价为 13.23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5.6%,下降幅度较大,这可能与公司的产品结构、市场定位以及销售渠道等因素有关。
这些上市猪企在出栏量、出栏均重和销售均价上的差异,反映出不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策略和优劣势。企业的养殖规模、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定位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等,都会对其业绩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养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未来猪价走向预测
综合前文对供给收缩、供需格局以及企业表现等多方面的分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预期,2025Q3 猪价中枢有望逐月上移。从供给端来看,两轮超卖使得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幅减少,供给收缩态势明显。散户大猪出栏步入尾声,二育入场谨慎,这都导致市场上生猪的有效供给持续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供给收缩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推动猪价上涨。
供需格局的改善也为猪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毛白价差环比走强,表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在逐渐增加,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提升,使得屠宰企业和贸易商对生猪的收购积极性提高,进而带动猪价上升。冻品入库同样对猪价起到了稳定作用,减少了市场上生猪的流通量,缓解了供给压力。
上市猪企在出栏量、出栏均重和销售均价上的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虽然 6 月上市猪企合计出栏生猪数量同比增长,但销售均价环比下跌,这或许是市场在前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调整的一种表现。随着供给收缩的持续,猪企为了保证利润,可能会调整出栏策略,减少生猪供应,这将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
从市场的季节性规律来看,第三季度往往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中秋、国庆等节日的临近,会刺激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大幅增加。商家为了满足节日市场的需求,会加大对生猪的采购力度,这无疑会对猪价形成强大的拉动作用。南方腌腊活动的提前启动,也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猪价上涨提供动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25Q3 猪价中枢逐月上移的可能性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猪价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疫病、政策调控以及市场情绪等。疫病的爆发可能会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市场供应;政策调控方面,政府可能会通过收储、投放冻猪肉等方式来稳定市场价格;市场情绪的波动,如养殖户的压栏惜售或恐慌抛售等行为,也会对猪价产生重要影响。在关注猪价上涨趋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与挑战并存
在看到猪价上涨的乐观预期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中潜藏的风险与挑战。猪价异常波动始终是高悬在行业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当前种种迹象表明猪价有望上行,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大规模的市场恐慌抛售或外部资本的恶意炒作,猪价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剧烈波动。这不仅会使养殖户的利润瞬间缩水,还可能打乱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
疫病的不确定性更是让整个行业如履薄冰。猪瘟、口蹄疫等疫病一旦爆发,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它们不仅会导致大量生猪死亡,直接减少市场供应,还会引发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担忧,进而抑制市场需求。这种供需两端的双重打击,对猪价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可能会使市场陷入混乱,养殖户和企业的损失不可估量。
上市公司养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养殖成本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企业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就会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面临更大的亏损风险。饲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养殖技术的瓶颈等,都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还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这些风险,养殖户和企业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养殖户要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合理调整养殖规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则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力度,优化养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